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4課綠色家園一、教材分析隨著現在環境污染的日益嚴重,環保意識的培養變得尤為重要,而美術課教的最終目的是服務于生活,學生的審美力、創造力,讓學生學習諾用通過培養美術知識去美化生活,創造生活。本節課就是一課能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培養學生應用能力及探索能力的“綜合.探索”領域的課。旨在讓學生通過了解植樹綠化的重要性,感受不同造型樹木帶給我們的美感,通過對折、剪紙的方法裝扮家園、校園、社區等等,體會利用剪紙的方式美化家園的樂趣,從而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二、學情分析三年級的學生對于剪紙并不陌生,比如會剪-些簡單的造型,如窗花、影子等,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動手能力也需要增強,因此需要增加些剪紙的難度,比如學習對折、四連折、七連折等一系列剪法,讓學生在提高動手能力的同時,還能發現更多的創作方法,激發學習和探索的興趣,并能運用所學的方式來美化生活,增強自信和成就感。三、教學目標1.發現綠色世界的美,體會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學習用美術的方式美化生活。2.學習用折剪的方式表現各種樹木,感受不同造型的樹木帶給我們的美感。欣賞不同造型樹木的美,感受朗紙藝術的魅力,培養度好的環保意識。四、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用折剪的方式表現各種樹的造型,培養環保意識。難點:掌握連折折的各種具體制作方法,剪出造型各異的樹。五、教學課時1課時。六、教學準備1.教具:課件。2.學具:剪刀、剪紙、膠水。七、教學過程新課(預計用時3分鐘導入新課(1) 觀看環境污染的圖片,感受綠色世界的美好。教師活動:插放環境污染的圖片,最后定格于一張森林和荒地的對比圖。提問:“同學們,這些圖片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你喜歡生活在哪個環境中 學生活動:觀看圖片回答各自對環境污染的恐懼,以及對綠色世界的渴望。(2)揭示課題:《綠色家園》。【設計意圖】一開場各種環境污染的圖片能瞬間抓住學生的眼球,讓學生對環污染所造成的后果產生嚴重的抵觸心理,同時通過兩張圖片的對比,增強了學生保護環境、美化環境的意識,這也為之后的學習和創作做好了鋪墊。(二)認識造型各異的樹木(預計用時5分鐘)欣賞各種樹木(圖片欣賞)。1.教師活動:“同學們,既然大家都喜歡這張森林的圖片,那不妨讓我們走進這片森林,同去呼吸 下新鮮空氣,去認識下森林里的各種樹木。”2.學生活動:欣賞各種不同造型的樹木(圖片上有樹的名稱)3.教師活動:提問:“逛了一圈, 剛才你都認識了哪些樹,你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 你能用簡單的圖形來形容它們的外形嗎 ”4.學生活動:說說認識的樹名,同時簡單地說說這些樹的外形特征(三角形、長方形、圓形等)。5.教師活動:根據學生對這些樹木外形的描述,用圓形、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圖形標注出這些樹的外形特點。【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欣賞各種造型不一的樹木,知道這些樹木的名稱,同時能簡單地描述樹木的外形輪廓,增強學生愛護樹木的意識,同時也提高對物體外形輪廓提煉、概述的能力。教師通過學生的描述,用基本形概括出這些樹的外形,讓學生比較直觀地了解如何用簡單的圖形對樹木的外形進行提煉,為之后的練習做好引導。(三)小練習(預計用時15分鐘)對稱圖形的練習。教師活動:提問:“同學們, 老師想把剛才我們看的樹變到我們教室里,美化我們的教室, 你們覺得可以用什么方法?那同學們就看看老師的七十二變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樣!”2.教師活動:拿出張綠色的彩紙,對折畫半棵樹的輪廓,剪下展開貼在黑板上3.教師活動:提問:“(課件出示對折剪法的步驟圖)。請哪棵樹來我們教室做客呀 ”4.學生活動:拿出綠色彩紙嘗試對折剪方式明出各種對稱型的樹。5.教師活動:選擇幾件造型各異的優秀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同時選擇幾件剪法不正確的作品提問:“為什么這棵樹是對半分開的呢 ”6.學生活動:請1-2名學生說說剪錯的原因,同時示范正確的對折剪法。不對稱圖形的剪法。1. 教師活動:拿出件不對稱造型樹的范作,提問:“這棵不對稱的樹可以用對折的方式剪嗎 ”2.學生活動:回答:不可以。并說說應如何創作。3.教師活動:結合學生的反饋做補充說明,同時出示幾種不對稱作品。連折剪法的練習。1.教師活動:提問:“同學們,老師這里還有些作品很神奇(出示四連折和七連折的作品),你看,這些手拉手的作品可是一次性剪出來的,你們能剪出來嗎 ”( 點擊課件出示連折剪法的步驟圖。)2.學生活動:嘗試連折剪法。3.教師活動:展示幾種剪斷或剪錯的作品,詢問學生其原因。4.學生活動:由2-3名學生說說剪錯的原因,并展示他們成功的作品。5.教師活動:根據學生的反饋做總的說明,強調容易出現的錯誤剪法。[設計意圖]首先讓學生了解對稱圖形的剪法,通過教師示范、學生練習、研究錯誤的原因等等系列的方式,讓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對稱剪的技法。而對于不對稱的圖形,因為不容易出現剪斷的現象,因此教師借用范作的展示,結合學生探究性的解說方式,從而解決不對稱圖形的技法指導。同時,為了給學生更多的參考,出示幾種不同的不對稱作品,以滿足學生對不對稱圖形創作思路的需求。連折剪法是在對稱剪法的基礎上的一種提升,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式的練習和技法上的交流,掌握其剪法的特點。(四)學生練習(預計用時10分鐘)1.師生活動:教師出示同齡學生的作品,讓學生欣賞同齡人的作品,開拓思路。最后出示作業要求:(1)用彩紙進行折、剪,制作不同的樹。(2)與同學一起將折、剪的樹木組合成樹林或者家園,2.學生活動:聽著舒緩的音樂進行創作。[設計意圖]當學生對折剪方法有所掌握后,再讓他們欣賞同齡人的作品,開拓他們的創作思路,促使他們投入到創作的狀態中,同時配以美妙的音樂,讓他們能在優美的音樂中安心、靜心地進行創作。(五)作品展示(預計用時5分鐘)1.教師活動:以音樂停下為創作時間停止的表示,要求學生停止創作,并將作品呈現到黑板上。2.學生活動:采用自評、互評等方式對作品完整度以及創意、工整等方面進行評價。3.學生活動:將學生作品裝裱好擺放在教室里,美化教室。[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點評中學會欣賞和進步,懂得通過在作品相互比較中發現他人或自已作品的優缺點,培養學生不驕不躁的學習品質,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欣賞能力和繪畫水平。最后將作品通過各種方式展示,讓學生創作出來的作品真正做到美化環境、美化生活、美化心靈,這是美術教育最本質的目的。(六)課外拓展(預計用時2分鐘)1.教師活動:出示植樹節的標志,提問:“誰 知道這是什么標志 2.學生活動:由1- 2名學生說說標志的意義。3.教師活動:播放植樹節圖片,同時講講植樹節的由來。給學生講講植樹綠化的重要性,增強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設計意圖] 通過植樹節的講解,讓學生了解環保的重要性,從而增強保護大自然的決心,讓美育最終滲透到學生的心里。八、菜單式教學建議(一) 導入環節1.猜謎導入:教師可以出示一 首樹的猜謎詩,讓學生通過猜謎激起學習的興趣,從而引出各種造型的樹木,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鋪墊。2.游戲導入:準備些樹的圖片,一開始就進入競那猜游戲環節,猜對的同學可以獎勵張樹葉簽, 激發學生想認識更多樹的興趣,從而順利進入課堂的學習。3.表演導入:課前,教師請位學生扮演 棵受傷的小樹可以借用服飾加強角色的效果) :來向同學們訴說自己的悲慘遭遇,引發同學們對人類破壞壞境的憤怒,從而為接下來的內容做好鋪墊。(二)實施環節1.教師以小組為單位為學生準備些樹的剪紙作品,讓學生能近距離地欣賞和研究其制作的方法,也可以在每組桌上擺放一盆造型各異的植物,讓學生能真實地觀察植物的外形特點,同時也能營造綠色教室的氛圍,達到環境滲透課堂的效果。2.可以讓學生說說印象深刻的綠色世界,如:生活的社區、去過的公園等,說說這些綠色世界的特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給創作提供更多的題材。(三)作業環節1.作業建議一:教師事先給每組發放KT板底座塊,或者是四開卡紙一張,讓學生將作品組合在底板上,可立體也可平面,可以借助畫筆添加作品所需要的一些景物,如群山、樓房、河流、人物、社區建筑等等,營造出綠色世界的意境。2.作業建議二:可以來一場森林環保秀,以小組為單位,將作品裝飾到組內的一名學生身上,在表演過程中每組可派一名代表解說組內這件作品設計的靈感和意圖,來一場激情四射的樹之秀場。3.展示建議:教師可以將學生的作品裝飾到相框內,懸掛在校園的任一角落,美化校園,讓學生的作品成為校園的一抹沁人心脾的綠意,同時也讓環保意識滲透到每位同學的心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