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2學年第一學期七年級歷史與社會學科第一次作業效果檢查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假如學校田徑場一周的周長為400米,某七年級學生為它畫了一張平面圖,圖中田徑場的周長為40厘米,那這幅圖的比例尺應為( )A.1:100 B.1:1000 C.1:10 000 D.1:100 0002.下列圖例中,表示鐵路的是()A. B. C. D.3.麗水機場預計2026年通航,小玲同學計劃正式通航之后從上海乘飛機到麗水旅游,下列地圖對她最有幫助的是()A.浙江省政區圖 B.浙江省旅游圖 C.麗水市政區圖 D.麗水市旅游圖下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等高距:100米)。結合所學知識,完成4、5題。4.等高線y的數值是()A.200米 B.300米C.400米 D.無法判斷5.圖中河流的流向為()A.自西北向東南 B.自東南向西北 C.自東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東北6.下列有關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城市自然景觀改變小,建筑疏而低 B. 鄉村聚落人口集中,主要從事非農業生產活動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醫院多 D. 在聚落的發展過程中,先有城市,后有鄉村7.聚落居民的建筑是居民為適應當地自然環境而創造的。下列地區、建筑單與自然環境匹配正確的是( )A.西亞——墻厚窗小——干旱少雨、晝夜溫差大B.杭州——窯洞——年降水量大、降水集中在夏季C.云南——吊腳樓——全年氣候炎熱、降水稀少D.北極——冰屋——寒冷多雨地形為山地8.下列四幅等高線地形圖的圖幅和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坡度最緩的是( )A. B. C. D. 9.為順利通過“全國文明城市”評選,麗水市各社區工作人員和黨員志愿者組成“平安巡防隊”,在社區內展開巡邏,這是社區在實行( )A. 管理功能 B. 政治功能 C. 經濟功能 D. 文化功能10.下面四幅圖中,按A在B的方向排序,正確的是( )A. 西北 東北 西南 西北 B. 正東 西南 西北 西北C. 正東 西南 西南 東北 D. 東北 西北 西北 西南11. 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是否( )A. 會制造工具 B. 會使用工具 C. 會使用天然火 D. 會人工取火12.考古學者得出“人類由古猿逐漸進化而來的”這一論斷,主要依據是( )A.化石 B.遺址 C.傳說 D.文字13. “距今約七十至二十萬年,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腳分工明顯,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根據這一材料,請你判斷他屬于( )A. 元謀人 B. 北京人 C. 山頂洞人 D. 半坡原始人14.《韓非子》載:“上古之世, 民食果蚌蛤,腥臊惡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鉆燧取火,以化腥臊。”最早懂得“鉆燧取火”的我國遠古居民是( )A. 元謀人 B. 藍田人 C. 北京人 D. 山頂洞人15..山頂洞人比北京人進步,其進步表現在( )①掌握了磨光和鉆孔技術②掌握了人工取火③會用骨針縫衣服 ④可以個人單獨生活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16.“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據考古發現,下列遺址的原始居民中最早種植粟的是( )A. 元謀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居民17.使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過著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A. 學會建造房屋 B. 掘井飲水方便 C. 原始農耕經濟發展 D. 自然環境的變化18.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欄式建筑,農作物主要是水稻;而半坡居民居住半地穴式圓形房屋,主要種植粟。造成這種差異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自然環境 B.生活習慣 C.生產工具 D.文明程度19.下列原始人類出現的先后順序是( )①半坡原始居民 ②元謀人 ③北京人 ④河姆渡原始居民A. ②③①④ B. ①④②③ C. ②③④① D. ④①②③20.仔細觀察下圖,下列位于黃河流域的原始先民遺址有( )①半坡遺址 ②河姆渡遺址 ③馬家浜遺址 ④馬家窯遺址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60分)21.讀“北京市地圖”和“中國地圖”,回答問題。(圖B比例尺1:80000000)(圖A比例尺1:40000000 40KM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距離40千米)(1)圖A中有_______種比例尺,請寫出具體的表示方法。(4分)(2)圖A中景寧到麗水的圖上距離大約是2.5厘米,根據比例尺可以算出景寧到麗水的實地距離約是_______千米。(1分)(3)麗水在杭州的________方向,判斷方法是_______定向法。(2分)(4)比較兩幅圖的比例尺:________地圖比例尺大,_________地圖比例尺小;_________地圖表示的實地范圍較大;__________地圖表示的地理事物更詳細,_________地圖表示的地理事物更粗略。(5分)22. 讀右圖 ,回答下列各題。(1)圖中A、B、C三處聚落屬于 聚落,三處聚落的分布的共同特點是(3分)(2)A、B、C三地最可能優先發展為城市的是哪一處?為什么?。(4分)(3)聚落附近森林資源豐富,如果在C處建立一造紙廠是否合理?為什么?(3分)2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d)(1)左圖中甲的地形部位是_____,丁的地形部位是______,圖中乙、丙兩地的相對高度為________米(3分)(c) (a) (.丁)(2)圖中的“甲”“乙”“L”“a”屬于地圖三要素中的________。如果將上圖繪制成分層設色地形圖,則綠色越淺的地方,海拔越________。(2分)(3)判斷圖中a、b兩處哪一處可能發育小溪,請說明判斷的理由。該小溪的流向是怎樣的?(3分)(4)判斷圖中c、d表示的兩條上山路線中哪條更省力?請說明判斷理由。(2分)(5)下列四幅地形剖面圖中,圖_____是沿圖中L線所作的剖面圖。 (2分)A.B.C.D.24.小明同學對我國遠古居民的農耕生活十分感興趣,為了進一步了解遠古居民的生活狀況,小明把拍攝的照片做成了名片。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名片一 名片二名片三 名片四(1)名片一中的兩幅圖分別是哪一原始居民的住處;兩種房屋結構不同的原因是什么?(6分)(2)名片二中的圖片名稱是什么?它是哪流域哪一居民的生活用具?(4分)(3)名片三中的圖片是什么谷物?它的大量出現說明了什么?(4分)(4)小明在制作名片四時犯了一個小錯誤,請你找出并改正。(2分)25中國歷史悠久,是目前世界上發現原始人類遺址較多的國家之一。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曾經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的遠古人類吧!元謀人牙齒化石(1)從上圖可以看出,研究遠古人類歷史的重要證據是什么?(2分)照片一 照片二(2)請根據照片一描述北京人的頭部特征。(4分)(3)照片二為北京人使用火的場景想象圖。根據照片二,你能說出當時火的用途有哪些嗎?火的使用對原始人類的生存和進化有什么作用?(4分)2022學年第一學期七年級第一次作業效果檢查社會學科答題紙(姓名: 班級: 座位號: )(貼條形碼區)(缺考考生,由監考員用2B鉛筆填涂右面的缺考標記)(考生禁填)(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并認真核準條形碼上的準考證號、姓名。2.選擇題部分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部分必須使用0.5毫米及以上的黑色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折疊、不破損。注意事項填涂樣例正確填涂)(一、單項選擇題(本題有20題,每小題2分,共40分。))(二、材料分析題(本題有5大題,其中第21題12分,第22題10分,第23題12分,第24題16分,第25題10分,共60分)21..(12分)(1)(4分);。(2)(1分)。(3)(2分);。(4)(5分);;;;。 )(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22..(10分)(1)(3分);。(2)(4分)。(3)(3分)。23.(12分)(1)(3分);;。(2)(2分);。(3)(3分)。(4)(2分)。(2分)。(16分)(6分)(4分)。(4分)(2分)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21.(1)25.(10分)(1)(2分)(2)(4分)(3)(4分) 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2022學年第一學期 七年級社會學科第一次作業效果檢查答案1-5BCDCD 6-10 CADAC11-15 AABDC 16-20 DCACC21 (1)3;線段式比例尺;數字式比例尺 ;文字式比例尺(2)100(3)西南;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東)(4)A; B;B;A;B22 (1)鄉村聚落;沿河流分布(2)B 該地處在兩條河交匯處, 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便于人和物的集散;地勢平坦開闊,人口集中,發展空間大。(3)不合理。 因 C地處于河流上游 ,造紙廠會給下游地區帶來污染,影響下游居民的生產生活。23 (1)山頂;山谷;100;(2)注記;低(3)a; 圖中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此地為山谷;山谷易發育成河流;自東北向西南。(4)C 該地等高線稀疏,坡度和緩。(5)B24 (1)圖一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干欄式房屋,圖二是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半地穴式房 屋。南方潮濕炎熱;北方寒冷干燥(2)名稱:人面魚紋彩陶盆。流域及居民:黃河流域的半坡居民。(3)人工栽培水稻。表明長江中下游是亞洲稻的起源地之一。(4)錯誤及改正:將“舊石器時代”改為“新石器時代”。25(1)證據:化石(2)①北京人的頭骨,前額低平,眉骨粗大,顴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 ②腦容量比現代人小。(3)燒烤食物、防寒、照明、驅獸。作用:提高了原始人類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促進了體質的發展和腦的進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2學年第一學期七年級社會與歷史學科第一次作業效果檢查答題卷.docx 2022學年第一學期七年級社會與歷史第一次作業效果檢查.docx 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