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檢測卷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讀圖回答①省區的簡稱、②省區的行政中心分別是( )A.冀、石家莊 B.豫、武漢C.晉、濟南 D.陜、太原讀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回答2 -3題。2.圖中屬于我國省級行政中心的城市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這四個城市共同的氣候特征有( )①雨熱同期 ②夏季普遍高溫③降水季節分配均勻 ④冬季寒冷干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我國四個直轄市中,位置在最西邊的是( )A.北京市 B.上海市 C.重慶市 D.天津市5.右圖中甲所示的海域是( )A.渤海 B.黃海 C.東海 D.南海近年來一些電視節目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其中許多內容蘊含地理知識。據此,讀圖,完成6-8題。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6.《中國詩詞大會》點燃國人對詩詞的熱情。以下詩詞以“春”為關鍵詞,其中描述區域②景觀的是( )A.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B.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C.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D.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7.《舌尖上的中國》記錄了我國不同地理環境下的不同飲食習慣。下列特色食品與所屬地對應正確的是( )A.①地區一刀削面 B.②地區一手抓肉C.③地區一桂花酒 D.④地區一酥油茶8.《綠水青山看中國》節目中提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東山位于圖中的( )A.①地區 B.②地區 C.③地區 D.④地區9.庫布齊沙漠是我國第七大沙漠,是世界上迄今唯一被整體治理的沙漠,被聯合國確定為“全球治沙樣本”,庫布齊沙漠所處區域( )A.位于黃土高原 B.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C.地處南方地區 D.在陜西和山西交界處10.下面有關我國人口和民族的敘述,正確的是( )A.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B.人口分布大致以黑河一騰沖一線為界,東少西多C.各民族分布具有“小散居、大聚居、交錯雜居”的特點D.各少數民族人口多少不一,回族人口最多11.詩歌和諺語往往蘊含著豐富的地理知識,下列對詩歌和諺語的解讀不正確的是( )A.“大江東去浪淘盡”反映了我國地勢西高東低的特征B.“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形象地反映了高原山地氣候植被的垂直變化C.“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反映了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年較差大的特點D.“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中的“春風”指影響我國的夏季風12. 閱讀下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圖省(區)的簡稱是晉B.乙圖山脈是我國地勢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C.丙圖省(區)位于華北平原D, 丁圖山脈是我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下圖中的I、Ⅱ、Ⅲ、IV分別代表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請仔細思考并完成13-14題。13.Ⅱ區和Ⅲ區的分界線為秦嶺一準河一線,有關其說法正確的有( )①我國一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經過的地方②溫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③水田與旱地的分界線④溫帶落葉闊葉林與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分界線⑤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⑥確定該界線的主導因素是季風的影響A.①②③⑤ B.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⑥14.山脈構成地形的骨架,有關圖中山脈表述錯誤的是( )A.山脈B東西兩側的地形區分別是華北平原與內蒙古高原B.山脈A是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與第二級階梯的界山C.長江深切山脈C,形成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D.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珠穆朗瑪峰為世界最高峰15.讀我國四省(區)輪廓圖,分析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①省(區)的行政中心是鄭州B.②省(區)分布有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C.③省(區)北部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D.④省(區)的簡稱是黑16.我國幅員遼闊,地域差異顯著,特別在飲食文化上,一直有“南米北面”和“南甜北減”的說法,形成了鮮明地方特色。下列關于我國飲食文化地區差異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南北方傳統飲食習慣與地理環境密切相關B.北方人喜愛威是因為冬季寒冷干燥,過去新鮮蔬菜少,形成了腌制蔬菜的習俗C.南方人喜愛甜食與南方多雨,光熱條件好,盛產甜菜有關D.北方較南方干旱,主要種植小麥,因此北方人以面食為主17.如右圖,關于該地區的描述正確的是( )A.甲地區年降水量超800毫米B.乙是地勢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C.丙所在地區是塔里木盆地D.丁地區的河流冬季不結冰18.2021年2月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考察調研,2月貴州,3月福建,4月廣西,5月河南,6月青海,7月西藏,下列關于這幾個省份情況描述不正確的是( )A.貴州有兩個簡稱,地形區內有奇特的喀斯特地貌B.河南位于我國中部,地處黃河中游C.福建與廣西均位于沿海,與臺灣隔海相望D.青海和西藏地處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稱19.臺灣是我國34個省級行政單位之一,下列關于臺灣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①臺灣島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②臺灣島位于我國東南沿海,東隔臺灣海峽與廣東省相望③臺灣島包括臺灣島和澎湖列島、釣魚島、赤尾嶼等眾多小島④臺灣島物產豐富,有“天然植物園”“千年鹽都”“蝴蝸王國”等美譽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①20.下列有關臺灣地形的敘述,正確的是( )A.西部是山區B.三分之二的土地是山地C.中部山脈是東西走向D.三分之一的土地是山地二、非選擇題(共60分)21,(15分)近年來,我國著力于大灣區建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此灣區由香港、澳門和珠三角九市組成。灣區內各地經濟各有特色,香港的金融貿易、深圳的高科技、東莞的制造業…港珠澳大橋的開通更是為灣區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材料二:在粵港澳大灣區從概念到落地的同時,以上海、杭州和寧波三個地區為頂點聯手打造的環杭州灣大灣區亦呼之欲出。(下圖為兩大灣區示意圖)(1)根據示意圖,粵港澳大灣區位于哪一地理區域?“粵”是哪一個省級行政單位的簡稱?(4分)(2)根據材料,分析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有利條件。(4分)(3)粵港澳大灣區與環杭州灣大灣區在自然環境上有何相同之處?我國推進灣區經濟建設 有何重要意義?(7分)22.(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下圖為青藏高原降水量分布圖和青藏高原地形剖面示意圖。材料二: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 000米以上,空氣稀薄,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一般在- 4P 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條大河的發源地,植被以高度荒漠為主,局部地區有高寒草 原。東南邊緣海拔較低的河谷中四季溫暖,降水較多。(1)高原東南部適宜發展河谷農業,其有利條件是 。該地等降水量線明顯向北凸起的主要原因是受來自 洋的 (風向)季風的影響。(3分)(2)高原北部適宜發展的農業類型是 ,若過度發展可能帶來的問題是 。(2 分)(3)高原北部可開發利用的主要清潔能源是 。東南部水能資源豐富,其原因 是 。(2 分)(4)我國在高原東部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護區,“三江”是指長江、 、 ,建立該保護區的目的是 。(3分)23.(11分)2020年5月21日是聯合國確定的首個“國際茶日”,茶起源于中國,盛行于世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B地山地和丘陵占74.63%,平地占20.32%,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1)根據圖1,從四大地理區域角度看,中國茶區最主要分布在哪一地理區域?(3分)(2)A、B兩地緯度位置大體相當,但A地春茶比B地上市早,請根據圖1、圖2和所學知識 分析其直接原因。(4分)(3)根據材料的圖文資料,分析B地盛產茶葉的有利自然條件。(4分)24.(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地上河材料二:近年來,黃河流域又出現缺水斷流等新的問題,黃河斷流從1972年開始,在距今40多年的變化過程中,其斷流次數、歷時和河道長度均不斷增加,根據專家預測,黃河斷流的情況還將進一步惡化,(1)黃河起源于 山脈,于 (省的簡稱)注入渤海,其干流呈“ ”字形,(3分)(2)上述二則材料分別反映了“母親河”主要存在的哪些問題或現象?(2分)(3)材料一的現象發生在黃河的哪段流域?該段流域主要分布在哪幾個省區?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7分)(4)根據所學知識談談如何治理黃河,(2分)25.(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而現在,鄉愁是一清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摘自臺灣愛國詩人余光中《鄉愁》材料二:如圖(1)鄉愁詩中“一灣淺淺的海峽”指的是 海峽。“那頭”中離臺灣最近的省級行政區是 。(2分)(2)臺灣種植的水稻,甘蔗主要分布在 臺灣島的地勢特征是 。(3分)(3)臺灣旅游資源豐富,是旅游者向往的地方,請舉兩例。(2分)(4)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分析臺灣島成為“天然植物園”的自然原因,(3分)答案一、選擇題1.C 2.D 3.A 4.C 5.A 6.B 7.B 8.C 9.B 10.A11.C 12.B 13.C 14.A 15.D 16.C 17.B 18.C 19.C 20.B二、非選擇題21.(1)南方地區。(2分)廣東省。(2分)(2)國家政策支持,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地處沿海,交通便利;港澳經濟基礎雄厚;科技發達;自然條件優越。(3)地處沿海,地勢平坦,氣候溫暖濕潤,水網密布。(3分)推進灣區建設有利于深化內地和港澳交流合作,促進香港、澳門的繁榮穩定,促進該區域經濟的發展,(4分)22.(1)水熱條件好 印度 西南(2)畜牧業 生態環境惡化(意思對即可)(3)太陽能 河流落差大(4)黃河 瀾滄江 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改善生態環境23.(1)南方地區.(2)與B地相比,A地冬暖春早,所以春茶上市比B地早。(3)B地以山地和丘酸為主,排水好。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暖濕潤,降水豐沛(或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適合喜溫、喜濕、喜排水良好的茶樹生長。24.(1)巴顏喀拉 魯 幾(2)黃河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黃河缺水斷流日趨嚴重。(3)黃河下游。(1分)河南、山東。(2分)原因:黃河中游流經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高原,攜帶大量泥沙:下游地形開闊低平,為防止洪涉災害人們不斷加高河堤。(4分)(4)植樹種草、退耕還林還草、疏浚河道、加固堤壩等。25.(1)臺灣 福建省(2)西部平原(1分)中間高四周低(2分)(3)日月潭,阿里山,太魯閣等。(任意兩點即可)(4)緯度低,熱量充足,大部分是亞熱帶、熱帶氣候,降水豐富;臺灣山脈海拔高,山地垂直自然帶變化明顯,所以物種豐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