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1價值與價值觀 教學設計基本信息姓名 許佳新 聯系電話學段 高中 展示單元 第二單元 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單元教學設計單元名稱 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單元教學設計說明 本單元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唯物主義部分,是對第一單元唯物論、辯證法的有序延伸。本單元從自然領域過渡到社會歷史領域,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科學地認識人類社會和解釋歷史現象;分析價值觀的作用,探究如何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價值選擇,探究人生的真正價值以及如何實現人生價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本單元是教材哲學部分的終點,在一定意義上也可以說是全書立德樹人的核心。因為我們明白了“世界是什么”,懂得了“世界怎么樣”,知道了如何正確地看待我們周圍的世界,目的就是為了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最終服務于我們改造世界的活動。 基本結構是:實踐觀(第四課“探索認識的奧秘”)——歷史觀(第五課“尋覓社會的真諦”)——人生價值觀(第六課“實現人生的價值”)——樹立正確的唯物史觀(綜合探究)。單元目標與重點難點 通過學習本單元,學生要達成以下學科素養目標: (1)政治認同:認同實踐第一的觀點,在實踐中認識真理,在實踐中檢驗真理;認同歷史唯物主義,堅持唯物史觀;堅持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認同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是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始終站在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明確人的價值在于創造價值,認同勞動和奉獻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認同人生價值的實現途徑。 (2)科學精神:理解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科學分析真理的客觀性、具體性和條件性;科學分析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明確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的兩大基本矛盾,明確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過程是曲折的;理解人是社會歷史的主體,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理解人生的價值,科學思考人生的價值及生命的意義,培養分析事物價值、正確認識和評價人的價值的能力;剖析生活中價值沖突的事例,深刻領會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和主體差異性特征,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分析說明為什么人的價值要在勞動中、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討論分析追求個性發展和與社會統一之間的關系。 (3)法治意識:社會主義法治屬于社會意識、上層建筑的內容,要支持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為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貢獻力量,做尊法守法的好公民。 (4)公共參與:樹立正確的實踐觀、歷史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樹立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積極參與到為人民服務的事業上來;堅持正確的人生價值,積極參與公益活動,提高自身素質,為社會作貢獻,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努力奮斗。 本單元教材的重點、難點: (1)重點:實踐的基本特點,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認識的反復性和無限性;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及其發展規律;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人生價值實現的途徑。 (2)難點:真理的客觀性,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社會發展的總趨勢;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的關系;人民群眾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的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的關系;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單元整體教學思路 本單元教學從生活、實踐出發,以學生的成長為中心,以探究性活動為手段,以立德樹人為目的,通過實例分析、情境設置、議題導向、活動開展、問題辨析等教學策略和方法實施高效教學。要特別注意在引領學生認識社會、適應社會、融入社會時,不忘感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意義。立足于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著眼于學生的發展需求,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力圖實現學科知識與社會生活、理論呈現過程與學生認知過程的有機統一,努力構建以生活為基礎、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知識為支撐、以活動為主線的活動式課程教學,通過多媒體、搜集資料等方式展示經典案例,讓學生自主地認識,接納,潛移默化地實現人生觀、價值觀的內化。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價值與價值觀教學內容分析 本框包括三目: 第一目是人的價值,包括價值與人的價值; 第二目是價值觀及其導向作用,包括價值觀的含義及導向作用; 第三目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特點及要求。學情分析 高中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時期,由于學生不經常參加實踐活動,接觸社會的機會又不多,且對實踐主體、實踐活動欠缺認識,因此對實踐與認識的概念、關系的理解較困難;雖然學生對于如何評述社會歷史的發展,如何實現人生價值的問題有所思考,但由于現代社會物欲橫流,青少年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比較突出,所以在歷史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上還有很大的偏頗。 學生通過對前四課的學習,初步掌握了運用辨證唯物論、唯物辯證法、辯證準物主義認識論的觀點去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再通過對第五課的學習,學生對唯物主義歷史觀有了初步的理解,初步樹立了正確的理想信念,為本課果教學目標的落實奠定了基礎。目標確定 政治認同: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確理解和堅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科學精神:理解價值觀的驅動、制約和導向作用,自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法治意識:依法參與社會生活,尊重法律,捍衛法律尊嚴。 公共參與:通過對議題情境的分析,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人生價值和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教學難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5.學習活動設計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一:致敬溫暖的雪花,認識人的價值教師活動 視頻:《閉幕式致敬冬奧會志愿者》 北京冬奧會閉幕式上播放志愿者視頻短片《溫暖的雪花》后,國際奧委會委員向6名志愿者代表頒發燈籠作為紀念品,向志愿者表示感謝。隨后,志愿者代表和全場觀眾共同點,亮全場燈籠。 設計任務:冬奧會為什么向志愿者頒發紀念品?怎樣評價冬奧會志愿者的價值? 總結知識點: 1、人的價值 人既是價值的創造者,又是價值的享受者。 社會價值——貢獻 自我價值——索取 評價一個人價值的大小,就看他為社會、為人民貢獻了什么。 學生活動 圍繞議學任務思考交流,學生分享看法。建議從對賽事、國家、社會、個人等多個角度思考。 思考:冬奧會為什么向志愿者頒發紀念品?怎樣評價冬奧會志愿者的價值?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有效掌握人的價值,認識到人的價值在于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社會、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但主要在于對社會的貢獻。人既是價值的創造者,又是價值的享受者。 環節二:走進溫暖的雪花,感悟價值觀的力量教師活動 視頻:《志愿者采訪》 據了解,北京冬奧會共錄用了1.9萬多名賽會志愿者,其中,有1.4萬是來自各大高校的大學生,35歲以下青年占到94%,他們是冬奧會志愿者的主力軍。疫情之下,志愿者前期培訓加上服務時間將近半年,賽事又恰逢春節,當國與家撞個滿懷,對于一些大學生志愿者來說,面臨著春節回家團聚、考研、實習、留學等與志愿服務的沖突。 設計任務:面對各種機會,春節回家團圓、實習、做冬奧會志愿者或其他,這些志愿者做出了怎么樣的選擇?如果是你,你會選擇什么?為什么? 總結知識: 2、價值觀及其導向作用 (1)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導向作用。 (2)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向導。 學生活動 面對各種機會,春節回家團圓、實習、做冬奧會志愿者或其他,這些志愿者做出了怎么樣的選擇?如果是你,你會選擇什么?為什么?(可采用同學之間相互采訪的形式) 設計意圖: 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是本課時的重點及難點,必須全面把握。通過對議題情境的分析,能夠增強學生辯證分析和理論分析能力;以志愿者對國家社會的貢獻為材料,在引導學生關注志愿者服務活動的同時,學生通過對材料信息進行分析,可以訓練其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潛移默化地使學生知道發揮個人價值觀的途徑。 環節三:成為溫暖的雪花,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師活動 圖片導入:湖南省第十四屆運動會 設計任務:結合實例談談,如果有機會成為省運會志愿者,作為高中生,你會怎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總結知識點: 3、如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要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 (2)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工夫; (3)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4)要勤學、修德、明辨、篤實。學生活動 結合實例談談,如果有機會成為省運會志愿者,作為高中生,你會怎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圍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然后選派小組代表分享發言提綱。 設計意圖: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志愿者活動為主線,在增強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同時,提高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知識分析事件的能力。6.板書設計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運用《價值與價值觀》的相關知識,撰寫一份理性追星的倡議書。(要求:內容積極健康,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字數150字左右。) 設計意圖:將提高學生學科核心素養貫穿全部教學過程,讓理論照進現實,提升綜合運用哲學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特色學習資源分析、技術手段應用說明(結合教學特色和實際撰寫) 本節課以冬奧會志愿者服務的社會熱點作為議題情境,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適時地將圖片、視頻、文字等材料進行處理,進行巧妙恰當地呈現,制成課件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補充學習的知識背景,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課題產生深厚的興趣,必能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很快地、效果顯著地進入教師創設的學習情境之中。教學反思與改進 本節課以活動推進課程,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改革下新的教學理念,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通過設置三個活動,設置相關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探究,等方式進行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本人的能力有限,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許多需要提升之處。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學習,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技能,爭取為學生提供更好的課堂。學習評價設計 (1)學習效果評價:教學環節充分運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來搭建與本框知識的橋梁,使學生能夠結合現實生活情境中理解知識、把握重點;根據學生課堂互動和課后練習情況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 (2)教學過程評價:采用社會熱點材料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把握。注重師生互動、合作探究,能增強學生的知識運用和遷移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