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兒歌變畫》教材分析:兒歌是民間藝術家留給孩子的一份很珍貴的禮物,它既富有童趣,又體現出不同地區的文化特色,同時又是繪畫創作極好的素材。童畫則是孩子們在愉悅的情緒中,隨意灑脫地創造另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孩子們閱讀兒歌之后,將文學形象轉化為繪畫的語言形式,將文字之美、聲音之美、色彩之美融為一體,體現出無與倫比的藝術魅力。因此,讓學生學兒歌,畫童畫,將童畫兒歌和諧地綜合在一起,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和熱情。二.教學目標1、了解我國民間兒歌的歷史及特點,兒歌和童畫相通之處。2、選擇合適的工具材料為自己喜歡的兒歌創作童畫作品。3、體會童畫、兒歌的綜合藝術特點,增加跨學科綜合學習的興趣。三、教學重難點:1.能用各種工具材料為自己喜歡的兒歌配上合適的童畫。2.創作的童畫既符合兒歌的意境,又能體現出一定的繪畫水平。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師:同學們,在大家的童年時光中,一定有那么幾首兒歌讓大家印象深刻,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三幅圖片,請大家猜一下,這是那首兒歌?生:拔蘿卜!師:同學們反應太快了,那我們一起來唱其中的一小段吧!師生:哼唱《拔蘿卜》兒歌。師:經過大家的齊心協力,終于,蘿卜,拔出來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11課,《兒歌變畫》!(出示課題)看圖片猜兒歌歡唱兒歌激趣的同時在上課的開始就調動學生觀察和思考。講授新課師:課下,老師請大家收集了喜歡的兒歌,下面,有誰來分享一下?你可以唱出來,也可以背出來,也可以讀出來。生:分享收集的兒歌。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三首兒歌,我們邊讀邊想一下,你的畫面是怎樣的?第一首,《詠鵝》師:我請一位同學來描繪一下你的畫面。生:我畫面有三只大白鵝,有一只在前面有兩只在后面,鵝在水面上游來游去。(其實,這個環節中教師就在學生說的過程中,邊說邊引導學生,主體物、裝飾、背景、合適的位置寫上兒歌。)師:我們是不是可以把其中的一只大白鵝畫的大一些,我們成為是主體物;我們還可以在水中畫上一些小魚小荷花來進行裝飾;我們還可以給它加上漂亮的背景!還可以在合適的位置寫上兒歌。按照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說出第二首第三首兒歌的畫面,并從中引導學生們借鑒這三幅作品中的構圖、彩色、想象力的閃光點。師:老師今天也想給大家露一手,給大家表演一段情景劇吧!老師帶來了一首兒歌,是我小時候非常熟悉又喜歡的,《小老鼠上燈臺》,那我們來看一下創作步驟!1、選兒歌;2、構思;3、構圖;那同學們唱兒歌,老師來表演吧!表演省略師:老師還帶來了其他的美術作品,老師用兒童畫的形式帶來的作品,用剪紙的形式變現的《小老鼠上燈臺》,除此之外,我還帶來了《我愛我家》,線描作品說一說,唱一唱大膽想象,根據兒歌變出畫面學生們仔細觀察教師作品。欣賞學生作品讓學生在收集的過程中加深對兒歌的理解,為后面的創作做準備。1、學生在腦海中形成明確的思路,為接下來的作業做鋪墊。2、進一步激發學生創作欲望。范《吹泡泡》。同學們,看了老師的這么多的作品,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同齡人的作品吧,給大家一分鐘的時間討論,你最喜歡哪首作品,為什么?作業內容作業要求1.把自己喜歡的兒歌變成畫;2.構圖合理,畫面主體突出,畫面完整,色彩和諧。明確作業內容和要求。提出明確的作業內容和要求。學生實踐17學生創作,教師巡視輔導。輔導要點:1、大膽制作,敢于嘗試各種方法。(輔導學困生)2、突出主體物,使畫面有主次、清晰。(輔導學優生)3、在制作過程中針對大部分學生出現的問題,教給學生正確的解決方法。(集體輔導)按要求實踐。分層輔導、發揮輔導實效。盡量保障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看到成果,體會創作的樂趣。(三)作業展評組織學生展示和評價作品。評價方式:自評、互評結合,根據評價要點評價作品。師評補充:點評作品優點,提出改進建議。 1.主體是否突出?構圖是否合理? 2.色彩是否和諧?展示和評價部分本節課作業。評價要點:1、是否綜合運用了所學方法。2、畫面構圖是否飽滿、圖案是否清晰。給學生展示作業、互相交流的空間。挖掘優點,促進提高,激發和延續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四)課堂拓展師:我們不僅可以把兒歌變成畫,我們還可以把日記還有作文配上畫!期待你們的好作品!學生歡唱兒歌結束本節課拓寬思維,讓學生們進一步進行創作。(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