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統編版選擇性必修1 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3.2國際關系教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中思想政治統編版選擇性必修1 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3.2國際關系教案

資源簡介

國際關系
一、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是選擇性必修1《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第三課“多極化趨勢”第二框的內容。本框共安排兩目的內容:
第一目“認識國際關系”,主要對國際關系中的各類現象與要素進行歸納,闡述國際關系的含義、內容、基本形式、交往方式、交往規則等。
第二目“影響國際關系的主要因素”,在明確國際關系及其決定性因素的基礎上,闡述我國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的同時促進各國共同發展。
二、教學目標
1.識記國際關系的含義、內容及基本形式。
2.理解影響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是國家利益和國家實力。
3.識記維護我國國家利益的原因和我國國家利益的主要內容。
4.理解在維護本國利益時,必須尊重他國正當的國家利益。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影響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是國家利益和國家實力
教學難點: 在維護本國利益時,必須尊重他國正當的國家利益
四、教學過程
探究與分享:
材料一:
1980年9月22日,伊朗和伊拉克因邊界爭端等問題爆發戰爭,史稱“兩伊戰爭”歷時八年的戰爭使兩國人民的生命財產和國民經濟遭受重創。據估計,兩國在這場戰爭中損失近萬億美元,人員傷亡數以百萬計。
材料二:
2019年4月26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在北京舉行,數千名中外嘉賓分別聚焦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數字絲綢之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等主題深入交流。
結合材料,說說國際關系有哪些基本形式
總結:這兩則材料分別體現了國際關系中的兩種典型現象,材料一中的“兩伊戰爭”反映了國際關系中矛盾和沖突的最高形式即戰爭形式,材料二中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反映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關系。
那除了這種形式,國際關系還有哪些具體形式與體現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下國際關系的相關內容。
(一)認識國際關系
觀看視頻:《國際關系:國際行為主體之間關系的總稱》
(上圖是視頻資料“【知識解析】國際關系:國際行為主體之間關系的總稱”截圖;如需使用,可下載播放。)
1.國際關系的主體
國際關系是指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以及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的關系,因此需要注意的是國際關系研究的不僅是國與國的關系,還包括國際組織之間以及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的關系。
其中,最主要的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
2.國際關系的內容
國際關系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關系、經濟關系、文化關系、軍事關系等。
3.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
國際關系的形式是復雜多樣的,競爭、合作與沖突是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
牛刀小試:
結合剛才所學的內容,完成以下表格。
國際關系 主體 內容 形式
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歐盟領導人舉行視頻會晤就人權對話、共同抗疫、經濟重建等話題進行深入探討 國家與國際組織 政治關系 合作
中國東盟文化交流年 國家與國際組織 文化關系 合作
歐盟與東盟召開部長級會議,同意將雙邊對話伙伴關系提升為戰略伙伴關系 國際組織與國際組織 政治關系 合作
印巴沖突 國家與國家 軍事關系 沖突
中美貿易之間的競爭 國家與國家 經濟關系 競爭
4.國家間交往的主要方式
探究與分享
材料一:
2021年3月18日至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于美國阿拉斯加州首府安克雷奇舉行中美高層戰略對話。
材料二:
2021年2月9日,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峰會以視頻方式舉行,峰會達成的務實合作文件近90份,協議涉及交通和能源基礎設施、金融、投資、農業、電子商務、檢驗檢疫、旅游、教育、科技、文化、體育、環保等領域,總價值達130億美元。
材料三:
2020年中日進出口貿易總額達3175.38億美元,同比增長0.8%。其中,中國自日本進口1748.74億美元,同比增長1.8%。日本對華出口占其出口總額的比例升至22%,中國再次成為日本最大出口目的國。
材料四:
新冠疫情爆發后,中國向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爾及利亞、蘇丹、巴勒斯坦等國派出醫療專家組,這些來自中國的白衣鎧甲,深入阿拉伯國家疫情前線,分享來自中國的抗疫經驗、方案。
結合材料,概況國家間交往的主要方式
總結:國家間交往的主要方式包括國家間的貿易往來,文化、科技、教育、醫療等方面的交流,外交磋商,領導人互訪,締結條約或協定等等。
易混易錯:
以下內容是我們在學習國際關系相關知識時容易弄混弄錯的一些概念。
國際關系是指主權國家之間的關系。
國際關系包括主權國家之間的關系,也包括主權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國際組織與國際組織之間的關系。
有沖突的兩個國家之間就不可能有合作關系。
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中,競爭、合作與沖突不是單獨存在的,有合作的同時也有競爭和沖突,有沖突未必沒有合作。
5. 國際關系的調整
國際交往中,各國逐漸以條約或習慣做法為基礎,發展了一些被普遍遵守的行為規則,被稱作國際法。
下面我們通過一個視頻來了解一下國際法。
觀看視頻:《國際法:適用主權國家的法律規則總體》
(上圖片是視頻資料“【知識解析】國際法:適用主權國家的法律規則總體”截圖;如需使用,可下載播放。)
當前國際法內容十分豐富,涉及到國際關系的各個領域,以下是部分國際法的名稱
《聯合國憲章》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
《維也納領事關系公約》
《日內瓦公約》
《關于各國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體在內外層空間活動的原則條約》
……
探究與分享
觀看視頻:《<巴黎協定>是什么?》
(上圖是視頻資料“【典型案例】《巴黎協定》是什么?”截圖;如需使用,可下載播放。)
思考:《巴黎協定》的達成有何意義?
總結:巴黎大會被認為是國際氣候談判的歷史性轉折點,《巴黎協定》是繼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7年《京都議定書》之后,人類歷史上應對氣候變化的第三個里程碑式的國際法律文本,形成了2020年后的全球氣候治理格局,體現了世界各國在應對國際氣候問題的共同意愿與共同努力。
材料一:
中國為達成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作出重要貢獻,也是落實《巴黎協定》的積極踐行者。2020年9月,中國宣布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
材料二:
2017年6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2020年11月4日,美國正式退出該協定。
2021年1月20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令,宣布美國將重新加入《巴黎協定》。
思考:你如何評價中美兩國對待《巴黎協定》的不同態度?
總結:氣候資源是全球公共物品,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全人類的集體行動,《巴黎協定》目標的達成需要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沒有國家可以置身事外。中國政府積極做好國內的溫室氣體減排工作,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讓全球看到了中國政府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巨大決心、全球責任擔當,和中國人民一以貫之的言必信、行必果的態度,是中國踐行全球氣候治理的大國責任的生動體現。與之形成鮮明對比是,美國作為碳排放第一大國,單純從自身發展問題上考慮,在相關問題上左右搖擺,對國際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尊重由條約與國際法其他淵源而起之義務,久而弗懈。
——《聯合國憲章》序言
這里的《聯合國憲章》序言中的話就是告誡我們在面對國際法中對各國提出的義務要求時,我們應該積極履行而不能借故推諉。國際法規范著國際交往的各個方面和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對維護國際關系穩定、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遵守國際法符合各國的共同利益。所有國家都應該積極遵守和履行國際法。
6.國際競爭
探究與分享
2020年5月15日美國全面升級對華為制裁,史稱515事件。
美國為何制裁華為?大致有兩方面原因。在華為公司層面,主要是華為公司掌握領先的5G技術。這一技術有望成為下一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它涉及工業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等技術的核心,是下一代霸主必備的技能。在5G技術上,華為領先歐美的諾基亞、愛立信12個月至18個月,領先美國好幾年。美國打壓華為,就是要拖住華為,縮小美國在這方面的技術差距。從中美關系的角度看,美國制裁華為,是中美全面轉入競爭的一個焦點。中美從貿易戰的交鋒,到現在全面爆發政治、經濟、科技領域的主導權爭奪戰。美國要在這些領域遏制中國,華為是科技領域最重要的靶子。
思考:材料反映出什么政治現象?對我們有何啟示?
總結:華為事件充分體現當前國際競爭仍然是非常激烈的,并且表現在方方面面。我們必須提高警惕,應對國際競爭的嚴峻考驗。
(1)國際競爭的原因
隨著世界多極化的發展,國際競爭越來越激烈。
(2)國際競爭的實質
當今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軍事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
(3)各國的應對
面對急劇變化的世界,許多國家都在調整目標,力圖為自己確立有利態勢,形成了國家間既合作又競爭的局面。
(二)影響國際關系的主要因素
探究與分享
觀看視頻:《見證歷史變遷!回顧中美建交風云40年》
(上圖是視頻資料“【典型案例】見證歷史變遷!回顧中美建交風云40年”截圖;如需使用,可下載播放。)
這個視頻回顧了中美建交以來的風云變幻。中美關系的歷史就是國與國關系的生動體現。
中美建交背景
美國
1.美蘇爭霸中,美國處于守勢。 2.孤立中國失敗,對華敵視政策轉變。 3.越南戰爭導致美國國內出現嚴重的經濟危機。
中國
1.中蘇關系惡化。 2.中國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 3.解決臺灣問題的需要 。
中美建交歷程
思考:從中美建交的背景和歷程看,影響中美建交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總結:從中美建交的背景和歷程來看,第一,越南戰爭導致美國國內出現經濟危機,實力受損,而同期中國國力相對增強,國際地位提高,這反映出兩國國家實力的變化影響兩國的建交進程。第二,美蘇爭霸中,美國處于守勢,需要調整外交策略以繼續在冷戰的背景下與蘇聯抗衡,而中國對外需要在中蘇關系惡化的背景下改善外部環境,對內需要以合適方式解決臺灣問題,中美兩國共同面臨蘇聯的挑戰,擁有共同利益,這成為兩國建交的基礎,由此可見兩國的國家利益影響兩國的建交進程。總的來說國與國的關系受到了國家利益與國家實力的影響,同時歷史背景等因素也會對國際關系產生影響。
知識總結:
1.國際關系復雜多變的根本原因
各國的國家性質不同,利益追求、對外政策也不同,這使得國際關系復雜多變。
2.影響國際關系的主要因素
國家之間出現分離聚合、親疏冷熱的復雜關系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這些因素包括國家利益、國家實力、宗教、文化和歷史等。
3.影響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
國家利益和國家實力。
需要注意的是影響國際關系的因素很多,但是其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國家利益和國家實力。下面我們就重點研究一下相關內容。
4.國家利益
(1)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而利益對立則是引起國家沖突的根源。
(2)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名言賞析
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國政壇名言
這句話是英國政體的一句名言,曾多次被英國政治領袖引用,最著名的一次是英國首相丘吉爾引用后聞名于世,那你是否認同這句話的觀點,闡述你的理由。
總結:這句話強調了國家利益在國際關系中的決定作用,這是其合理之處,但是把國家利益當成影響國際關系的唯一因素是不對的,因為除了國家利益以外,影響國際關系的還有國家實力、宗教、文化和歷史等多種因素。
探究與分享
2003年,以美國為首的聯盟軍隊未經聯合國授權,悍然入侵伊拉克,推翻了薩達姆政權。戰爭后,伊拉克暴力事件和自殺式襲擊不斷。伊拉克戰爭導致數十萬人員傷亡,造成440萬伊拉克人流離失所。
查閱資料,說明以美國為首的聯盟軍隊發動戰爭的根本動機是什么,戰爭有什么影響,并予以評價。
總結:美國出于自身利益考慮,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為由,繞開聯合國安理會,單方面對伊拉克實施軍事打擊,結果給伊拉克人民帶來了無盡的傷害與痛苦。這啟示我們,任何國家都不應以維護本國國家利益為由,侵犯別國的主權和安全,干涉別國內政。侵犯別國的主權和安全,干涉別國內政的行為,是非正義的、錯誤的,應當受到譴責和反對。
那我們國家在處理國際關系問題時如何處理的呢?下面我們通過幾個案例來探究一下。
探究與分享
材料一:
觀看視頻:《中方關鍵時刻投下反對票,捍衛國家利益》
(上圖是視頻資料“【典型案例】中方關鍵時刻投下反對票,捍衛國家利益”截圖;如需使用,可下載播放。)
思考:中國為什么在關鍵時候投下反對票?
總結:危地馬拉政府不顧中國再三勸告,公然違背《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在聯合國內竭力支持分裂中國的活動。更有甚者,危地馬拉政府不顧中國政府的嚴正警告,執意邀請臺灣當局參加危地馬拉和平協定簽字儀式,為其從事分裂中國的活動提供場所。危地馬拉的行為嚴重侵犯中國的主權,觸及了中國的底線,因此中國才在關鍵時刻投下反對票,體現了中國政府堅決維護國際利益的基本立場。
材料二:
1997年夏,亞洲爆發了罕見的金融危機。自泰國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匯市和股市一路狂瀉,一蹶不振。11月中旬,韓國也爆發金融風暴,韓元對美元的匯率跌至創紀錄的1008∶1。韓元危機也沖擊了在韓國有大量投資的日本金融業,日本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于是,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
當時,全世界幾乎異口同聲地宣稱:人民幣應當貶值,否則中國經濟將面臨滅頂之災。然而,中國政府經過多方面權衡,在出口增長率下降、國內需求不振、失業增多和遭遇特大洪澇災害的情況下,中國政府本著高度負責的態度,從維護本地區穩定和發展的大局出發,作出人民幣不貶值的決定,此舉對亞洲乃至世界金融、經濟的穩定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中國也因此承受了巨大壓力,付出了很大代價。
為了幫助亞洲國家擺脫金融危機,在堅持人民幣不貶值的同時,中國政府采取努力擴大內需,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保持了國內經濟的健康和穩定增長,對緩解亞洲經濟緊張形勢、帶動亞洲經濟復蘇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還通過國際機構和雙邊援助來支持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充分展現了負責任的大國風范。
思考:①中國為什么做出人民幣不貶值的承諾?
②結合《經濟與社會》相關知識,分析中國此舉的影響?
總結:①中國在當時做出人民幣不貶值的承諾是出于對國際社會負責任的角度考慮,因為如果人民幣貶值雖然會增強中國應對金融危機影響的能力,減少自身的損失,但是會使亞洲相關國家的壓力更大,甚至會影響世界金融市場的穩定。因此中國的行為是負責任大國的體現。
②中國的人民幣不貶值,在亞洲國家貨幣紛紛貶值的大背景下,等于中國的人民幣相對升值,這不利于中國產品的出口,給中國相關企業帶來了沉重的壓力,由于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出口一直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之一,此舉無異于給中國經濟帶來巨大的壓力。
結合以上材料,分析中國在處理國際關系問題時的態度和主張。
總結:通過以上材料我們能夠看出,在涉及到國際利益問題時,中國一貫堅定地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但是作為負責任的大國,我國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能夠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
教師提示
①國家利益不是抽象的,歸根結底是該國統治階級意志和利益的體現。
②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利益與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就是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國家實力
探究與分享
敘利亞駐聯合國代表賈法里
2018年4月,一張敘利亞外交官的照片,在社交網絡廣為流傳,照片攝于4月10日,聯合國會議后。敘利亞外交官賈法里在會議上努力為自己的國家爭辯,但終究不能避免被轟炸的命運。無能為力的賈法里獨自一人坐在沙發上,情緒低落,顯得非常無奈和無助。
照片之所以能讓中國網友也如此觸動,是因為它讓我們想起了那些年的中國——想起了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北洋政府的外交官陸征祥;想起新中國前,無數次被拎到談判桌前簽字……讓我們明白“弱國無外交”在今天的世界仍然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思考:敘利亞的命運對我們有何啟示?
總結:我們常說“弱國無外交”,維護國家利益的有力保障是強大的國家實力。國家實力通常用一國的綜合國力來衡量。國家實力衰弱不利于國家利益的實現。
這啟示我們,我國應該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增強核心競爭力,提升國家實力。
相關鏈接
國家實力既包括一國軍事力量、經濟力量和科技力量等內在的硬實力,也包括一國文化、價值觀念、社會制度等文化軟實力。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全球性的文化傳播越來越普遍,一國文化、價值觀念和社會制度對他國產生的影響越來越突出,文化軟實力越來越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日益強烈的多元文化沖擊,我們要堅定文化白信,自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貢獻力量。
易混易錯
①隨著多極化的發展,國家間的根本利益趨于一致。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根本利益,如主權利益,所以國家間的根本利益是不一致的,但可以有共同利益。
②國家利益是國家間合作的基礎,國家實力是引起國家沖突的根源。
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其合作的基礎,利益對立是引起國家沖突的根源。國家實力是維護國家利益的保障。
③國家間如果存在利益對立就不能實現合作;國家間存在共同利益就不會出現沖突。
各國間存在著復雜的利益關系,既存在某些共同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別乃至對立,因此國家間經常會同時存在合作與沖突。
④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各國制定外交政策的依據和出發點。
維護本國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制定外交政策的依據和出發點。
⑤為了維護本國國家利益可以犧牲其他國家的利益。
任何國家都不應以維護本國國家利益為由,損害其他國家的利益。
⑥國家利益代表人民的利益。
國家利益是抽象的,歸根到底是統治階級利益和意志的表現。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因此國家利益與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
課程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國際關系的相關內容,了解了國際關系的表現以及影響因素。我們要理解我國在處理國際關系采取對策的原因及其意義,同時樹立保護我國國家利益的決心,為增強我國的國家實力作出我們的努力,堅定不移地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
2 / 1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溪市| 秦皇岛市| 泾阳县| 镇安县| 壶关县| 康定县| 宜川县| 平定县| 安庆市| 洪泽县| 清水县| 普兰县| 肥西县| 怀来县| 榕江县| 蒙城县| 民勤县| 武汉市| 杭锦后旗| 青铜峡市| 淄博市| 朔州市| 锡林郭勒盟| 抚顺县| 涪陵区| 九寨沟县| 长乐市| 桂东县| 曲靖市| 洪雅县| 常德市| 闽侯县| 准格尔旗| 宁德市| 朝阳市| 宝清县| 从江县| 逊克县| 隆安县| 本溪| 泰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