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3課巧折巧剪一、教材分析剪紙是我國歷史久的傳統民間裝飾藝術,它構圖單的線條明快,富有裝飾美感。前紙學習在前幾冊美術教材中出現過,遵循由簡到難的原則,本課教學在原有的基礎上,讓學生繼續學習對折剪。折法上有六折法的學習,讓學生學會大折小折的巧妙綜合運用:在剪法上注重塊面和線條形成的對比美感。在教學中重點突出“巧”字,引導學生理解“折”在創作中的重要性,認識到不同的“折”可以剪出豐富的對稱圖形。這樣的內容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泛的探究空間,能夠充分地發揮學生的獨創性。鼓勵學生在實踐創作中大膽創新組合,探究折、剪、刻等剪紙技法巧妙結合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想法,以此感受剪紙藝術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別,體驗剪紙的快樂。學情分析三年級學生屬于小學中段學生,認知能力相對較強,一年級有《剪窗花》《漂亮的拉花》課程,二年級有《折剪蝴蝶》《我的愛心卡》 和《手拉手》課程,通過以上剪紙課程的學習,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剪紙藝術的特征,體會了其獨特的美感,并且對剪紙作品創作中的“折”和“剪”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實踐。三、教學目標1.感受剪紙藝術的美,進一步了解剪紙的藝術特點,學習巧用折剪法進行剪紙創作。2.通過折與剪的方式,用對稱剪紙的方法,設計制作一-張好看的剪紙作品。感受剪紙的趣味和美感,激發對剪紙藝術的熱愛。四、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用對折法折剪出各種對稱圖形。難點:學習巧用折剪法進行剪紙創作。五、教學課時1課時。六、教學準備1.教具:課件、長方形彩紙、方形彩紙、課本中5幅名家作品打印成的圖片、剪刀、固體膠。2.學具:剪刀、固體膠。七、教學過程(一)課前游戲:秀一秀預計用時3分鐘)1.教師活動:有查放置種彩紙。請學生在3分鐘內利用桌上的這張小紙折剪出一個圖案。2.教師活動:板書:豎著寫出課題中“折”“剪”個字。3.學生活動:動手折剪,完成后匯報如何折剪出來的,用了哪些剪紙紋樣。、教師活動:分享欣賞作品,聽取學生發言,總結學生已學的折剪方法。“今天我們要在原來的基礎上繼續學習剪紙藝術,所以今天的課的題目叫 《巧折巧剪》(在原來的板 書中 添加“巧”字)。如何做到“巧”呢?接下來請大家跟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幾張作品。”板書:折 剪對折 月牙紋繼續折 水滴紋中心點折___四分折法 鋸齒紋【設計意圖】通過“秀一秀”扣這個環節幫助學生回顧醫學的剪紙技能,既便于學生后面的深入學習探究,又使得教師可以在短時間內對學生的剪紙學習基礎做有效的了解。(二)瞧一瞧(預計用時5分鐘)教師活動:課件放映一組都采用對稱折方式剪出的學生剪紙作品,請學生說說這些作品好不好看,喜歡哪張作品?覺得哪里剪得最巧妙?作品中有幾張是是抓髻娃娃,教師用簡短概括的話告訴學生什么是抓髻娃娃,重點引導學生欣賞:(1)利用左右對折的方式可以剪出一個或一對的形象。2.利用上下對折法可以剪出物體的倒影。(3)合理運用剪紙紋樣,把形象的特點表現出來。2學生活動:欣賞評述。教師活動:總結:對稱性是剪紙藝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特點。把一張紙對折后再剪,是表現對稱性的最簡單做法。可以折剪出一個形象或圖案,也可以剪出一對同樣的形象或圖案,或上下對稱, 或左右對稱。最簡單的對折,配上合理的剪紙紋樣可以剪出有趣生動的剪紙作品。【設計意圖】利用對折法能剪出一個形象或圖案,是本課堂教學最基本的教學目標,也是學生一定要掌握的知識。接下來的剪紙創作環節都是在此基礎上展開來的。先選用同齡人作品來欣賞也是基于本課的教學理念,由易到難,循環漸進。因此這個環節的教學節奏可以慢一些,要讓學生真正靜下心來欣賞,不可走馬觀花,一帶而過。4.教師活動:當堂示范,利用對折法剪出一個A4紙大小的抓髻娃娃剪紙作品,根據“想—折—畫—剪”這幾個步驟依次進行。在示范過程中,注意跟學生交流想法,多問問“你們有什么建議”這個地方怎么剪比較好,要注意些什么”,讓學生參與其中,帶領學生參與完成。5.教師活動:設問:“剛才老師利用對折剪法完成了一個抓髻娃娃,請結合黑板上其他的折法,想一想你還能剪出怎樣的抓髻娃娃?他們可以是手拉手的嗎他們可以是圍成圈的嗎?還可以怎么樣?你們知道是怎么折的嗎?”6,教師活動:視頻播放【四分折法和六分折法】,智障原有基礎上增加兩種折法的介紹。7.教師總結:折法有大折、小折,橫折、豎折。紋樣有鋸齒紋、月牙紋,云紋,水紋.......板書:先要剪出輪廓線;再剪出點和面;巧折巧剪點線面。【設計意圖】[設計意圖]教師通過示范環節,主要讓學生了解一幅剪紙作品如何 從構思設想到著手制作、到最后呈現作品這一完整創作的過程。教師可以邊剪邊說,更能讓學生現場感受剪紙藝術的魅力。通過設問幫助學生拓寬設計思路,提醒他們如何巧妙利用折剪法設計形象。(四)想一想(預計用時2分鐘)教師活動:開展一場頭腦風暴,說說你有什么好創意 想怎么折剪 每個學生的發言必須要跟別人不一樣,每個小組輪流發言。[設計意圖]頭腦風暴又稱智力激勵法,是一種集體開發創造性思維的方法,是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有效教學手段,能有效拓寬學生的創作思路,幫助學生打開創意思維的天窗,讓畫面更豐富、更有趣。(五)品一品(預計用時3分鐘)1.教師活動:將課前打印好的5幅作品的圖片,分別發給五組學生,共同欣賞探究,時間為2分鐘。完成后請各組派一名代表總結匯報。2.學生活動:分組欣賞探究。3.教師活動:總結學生的發言并補充說明。(1)剪紙與繪畫的不同:概括一剪紙藝術是以刀代筆,要求形象高度的概括和夸張。對稱— 剪紙藝術最基本的造型特點,對稱給人帶來平衡的美感。復數——形象的復數性,具有節奏的美感。(2)折剪法的巧妙利用:折-----⑴一幅作品可以包含幾種不同折法,如上下對折和左右對折的組合,對稱折與中心點折的組合等。②巧妙利用折,創造有趣的圖案,如利用上下折能明出物體的倒影。剪--------①能 巧妙利用剪紙紋樣表現出對象的特點。②運用黑白灰的美術美感把握剪紙作品的整體效果。[設計意圖]對名家作品的賞析評鑒是美術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了解藝術底蘊有著關鍵的作用。所以在學生動手創作之前,通過本環節教學為學生能創作出更優秀的剪紙作品拓寬視野。(六)試一試(預計用時20分鐘)1.教師活動:巧用折剪法,剪一個好看的圖案或形象。注意:合理利用不同折法進行創作,根據想一折一 畫一剪的步驟依次進行;巧妙利用不同的剪紙紋樣表現對象的特怔。2.學生活動:動手操作。3.教師活動:巡回指導。[設計意圖]美術學習,動手操作是一個必經的過程,不管是臨摹抄寫也好,創作創新也罷,都會讓學習者的美術能力得到提高。在布置作業時,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分梯度進行,主要是讓每個學生都能愉快地動起手來。(七)拓展(預計用時2分鐘)教師活動:評價學生的作品,并總結本課的重要知識和技法,建議學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有機會去剪紙博物館和展覽館看一看、學一學。同時再介紹剪紙藝術在當今生活的運用。[設計意圖] 用一節40分鐘的美術課來介紹剪紙藝術確實太過倉促,要想全面了解剪紙藝術的風采需要學生課后通過各種學習方式去實現。八、菜單式教學建議(一)備課環節本課在操作上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選定工具,一般學校考慮到學生的安全不太建議使用刻刀,如果是采用剪刀制作的,在欣賞同齡人作品這個環節時,這些作品最好都是用剪刀制作完成的,避免讓學生產生困感。導入環節實物導入法:可以給學生提供幾張當地知名剪紙藝術家的作品或剪紙實物作品,進行實物作品賞析。2.情景導入法:如果當地有明紙傅物館之類的地方,教師可以事前拍攝成視頻或者播放一些有關剪紙的視頻微發學生學習剪紙藝術的興趣。(三)實施環節教學中,為突出本課的重點詞“巧”結合教科書中多種折剪法的步驟圖,引導學生自主研究,大膽嘗試,發現更多巧妙的折法。巧剪能使作品更美觀,更具藝術性。在學生動手操作環節上,教師一定要巡回指導,以學生失敗的作品為例,提醒全班同學該注意什么,做到以誤導正。(四)作業環節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充分發揮獨創性,以此感受剪紙藝術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別。作業盡可能設計得有梯度,能力一般的學 生可以通過臨摹范例,剪出簡單的形象或圖案;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創作出更復雜、更有趣的剪紙作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完成作業,讓每個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激勵學生挑戰自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