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1張PPT)《游擊隊歌》 賀綠汀(1903-1999)湖南邵陽人。是一位偉大的作曲家、音樂教育家。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主要作品:合唱曲:《游擊隊歌》、《墾春泥》;獨唱曲:《嘉陵江上》;鋼琴曲:《牧童短笛》、《搖籃曲》等。作者簡介:歌曲背景? ??《游擊隊歌》作于1937年年底。當時,作者在救亡演劇一隊工作。寫此歌時,住在山西臨汾八路軍辦事處。首次演出時,受到八路軍總司令部高級將領的熱烈歡迎。隨后便流傳到全國各地。歌曲初刊于1938年5月出版的《自由中國》第二號。同年夏天,在武漢改編為四部合唱。1942年拍攝的影片《自由中國》,曾用此歌作插曲。此外,曾為大型紀錄片《華北是我們的》作配樂。1964年,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用它作重要素材。至今,這首歌仍保持著久唱不衰的魅力。思考問題歌曲描繪了什么?表現了游擊隊員怎樣的形象?作品處理用什么樣的聲音、情緒和力度演唱表現游擊隊員夜間行軍?用什么樣的聲音、情緒和力度演唱表現游擊隊員英勇作戰、勝利凱旋?作品分析《游擊隊歌》的節奏活潑、富于變化,曲調輕快、流暢,充滿旺盛的活力,具有鮮明的進行曲風格。歌曲生動地刻畫了游擊戰士在敵后艱苦環境中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刻畫了游擊戰士機智、靈活、勇敢、頑強的群體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反擊侵略者的堅強決心。作品分析?A段(第1~8小節)采用了弱起節奏形式及小軍鼓號角式的明亮音調。它巧妙地、恰到好處地塑造了游擊戰士勇敢頑強、機智靈活、樂觀豪邁的英雄形象。?作品分析?第一樂句的節奏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顯得沉著、堅定。其旋律線先抑后揚,并在句尾出現離調。這一切與前段形成鮮明對比,進一步展現了游擊戰士堅定、勇敢、豪邁、樂觀的精神面貌。作品分析?第二樂句再現了A段的第二樂句,從而與第一樂段形成統一。在這里,無比清晰地表達了游擊戰士抗戰到底的決心。創作表演游擊隊(正在夜間行軍)手槍隊(正在作戰)手雷隊(勝利歸來)(共7張PPT)音樂家賀綠汀音樂家賀綠汀賀綠汀(1903-1999) ,原名賀楷,當代著名音樂家、教育家,湖南邵陽人。他一生為人民事業奮斗不息、歌詠不止,堅持正義和進步,歌唱光明和真善美,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傾畢生心血塑造起人格的豐碑。《秋水伊人》、《天涯歌女》、《游擊隊歌》、《懇春泥》、《嘉陵江上》等著名的歌曲都是賀綠汀先生的著名作品。賀綠汀的代表作品■游擊隊歌1曲1=G112292343121767.6555我們麗是神拉手,細一個子彈前買二個仇歌,我的1123456555。n4305111228284都暴飛行軍密德的樹林里,到處都11211安擁腦的好兄弟333666沒有識有龍222321767:6555敬人鉆我都是我們日已的,無禮112326游要強占去,中國現代音樂家,賀綠打0混聲合唱混聲合唱是合唱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由女聲(或童聲)與男聲混合組織的合唱。具體一般說來是由女高音聲部(Soprano,簡稱S)、女低音聲部(Alto,簡稱A)、男高音聲部(Tenor,簡稱T)和男低音聲部(Bass,簡稱B)四個基本聲部組成的;每個基本聲部又可分為第一、第二兩個分聲部(甚至更多),如女高音聲部(第一女高音聲部S1,第二女高音聲部S2)、女低音聲部(第一女低音聲部A1,第二女低音聲部A2)、男高音聲部(第一男高音聲部T1, 第二男高音聲部T2)、男低音聲部(第一男低音聲部B1,第二男低音B2)。其中第一女高音為譜面上的最高聲部,第二男低音為譜面上的最低聲部。(共3張PPT)游擊隊是在敵統治區、敵占領區、接敵區,以分散、流動、襲擊的作戰方法打擊敵人的一種非正規的武裝組織。游擊隊游擊隊打發是游擊戰,游擊戰:游是走,擊是打,游而不擊是逃跑主義,擊而不游是拼命主義,游擊戰的精髓是敵進我退,敵退我進,敵疲我打,敵逃我追。遵循合理選擇作戰地點,快速部署兵力,合理分配兵力,合理選擇作戰時機,戰斗結束迅速撤退五項基本原則的作戰方式,叫做游擊戰。游擊戰是非正規作戰。以襲擊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動性、靈活性、主動性、進攻性和速決性,并能廣泛動員群眾投入戰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游擊隊歌》課件.ppt 混聲合唱.doc 游擊隊.ppt 游擊隊歌.rmvb 音樂家賀綠汀.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