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臺州市玉環市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道德與法治.歷史與社會期末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臺州市玉環市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道德與法治.歷史與社會期末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浙江省臺州市玉環市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道德與法治.歷史與社會期末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本題有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2019九上·玉環期末)去年,中國第五個南極科考站——羅斯海新站在恩克斯堡島正式選址奠基。結合下圖回答問題。
1.羅斯海新站( ?。l臨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以下對國家甲的描述,正確的有( ?。?br/>①大部分地區位于北溫帶
②被稱為“世界石油寶庫”
③大部分地區位于低緯度
④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A
2.D
【知識點】大洲和大洋;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
【解析】【點評】澳大利亞是南半球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這里氣候適宜、交通便利、開發的歷史悠久,經濟發達。首都堪培拉是一座經過規劃建設的城市,環境優美,悉尼是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和港口城市,墨爾本是全國第二大城市。澳大利亞因為羊特別多,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鐵礦、鋁土礦、煤、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而且開采的礦石一半以上用于出口,被譽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南極洲位于地球南端,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所包圍,羅斯海新站 瀕臨太平洋。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2.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國家甲是澳大利亞, ①大部分地區位于北溫帶,錯誤,屬于南半球; ②被稱為“世界石油寶庫”,錯誤,中東地區是世界石油寶庫; ③大部分地區位于低緯度,正確;④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3.(2019九上·玉環期末)近日,一股強冷空氣橫掃我國大部地區,不少城市最低氣溫跌破0℃。網友戲言:秋褲一步一步占領中華大地!據“冷空氣過境實況圖”分析造成圖中穿衣分布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br/>冷空氣過境實況圖
A.海陸位置 B.地勢高低 C.緯度差異 D.風俗習慣
【答案】C
【知識點】描述氣候的兩大特點
【解析】【分析】 我國黑龍江省北部冬季低溫可達-30~-40℃,滴水成冰,大地白雪皚皚;而海南省冬季平均氣溫在20℃左右,氣候暖熱,到處綠樹成陰。從而造成我國南北穿衣不同的巨大差異, 主要是緯度差異。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 我國位于北半球,南北跨將近50個緯度。在冬季,太陽直射在南半球,對北半球來說,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角越低。我國北方地區正午太陽高度角比南方低,白晝短,得到太陽的光熱少。另外,我國北方地區鄰近冬季風的源地,寒冷的冬季風加劇了我國北方的嚴寒,而冬季風在翻越重重山嶺到達南方地區時,風力大大減弱。
4.(2019九上·臺州開學考)觀察下圖,從圖中的信息可以歸納得出( ?。?br/>A.巴黎和會外交失敗引發“五四”運動
B.青年學生是“五四”運動的主力
C.“五四”運動爆發的范圍廣
D.“五四”運動取得了初步勝利
【答案】D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依據已學知識可知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國內,引發了五四運動,取得了初步的勝利,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6月10日,北洋政府被迫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6月28日,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
ABC三項不符合題干圖片主旨,不符合題意;
D項“五四”運動取得了初步勝利是從題干圖中歸納得出的信息,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的準確認識,旨在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
5.(2021九上·新昌期中)20世紀三十年代,中共中央所在地曾從瑞金遷往延安,與這一遷移密切相關的事件是( ?。?br/>A.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實現 B.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
C.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變 D.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生
【答案】B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在軍事上“左”的錯誤,導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被迫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瑞金,進行戰略轉移,開始了紅軍長征。
ACD三項與題干遷移無關,不符合題意;
B項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與這一遷移密切相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紅軍長征的相關史實。
6.(2020九上·嘉興期末)錢玄同,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杰出戰士,他提出“文學之文,用典(典故)己為下乘;若普通應用之文,尤須老老實實講話,務期老嫗能解”的主張與下列相一致的是( ?。?br/>A.提倡民主,反對專制 B.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C.提倡科學,反對愚昧 D.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答案】D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文學之文,用典(典故)己為下乘”說明錢玄同反對舊文學;“若普通應用之文,尤須老老實實講話,務期老嫗能解”說明錢玄同提倡新文學。
ABC三項在題干中均未體現,不符合題意;
D項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與錢玄的主張相一致,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要求具備題干分析與知識運用的能力。
7.(2019九上·玉環期末)“綏靖主義者在玩喂鱷魚的危險游戲——可預計最后鱷魚也會把他吃了?!边@是丘吉爾人在二戰前對綏靖政策的評價。下列事件驗證了丘吉爾推斷的是( ?。?br/>A.蘇臺德區被割占 B.蘇德戰爭爆發
C.法國戰敗投降 D.日本偷襲珍珠港
【答案】C
【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由“綏靖主義者”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在世界各地進行侵略活動;綏靖主義者指的是英法等西方大國為了維持所謂的和平,對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嚴厲制裁,而是希望以犧牲小國利益來安撫侵略者,這種政策被稱為綏靖政策。“最后鱷魚也會把他給吃了”指的是德國將戰爭矛頭指向英法等國, 二戰中法國戰敗投降就足以說明。
ABD三項都不能驗證丘吉爾的推斷,不符合題意;
C項法國戰敗投降驗證了丘吉爾的推斷,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綏靖政策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及學生的理解能力。建議學生重點掌握慕尼黑會議的影響,以及正確評價綏靖政策的能力。
8.“茲查通都大邑,剪辮者已多。至偏鄉僻壤,留辮者尚復不少……凡未去辮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凈盡。”此“令”的頒行時間應是(  )
A.1898年 B.1912年 C.1919年 D.1927年
【答案】B
【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
【解析】【分析】民國初年,臨時大總統孫中山頒布了“剪辮令”, 規定所有男子自法令頒布之日起20天內一律剪去辮子,逾期不執行者,以違法論罪,于是革命軍走上街頭為群眾剪辮子,引起了一場剪辮風波。
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1912年是民國元年,孫中山頒布了“剪辮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民國初年社會生活的變化。要求具備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2020九上·柯橋月考)某同學以14年抗戰為題材,制作了“抗戰史實示意圖”,其中4個序號代表4個事件,序號與事件對應正確的是 ( )
④“家園淪陷” ②“血戰臺兒莊”
③“全民族抵抗的槍聲” ①“張楊兵諫”
A.② B.④ C.③ D.①
【答案】A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西安事變;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
【解析】【分析】據題干圖片“抗戰史事示意圖”及所學知識可知,“家園淪陷” 與1931年發生在遼寧沈陽附近的九一八事變有關,對應“抗戰史實示意圖”中的③;“血戰臺兒莊” 與1938年發生在山東的臺兒莊戰役有關,對應“抗戰史實示意圖”中的②;“全民族抵抗的槍聲” 與1937年發生在北平的七七事變有關,對應“抗戰史實示意圖”中的①; “張楊兵諫” 與1936年發生在西安的西安事變有關,對應“抗戰史實示意圖”中的④。
A項②“血戰臺兒莊” 對應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對應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九一八事變、臺兒莊戰役、七七事變、西安事變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識讀圖片和解讀題干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10.(2019九上·浙江期中)電視連續劇《潛伏》中主人公余則成有一句臺詞“有一種勝利叫撤退,有一種失敗叫占領”,下列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的典型事件中,最能反映這句臺詞的是( ?。?br/>A.轉戰陜北 B.挺進大別山 C.三大戰役 D.圍攻中原
【答案】A
【知識點】內戰的爆發
【解析】【分析】據“有一種勝利叫撤退,有一種失敗叫占領”,聯系所學知識,在人民解放戰爭中體現這一觀點的是中共中央撤出延安,轉戰陜北。1947年3月,國民黨軍大量有生力量被殲,戰線過長,兵力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被迫停止了對解放區的全面進攻,而改為對山東解放區和陜北寧解放區實行重點進攻,1947年3月,國民黨集中25萬兵力,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發動突然襲擊。解放軍西北野戰軍只有兩萬多人,處于絕對劣勢。大敵當前,中共中央決定采取誘敵深入的方針,主動撤離延安,我西北野戰軍在毛澤東、彭德懷的指揮下,面對十倍于我之敵,就是采“蘑菇”戰術,取得了青化砭、羊馬河、蟠龍、沙家店等七戰勝利,殲敵三萬余人,粉碎了國民黨對陜甘寧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A項轉戰陜北最能反映題干臺詞,符合題意;
BCD三項不能反映題干臺詞,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中央撤出延安,轉戰陜北。解題的關鍵信息是“有種勝利叫撤退”。 材料型題目必須認真觀察分析材料中包含的關鍵信息,根據提示信息確定正確答案。掌握轉戰陜北戰略戰術和結果。
二、非選擇題
11.(2019九上·玉環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甲國(見下圖1)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總人口約5100萬,面積10萬平方千米,國土的三分之二為低山和丘陵,是世界三大糧食進口國之一。乙國(見下圖2)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總人口約2520萬,國土面積590750平方千米,國民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人口占全國總人口80%以上,工業基礎非常薄弱。
圖1 圖2
材料二:甲國某一物流公司已獲乙國政府授權,取得了乙國130萬公頃可耕地的使用權,租期為99年。據悉,甲國公司將用來種植糧食作物,并將糧食船運回國。
材料三 下圖為某地氣候特征圖。
(1)根據材料一概括甲、乙兩國相同的地勢特征?
(2)根據材料三某地氣候特征圖簡述該地氣候的特點。并判斷其對應圖1、圖2里A、B、C、D中的哪個城市。
(3)綜合以上材料分析甲國在乙國租地發展農業的原因。
【答案】(1)地勢東高西低
(2)A; 全年高溫多雨;
(3)①甲國人多地少,糧食需求量大;②甲國經濟發達,具有充足的資金和成熟的農業生產技術;③乙國地廣人稀,耕地面積廣,勞動力充足;④乙國氣候高溫多雨,適合水稻種植,單位面積產量高;⑤兩國均臨海,可以利用廉價的海運運輸糧食。
【知識點】確定區域的位置和范圍;評析區域的自然條件;關注區域的人文特色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甲國是韓國,乙國是馬達加斯加島。根據圖中的河流信息可知,概括甲、乙兩國相同的地勢特征是東高西低。
(2)、根據材料三某地氣候特征圖,可以判斷該圖反應的是熱帶雨林氣候,該地氣候的特點是全年高溫多雨。其對應圖1、圖2里A城市。圖中A是熱帶雨林氣候,B是熱帶草原氣候,C是溫帶季風氣候,D是亞熱帶季風氣候。
(3)、綜合以上材料分析,甲國在乙國租地發展農業的原因:①甲國人多地少,糧食需求量大;②甲國經濟發達,具有充足的資金和成熟的農業生產技術;③乙國地廣人稀,耕地面積廣,勞動力充足;④乙國氣候高溫多雨,適合水稻種植,單位面積產量高;⑤兩國均臨海,可以利用廉價的海運運輸糧食。
【點評】在氣溫變化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中,一般橫坐標軸表示月份,縱坐標軸左側表示氣溫,右側表示降水量,氣溫年變化用平滑的曲線表示,降水年變化用長方形柱狀表示;觀察氣溫曲線圖,可以知道氣溫最高月和氣溫最低月,氣溫最高值和氣溫最低值,觀察降水柱狀圖,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據規律“以溫定帶,以水定型”進一步確定其氣候類型。
12.(2019九上·玉環期末)閱讀下列圖文資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① ②③
材料二:“抗戰勝利,日寇投降……乃奸匪竟…..企圖破壞統一依遂其割據之陰謀,若不速于剿除,不僅八年抗戰前功盡失,且必貽害無窮。……此次剿共為人民幸福之所系,務本以往抗戰之精神,遵照中正所訂剿共手本,督勵所屬努力進剿,迅速完成任務……
——1945年10月13日蔣介石給何應欽的密電
(1)指出②圖中軍隊番號建立的相關事件并寫出②圖中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不斷推進馬克思中國化的最重要成果。
(2)綜合以上材料,運用相關史實分析國共關系的變化是如何影響歷史的進程?
【答案】(1)1928年井岡山會師 ; 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
(2)國共第一次合作,推動國民革命運動的進行,基本推翻了軍閥統治,取得了北伐戰爭的勝利;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陷入十年內戰;中日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完全勝利;國共再次破裂,國民黨發動內戰,給國民帶來巨大的災難。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工農武裝割據;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內戰的爆發
【解析】【分析】(1)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部隊輾轉來到井岡山,與毛澤東率領的部隊勝利會師,兩支部隊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這是中國工農紅軍的第一支堅強隊伍。1927年中國共產黨領導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受挫后,毛澤東分析了敵強我弱的形勢,決定放棄攻打中心城市長沙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于是,毛澤東領導工農革命軍向湘贛邊界的井岡山進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從此領導中國人民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唯一正確的革命道路。
(2)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促成國民革命運動的興起,為了打倒帝國主義,推翻軍閥統治,統一中國,1926年7月,國民政府決定出師北伐,經過半年的斗爭,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國共第一次合作。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破裂后,中國共產黨開始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國共兩黨進入內戰時期,給中國人民帶來無窮災難,給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以可乘之機。1937年的七七盧溝橋事變后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之際,中日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在這種情況下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二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國共兩黨第二次分裂后,雙方的內戰使千百萬生靈涂炭,給國民帶來巨大的災難。
故答案為:(1)1928年井岡山會師; 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
(2)國共第一次合作,推動國民革命運動的進行,基本推翻了軍閥統治,取得了北伐戰爭的勝利;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陷入十年內戰;中日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完全勝利;國共再次破裂,國民黨發動內戰,給國民帶來巨大的災難。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井岡山會師,工農武裝割據,國共關系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井岡山會師,工農武裝割據,國共關系的相關史實。
13.(2019九上·玉環期末)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中美新型國際關系的構建非常重要。閱讀下面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美關系年代尺
(注:中美貿易在1971年從無到有,此后保持逐年增長趨勢,尤其是1978年后增長極快。)
材料二:近年來中美貿易摩擦也越來越多。2018年3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挑起中美“貿易戰”,中國隨即堅決回擊,引發了全球股市動蕩,拖累了中美雙方發展。2019年12月13日,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本達成一致,推動關系走向緩和。
材料三:關于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內涵,習近平主席曾經在與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的會晤中用三句話做了精辟概括:一是不沖突、不對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贏。
(1)年代尺中的時間節點,都發生了改變中美關系方向的重大事件。請寫出A、D兩點的重大事件。
(2)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一中“注”現象出現的政治原因。
(3)綜合上述材料論證習主席三句話的正確性。
【答案】(1)A:1922年,簽訂損害中國權益的《九國公約》。D: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開始緩和。
(2)1971年后中美關系開始解凍(乒乓外交、尼克松訪華);1976年粉碎“四人幫”,結束文化大革命;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決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3)1942年中美等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抗美援朝戰爭爆發,雙方傷亡慘重。
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開始緩和,中美貿易從無到有,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推動中美貿易迅速發展;2018年中美挑起中美“貿易戰”,給世界帶來不穩定,影響全球經濟,不利于兩國的穩定發展。
【知識點】凡爾賽體系;中美建交與中國重返聯合國;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分析】(1)1922年,華盛頓會議上簽署的《九國公約》,肯定美國提出的在華實行“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原則,損害了中國的主權。1972年尼克松訪華,表明了中美關系開始正常走向正常化,中美關系由對抗到緩和。
(2)1971年后,中美關系開始解凍,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1976年粉碎“四人幫”,結束文化大革命;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實行改革開放決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3)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使中美雙方傷亡慘重,從反面說明中美雙方“不沖突、不對抗”。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開始正常走向正?;忻蕾Q易從無到有,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推動中美貿易迅速發展說明要“相互尊重”。1942年1月1日,美、中等26國的代表簽署了《聯合國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說明“合作共贏”。
故答案為:(1)A:1922年,簽訂損害中國權益的《九國公約》。D: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開始緩和。
(2)1971年后中美關系開始解凍(乒乓外交、尼克松訪華);1976年粉碎“四人幫”,結束文化大革命;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決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3)1942年中美等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抗美援朝戰爭爆發,雙方傷亡慘重。 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開始緩和,中美貿易從無到有,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推動中美貿易迅速發展;2018年中美挑起中美“貿易戰”,給世界帶來不穩定,影響全球經濟,不利于兩國的穩定發展。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美關系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美關系的相關史實。
14.(2019九上·玉環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幾十年來,農村人民的生活有喜也有憂。
材料二:近年來,玉環東沙漁村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振興之路。
東沙漁村對當地的歷史建筑進行修繕,修建文化禮堂,展示當地特色的魚文化和紅色海防文化;與此同時,積極開展五水共治、撿垃圾兌換禮品等活動;當地村民相繼創辦民宿、漁家樂、農家樂,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發家致富。
(1)根據漫畫內容,說說你對劃線部分的理解。
(2)結合材料二,分析東沙漁村的振興“秘訣”。
【答案】(1)喜的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憂的是城鄉發展不平衡(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大)
(2)東沙漁村對當地的歷史建筑進行修繕,修建文化禮堂,展示當地特色的魚文化和紅色海防文化體現了當地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保護和傳承,為鄉村振興提供精神動力;
積極開展五水共治、撿垃圾兌換禮品等活動體現了當地發展經濟的同時注意對環境的保護,重視綠色的發展理念,實現可持續發展;
當地村民相繼創辦民宿、漁家樂、農家樂體現了當地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當地村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發家致富體現了村民發揮勤勞勇敢的民族精神。
【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
【解析】【分析】(1)圖1農村“三大件”的變遷說明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圖2“望塵莫及”反映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大。
(2)材料二中的“東沙漁村對當地的歷史建筑進行修繕,修建文化禮堂,展示當地特色的魚文化和紅色海防文化” 體現了當地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保護和傳承,為鄉村振興提供精神動力;材料二中的“積極開展五水共治、撿垃圾兌換禮品等活動” 體現了當地發展經濟的同時注意對環境的保護,重視綠色的發展理念,實現可持續發展;材料二中的“ 當地村民相繼創辦民宿、漁家樂、農家樂” 體現了當地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材料二中的“當地村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發家致富”體現了村民發揮勤勞勇敢的民族精神。
故答案為:(1)喜的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憂的是城鄉發展不平衡(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大) 。
(2)東沙漁村對當地的歷史建筑進行修繕,修建文化禮堂,展示當地特色的魚文化和紅色海防文化體現了當地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保護和傳承,為鄉村振興提供精神動力; 積極開展五水共治、撿垃圾兌換禮品等活動體現了當地發展經濟的同時注意對環境的保護,重視綠色的發展理念,實現可持續發展; 當地村民相繼創辦民宿、漁家樂、農家樂體現了當地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當地村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發家致富體現了村民發揮勤勞勇敢的民族精神。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改革開放的成就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
1 / 1浙江省臺州市玉環市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上學期道德與法治.歷史與社會期末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本題有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2019九上·玉環期末)去年,中國第五個南極科考站——羅斯海新站在恩克斯堡島正式選址奠基。結合下圖回答問題。
1.羅斯海新站( ?。l臨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以下對國家甲的描述,正確的有( ?。?br/>①大部分地區位于北溫帶
②被稱為“世界石油寶庫”
③大部分地區位于低緯度
④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19九上·玉環期末)近日,一股強冷空氣橫掃我國大部地區,不少城市最低氣溫跌破0℃。網友戲言:秋褲一步一步占領中華大地!據“冷空氣過境實況圖”分析造成圖中穿衣分布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
冷空氣過境實況圖
A.海陸位置 B.地勢高低 C.緯度差異 D.風俗習慣
4.(2019九上·臺州開學考)觀察下圖,從圖中的信息可以歸納得出( ?。?br/>A.巴黎和會外交失敗引發“五四”運動
B.青年學生是“五四”運動的主力
C.“五四”運動爆發的范圍廣
D.“五四”運動取得了初步勝利
5.(2021九上·新昌期中)20世紀三十年代,中共中央所在地曾從瑞金遷往延安,與這一遷移密切相關的事件是( ?。?br/>A.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實現 B.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
C.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變 D.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生
6.(2020九上·嘉興期末)錢玄同,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杰出戰士,他提出“文學之文,用典(典故)己為下乘;若普通應用之文,尤須老老實實講話,務期老嫗能解”的主張與下列相一致的是(  )
A.提倡民主,反對專制 B.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C.提倡科學,反對愚昧 D.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7.(2019九上·玉環期末)“綏靖主義者在玩喂鱷魚的危險游戲——可預計最后鱷魚也會把他吃了?!边@是丘吉爾人在二戰前對綏靖政策的評價。下列事件驗證了丘吉爾推斷的是( ?。?br/>A.蘇臺德區被割占 B.蘇德戰爭爆發
C.法國戰敗投降 D.日本偷襲珍珠港
8.“茲查通都大邑,剪辮者已多。至偏鄉僻壤,留辮者尚復不少……凡未去辮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凈盡?!贝恕傲睢钡念C行時間應是( ?。?br/>A.1898年 B.1912年 C.1919年 D.1927年
9.(2020九上·柯橋月考)某同學以14年抗戰為題材,制作了“抗戰史實示意圖”,其中4個序號代表4個事件,序號與事件對應正確的是 ( )
④“家園淪陷” ②“血戰臺兒莊”
③“全民族抵抗的槍聲” ①“張楊兵諫”
A.② B.④ C.③ D.①
10.(2019九上·浙江期中)電視連續劇《潛伏》中主人公余則成有一句臺詞“有一種勝利叫撤退,有一種失敗叫占領”,下列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的典型事件中,最能反映這句臺詞的是( ?。?br/>A.轉戰陜北 B.挺進大別山 C.三大戰役 D.圍攻中原
二、非選擇題
11.(2019九上·玉環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甲國(見下圖1)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總人口約5100萬,面積10萬平方千米,國土的三分之二為低山和丘陵,是世界三大糧食進口國之一。乙國(見下圖2)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總人口約2520萬,國土面積590750平方千米,國民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人口占全國總人口80%以上,工業基礎非常薄弱。
圖1 圖2
材料二:甲國某一物流公司已獲乙國政府授權,取得了乙國130萬公頃可耕地的使用權,租期為99年。據悉,甲國公司將用來種植糧食作物,并將糧食船運回國。
材料三 下圖為某地氣候特征圖。
(1)根據材料一概括甲、乙兩國相同的地勢特征?
(2)根據材料三某地氣候特征圖簡述該地氣候的特點。并判斷其對應圖1、圖2里A、B、C、D中的哪個城市。
(3)綜合以上材料分析甲國在乙國租地發展農業的原因。
12.(2019九上·玉環期末)閱讀下列圖文資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① ②③
材料二:“抗戰勝利,日寇投降……乃奸匪竟…..企圖破壞統一依遂其割據之陰謀,若不速于剿除,不僅八年抗戰前功盡失,且必貽害無窮?!舜谓斯矠槿嗣裥腋V?,務本以往抗戰之精神,遵照中正所訂剿共手本,督勵所屬努力進剿,迅速完成任務……
——1945年10月13日蔣介石給何應欽的密電
(1)指出②圖中軍隊番號建立的相關事件并寫出②圖中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不斷推進馬克思中國化的最重要成果。
(2)綜合以上材料,運用相關史實分析國共關系的變化是如何影響歷史的進程?
13.(2019九上·玉環期末)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中美新型國際關系的構建非常重要。閱讀下面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美關系年代尺
(注:中美貿易在1971年從無到有,此后保持逐年增長趨勢,尤其是1978年后增長極快。)
材料二:近年來中美貿易摩擦也越來越多。2018年3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挑起中美“貿易戰”,中國隨即堅決回擊,引發了全球股市動蕩,拖累了中美雙方發展。2019年12月13日,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本達成一致,推動關系走向緩和。
材料三:關于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內涵,習近平主席曾經在與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的會晤中用三句話做了精辟概括:一是不沖突、不對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贏。
(1)年代尺中的時間節點,都發生了改變中美關系方向的重大事件。請寫出A、D兩點的重大事件。
(2)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一中“注”現象出現的政治原因。
(3)綜合上述材料論證習主席三句話的正確性。
14.(2019九上·玉環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幾十年來,農村人民的生活有喜也有憂。
材料二:近年來,玉環東沙漁村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振興之路。
東沙漁村對當地的歷史建筑進行修繕,修建文化禮堂,展示當地特色的魚文化和紅色海防文化;與此同時,積極開展五水共治、撿垃圾兌換禮品等活動;當地村民相繼創辦民宿、漁家樂、農家樂,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發家致富。
(1)根據漫畫內容,說說你對劃線部分的理解。
(2)結合材料二,分析東沙漁村的振興“秘訣”。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D
【知識點】大洲和大洋;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
【解析】【點評】澳大利亞是南半球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這里氣候適宜、交通便利、開發的歷史悠久,經濟發達。首都堪培拉是一座經過規劃建設的城市,環境優美,悉尼是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和港口城市,墨爾本是全國第二大城市。澳大利亞因為羊特別多,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鐵礦、鋁土礦、煤、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而且開采的礦石一半以上用于出口,被譽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南極洲位于地球南端,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所包圍,羅斯海新站 瀕臨太平洋。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2.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國家甲是澳大利亞, ①大部分地區位于北溫帶,錯誤,屬于南半球; ②被稱為“世界石油寶庫”,錯誤,中東地區是世界石油寶庫; ③大部分地區位于低緯度,正確;④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3.【答案】C
【知識點】描述氣候的兩大特點
【解析】【分析】 我國黑龍江省北部冬季低溫可達-30~-40℃,滴水成冰,大地白雪皚皚;而海南省冬季平均氣溫在20℃左右,氣候暖熱,到處綠樹成陰。從而造成我國南北穿衣不同的巨大差異, 主要是緯度差異。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 我國位于北半球,南北跨將近50個緯度。在冬季,太陽直射在南半球,對北半球來說,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角越低。我國北方地區正午太陽高度角比南方低,白晝短,得到太陽的光熱少。另外,我國北方地區鄰近冬季風的源地,寒冷的冬季風加劇了我國北方的嚴寒,而冬季風在翻越重重山嶺到達南方地區時,風力大大減弱。
4.【答案】D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依據已學知識可知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國內,引發了五四運動,取得了初步的勝利,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6月10日,北洋政府被迫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6月28日,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
ABC三項不符合題干圖片主旨,不符合題意;
D項“五四”運動取得了初步勝利是從題干圖中歸納得出的信息,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的準確認識,旨在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
5.【答案】B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在軍事上“左”的錯誤,導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被迫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瑞金,進行戰略轉移,開始了紅軍長征。
ACD三項與題干遷移無關,不符合題意;
B項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與這一遷移密切相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紅軍長征的相關史實。
6.【答案】D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文學之文,用典(典故)己為下乘”說明錢玄同反對舊文學;“若普通應用之文,尤須老老實實講話,務期老嫗能解”說明錢玄同提倡新文學。
ABC三項在題干中均未體現,不符合題意;
D項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與錢玄的主張相一致,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要求具備題干分析與知識運用的能力。
7.【答案】C
【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由“綏靖主義者”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在世界各地進行侵略活動;綏靖主義者指的是英法等西方大國為了維持所謂的和平,對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嚴厲制裁,而是希望以犧牲小國利益來安撫侵略者,這種政策被稱為綏靖政策。“最后鱷魚也會把他給吃了”指的是德國將戰爭矛頭指向英法等國, 二戰中法國戰敗投降就足以說明。
ABD三項都不能驗證丘吉爾的推斷,不符合題意;
C項法國戰敗投降驗證了丘吉爾的推斷,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綏靖政策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及學生的理解能力。建議學生重點掌握慕尼黑會議的影響,以及正確評價綏靖政策的能力。
8.【答案】B
【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
【解析】【分析】民國初年,臨時大總統孫中山頒布了“剪辮令”, 規定所有男子自法令頒布之日起20天內一律剪去辮子,逾期不執行者,以違法論罪,于是革命軍走上街頭為群眾剪辮子,引起了一場剪辮風波。
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1912年是民國元年,孫中山頒布了“剪辮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民國初年社會生活的變化。要求具備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答案】A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西安事變;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
【解析】【分析】據題干圖片“抗戰史事示意圖”及所學知識可知,“家園淪陷” 與1931年發生在遼寧沈陽附近的九一八事變有關,對應“抗戰史實示意圖”中的③;“血戰臺兒莊” 與1938年發生在山東的臺兒莊戰役有關,對應“抗戰史實示意圖”中的②;“全民族抵抗的槍聲” 與1937年發生在北平的七七事變有關,對應“抗戰史實示意圖”中的①; “張楊兵諫” 與1936年發生在西安的西安事變有關,對應“抗戰史實示意圖”中的④。
A項②“血戰臺兒莊” 對應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對應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九一八事變、臺兒莊戰役、七七事變、西安事變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識讀圖片和解讀題干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10.【答案】A
【知識點】內戰的爆發
【解析】【分析】據“有一種勝利叫撤退,有一種失敗叫占領”,聯系所學知識,在人民解放戰爭中體現這一觀點的是中共中央撤出延安,轉戰陜北。1947年3月,國民黨軍大量有生力量被殲,戰線過長,兵力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被迫停止了對解放區的全面進攻,而改為對山東解放區和陜北寧解放區實行重點進攻,1947年3月,國民黨集中25萬兵力,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發動突然襲擊。解放軍西北野戰軍只有兩萬多人,處于絕對劣勢。大敵當前,中共中央決定采取誘敵深入的方針,主動撤離延安,我西北野戰軍在毛澤東、彭德懷的指揮下,面對十倍于我之敵,就是采“蘑菇”戰術,取得了青化砭、羊馬河、蟠龍、沙家店等七戰勝利,殲敵三萬余人,粉碎了國民黨對陜甘寧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A項轉戰陜北最能反映題干臺詞,符合題意;
BCD三項不能反映題干臺詞,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中央撤出延安,轉戰陜北。解題的關鍵信息是“有種勝利叫撤退”。 材料型題目必須認真觀察分析材料中包含的關鍵信息,根據提示信息確定正確答案。掌握轉戰陜北戰略戰術和結果。
11.【答案】(1)地勢東高西低
(2)A; 全年高溫多雨;
(3)①甲國人多地少,糧食需求量大;②甲國經濟發達,具有充足的資金和成熟的農業生產技術;③乙國地廣人稀,耕地面積廣,勞動力充足;④乙國氣候高溫多雨,適合水稻種植,單位面積產量高;⑤兩國均臨海,可以利用廉價的海運運輸糧食。
【知識點】確定區域的位置和范圍;評析區域的自然條件;關注區域的人文特色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甲國是韓國,乙國是馬達加斯加島。根據圖中的河流信息可知,概括甲、乙兩國相同的地勢特征是東高西低。
(2)、根據材料三某地氣候特征圖,可以判斷該圖反應的是熱帶雨林氣候,該地氣候的特點是全年高溫多雨。其對應圖1、圖2里A城市。圖中A是熱帶雨林氣候,B是熱帶草原氣候,C是溫帶季風氣候,D是亞熱帶季風氣候。
(3)、綜合以上材料分析,甲國在乙國租地發展農業的原因:①甲國人多地少,糧食需求量大;②甲國經濟發達,具有充足的資金和成熟的農業生產技術;③乙國地廣人稀,耕地面積廣,勞動力充足;④乙國氣候高溫多雨,適合水稻種植,單位面積產量高;⑤兩國均臨海,可以利用廉價的海運運輸糧食。
【點評】在氣溫變化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中,一般橫坐標軸表示月份,縱坐標軸左側表示氣溫,右側表示降水量,氣溫年變化用平滑的曲線表示,降水年變化用長方形柱狀表示;觀察氣溫曲線圖,可以知道氣溫最高月和氣溫最低月,氣溫最高值和氣溫最低值,觀察降水柱狀圖,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據規律“以溫定帶,以水定型”進一步確定其氣候類型。
12.【答案】(1)1928年井岡山會師 ; 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
(2)國共第一次合作,推動國民革命運動的進行,基本推翻了軍閥統治,取得了北伐戰爭的勝利;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陷入十年內戰;中日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完全勝利;國共再次破裂,國民黨發動內戰,給國民帶來巨大的災難。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工農武裝割據;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內戰的爆發
【解析】【分析】(1)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部隊輾轉來到井岡山,與毛澤東率領的部隊勝利會師,兩支部隊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這是中國工農紅軍的第一支堅強隊伍。1927年中國共產黨領導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受挫后,毛澤東分析了敵強我弱的形勢,決定放棄攻打中心城市長沙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于是,毛澤東領導工農革命軍向湘贛邊界的井岡山進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從此領導中國人民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唯一正確的革命道路。
(2)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促成國民革命運動的興起,為了打倒帝國主義,推翻軍閥統治,統一中國,1926年7月,國民政府決定出師北伐,經過半年的斗爭,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國共第一次合作。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破裂后,中國共產黨開始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國共兩黨進入內戰時期,給中國人民帶來無窮災難,給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以可乘之機。1937年的七七盧溝橋事變后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之際,中日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在這種情況下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二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國共兩黨第二次分裂后,雙方的內戰使千百萬生靈涂炭,給國民帶來巨大的災難。
故答案為:(1)1928年井岡山會師; 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
(2)國共第一次合作,推動國民革命運動的進行,基本推翻了軍閥統治,取得了北伐戰爭的勝利;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陷入十年內戰;中日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完全勝利;國共再次破裂,國民黨發動內戰,給國民帶來巨大的災難。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井岡山會師,工農武裝割據,國共關系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井岡山會師,工農武裝割據,國共關系的相關史實。
13.【答案】(1)A:1922年,簽訂損害中國權益的《九國公約》。D: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開始緩和。
(2)1971年后中美關系開始解凍(乒乓外交、尼克松訪華);1976年粉碎“四人幫”,結束文化大革命;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決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3)1942年中美等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抗美援朝戰爭爆發,雙方傷亡慘重。
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開始緩和,中美貿易從無到有,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推動中美貿易迅速發展;2018年中美挑起中美“貿易戰”,給世界帶來不穩定,影響全球經濟,不利于兩國的穩定發展。
【知識點】凡爾賽體系;中美建交與中國重返聯合國;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分析】(1)1922年,華盛頓會議上簽署的《九國公約》,肯定美國提出的在華實行“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原則,損害了中國的主權。1972年尼克松訪華,表明了中美關系開始正常走向正?;忻狸P系由對抗到緩和。
(2)1971年后,中美關系開始解凍,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1976年粉碎“四人幫”,結束文化大革命;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實行改革開放決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3)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使中美雙方傷亡慘重,從反面說明中美雙方“不沖突、不對抗”。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開始正常走向正常化,中美貿易從無到有,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推動中美貿易迅速發展說明要“相互尊重”。1942年1月1日,美、中等26國的代表簽署了《聯合國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說明“合作共贏”。
故答案為:(1)A:1922年,簽訂損害中國權益的《九國公約》。D: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開始緩和。
(2)1971年后中美關系開始解凍(乒乓外交、尼克松訪華);1976年粉碎“四人幫”,結束文化大革命;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決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3)1942年中美等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抗美援朝戰爭爆發,雙方傷亡慘重。 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開始緩和,中美貿易從無到有,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推動中美貿易迅速發展;2018年中美挑起中美“貿易戰”,給世界帶來不穩定,影響全球經濟,不利于兩國的穩定發展。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美關系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美關系的相關史實。
14.【答案】(1)喜的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憂的是城鄉發展不平衡(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大)
(2)東沙漁村對當地的歷史建筑進行修繕,修建文化禮堂,展示當地特色的魚文化和紅色海防文化體現了當地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保護和傳承,為鄉村振興提供精神動力;
積極開展五水共治、撿垃圾兌換禮品等活動體現了當地發展經濟的同時注意對環境的保護,重視綠色的發展理念,實現可持續發展;
當地村民相繼創辦民宿、漁家樂、農家樂體現了當地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當地村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發家致富體現了村民發揮勤勞勇敢的民族精神。
【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
【解析】【分析】(1)圖1農村“三大件”的變遷說明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圖2“望塵莫及”反映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大。
(2)材料二中的“東沙漁村對當地的歷史建筑進行修繕,修建文化禮堂,展示當地特色的魚文化和紅色海防文化” 體現了當地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保護和傳承,為鄉村振興提供精神動力;材料二中的“積極開展五水共治、撿垃圾兌換禮品等活動” 體現了當地發展經濟的同時注意對環境的保護,重視綠色的發展理念,實現可持續發展;材料二中的“ 當地村民相繼創辦民宿、漁家樂、農家樂” 體現了當地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材料二中的“當地村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發家致富”體現了村民發揮勤勞勇敢的民族精神。
故答案為:(1)喜的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憂的是城鄉發展不平衡(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大) 。
(2)東沙漁村對當地的歷史建筑進行修繕,修建文化禮堂,展示當地特色的魚文化和紅色海防文化體現了當地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保護和傳承,為鄉村振興提供精神動力; 積極開展五水共治、撿垃圾兌換禮品等活動體現了當地發展經濟的同時注意對環境的保護,重視綠色的發展理念,實現可持續發展; 當地村民相繼創辦民宿、漁家樂、農家樂體現了當地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當地村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發家致富體現了村民發揮勤勞勇敢的民族精神。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改革開放的成就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图们市| 德阳市| 略阳县| 克拉玛依市| 莲花县| 凤山县| 万山特区| 阿鲁科尔沁旗| 黄梅县| 浦城县| 黔南| 吉安市| 紫阳县| 新泰市| 张家口市| 红河县| 邢台市| 岱山县| 南昌县| 岑巩县| 永城市| 深圳市| 南城县| 全州县| 安溪县| 宁夏| 宣汉县| 晋宁县| 盐源县| 宜兴市| 广汉市| 左权县| 蕉岭县| 乌鲁木齐县| 贺兰县| 四子王旗| 白山市| 汉川市| 永春县| 东阳市| 昌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