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柯橋區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終學業評價調測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0九上·柯橋期末)“上午忙麥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間描述寒露時節(10月初)農事活動的諺語。在下列地區中,最可能出現該諺語描述的農事活動場景的是( )A.珠江三角洲 B.長江中下游平原C.四川盆地 D.華北平原【答案】D【知識點】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解析】【分析】 諺語說明該地區既種植小麥,又種植棉花。選項中珠江三角洲典型的農業地域類型為季風水田農業和基塘農業;長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多雨,雨季較長,不適宜種植小麥和棉花;華北平原為溫帶季風氣候,且為平原地形,適宜種植小麥和棉花。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 對于農民來說,寒露是帶來豐收喜悅的節氣,秋收作物先后成熟。此時晝暖夜涼,晴空萬里,對秋收十分有利。如棉花處于收獲集中期,精收細摘是優質的保障。淮北地區陸續進入油菜、蠶豆等作物的適宜播種期,農人須抓緊有利天氣播種。正如農諺所說:“寒露時節人人忙,種麥、摘花、打豆場”“寒露時節天漸寒,農夫天天不停閑”“小麥播種尚紅火,晚稻收割搶時間”“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來”。2.(2020九上·柯橋期末)小明計劃中考后開展一次為期半個月的旅游,他想只走一個省,卻能欣賞到高原風光、高山峽谷和成片的橡膠園。下列省份中能滿足他這一旅游需求的是( )A.海南省 B.廣東省 C.青海省 D.云南省【答案】D【知識點】西雙版納【解析】【分析】 從材料提供信息可知,該地既有高原分布,又有高山峽谷和橡膠園,符合該特征的是云南,云南位于我國西南地區,緯度較低,熱量充足,適宜橡膠種植;位于云貴高原,且其西部處于我國地勢第一、二階梯過渡地帶,地形為高山峽谷相間分布。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云南省,簡稱“云”或“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昆明。云南省地勢呈現西北高、東南低,自北向南呈階梯狀逐級下降,屬山地高原地形,山地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88.64% 。地形以元江谷地和云嶺山脈南段寬谷為界,分為東西兩大地形區。東部為滇東、滇中高原,是云貴高原的組成部分,表現為起伏和緩的低山和渾圓丘陵;西部高山峽谷相間,地勢險峻,形成奇異、雄偉的山岳冰川地貌。云南氣候基本屬于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滇西北屬高原山地氣候。(2020九上·柯橋期末) 2020年11月10日,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隊搭乘“雪龍2”號船從上海出發執行南極科學考察任務,途中將開展南極中山站(69.4°S,76.4E)、長城站(62.2°S,58.9°W)越冬人員輪換及物資補給工作。據此回答問題。3.南極中山站位于長城站的( )A.東北方向 B.東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4.下圖中的①②③三大洋分別是( )A.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B.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C.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D.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答案】3.B4.C【知識點】大洲和大洋;方向【解析】【點評】南極大陸是指南極洲除周圍島嶼以外的陸地,是世界上發現最晚的大陸,它孤獨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極大陸95%以上的面積為厚度極高的冰雪所覆蓋,素有“白色大陸”之稱。在全球6塊大陸中,南極大陸排名第5。南極大陸四周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形成一個圍繞地球的巨大水圈,呈完全封閉狀態,是一塊遠離其他大陸、與文明世界完全隔絕的大陸,至今仍然沒有常住居民,只有少量的科學考察人員輪流在為數不多的考察站臨時居住和工作。3.我國的長城站的緯度是62°S,中山站的緯度是69°S,因此長城站位于中山站的北方;長城站的經度是59°W,中山站的經度是76°E,因此長城站位于中山站的西方。綜合分析可知,長城站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向。 根據長城站和中山站所在的經緯度位置可知,南極中山站位于長城站的東南方向。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4.根據給出的信息可知,圖中的①②③三大洋分別是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2020九上·柯橋期末)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探測器返回器攜帶月壤返回地球,順利降落在內蒙古中部的 四子王旗(北緯 41°10′~43°22′,東經 110°20′~113°)著陸場。據此回答問題。5.返回器選擇在四子王旗著陸是因為該地有符合探測器安全返回的自然條件,這些條件包括( )①位于內蒙古草原,地形平坦開闊②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晴天多③地處我國內陸,遠離國境線④人口稀少,附近交通方便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嫦娥五號探月返回任務創造和實現了5個“中國首次”。這說明我國( )A.科技總體水平領跑世界 B.科教興國戰略成效顯著C.己是世界科技創新強國 D.科技對經濟貢獻率提高【答案】5.A6.B【知識點】內蒙古【解析】【點評】 航天器回收基地選址的條件(1)地形平坦,視野開闊,便于搜尋。(2)人煙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保證安全。(3)氣候干燥,多晴朗天氣,能見度高。(4)地質條件好,避開地質災害多發區。(5)無大河、湖泊,少森林的地區。5.返回器選擇在四子王旗著陸是因為該地有符合探測器安全返回的自然條件:①位于內蒙古草原,地形平坦開闊,正確。②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晴天多,正確。③地處我國內陸,遠離國境線,正確。④人口稀少,附近交通方便,錯誤,不屬于自然條件。①②③正確。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6.嫦娥五號探月返回任務創造和實現了5個“中國首次”。這說明我國科教興國戰略成效顯著。 題文中,嫦娥五號探月返回任務創造和實現了5個“中國首次”,涉及我國的科技成就,體現了科教興國戰略成效顯著,B符合題意;A錯誤,我國科技總體水平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C錯誤,我國不是世界科技創新強國;D與題意不符,題文未涉及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故答案為:B。7.(2020九上·柯橋期末)《八路軍軍歌》中唱道:“鐵流兩萬五千里,直向著一個堅定的方向!苦斗十年鍛煉成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一旦強虜寇邊疆,慷慨悲歌上戰場。首戰平型關,威名天下揚。游擊戰,敵后方,鏟除偽政權;游擊戰,敵后方,堅持反掃蕩。”從歌詞中能推斷出( )①歌曲創作于 1931 年,東北三省淪陷之后②八路軍在敵后戰場展開艱苦卓絕的游擊戰③八路軍前身是經過長征的中國工農紅軍④平型關戰役是八路軍對日軍的首次大捷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從歌詞中的“游擊戰,敵后方,鏟除偽政權;游擊戰,敵后方,堅持反掃蕩”可以推斷出八路軍在敵后戰場展開艱苦卓絕的游擊戰 ;從歌詞中的“鐵流兩萬五千里,直向著一個堅定的方向!苦斗十年鍛煉成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可以推斷出八路軍前身是經過長征的中國工農紅軍;從歌詞中的“首戰平型關,威名天下揚”可以推斷出平型關戰役是八路軍對日軍的首次大捷。D項②③④能夠從歌詞中能推斷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準確理解材料。8.(2020九上·柯橋期末)下列關于五四運動和一二 九運動共同點說法最為準確的是( )A.都促進了民主科學思想的傳播 B.都是共產黨領導的學生運動C.都是反帝愛國運動 D.運動的主力軍始終是青年學生【答案】C【知識點】五四運動;華北事變【解析】【分析】五四運動和一二 九運動這兩次運動起先都由愛國學生帶頭興起,都是發生在北京(北平)的運動;都是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愛國運動。A項都促進了民主科學思想的傳播說法錯誤,一二 九運動沒有促進民主科學思想的傳播,不符合題意;B項都是共產黨領導的學生運動說法錯誤,中國共產黨誕生于1921年,不符合題意;C項都是反帝愛國運動說法最為準確,符合題意;D項運動的主力軍始終是青年學生說法錯誤,五四運動后期運動主力是工人階級,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和一二 九運動。掌握五四運動和一二 九運動相關知識。9.(2020九上·柯橋期末)口號往往有著明顯的時代氣息,具有巨大的感染力。下列口號按其提出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①“停止內戰,一致對外”②“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③“誓死力爭,還我青島”④“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答案】D【知識點】五四運動;西安事變;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解析】【分析】1935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提出“停止內戰,一致致抗曰”主張;“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是解放戰爭時期1949年渡江戰役的口號;“誓死力爭,還我青島”是1919年五四運動時期的口號;“打倒列強、除軍閥”是國民大革命時期的口號。“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是1947年解放戰爭時期爆發的五二〇事件的口號,按其提出先后排序正確的是③①④②。D項③①④②排序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重要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解答本題要首先確定口號出自哪次運動,學習歷史一定要注意對歷史時間的掌握。10.(2020九上·柯橋期末)陳潭秋曾回憶:七月底的大會“以實現無產階級專政為黨的基本任務……決定建立嚴密的戰 斗的工人政黨”。這次大會是( )A.中共一大 B.八七會議 C.遵義會議 D.國民黨一大【答案】A【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結合題干中“七月底的大會……以實現無產階級專政為黨的基本任務”,結合所學知識,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大會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黨在當前的任務是組織工人階級,開展工人運動;選舉產生了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選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黨的奮斗目標最能表明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政黨。A項中共一大是題干描述的會議,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一大,要求具備解讀題干和對所學知識的識記能力。11.(2020九上·柯橋期末)美國記者史沫特萊曾評論說:西安事變可能已經以一種地方性的失敗告終了,卻仍然是一次全國性的勝利。一個統一的中國,雖然緩慢而且伴有劇痛,終于在漸漸誕生。由此可知,她認為西安事變解決的意義在于( )A.國民政府在形式上統一全國 B.蔣介石獲釋后重掌軍政大權C.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D.國共兩黨停止對峙走向合作【答案】D【知識點】西安事變【解析】【分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所以題干認為西安事變解決的意義在于國共兩黨停止對峙走向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國共兩黨停止對峙走向合作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安事變的影響。注意對材料的分析,掌握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歷史意義。12.(2020九上·柯橋期末)下圖是解放戰爭時期國共兩黨兵力對比圖(部分)。圖中人民軍隊兵力總數占據優勢是在( )A.全面內戰爆發時 B.戰略反攻開始前C.三大戰役進行中 D.渡江戰役結束后【答案】C【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從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主力決戰的遼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戰役。三大戰役中,人民解放軍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據題干“國共兩黨兵力變化情況”及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兵力總數占據優勢始于三大戰役進行中。ABD三項和題干圖文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三大戰役進行中人民軍隊兵力總數占據優勢,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大戰役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三大戰役的相關史實。13.(2020九上·柯橋期末)斯大林在一次戰役前發表講話:“今天是我們在嚴重條件下來慶祝十月革命24周年。.....我們暫時失去了一些區域,敵人已經進犯到門前。”經過5個多月鏖戰,蘇軍取得此次戰役的勝利。這次戰役是( )A.列寧格勒戰役 B.柏林戰役C.斯大林格勒戰役 D.莫斯科保衛戰【答案】D【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解析】【分析】從題干中“慶祝十月革命24周年”可知時間是1941年。莫斯科保衛戰發生在1941年10月-1942年1月期間,它打破了德國不可戰勝的神話。ABC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莫斯科保衛戰是題干描述的戰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莫斯科保衛戰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大事件。二、綜合題14.(2020九上·柯橋期末)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1931—1945 年日本陸軍兵力分布情況表(部分)時間 1931年 1937年底 1941年 1942年 1945年日本投降總兵力 23萬 24個師團 51個師團 58個師團 169個師團戰場 中國東北 太平洋戰場 中國戰場 朝鮮戰場 中國戰場 太平洋戰場 中國戰場 太平洋印度洋戰場 中國戰場 東南亞、太平洋戰場人數 1萬多人 0個師團 21個師團 1個師團 35個師團 10個師團 37個師團 15個師團 53個師團 44個師團——摘編自劉庭華《中國抗日戰爭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統計》(1)中國是第一次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參與者、戰勝國,中國是否都獲得了戰勝國或參與者應有的國際地位 為什么 (2)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國際地位變化與材料一之間有著怎樣的關聯 【答案】(1)一次大戰中,中國并沒有獲得戰勝國應有待遇,在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團提出的正當要求被列強拒絕,他們將德國在山東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二次大戰中中國的國際地位有了明顯提高,如到1947年,許多國家相繼取消過去的不平等條約,與中國簽訂新約。(2)材料一表明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日本把主要兵力放在了中國,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中國仍牽制了日本大量的兵力,這說明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大大緩解了美、英、蘇在太平洋戰場和歐洲戰場上的壓力,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因此中國在二戰中的貢獻是中國的國際地位得以提升的主要因素。【知識點】凡爾賽體系;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解析】【分析】(1)中國雖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卻在一戰后召開的巴黎和會上成為帝國主義國家宰割的對象,列強無視中國的正當要求,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全部轉給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戰場是抵抗日本法西斯的東方主戰場,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1943年,通過談判,中國與美、英達成協議,廢除所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取消他們在華特權。(2)根據材料一“1931—1945 年日本陸軍兵力分布情況表”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37年七七事變,日本把主要兵力放在了中國;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日本陸軍主力仍深陷于中國戰場;中國抗日戰場牽制和消耗了大量日軍,大大緩解了美、英、蘇在太平洋戰場和歐洲戰場上的壓力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因此中國在二戰中的貢獻是中國的國際地位得以提升的主要因素。故答案為:(1)一次大戰中,中國并沒有獲得戰勝國應有待遇,在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團提出的正當要求被列強拒絕,他們將德國在山東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二次大戰中中國的國際地位有了明顯提高,如到1947年,許多國家相繼取消過去的不平等條約,與中國簽訂新約。(2)材料一表明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日本把主要兵力放在了中國,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中國仍牽制了日本大量的兵力,這說明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大大緩解了美、英、蘇在太平洋戰場和歐洲戰場上的壓力,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因此中國在二戰中的貢獻是中國的國際地位得以提升的主要因素。【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在兩次大戰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和對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史實。15.(2020九上·柯橋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設的。......我們醒覺了!天下者我們的天下。......我們不說,誰說 我們不干,誰干 ”——1919年毛澤東《民眾的大聯合》材料二:毛澤東飽含激情地說:“......主力已經打到國民黨統治區域里去了。......這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是一百多年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摘自1947年毛澤東《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材料三:第一場革命推翻了清朝,第二場革命推翻了北洋(政府),第三場革命推翻了國民黨.....其實,前一次革命為后一次革命“預留”了空間,后一次革命在前一次革命的基礎上推進。只有將三次革命作為一個整體綜合考察,才能洞察20世紀中國革命的總體特征。——摘編自王奇生《高山滾石:20世紀中國革命的連續與遞進》(1)材料三中所指的三場革命分別指代什么 這三場革命目的有什么共同之處 (2)綜合上述材料,請運用所學知識幫助王奇生先生,說明20世紀中國的三場革命是如何相互關聯遞進的 【答案】(1)第一場革命是辛亥革命;第二場革命是國民革命;第三場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若答共產革命、解放戰爭也對)革命的任務都包括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建立獨立、民主和富強的新中國。(2)辛亥革命結束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實踐了三民主義,使民主共和逐漸深入人心,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這就為國民革命的發生創造了政治、思想條件。國共合作發起的國民革命以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和中共的民主革命綱領為指導思想,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封建統治,為共產革命的發生奠定了基礎。國共合作破裂后,共產黨吸取國民革命的歷史教訓,建立自己的武裝力量,開辟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始將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經過三年的人民解放戰爭,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務。所以說后一次革命在前一次革命的基礎上推進,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知識點】辛亥革命;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內戰的爆發【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20世紀20年代的國民革命運動時期的北伐戰爭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1949渡江戰役中解放軍占領南京,宣告延續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此時處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這三場革命的任務都包括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建立獨立、民主和富強的新中國。(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這就為國民革命的發生創造了政治、思想條件。第一次國共合作開展國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中國人民解放軍經過三年的浴血奮戰,取得了人們解放戰爭的輝煌勝利,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務。所以說后一次革命在前一次革命的基礎上推進,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故答案為:(1)第一場革命是辛亥革命;第二場革命是國民革命;第三場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若答共產革命、解放戰爭也對)革命的任務都包括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建立獨立、民主和富強的新中國。(2)辛亥革命結束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實踐了三民主義,使民主共和逐漸深入人心,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這就為國民革命的發生創造了政治、思想條件。國共合作發起的國民革命以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和中共的民主革命綱領為指導思想,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封建統治,為共產革命的發生奠定了基礎。國共合作破裂后,共產黨吸取國民革命的歷史教訓,建立自己的武裝力量,開辟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始將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經過三年的人民解放戰爭,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務。所以說后一次革命在前一次革命的基礎上推進,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國民革命,共產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辛亥革命,國民革命,共產革命等知識。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柯橋區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終學業評價調測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0九上·柯橋期末)“上午忙麥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間描述寒露時節(10月初)農事活動的諺語。在下列地區中,最可能出現該諺語描述的農事活動場景的是( )A.珠江三角洲 B.長江中下游平原C.四川盆地 D.華北平原2.(2020九上·柯橋期末)小明計劃中考后開展一次為期半個月的旅游,他想只走一個省,卻能欣賞到高原風光、高山峽谷和成片的橡膠園。下列省份中能滿足他這一旅游需求的是( )A.海南省 B.廣東省 C.青海省 D.云南省(2020九上·柯橋期末) 2020年11月10日,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隊搭乘“雪龍2”號船從上海出發執行南極科學考察任務,途中將開展南極中山站(69.4°S,76.4E)、長城站(62.2°S,58.9°W)越冬人員輪換及物資補給工作。據此回答問題。3.南極中山站位于長城站的( )A.東北方向 B.東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4.下圖中的①②③三大洋分別是( )A.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B.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C.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D.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2020九上·柯橋期末)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探測器返回器攜帶月壤返回地球,順利降落在內蒙古中部的 四子王旗(北緯 41°10′~43°22′,東經 110°20′~113°)著陸場。據此回答問題。5.返回器選擇在四子王旗著陸是因為該地有符合探測器安全返回的自然條件,這些條件包括( )①位于內蒙古草原,地形平坦開闊②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晴天多③地處我國內陸,遠離國境線④人口稀少,附近交通方便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嫦娥五號探月返回任務創造和實現了5個“中國首次”。這說明我國( )A.科技總體水平領跑世界 B.科教興國戰略成效顯著C.己是世界科技創新強國 D.科技對經濟貢獻率提高7.(2020九上·柯橋期末)《八路軍軍歌》中唱道:“鐵流兩萬五千里,直向著一個堅定的方向!苦斗十年鍛煉成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一旦強虜寇邊疆,慷慨悲歌上戰場。首戰平型關,威名天下揚。游擊戰,敵后方,鏟除偽政權;游擊戰,敵后方,堅持反掃蕩。”從歌詞中能推斷出( )①歌曲創作于 1931 年,東北三省淪陷之后②八路軍在敵后戰場展開艱苦卓絕的游擊戰③八路軍前身是經過長征的中國工農紅軍④平型關戰役是八路軍對日軍的首次大捷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2020九上·柯橋期末)下列關于五四運動和一二 九運動共同點說法最為準確的是( )A.都促進了民主科學思想的傳播 B.都是共產黨領導的學生運動C.都是反帝愛國運動 D.運動的主力軍始終是青年學生9.(2020九上·柯橋期末)口號往往有著明顯的時代氣息,具有巨大的感染力。下列口號按其提出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①“停止內戰,一致對外”②“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③“誓死力爭,還我青島”④“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10.(2020九上·柯橋期末)陳潭秋曾回憶:七月底的大會“以實現無產階級專政為黨的基本任務……決定建立嚴密的戰 斗的工人政黨”。這次大會是( )A.中共一大 B.八七會議 C.遵義會議 D.國民黨一大11.(2020九上·柯橋期末)美國記者史沫特萊曾評論說:西安事變可能已經以一種地方性的失敗告終了,卻仍然是一次全國性的勝利。一個統一的中國,雖然緩慢而且伴有劇痛,終于在漸漸誕生。由此可知,她認為西安事變解決的意義在于( )A.國民政府在形式上統一全國 B.蔣介石獲釋后重掌軍政大權C.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D.國共兩黨停止對峙走向合作12.(2020九上·柯橋期末)下圖是解放戰爭時期國共兩黨兵力對比圖(部分)。圖中人民軍隊兵力總數占據優勢是在( )A.全面內戰爆發時 B.戰略反攻開始前C.三大戰役進行中 D.渡江戰役結束后13.(2020九上·柯橋期末)斯大林在一次戰役前發表講話:“今天是我們在嚴重條件下來慶祝十月革命24周年。.....我們暫時失去了一些區域,敵人已經進犯到門前。”經過5個多月鏖戰,蘇軍取得此次戰役的勝利。這次戰役是( )A.列寧格勒戰役 B.柏林戰役C.斯大林格勒戰役 D.莫斯科保衛戰二、綜合題14.(2020九上·柯橋期末)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1931—1945 年日本陸軍兵力分布情況表(部分)時間 1931年 1937年底 1941年 1942年 1945年日本投降總兵力 23萬 24個師團 51個師團 58個師團 169個師團戰場 中國東北 太平洋戰場 中國戰場 朝鮮戰場 中國戰場 太平洋戰場 中國戰場 太平洋印度洋戰場 中國戰場 東南亞、太平洋戰場人數 1萬多人 0個師團 21個師團 1個師團 35個師團 10個師團 37個師團 15個師團 53個師團 44個師團——摘編自劉庭華《中國抗日戰爭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統計》(1)中國是第一次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參與者、戰勝國,中國是否都獲得了戰勝國或參與者應有的國際地位 為什么 (2)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國際地位變化與材料一之間有著怎樣的關聯 15.(2020九上·柯橋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設的。......我們醒覺了!天下者我們的天下。......我們不說,誰說 我們不干,誰干 ”——1919年毛澤東《民眾的大聯合》材料二:毛澤東飽含激情地說:“......主力已經打到國民黨統治區域里去了。......這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是一百多年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摘自1947年毛澤東《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材料三:第一場革命推翻了清朝,第二場革命推翻了北洋(政府),第三場革命推翻了國民黨.....其實,前一次革命為后一次革命“預留”了空間,后一次革命在前一次革命的基礎上推進。只有將三次革命作為一個整體綜合考察,才能洞察20世紀中國革命的總體特征。——摘編自王奇生《高山滾石:20世紀中國革命的連續與遞進》(1)材料三中所指的三場革命分別指代什么 這三場革命目的有什么共同之處 (2)綜合上述材料,請運用所學知識幫助王奇生先生,說明20世紀中國的三場革命是如何相互關聯遞進的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解析】【分析】 諺語說明該地區既種植小麥,又種植棉花。選項中珠江三角洲典型的農業地域類型為季風水田農業和基塘農業;長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多雨,雨季較長,不適宜種植小麥和棉花;華北平原為溫帶季風氣候,且為平原地形,適宜種植小麥和棉花。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 對于農民來說,寒露是帶來豐收喜悅的節氣,秋收作物先后成熟。此時晝暖夜涼,晴空萬里,對秋收十分有利。如棉花處于收獲集中期,精收細摘是優質的保障。淮北地區陸續進入油菜、蠶豆等作物的適宜播種期,農人須抓緊有利天氣播種。正如農諺所說:“寒露時節人人忙,種麥、摘花、打豆場”“寒露時節天漸寒,農夫天天不停閑”“小麥播種尚紅火,晚稻收割搶時間”“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來”。2.【答案】D【知識點】西雙版納【解析】【分析】 從材料提供信息可知,該地既有高原分布,又有高山峽谷和橡膠園,符合該特征的是云南,云南位于我國西南地區,緯度較低,熱量充足,適宜橡膠種植;位于云貴高原,且其西部處于我國地勢第一、二階梯過渡地帶,地形為高山峽谷相間分布。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云南省,簡稱“云”或“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昆明。云南省地勢呈現西北高、東南低,自北向南呈階梯狀逐級下降,屬山地高原地形,山地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88.64% 。地形以元江谷地和云嶺山脈南段寬谷為界,分為東西兩大地形區。東部為滇東、滇中高原,是云貴高原的組成部分,表現為起伏和緩的低山和渾圓丘陵;西部高山峽谷相間,地勢險峻,形成奇異、雄偉的山岳冰川地貌。云南氣候基本屬于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滇西北屬高原山地氣候。【答案】3.B4.C【知識點】大洲和大洋;方向【解析】【點評】南極大陸是指南極洲除周圍島嶼以外的陸地,是世界上發現最晚的大陸,它孤獨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極大陸95%以上的面積為厚度極高的冰雪所覆蓋,素有“白色大陸”之稱。在全球6塊大陸中,南極大陸排名第5。南極大陸四周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形成一個圍繞地球的巨大水圈,呈完全封閉狀態,是一塊遠離其他大陸、與文明世界完全隔絕的大陸,至今仍然沒有常住居民,只有少量的科學考察人員輪流在為數不多的考察站臨時居住和工作。3.我國的長城站的緯度是62°S,中山站的緯度是69°S,因此長城站位于中山站的北方;長城站的經度是59°W,中山站的經度是76°E,因此長城站位于中山站的西方。綜合分析可知,長城站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向。 根據長城站和中山站所在的經緯度位置可知,南極中山站位于長城站的東南方向。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4.根據給出的信息可知,圖中的①②③三大洋分別是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答案】5.A6.B【知識點】內蒙古【解析】【點評】 航天器回收基地選址的條件(1)地形平坦,視野開闊,便于搜尋。(2)人煙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保證安全。(3)氣候干燥,多晴朗天氣,能見度高。(4)地質條件好,避開地質災害多發區。(5)無大河、湖泊,少森林的地區。5.返回器選擇在四子王旗著陸是因為該地有符合探測器安全返回的自然條件:①位于內蒙古草原,地形平坦開闊,正確。②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晴天多,正確。③地處我國內陸,遠離國境線,正確。④人口稀少,附近交通方便,錯誤,不屬于自然條件。①②③正確。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6.嫦娥五號探月返回任務創造和實現了5個“中國首次”。這說明我國科教興國戰略成效顯著。 題文中,嫦娥五號探月返回任務創造和實現了5個“中國首次”,涉及我國的科技成就,體現了科教興國戰略成效顯著,B符合題意;A錯誤,我國科技總體水平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C錯誤,我國不是世界科技創新強國;D與題意不符,題文未涉及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故答案為:B。7.【答案】D【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從歌詞中的“游擊戰,敵后方,鏟除偽政權;游擊戰,敵后方,堅持反掃蕩”可以推斷出八路軍在敵后戰場展開艱苦卓絕的游擊戰 ;從歌詞中的“鐵流兩萬五千里,直向著一個堅定的方向!苦斗十年鍛煉成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可以推斷出八路軍前身是經過長征的中國工農紅軍;從歌詞中的“首戰平型關,威名天下揚”可以推斷出平型關戰役是八路軍對日軍的首次大捷。D項②③④能夠從歌詞中能推斷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準確理解材料。8.【答案】C【知識點】五四運動;華北事變【解析】【分析】五四運動和一二 九運動這兩次運動起先都由愛國學生帶頭興起,都是發生在北京(北平)的運動;都是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愛國運動。A項都促進了民主科學思想的傳播說法錯誤,一二 九運動沒有促進民主科學思想的傳播,不符合題意;B項都是共產黨領導的學生運動說法錯誤,中國共產黨誕生于1921年,不符合題意;C項都是反帝愛國運動說法最為準確,符合題意;D項運動的主力軍始終是青年學生說法錯誤,五四運動后期運動主力是工人階級,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和一二 九運動。掌握五四運動和一二 九運動相關知識。9.【答案】D【知識點】五四運動;西安事變;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解析】【分析】1935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提出“停止內戰,一致致抗曰”主張;“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是解放戰爭時期1949年渡江戰役的口號;“誓死力爭,還我青島”是1919年五四運動時期的口號;“打倒列強、除軍閥”是國民大革命時期的口號。“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是1947年解放戰爭時期爆發的五二〇事件的口號,按其提出先后排序正確的是③①④②。D項③①④②排序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重要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解答本題要首先確定口號出自哪次運動,學習歷史一定要注意對歷史時間的掌握。10.【答案】A【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結合題干中“七月底的大會……以實現無產階級專政為黨的基本任務”,結合所學知識,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大會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黨在當前的任務是組織工人階級,開展工人運動;選舉產生了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選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黨的奮斗目標最能表明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政黨。A項中共一大是題干描述的會議,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一大,要求具備解讀題干和對所學知識的識記能力。11.【答案】D【知識點】西安事變【解析】【分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所以題干認為西安事變解決的意義在于國共兩黨停止對峙走向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國共兩黨停止對峙走向合作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安事變的影響。注意對材料的分析,掌握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歷史意義。12.【答案】C【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從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主力決戰的遼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戰役。三大戰役中,人民解放軍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據題干“國共兩黨兵力變化情況”及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兵力總數占據優勢始于三大戰役進行中。ABD三項和題干圖文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三大戰役進行中人民軍隊兵力總數占據優勢,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大戰役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三大戰役的相關史實。13.【答案】D【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解析】【分析】從題干中“慶祝十月革命24周年”可知時間是1941年。莫斯科保衛戰發生在1941年10月-1942年1月期間,它打破了德國不可戰勝的神話。ABC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莫斯科保衛戰是題干描述的戰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莫斯科保衛戰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大事件。14.【答案】(1)一次大戰中,中國并沒有獲得戰勝國應有待遇,在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團提出的正當要求被列強拒絕,他們將德國在山東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二次大戰中中國的國際地位有了明顯提高,如到1947年,許多國家相繼取消過去的不平等條約,與中國簽訂新約。(2)材料一表明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日本把主要兵力放在了中國,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中國仍牽制了日本大量的兵力,這說明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大大緩解了美、英、蘇在太平洋戰場和歐洲戰場上的壓力,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因此中國在二戰中的貢獻是中國的國際地位得以提升的主要因素。【知識點】凡爾賽體系;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解析】【分析】(1)中國雖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卻在一戰后召開的巴黎和會上成為帝國主義國家宰割的對象,列強無視中國的正當要求,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全部轉給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戰場是抵抗日本法西斯的東方主戰場,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1943年,通過談判,中國與美、英達成協議,廢除所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取消他們在華特權。(2)根據材料一“1931—1945 年日本陸軍兵力分布情況表”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37年七七事變,日本把主要兵力放在了中國;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日本陸軍主力仍深陷于中國戰場;中國抗日戰場牽制和消耗了大量日軍,大大緩解了美、英、蘇在太平洋戰場和歐洲戰場上的壓力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因此中國在二戰中的貢獻是中國的國際地位得以提升的主要因素。故答案為:(1)一次大戰中,中國并沒有獲得戰勝國應有待遇,在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團提出的正當要求被列強拒絕,他們將德國在山東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二次大戰中中國的國際地位有了明顯提高,如到1947年,許多國家相繼取消過去的不平等條約,與中國簽訂新約。(2)材料一表明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日本把主要兵力放在了中國,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中國仍牽制了日本大量的兵力,這說明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大大緩解了美、英、蘇在太平洋戰場和歐洲戰場上的壓力,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因此中國在二戰中的貢獻是中國的國際地位得以提升的主要因素。【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在兩次大戰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和對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史實。15.【答案】(1)第一場革命是辛亥革命;第二場革命是國民革命;第三場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若答共產革命、解放戰爭也對)革命的任務都包括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建立獨立、民主和富強的新中國。(2)辛亥革命結束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實踐了三民主義,使民主共和逐漸深入人心,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這就為國民革命的發生創造了政治、思想條件。國共合作發起的國民革命以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和中共的民主革命綱領為指導思想,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封建統治,為共產革命的發生奠定了基礎。國共合作破裂后,共產黨吸取國民革命的歷史教訓,建立自己的武裝力量,開辟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始將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經過三年的人民解放戰爭,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務。所以說后一次革命在前一次革命的基礎上推進,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知識點】辛亥革命;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內戰的爆發【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20世紀20年代的國民革命運動時期的北伐戰爭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1949渡江戰役中解放軍占領南京,宣告延續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此時處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這三場革命的任務都包括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建立獨立、民主和富強的新中國。(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這就為國民革命的發生創造了政治、思想條件。第一次國共合作開展國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中國人民解放軍經過三年的浴血奮戰,取得了人們解放戰爭的輝煌勝利,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務。所以說后一次革命在前一次革命的基礎上推進,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故答案為:(1)第一場革命是辛亥革命;第二場革命是國民革命;第三場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若答共產革命、解放戰爭也對)革命的任務都包括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建立獨立、民主和富強的新中國。(2)辛亥革命結束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實踐了三民主義,使民主共和逐漸深入人心,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這就為國民革命的發生創造了政治、思想條件。國共合作發起的國民革命以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和中共的民主革命綱領為指導思想,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封建統治,為共產革命的發生奠定了基礎。國共合作破裂后,共產黨吸取國民革命的歷史教訓,建立自己的武裝力量,開辟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始將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經過三年的人民解放戰爭,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務。所以說后一次革命在前一次革命的基礎上推進,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國民革命,共產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辛亥革命,國民革命,共產革命等知識。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柯橋區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終學業評價調測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柯橋區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終學業評價調測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