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風》類型 造型 表現課時 1課時教材分析: 風是學生熟悉的自然現象,但卻又看不見、摸不著,屬于一種較難表現的抽象物,需要學生有一定的想象力和表現力。怎樣才能讓風走進學生的視線,進入學生的畫中?于是我想到了引領孩子從尋找風、感受風入手,在學中玩、在玩中學,從而欣賞風、留住風,并能運用線條、色彩等美術語言把風表現出來。學生情況:本節課要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這一階段是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較為豐富和活躍的時期,學生已經能較客觀、實事求是地認識周圍事物,并能憑記憶表達自己的感受,還能發揮想象。 在整個教學中,我充分利用低年級學生好奇、好玩、好表現的天性,通過讓彩帶飄起來尋找風、演演風中的景物感受風、運用特殊技法留住風等一系列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探究問題,在問題中展開想象。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彩帶、油畫棒、水粉顏色及范畫。學生準備:畫紙、顏料、油畫棒、畫筆等。教學目標認知目標:學生通過對風的感知,發現事物在風中的變化,體驗春夏秋冬四季風的不同色彩特點。技能目標:學生能通過周邊景物表現風,表現出風的大小、方向,并學習用色彩及一些特殊技法表現四季不同風的冷暖感受。情感目標:通過對各種風的表現,培養學生交流、探究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觀察或回憶刮風時周圍事物和人物的變化,讓學生感受風在不同季節時的特點,學習風的表現方法。教學難點:運用線條、色彩等繪畫語言大膽地、創造性地表現對風的感受。教學設計一、尋找風(導入)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樣東西,(出示幾根彩帶)你能讓它們飄起來嗎? 學生吹動彩帶、或者手持彩帶奔跑。2.師:是什么讓彩帶凌空飛舞呢?生:是風。師:對,是風。今天我們就一同走近風,研究風,畫畫風。(出示藝術字板書“風”。)3.師:風看不見,又摸不著,卻常常讓我們的生活發生一些變化。你能說說生活中在哪里見到風了?小組內討論并匯報(板書:尋找風)生:風吹皺的水波紋、飄拂的柳條、飛舞的風箏、鼓起的風帆、吹得東倒西歪的大樹。(ppt出示圖片)設計意圖:如何讓一根根鮮艷的彩帶凌空飛舞?有趣而富有挑戰的操作使學生感興趣,喚起學生的激情,直接導出課題,到生活中尋找風,喚起學生對生活中風的回憶。二、感受風1.風的形成師:小朋友們都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一下就通過周邊事物找到風了!(板書:事物)為以上幾個小組代表出色的表現,老師給予表揚!老奶奶說:風是天上神仙的噴嚏;小朋友說:風是電風扇吹出來的;你們說呢? (學生積極討論。) 師小結:討論讓我們漸漸明晰,風啊,其實是一種自然現象,當空氣受熱上升時,周圍的冷空氣會補充過來,從而形成了風,簡單的說就是空氣流動而產生的。 2.風的大小師:現在,老師想跟大家來玩個我演你猜的游戲,游戲規則,首先邀請幾個小朋友來扮演自然界中的景物(大樹、傘、人),根據老師給的題目表演,其他同學們猜猜他們表演的是怎樣的風?師出示“微風”“大風”,生表演。(3位小朋友上前和老師一起演示)(板書:感受風)師:他們表演地是什么風?從哪里發現的?師:不同季節的風給人的感覺一樣嗎?寒冷的西北風?暖暖的東南風?生:根據不同的風,演示出風中事物的情景。師:小朋友個個表演地很精彩,通過這個表演,我們知道風中的事物跟風的大小有著緊密的關系。生:風越大事物的擺幅越大(板書:大小)師:瞧,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在《撐陽傘的女人》和柯羅《陣風》中分別表現了怎樣大小的風?你是怎么發現的?學生匯報自己的發現:風的痕跡在飛揚的裙裾上,在彎腰的小草上……微風;彎腰的大樹……大風師:你能感受到當時的天氣如何呢?生:晴天,溫暖;陰天,涼颼颼的。師:小朋友們都是火眼金睛啊!真是神奇,不一樣大小的風還給我們帶來了不一樣的溫度感受。老師這里有幾張圖片,他們都靜靜地待在那里(板書),風來了,他們會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請你快速地用生動的線條將他們在風中的表現捕捉出來。當然你也可以表現你想畫的事物,微風、大風、甚至龍卷風都可以。老師的音樂停,你也停哦!學生第一次作業:畫面要有風,表現出風的大小。點評作品:從他(她)的作品中你看到怎樣的風?老師這里還有張畫,你能看出他畫里的問題嗎?小結:注意物體飄動與風向一致。(板書:方向)師:看到小朋友表現了風中擺動的景物,比起他靜靜地待著更有一些靈動的美感呢! 設計意圖:讓學生把自己當成風中的景物來演一演這個游戲環節,體驗各種大小的風給自己帶來的變化,體驗學習帶來的樂趣。第一次的簡單練習是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并為最后作業奠定基礎。三、欣賞風 過渡:同學們,不同的風會給周邊景物帶來不一樣的變化,有時它像個溫柔可愛的小女孩輕輕地撫摸你,讓你心情舒暢,也有時它很頑劣讓你東倒西歪不知所措,風,它還有什么特別之處呢?秋 柯羅《陣風》(板書:欣賞風)師:讓我們再次欣賞一下柯羅的《陣風》,被風吹得搖搖欲墜的樹木好像將被連根拔起,風真的很大!你還能從這幅畫的色彩上發現這是什么時候的風呢? 學生發現:地上一片黃色,像是吹落的樹葉,讓我感覺到這是秋天……師:秋風吹黃了樹葉小草,吹熟了稻谷,吹得大地一片金黃色,這時的秋風是什么顏色的?(黃色的)秋風的脾氣很古怪,發怒時它狂風大作,讓我們感覺秋風還是(冷颼颼的),你看畫面上的人物是怎樣在秋風中行走的?你能不能來模仿一下(學生模仿)畫家不僅在人物行走地姿態上表現除了秋風的冷,還特意用了灰蒙蒙的顏色表現天空,不僅用景物表現秋風,還使用了合適的顏色(色彩)表現秋風,讓秋風真實得展現在我們面前。 夏 《夏日荷塘》師:一年有四季,秋風是黃色的,那夏風會是什么顏色的呢?你能在這幅中國工筆畫《荷塘》感受一下夏風嗎?生:夏季,荷花,池塘,有一些涼快師:(學生跟著老師一起感受)讓我們閉上眼睛享受一下,夏天的傍晚,站在荷花池塘,一陣風吹過,讓你感覺到了(一絲涼快)似乎還能聞到(荷花的清香)呢,這時的夏風你覺得是什么顏色的?(綠、深綠)師:樹上的知了一個勁地“知了、知了”的鳴叫著,風怎么也吹不走它,大地滾燙滾燙,這時的夏風是(炎熱的),又是什么顏色的呢?(紅色的)3.冬 《雪竹》師:這么熱的時候,見到這幅畫你感受到了什么時候的風呢?它是什么顏色的?生:冬,寒冷,白色的,深藍色的師:冬天的風吹白了大地,吹得人們瑟瑟發抖。4.春 《春風楊柳萬千條》師:冬去春來,春天的風又是什么顏色的呢?生:綠色師:春風吹綠了柳枝,吹綠了小草,還吹得桃花露出了(粉嘟嘟的)小臉。春風溫柔,婉約,像一個藝術家。設計意圖:通過對畫面的深入欣賞,使學生之間想法得到交流、智慧得到啟迪、思維得到深化。從簡單的風的大小逐漸深入到四季的風,風的色彩,風的冷暖。四、留住風1.教師示范:師:風給春夏秋冬披上了不同顏色的外衣,真是美極了,老師也很想把它留住呢!(板書:留住風)瞧,我留住了哪個季節的風?你還能為我的畫面添上點風嗎?生:春天的風師示范擦一擦,用線條簡單的表示。畫面讓我感受到了溫暖舒適的春風,我還要給它涂上春風的色彩(綠),那就更完美了。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觀看示范中了解風的表現技法,明白怎樣構思、起稿、描畫,并選用恰當的表現工具和表現手法。2.欣賞學生作品師:看過老師的示范后,看得出同學們都躍躍欲試。別急,老師這兒還帶來了一些精彩的作品,請同學們來欣賞欣賞,說不定還會給你帶來許多啟迪。(教師演示課件,介紹各種以 “風”為題材的作品——欣賞圖片PPT四季的風的色彩)師:看了這些圖以后,同學們一定有了新的想法,能結合作業要求把它表現出來嗎?你打算怎么做呢?(PPT出示作業要求)作業要求:(1)借助你所選擇的事物形象來表現風。(2)注意風的大小及物體飄動的方向與風向一致。(3)選擇合適的顏色表現春夏秋冬不同的風。3.教師巡回輔導。及時點評,發現有創意的作品隨時展示給學生,鼓勵創新。(集體指導與個別指導結合。重點指導學生如何借助事物表現風的方向、風的大小。)設計意圖:學生作品是“教”與“學”的具體體現,也是學生進行實踐、展示想象的重要環節。在這一過程中,注意“放”與“扶”,能“放”則“放”,須“扶”當“扶”,讓不同潛質的兒童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都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五、風來了。評價:(大小、方向、色彩) (1)介紹自己的作品 (2)說說哪幅作品你最喜歡?為什么? (3)你需要對哪幅作品提出建議?設計意圖:評價功能的新定位不在于甄別和選拔,而在于提高學生的欣賞、判斷和概括能力,同學間的相互評述,可以相互激發,相互啟迪,讓智慧的火花在相互碰撞中閃爍。作品的賞析也可使學生的審美體驗得到再次提升,情感得到升華。六、小結延伸 師:同學們今天的表現都很出色,畫出了一幅幅精彩的“風來了”。 唐朝詩人李嶠的《風》中沒有用到一個風字,卻能表現出各種風來,大家一起讀: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和煦的風兒讓人心曠神怡,但它發起脾氣來變成狂風、龍卷風的時候,也會給人們帶來無窮的災難。不過我們相信,人類一定會治服龍卷風,并合理利用它,讓它為我們人類服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