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2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教案議題二 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第一課時)◎課標要求解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課時目標1.政治認同認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能夠認識到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迫切需要。2.科學精神辯證的看看待我國經濟所處的發展階段的變化,認識到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對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3.公共參與積極投身實踐活動,通過搜集經濟數據、撰寫發言提綱等多種形式,認清我國的經濟國情,關注國家的經濟政策。◎學習任務任務一 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二 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涵、要求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大意義◎探究活動任務一 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活動1. 數說中國經濟 探究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活動設計:數據搜集與解讀: 表一:消費、投資和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 (單位:%) 年份20072010201320162019消費39.643.15064.657.8投資42.452.954.442.231.2凈出口17.94-4.4-6.811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表二:三次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 (單位:%) 年份20122014201620182020第一產業9.59.28.17.07.7第二產業4542.739.639.737.8第三產業45.548.152.453.354.5數據來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教師活動: 課前制定好表格,將學生分為3組,引導學生搜集相關經濟數據。同時,要提醒學生甄別數據來源,確保數據的準確、可靠。課上要求各組展示數據搜集結果,將權威數據與各組同學搜集的數據進行比對。鼓勵學生自己解讀數據信息,思考這些數據的變化表明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發生了怎樣的轉變。 學生活動: 組內同學明確分工,根據老師提供的表格,在老師的引導下,或查閱相關公報,或去權威網站搜集數據,完成表格。課上展示本組搜集的數據,并由一位同學代表本組發言,解讀數據信息。提問: 搜集上述表格的經濟數據,思考這些數據的變化表明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發生了怎樣的轉變?解析: 該活動學生需要做好以下三件事:收集表格數據、分析數據變化、思考數據的變化意味著經濟發展方式發生了怎樣的轉變。 從表一反映的數據來看,投資、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降低,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逐年提高,表明我國經濟發展有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 從表二反映的數據來看,第一、二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降低,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提高,表明我國經濟發展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設計意圖:意圖1:(收集數據·讀懂經濟)通過讓學生親自去搜集相關經濟數據、并分組展示和解讀數據信息,既能夠提高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也有利于學生真正的讀懂數據,解釋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此外,該活動的設計能夠充分的體現活動型學科課程。意圖2:(數說成就·樹立自信)讓學生親自搜集和解讀關于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數據,真切的體會我國的經濟國情,辯證的看待經濟數據的變化。同時,活動的開展能夠提升學生的公共參與意識。活動2. 觀看視頻片段 理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活動設計:視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教師活動: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概念較為抽象,教師可結合“供給側”與“需求側”的關系向學生解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學生活動: 觀看視頻,了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理解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涵和要求。提問: 看視頻,闡述什么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解析: 該視頻主要幫助學生了解什么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學生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概念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設計意圖:意圖1:(學習情境 視頻呈現)學生對供給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概念較為陌生,僅僅依靠教材和教師解讀效果不佳,視頻能夠直觀的讓學生了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進展和要求,進而深化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解。意圖2:(依托情境 培養素養)通過播放視頻片段,讓學生科學的認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和政府采取的改革政策,培養科學精神。任務二 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涵、構成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大意義活動3. 撰寫發言提綱 闡述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大意義活動設計:活動: 國家強,經濟體系必須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現代化發展的戰略目標,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的迫切要求。 請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大意義”為題,寫一份發言提綱(200字左右)。 教師活動: 明確發言提綱的主題,將學生分為3組,分別展示各組提綱內容,每組由一位同學代表發言,闡述觀點,教師最后總結點評。 學生活動: 積極參與小組活動,討論并明確從哪些角度闡述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可參考教材,可查閱網絡資料。發言提綱定稿后由一位同學代表發言闡述觀點。解析: 本活動要求學生分組撰寫發言提綱,并展示發言提綱,以加深對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意義的理解。學生展示完各組的成果后,老師要及時跟進點評,各組展示完畢后,老師要進行總結。設計意圖:意圖1:(撰寫提綱 激發興趣)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大意義”為題書寫發言提綱,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升對理論性強的內容的學習興趣,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意圖2:(團隊協作 提升能力)讓學生以分組的形式寫一份發言提綱,既能夠提高學生的團結意識、合作意識,也能夠培養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由學生代表發言闡述觀點,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課時小結同學們,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變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本節課我們學習了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涵和構成、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意義,下節課我們將從產業體系、城鄉區域發展體系、全面開放體系三個方面深入解讀如何建設好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課時作業1 .2020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快構建以內循環為主、內外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形成供需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下列有助于推動需求側管理的有( )①深化價格市場化改革,優化資源配置②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③縮小收入差距,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④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加快釋放就業崗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著高品質農產品、高端制造業等高新產品有效供給不足、低端產品產能過剩的矛盾。解決這—矛盾需要政府( )A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B樹立正確的消費觀C強制低端產品退出市場D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3 .國家強,經濟體系必須強。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由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系和內在聯系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下列對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組成部分表述正確的有( )①要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②要建設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③要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④要建設以鄉帶城、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