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階段檢測(第1-2課)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位于中南半島的湄公河平原是世界稻米的主產區。據此回答1一2題1.水稻生產深深影響了當地人們的生活,下列能體現這一點的是( )①隨處可見的米市 ②水上木偶戲 ③“男孩節” ④“御耕節”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下列關于湄公河平原和美國中部大平原的說法,正確的是( )A湄公河平原為熱帶雨林氣候,以水稻生產為主B.美國中部大平原人們居住集中是因為需要相互協作C.由于越南生產力水平低下,所以生產方式以人力為主D.美國中部大平原人口稀疏,勞動力缺乏,所以糧食產量低3.美國中部大平原上的大河是( )A.亞馬孫河 B.尼羅河C.密西西比河 D.湄公河4.下列關于美國中部大平原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①雞犬相聞,房屋成片②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和灌溉設施③是美國小麥、玉米,大豆等農作物的主要產地④地廣人稀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5.美國東、西兩側分別顏臨( )A.太平洋、大西洋 B.大西洋、北冰洋C.大西洋、太平洋 D.北冰洋、大西洋6.明明在制作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的地理信息卡片時,漏掉了國家名稱,請你幫助他辨識出屬于美國的地理信息( )①地球上唯一占有整個大陸的國家②領土地跨寒、溫、熱三帶③有著名的大自流盆地④工農業現代化程度高,高新技術產業發達⑤聯合國總部所在地⑥地跨亞、歐兩洲的國家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④⑤⑥7.位于阿爾卑斯山區的瑞士開發旅游資源,利用的自然條件主要是( )A.美麗的巖景 B.奇特的生物資源C.豐富的山谷雪地 D.海灘8.美國中部大平原采用大規模機械化耕作的原因有( )①地域遼闊 ②地勢平坦 ③工業化水平高 ④勞動力缺乏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9.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秘魯是印加文化的發祥地B.印第安人是南美洲的開拓者C安第斯山區自然景觀差異不明顯D.羊駝毛出口是秘魯外匯收入的重要來源10.小明、小剛、小莉、小紅四位同學在小組合作交流中一起討論有關美國的問題時,各自的觀點不同。下列表述中,正確的是( )A小紅認為美國的大平原十分有利于農業機械化生產B.小明認為美國工業發達,農業地位不重要C.小剛認為美國是世界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所以美國不需要進口農產品D.小莉認為美國農業發達主要是因為其科技發達,與自然條件沒有關系11.安第斯山區廣闊的干寒草原主要分布在( )A.山頂 B.高海拔地帶C.低海拔地帶 D.山麓地帶12.有“纖維上帝”之美譽的是( )A.美利奴羊毛B.藏羚羊毛C.羊駝毛D.綿羊毛13.利用安第斯山區的環境特點,因地制宜地發展生產,形成了“垂直的生計”的是( )A.西班牙人 B.葡萄牙人C.印第安人 D.英國人14.下列印第安人種植的農作物中是山區居民主要糧食的是( )①玉米②馬鈴薯③小麥④水稻⑤大麥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15.歐洲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是A.乞力馬扎羅山 B.阿爾卑斯山脈C.安第斯山脈 D.喜馬拉雅山脈16.下列國家中,均跨越阿爾卑斯山脈的一組是( )①英國 ②法國 ③瑞士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7.瑞士是一個典型的山地之國,當地重點發展的特色經濟是( )A.旅游業 B.制造業C.農業 D.運輸業18.連接了阿爾卑斯山脈兩大著名的旅游勝地,被稱為“世界上行駛最慢的觀景快車”,其行程近7個半小時,跨越290多座橋梁,穿過90多條隧道,是瑞士最受歡迎的全景觀列車游覽路線的是( )A.伯爾尼納快車 B.金色山口快車C.黃金列車 D.冰川快車19.下列河流中,不發源于阿爾卑斯山區的是( )A.密西西比河 B.萊茵河C.多河 D.波河20.瑞士之所以選擇發展旅游業、金融業其自然因素有( )①山區面積廣大,耕地面積少②瑞士人吃苦耐勞、工作物奮③擁有古老的城鎮和純樸的鄉村生活④礦產資源奇缺,自然景觀秀麗A.①② B.①④C.①③④ D.①②④二、非選擇題(共60分)21.(11分)讀右圖,完成下列各題(1)由圖可知:該地屬于 半島,從緯度角度看,位于半球,西臨 洋。按五帶的劃分,湄公河平原位于 帶,屬于 氣候。該地區主要信奉教,主要的宗教景觀是 。(7分)(2)由圖中河流的流向可判斷,該半島的地勢特點是圖中陰影部分表示主要農業區,請描述這些農業區的分布特點:。該地區最主要的糧食作物是 ,適合該作物生長的有利氣候、地形條件是 。(4分)22.(15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世界最佳美食目的地評選中,秘魯最終戰勝了主要競爭對手澳大利亞、中國、法國、印度、意大利和日本等國,成為世界最佳美食目的地。材料二:據英國(經濟學人)報道,《經濟學人》旗下信息部日前對全球80個國家進行了“最佳出生地指數”調查。結果顯示,在排行榜上瑞士以8.22分居全球之首。(1)小明想到秘魯去品嘗美食,你會告訴他:秘魯的位置在 洲,按半球位置看,是在 半球和 半球:按緯度位置位于 緯度,屬于五帶中的 帶。(5分)(2)秘魯大部分國土位于安第斯山區,當地的印第安人是如何利用山體不同高度發展生產的?(4分)(3)小明可能在秘魯品嘗到哪些食物制成的美食?(2分)(4)同樣生活在山區的瑞士人卻利用阿爾卑斯山區獨特的自然風光重點發展愿一種產業?(2分)(5)這兩個山區的經濟發展對其他山區的發展有何啟示?(2分)(9分)美國是當今世界的超級大國。從美利堅合眾國的誕生到今天,美國200多年的發展歷程折射出世界近現代文明的腳步,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美國吧!材料:美國地形圖(1)讀圖填空。(5分)①是 山脈:②是 山脈:③是 洋:④是 灣:⑤是 河。A地區農業生產的特色是 請從自然條件角度分析A地區農業發達原因。(4分)24.(12分)農業是經濟的基礎,據此回答下列問題。(1)下面的描述中,屬于湄公河平原生產、生活景象的是 屬于美國中部大平原地區生產、生活景象的是 (將序號填在相應的橫線上)(4分)①在靠近農舍的地方,間或有糧倉和存放農業機械的庫房 ②渠道和河流構成的水網,環繞著大片稻田和村莊 ③當播種和收割的季節,片片農田中勞作的人頭涌動 ④在廣闊的平原上,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縱橫田間(2)兩地在發展農業上都有著優越的自然條件,請結合所學知識,說出兩地各有哪些發展農業的優越自然條件。(4分)(3)由于湄公河的洪災,世界稻米市場供應緊張,因此有人建議在美國中部大平原大規模種植水稻,利用這一地區的農業生產能力以增加世界稻米產量,緩解這一問題,你認為這一建議合理嗎?為什么?(4分)25.(13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瑞士是令人心馳神往的花園式國家,阿爾卑斯山區多座令人心動的雪峰、1484個蔚藍的湖泊,還有瀑布與溪谷、葡萄園與樹屋、中世紀的小城建筑、長久中立國地位所釀造的安然祥和與悠然舒適的社會環境,使其一貫被譽為“世界公園”。材料二:阿爾卑斯山的旅游開發為所在國帶來了大量的外匯收入,但同時也給山區的自然環境帶來了問題,一些高山動物和植物瀕臨滅絕或生存受到嚴重威脅。(1)材料一描述了瑞士的哪些旅游資源?(4分)(4)同樣生活在山區的瑞士人卻利用阿爾卑斯山區獨特的自然風光重點發展哪一種產業?(2分)(2)從自然角度分析旅游業成為瑞士支柱產業的原因。(4分)(3)針對材料二旅游業快速發展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瑞士人是如何應對的?(3分)(4)瑞士開發阿爾卑斯山區的做法為我們開發山區、利用山區資源提供了怎樣的啟示?(2分)答案一、選擇題1.D 2.C 3.C 4.A 5.C 6.B 7.C 8.A 9.C 10.A11.B 12.C 13.C 14.A 15.B 16.D 17.A 18.D 19.A 20.B二、非選擇題21.(1)中南 北 印度 熱 熱帶季風 佛 佛寺(或佛塔:或寺廟)(2)北高南低 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河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地區(圍繞“水源”回答即可) 水稻 全年高溫、降水多(或雨熱同期),地形以平原為主22.(1)南美 南西 低熱(2)①在低海拔處,發展種植業:(2分)②在高海拔處,發展畜牧業。(2分)(3)玉米、馬鈴薯、小麥、大麥與羊駝和駱馬的奶和肉等。(4)旅游業。(5)①要因地制宜地發展經濟;②發展旅游業的同時,要加強環境保護。23.(1)①落基 ②阿巴拉契亞 ③大西 ④墨西哥 ⑤密西西比(2)農業機械化程度高,商品化程度高(2分)原因:土地遼,地勢低平,氣候適宜,土壤肥沃,水源充足。(2分)24.(1)②③ ①④(2)湄公河平原:高溫多雨,水網密布,土壤深厚、肥沃。(2分)美國中部大平原:土地遼闊,地勢低平,氣候適宜,土壤肥沃,水源充足。(2分)(3)不合理。(1分)要因地制宜地發展,美國中部大平原的氣候不適宜種植水稻這種水田作物。(3分)25.(1)多樣的地形,奇特的景觀,古老的城鎮,純樸的鄉村生活。(2)阿爾卑斯山區海拔較高,有冰川積雪,風景優美,夏季,從山麓到山頂,景色差異明顯,使阿爾卑斯山區成為觀光和避暑勝地;冬季,降雪較多,高山終年積雪,發展滑雪運動的條件十分理想,溫泉資源也很豐富。(3)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嚴格立法保護環境。如制定森林法:修建阿爾卑斯山區自然保護區,禁止打獵、伐木、放牧、采花;等等。(4)經濟建設要與環境保護相協調,堅持可持續發展;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自然環境的特點發展特色經濟:等等。(寫出任意一條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