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莫高窟莫高窟,俗稱千佛洞,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于世。莫高窟最初開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至元代(1271—1368)基本結束,其間經過連續近千年的不斷開鑿,使莫高窟為集各時期建筑、石刻、壁畫、彩塑藝術為一體,世界上規模最龐大,內容最豐富,歷史最悠久的佛教藝術寶庫。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這些藝術珍品不僅反映了中國中古時期宗教和社會生活情況,同時也表現出歷代勞動人民的杰出智慧和非凡成就。(共15張PPT)概念什么是民族管弦樂:民族管弦樂是指由新型綜合民族管弦樂隊合奏(簡稱民樂合奏)的音樂。主要特點是音色豐富,音域寬廣,表現力強,具有民族的傳統特色。民族管弦樂隊的編制主要就分成四種吹、拉、彈、打聲四類樂器結合的大型合奏形式 。吹管樂器基本用梆笛、曲笛、笙、嗩吶; 拉弦樂器用高胡、二胡、革胡、低音革胡; 彈弦樂器用柳琴、琵琶、阮、揚琴等; 打擊樂器主要采用各種鼓、鑼、鈸等。嗩吶笙高胡二胡革胡低音革胡鼓鈸小結民族管弦樂隊的音響效果,同樣具有震撼力的!不同國家的音樂手段是不一樣的,但是音樂給人的心靈感受卻是相同的,所以說音樂是全世界共同的語言!日鄭是知是急GFFH90e9g洗內春餐肝甲6④501揚琴-少4-Pb6大夢敦煌舞劇《大夢敦煌》是一部富于傳奇色彩的四幕舞劇,以敦煌藝術寶庫的千百年創造歷史為背景,以青年畫師莫高與大將軍之女月牙的感情歷程為線索,演繹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該劇自首演至今,已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舞蹈“荷花獎”、中國“文華獎”等多個獎項。更為難得的是,該劇幾年來受邀在歐美多個國家進行巡演,盛況空前,在中國原創舞劇作品中首屈一指,使得《大夢敦煌》已成為中國原創舞劇中的頂級之作,民族舞劇的經典之作。該舞劇講述了青年畫師莫高酷愛繪畫,同時也才華橫溢,幾乎把自己的作品看作比生命還珍貴。為了追求藝術的最高境界,他獨自一人前往敦煌,一個裝有畫工工具的布包和一幅畫是他的全部家當,就他在穿越大漠的途中遇到風暴生命垂危,被偶然路過的女子月牙所救。不久,他們再次在敦煌相逢,萌生愛情。卻遭月牙之父大將軍反對,逼迫月牙在王公巨賈中招親。為了愛,月牙星夜出逃,與莫高在洞窟相會,大將軍率軍包圍。在血與火的面前,月牙再次拯救了莫高,卻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月牙走了,莫高悲痛萬分,他用顫抖地手把月牙留給他的唯一一樣東西——水壺打開,輕輕地把水灑到月牙身上,頃刻間,月牙的身軀化成一泓月牙形的清泉,永不干涸,這就是后來沙漠中神奇的泉水——月牙泉。而莫高以泉潤筆,用畢生的心血,在巨大的悲愴中完成了藝術的絕唱——莫高窟壁畫。莫高窟千年不朽,月牙泉萬代不涸;藝術、愛情;永遠相伴、相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大夢敦煌》簡介.doc 民族管弦樂.ppt 莫高窟簡介.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