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2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教案議題二 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第二課時)◎課標要求解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課時目標1.政治認同認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認識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建設好現代化經濟體系。2.科學精神科學的認識實體經濟的發展現狀和發展實體經濟的要求,理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總體部署,明確發展開放型經濟的要求。3.公共參與積極投身實踐活動,通過撰寫調查報告等形式,認清我國的經濟國情,關注國家的經濟政策。◎學習任務任務一 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任務二 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任務三 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探究活動任務一 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活動1. 以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為例 探究如何助力實體經濟發展活動設計:典型案例: 材料一 目前,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平均利潤率遠低于金融行業和房地產行業。行業報酬結構失衡,使資本和其他各種要素更多地進入金融、房地產等領域,抑制了制造業的健康發展。為了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要通過降成本、提品質、優化市場環境等綜合手段,把實體經濟的盈利能力和吸引力提上去,要讓做實業有前途。 材料二 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加強(視頻) 材料三 疫情以來,銀保監會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采取一系列監管措施,引導銀行機構向實體經濟減費讓利。從具體數據來看,2021年一季度,商業銀行累計實現凈利潤6143億元,同比增長2.4%,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3.3個百分點。在各方面共同努力和協同支持下,實體經濟利潤增速明顯上升。2021年前5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83.4%,兩年平均增長21.7%。從數據對比來看,銀行業利潤增速和工業企業利潤增速“一降一升”,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金融向實體經濟讓利的積極效果。 教師活動: 向學生介紹我國實體經濟發展面臨的困境,引導學生觀看視頻、讀懂材料信息,從為什么、怎么做兩個角度理解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學生活動: 閱讀材料,觀看視頻,了解國家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背景,思考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原因和舉措,真正理解實體經濟是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是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根基。提問: (1)結合材料,談談發展經濟的著力點為什么要放在實體經濟上。 (2)結合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視頻和材料,闡述如何助力實體經濟發展。解析: 材料一反映了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體企業)相較于金融、房地產行業而言,盈利能力和吸引力不足,材料一主要反映實體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需要多管齊下,材料二以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為材料,深入說明金融是如何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材料三是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結果。材料一、二、三遵循的思路是:問題—舉措—結果。 本案例著重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講清講透,讓學生真正理解實體經濟發展的問題與對策。設計意圖:意圖1:(舉一反三 突破難點)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內容較多,選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案例,將金融如何服務實體經濟、助力實體經濟發展講清講透,有利于學生真正理解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諸多舉措,避免了泛泛而談。意圖2:(真實情境 真學真信)課堂引用真實的、最新的情境作為素材,讓學生切實地感受到國家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的舉措和這些舉措的實施給實體經濟帶來的改變。只有真實的感受到了,才能夠真相信,才能夠發自內心的認同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任務二 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活動2. 撰寫調研報告 關注鄉村振興活動設計:活動形式:調研 活動要求:分組調研,撰寫并分享調研報告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新發展階段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總體部署,為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指明了方向。 請從產業、生態、鄉風、治理四個角度,調研某鄉村的發展現狀,并為該村的振興提出具體建議,撰寫調研報告。 教師活動: 先要確定本次調研的鄉村,所選鄉村要具有典型性,且離學校較近。將學生分為三組,引導學生通過網上收集資料、電話采訪等形式開展調研活動。 學生活動: 積極參與調研活動,根據分工從某一角度對調研對象開展調研,根據老師的指導撰寫調研報告,并與其他組分享、交流調研報告。解析: 開展本活動首先需要選取合適的調研對象,老師可以與學生一起確定合適的調研對象。對象確定后要做好分工工作,并跟進指導。 該活動的開展的難點在于如何獲取信息,以“產業”為例,學生需要通過哪些渠道去獲取某村的產業狀況,需要老師協助、指導。各組調研報告完成后,老師要進行點評、總結。設計意圖:意圖1:(走出教室 邁入社會)以鄉村振興為主題開展調研活動,體現了活動型學科課程的特點,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深入了解鄉村發展的實際,并為鄉村振興提出具體的建議,進而真正理解鄉村振興、城鄉區域發展體系。意圖2:(注重實踐 立德樹人)在開展調研的過程中,能夠培養學生利用網絡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的意識,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公共參與意識。任務三 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活動3. 以擴大進口為例 探究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活動設計:典型案例: 當前,中國是世界第二大貨物貿易進口國、第二大服務貿易進口國,貨物和服務年進口值均占全球1/10左右。 2018年11月,中國進一步降低石材、陶瓷、機電等1585個稅目商品的最惠國稅率,關稅總水平由2017年的9.8%降至7.5%,平均降幅達23%。同月,全球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舉行,來自170多個國家、地區的3600多家企業參展,現場展示了法國葡萄酒、阿根廷紅蝦、美國智能車載空氣凈化器……進博會吸引了40多萬名境內外采購商,累計意向成交578.3億美元,其中1/4以上為智能及高端設備。 中國擴大進口“大蛋糕”的清單上,既包括數控機床、智能終端、精密醫療設備、新型汽車、先進民用飛機等高技術產品,也包括個人電子產品、農產品、食品、服裝、化妝品等日用消費品。 教師活動: 介紹中國擴大進口的相關數據和種種表現,引導學生從材料中獲取和解讀有效信息,思考中國進一步擴大進口對國內經濟發展的影響。 學生活動: 了解中國擴大進口的數據和表現,認識到進口日用消費品和高技術產品帶來的不同影響,加深對發展開放型經濟的理解。提問: 結合材料并運用經濟知識,說明中國進一步擴大進口對國內經濟的積極影響。解析: 該案例要求學生結合我國擴大商品進口的案例,分析擴大進口對國內經濟的積極影響。積極影響有以下四點:①降低關稅,增加進口,繁榮生產與消費。②激發市場競爭,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產業轉型升級。③豐富消費品市場供給,降低消費成本,更好滿足消費者美好生活需要。④帶動技術引進,促進產品創新研發,推進經濟發展動能轉換。設計意圖:意圖1:(典型情境 感悟新知)通過真實、典型的情境,讓學生更真切地認識到中國擴大進口對國內經濟的積極影響,進而理解擴大開放、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意圖2:(擴大開放 堅定信心)課堂采用真實的、典型的案例作為情境素材,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發展開放型經濟對中國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學生只有真實地感受到了,才能夠真正認同中國擴大開放的信心和決心。◎議題小結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相輔相成、互為條件、相互促進的。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推動建設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建設好現代化經濟體系。由于市場體系、分配體系、綠色發展體系、經濟體制在本冊教材其他篇目已有充分論述,因此本議題分別從產業體系、城鄉區域發展體系、全面開放體系三個角度深入闡述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課時作業1.建設好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以下措施符合這一要求的有( )①刺激消費,擴大內需②限制傳統產業的發展,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③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④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2.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繼續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實施農村道路暢通、農村供水保障、鄉村清潔能源建設、數字鄉村建設發展、村級綜合服務設施提升等工程,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強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是( )①鞏固脫貧成果、促進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②推動城市鄉村融合發展的有力舉措③優化鄉村治理體制機制的具體體現④提高基層政府工作效率的必要途徑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3.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總規模為8460億美元,比上年下降38%,但中國FDI逆勢增至2120億美元,增幅為14%,成為全球最大外資流入國。2020年中國FDI逆勢增長,得益于( )①中國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經濟增長率先恢復②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貨物進出口總額大幅增長③中國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對外資更具吸引力④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不斷增大,投資結構改善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6/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