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2學年第一學期永康三中教育集團九年級第一次獨立作業社會·法治參考答案卷I說明:本卷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10 ABADB DBBDB11-20 BCBDD ACADC卷II說明:本卷有5小題,共60分。21.(12分)(1)尼羅河,古印度,種姓,佛(4分)。(2)大河流域(2分),氣候溫暖濕潤,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4分)(3)交流,兼收并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任寫一點,2分)(12分)(1)名稱:《漢謨拉比法典》。(1分)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2分)(2)地位:《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2分)變化:①形式上,從習慣法發展為成文法;②范圍上,從公民法到萬民法。(2分)(3)城邦:雅典。(1分)利:為雅典繁榮提供了條件,為近代民主政治樹立了典范(2分);弊:本質是奴隸主的民主政治,少數人的民主。(2分)23.(12分)(1)查理。(1分)德意志、法蘭西和意大利。(3分)(2)土地的封賜。(1分)等級性、契約性。(4分)(3)經濟的繁榮、城市發展的需要(2分)自治地位。(1分)24.(12分)(1)大化改新。(1分)(2)都善于吸收和學習先進民族的文化,并把它們創新改造和發揚光大。(1分)創立伊斯蘭教;建立統一的阿拉伯國家(或基本上統一了阿拉伯半島)。(2分)(3)西歐封建等級制度(或封君封臣制);法蘭克王國。(2分)(4)內容:都涉及到土地問題;作用:都促進了封建制度(社會)的形成和發展。(4分)(5)改革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杰出人物對歷史發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改革必須順應歷史發展潮流,與時俱進;要對外開放,善于學習其它國家的先進文明成果。(2分)25.(12分)(1)事件:文藝復興運動。(2分)影響:推動了歐洲思想文化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2分)(2)事件:新航路開辟。(2分)影響:新航路開辟讓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促進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2分)(3)方式:掠奪金銀財富、屠殺土著居民、搶占殖民地、販賣黑奴等(至少2點)。(2分)(4)共同影響:促進歐洲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2分)社會·法治參考答案第1 頁,(共1頁)2022 學年第一學期永康三中教育集團九年級第一次獨立作業社會·法治參考答案卷 I說明:本卷有 20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40 分。1-10 ABADB DBBDB11-20 BCBDD ACADC卷 II說明:本卷有 5 小題,共 60 分。21.(12 分)(1)尼羅河,古印度,種姓,佛(4分)。(2)大河流域(2分),氣候溫暖濕潤,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4 分)(3)交流,兼收并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任寫一點,2 分)22. (12 分)(1)名稱:《漢謨拉比法典》。(1 分)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2 分)(2)地位:《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2 分)變化:①形式上,從習慣法發展為成文法;②范圍上,從公民法到萬民法。(2 分)(3)城邦:雅典。(1 分)利:為雅典繁榮提供了條件,為近代民主政治樹立了典范(2 分);弊:本質是奴隸主的民主政治,少數人的民主。(2 分)23.(12 分)(1)查理。(1分)德意志、法蘭西和意大利。(3 分)(2)土地的封賜。(1 分)等級性、契約性。(4分)(3)經濟的繁榮、城市發展的需要(2分)自治地位。(1 分)24.(12 分)(1)大化改新。(1 分)(2)都善于吸收和學習先進民族的文化,并把它們創新改造和發揚光大。(1分)創立伊斯蘭教;建立統一的阿拉伯國家(或基本上統一了阿拉伯半島)。(2 分)(3)西歐封建等級制度(或封君封臣制);法蘭克王國。(2 分)(4)內容:都涉及到土地問題;作用:都促進了封建制度(社會)的形成和發展。(4分)(5)改革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杰出人物對歷史發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改革必須順應歷史發展潮流,與時俱進;要對外開放,善于學習其它國家的先進文明成果。(2分)25.(12 分)(1)事件:文藝復興運動。(2 分)影響:推動了歐洲思想文化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2分)(2)事件:新航路開辟。(2分)影響:新航路開辟讓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促進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2分)(3)方式:掠奪金銀財富、屠殺土著居民、搶占殖民地、販賣黑奴等(至少 2 點)。(2 分)(4)共同影響:促進歐洲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2分)社會·法治參考答案1第 1 頁,(共 1 頁)永康三中教育集團2022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社會·法治第一次獨立作業試題卷出卷人:應婷婷 審核人:周璇卷I說明:本卷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有學者認為,金字塔的建造涉及到力學、天文學、地理學、藝術、宗教、數學、社會管理學、建筑學等眾多學科知識。由此可知,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A. 古埃及文明的發達程度 B. 古埃及文明延續至今C. 古埃及國王的無限權力 D. 古埃及農業技術發達《圣經》將兩河流域描繪成“人類幸福的伊甸園”。那里曾經孕育的文明國度是A. 古埃及 B. 古巴比倫 C. 古印度 D. 古代中國在古代印度,有一位50歲的國王看到了一個10歲的孩子,卻像兒子對待父親那樣畢恭畢敬地行禮。這位孩子的身份最有可能是A. 婆羅門 B. 剎帝利 C. 吠舍 D. 首陀羅“用最迅速最深入的方式將希臘文化灌注到亞洲”,而“東方的影響也以席卷一切之勢涌入西方”。歷史學家布恩的觀點反映出亞歷山大的擴張A. 使東方從屬于西方 B. 中斷了東西方文化發展進程C. 打通了亞歐商貿通道 D. 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匯從“征服意大利半島”“布匿戰爭”“稱霸地中海地區”“凱撒奪權”這些關鍵詞中可以提煉出的學習主題是A. 羅馬城邦的興起 B. 羅馬共和國的統治C. 羅馬帝國的擴張 D. 羅馬奴隸制的瓦解“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學名著,它再現了古代希臘社會的圖景,是研究早期希臘社會的重要史料?!边@部文學名著是A. 《十二銅表法》 B. 《天方夜譚》 C.《擲鐵餅者》 D. 《荷馬史詩》古希臘人對智慧的追求與寬松的政治環境相結合,涌現出許多哲學“巨匠”。這些“巨匠”不包括A. 德謨克利特 B. 伯里克利 C. 蘇格拉底 D. 亞里士多德某位學者指出:“中世紀的騎士同時也是擁有田產的鄉紳,很少出現必須付錢購買某種物品的情形。他的莊園里能夠出產供他和家人吃、喝、穿的一切物品。”由此可以判斷,中世紀莊園經濟的特征是A. 商品經濟高度發達 B. 基本自給自足C. 領主擁有絕對特權 D. 以佃戶為主體“中世紀西歐城市向封建領主納稅,封建主放棄對城市的統治權和司法權……城市管理人員由市民選舉產生。”材料反映了中世紀西歐城市A. 封建社會等級森嚴 B. 初步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C. 完全擺脫了封建統治 D. 是一個相對自治的共同體歐洲中世紀后期在封建神學的籠罩下產生了大學的世俗教育。出現這一狀況的根本原因是A. 教會勢力的減弱 B. 城市經濟的復興 C. 傳統教育的崛起 D. 更好地傳播神學地跨歐、亞、非三大洲,延續時間達一千多年之久,對東西方文化兼收并蓄,為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的大帝國是羅馬帝國 B. 拜占庭帝國 C. 阿拉伯帝國 D. 亞歷山大帝國如圖內容是日本歷史上一次改革的部分規定,該規定反映出土地的所有者是部民公民國家貴族托爾斯泰曾說:“穆罕默德圣人,他引導全阿拉伯人走正道,既為阿拉伯人民避免了流血與犧牲,又為他們開辟了一條文明進步的大道?!毕铝惺录信c穆罕默德有關的是①于7世紀初在麥加創立伊斯蘭教 ②建立政教合一的穆斯林公社③著有《醫學集成》一書 ④基本統一阿拉伯半島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阿拉伯帝國時期創造了輝煌的阿拉伯文化。下面屬于阿拉伯人創造的文化是①發明了從 0 到 9 計數法 ②教堂是當地建筑藝術的代表③著有《醫學集成》醫書 ④《一千零一夜》是不朽之作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構建知識結構圖,能很好地從整體駕馭和把握所學知識。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識結構圖.其中“?”處是A.西歐城市的興起 B.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C.西歐莊園的出現 D.生產組織形式資本主義化14世紀,意大利建筑師設計的建筑所體現的主題開始變得凸顯人性,畫家和雕塑家也對每個個體格外重視。同樣,人們開始嘗試了解人類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結構。這些變化體現出歐洲A.人文主義的興起 B.啟蒙思想的傳播 C.科學教育的進步 D.藝術創作的輝煌“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文學、藝術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極為歡欣。他們認為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開花落那樣,只是周而復始的重復?!蔽乃噺团d是一次“精神的新生”,因為A.全面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 B.幾乎蔓延到西歐所有國家C.是反封建教會的新文化運動 D.為法國大革命提供了理論基礎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的歷史事件是A.新航路開辟 B.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C.三角貿易 D.第二次世界大戰他的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圖說的正確?!八笔?br/>A.迪亞士 B.哥倫布 C.達·伽馬 D.麥哲倫某電視臺正在播放歷史紀錄片,下圖的圖示出現在紀錄片中。下列可以適合作為該片片名的是A.科技創新的影響 B.工人運動的興起C.資本的原始積累 D.思想解放運動卷II說明:本卷有5小題,共60分。(12分)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人類最早的文明是在適合農業耕作的大河流域昌盛的,古代亞非地區的大河流域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成果,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公元前2500年左右亞非文明分布圖結合材料一,將古代亞非文明一覽表填寫完整。(4分)序號 發源地 文明古國 代表性的文明成果A 北非的① 河流域 古代埃及 金字塔B 西亞的兩河流域 古巴比倫 《漢謨拉比法典》C 南亞的印度河流域 ② 實行等級森嚴的③ 制度,創立④ 教結合材料一,分析這些古代文明是在什么樣的地理環境中發生和發展的?為什么?(6分)材料二:我們應該以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壘,以兼收并蓄的態度汲取其它文明的養分,促進亞洲文明在交流互鑒中共同前進。——習近平在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在世界文明融合的浪潮中,怎樣才能使中華文明更放異彩?(2分)(12分)民主法制是社會進步的基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這部法典試圖明確地、永久地調整一切社會關系,因而,它不僅闡明了古巴比倫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當時的社會。——摘自《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上冊)材料二:年代尺。——摘編自《羅馬法圖示》材料三:我們的政治制度不是從我們鄰人的制度中模仿而來的,我們的制度是別人的模范……我們的制度之所以稱為民主政治,因為政權是在全體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數人手中。解決私人爭執的時候,每個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摘自《伯里克利在犧牲戰士葬禮上的講話》材料一中“這部法典”的名稱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它在世界法制史上有何重要地位。(3分)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十二銅表法》的歷史地位,并簡述羅馬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變化。(4分)材料三表述的“政治制度”是指哪個城邦的政治制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一制度的利弊。(5分)(12分)歐洲文明又被稱為“基督教文明”,是西方近代文明的孕育者,讓我們走進中古時期的歐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時空觀念·見證王國變遷】材料一:年代尺。“羅馬人的皇帝”是指誰?他去世后,帝國被一分為三,形成今天哪三個國家的雛形?(4分)【史料實證·剖析封建制度】材料二:封建關系的基礎是土地……如果領主將一塊土地賜予一個人,這個人就成了封臣……封臣的權力和對于土地的所有權與他在舉行臣屬儀式時承擔的義務是相應的……臣屬儀式和賜封儀式可以算是封建制度中的契約。-摘編自[英]威爾斯《全球簡史》根據材料二,指出西歐“封建關系”確立的基礎,并歸納西歐封建關系的特點。(3分)【歷史解釋·感悟大學發展】材料三:中世紀的鼎盛時期,經濟的繁榮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保障,大學紛紛興起。——摘編自《世界歷史》氿年級上冊材料四:新興市民要求建立城市學校、由城市當局選聘教師、決定學費、確定入學條件、學習處理商業事務與行會行政事務,培養職業技術技能。于是,多數城市形成了世俗教育學校。——摘編自齊濤主編,顧鑾齋、夏繼果分主編:《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根據材料三、材料四,概括中世紀歐洲大學興起的原因,并分析其具有怎樣的地位?(5分)(12分)人類歷史的進程反復證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面對社會轉型,能否順應時代潮流,抓住歷史機遇,事關興衰之命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把貴族的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材料二: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 ——穆罕默德材料三:查理·馬特廢除了無條件分贈土地的制度,推行采邑制。他把從叛亂貴族那里沒收來的土地和一些教會的土地分贈給貴族,但他們必須要為國王服兵役,要履行臣民的義務,宣誓效忠;同時,采邑的賜予者也有義務保護忠心效力的受領者,使其不受他人的侵害。材料一反映的是日本歷史上哪一次改革的內容?(1分)材料二說明阿拉伯人具有什么特點?結合所學,分析穆罕默德在宗教和政治上分別有何貢獻。(3分)材料三反映了西歐封建社會的什么制度?這種制度最先開始于哪個國家? (2分)分析材料一、三中的兩場改革在內容和影響上的相同點。(4分)與上述材料相關的人物或事件都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從中我們能得到什么啟示?(2分)(12分)13、14世紀,歐洲開始逐步走向近代。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它促使歐洲人從以神為中心過渡到以人為中心,在于人的覺醒。它使人們把關注的重點從來世轉移到現世。它喚醒了人們積極進取的精神、創造的精神以及科學實驗的精神,從而在精神方面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勝利和確立開辟了道路。——《圖說天下 世界歷史系列》材料一中的“它”指什么事件?歸納“它”的影響。(4分)材料二:從15世紀末開始,人們認識世界的視野發生了重大變化,有亞歐“整體”擴展到歐亞非美四大洲聯系為一個整體。這種變化以及新興資本主義的發展,迅速開啟了從“狹隘地域性的存在”到“世界歷史性的存在”的發展進程。材料二中“人們認識世界的視野發生了重大變化”開始于哪一重大歷史事件?根據材料,概括這一事件的影響。(4分)材料三:美洲金銀產地的發現,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性地獵獲黑人的場所——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這些田園詩式的過程是原始積累的主要因素。 ——馬克思根據材料三,說明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有哪些方式。(2分)綜合上述材料,概括以上歷史事件對歐洲社會進步產生的共同影響。(2分)國家將土地分給公民,每個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終生使用,也不能買賣;統一賦稅。CBA社會·法治試卷第 頁(共6頁)永康三中教育集團 2022 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社會·法治第一次獨立作業試題卷出卷人:應婷婷 審核人:周璇卷 I說明:本卷有 20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40 分。1. 有學者認為,金字塔的建造涉及到力學、天文學、地理學、藝術、宗教、數學、社會管理學、建筑學等眾多學科知識。由此可知,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A. 古埃及文明的發達程度 B. 古埃及文明延續至今C. 古埃及國王的無限權力 D. 古埃及農業技術發達2. 《圣經》將兩河流域描繪成“人類幸福的伊甸園”。那里曾經孕育的文明國度是A. 古埃及 B. 古巴比倫 C. 古印度 D. 古代中國3. 在古代印度,有一位 50 歲的國王看到了一個 10 歲的孩子,卻像兒子對待父親那樣畢恭畢敬地行禮。這位孩子的身份最有可能是A. 婆羅門 B. 剎帝利 C. 吠舍 D. 首陀羅4. “用最迅速最深入的方式將希臘文化灌注到亞洲”,而“東方的影響也以席卷一切之勢涌入西方”。歷史學家布恩的觀點反映出亞歷山大的擴張A. 使東方從屬于西方 B. 中斷了東西方文化發展進程C. 打通了亞歐商貿通道 D. 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匯5. 從“征服意大利半島”“布匿戰爭”“稱霸地中海地區”“凱撒奪權”這些關鍵詞中可以提煉出的學習主題是A. 羅馬城邦的興起 B. 羅馬共和國的統治C. 羅馬帝國的擴張 D. 羅馬奴隸制的瓦解6. “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學名著,它再現了古代希臘社會的圖景,是研究早期希臘社會的重要史料?!边@部文學名著是A. 《十二銅表法》 B. 《天方夜譚》 C.《擲鐵餅者》 D. 《荷馬史詩》7. 古希臘人對智慧的追求與寬松的政治環境相結合,涌現出許多哲學“巨匠”。這些“巨匠”不包括A. 德謨克利特 B. 伯里克利 C. 蘇格拉底 D. 亞里士多德社會·法治試卷第 1 頁(共 6頁)8. 某位學者指出:“中世紀的騎士同時也是擁有田產的鄉紳,很少出現必須付錢購買某種物品的情形。他的莊園里能夠出產供他和家人吃、喝、穿的一切物品?!庇纱丝梢耘袛?,中世紀莊園經濟的特征是A. 商品經濟高度發達 B. 基本自給自足C. 領主擁有絕對特權 D. 以佃戶為主體9. “中世紀西歐城市向封建領主納稅,封建主放棄對城市的統治權和司法權……城市管理人員由市民選舉產生。”材料反映了中世紀西歐城市A. 封建社會等級森嚴 B. 初步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C. 完全擺脫了封建統治 D. 是一個相對自治的共同體10. 歐洲中世紀后期在封建神學的籠罩下產生了大學的世俗教育。出現這一狀況的根本原因是A. 教會勢力的減弱 B. 城市經濟的復興 C. 傳統教育的崛起 D. 更好地傳播神學11. 地跨歐、亞、非三大洲,延續時間達一千多年之久,對東西方文化兼收并蓄,為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的大帝國是A. 羅馬帝國 B. 拜占庭帝國 C. 阿拉伯帝國 D. 亞歷山大帝國12. 如圖內容是日本歷史上一次改革的部分規定,該規定反映出土地的所有者是A. 部民國家將土地分給公民,每個六年授田B. 公民一次,不能終生使用,也不能買賣;統一C. 國家 賦稅。D. 貴族13. 托爾斯泰曾說:“穆罕默德圣人,他引導全阿拉伯人走正道,既為阿拉伯人民避免了流血與犧牲,又為他們開辟了一條文明進步的大道?!毕铝惺录信c穆罕默德有關的是①于 7 世紀初在麥加創立伊斯蘭教 ②建立政教合一的穆斯林公社③著有《醫學集成》一書 ④基本統一阿拉伯半島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14. 阿拉伯帝國時期創造了輝煌的阿拉伯文化。下面屬于阿拉伯人創造的文化是①發明了從 0 到 9 計數法 ②教堂是當地建筑藝術的代表③著有《醫學集成》醫書 ④《一千零一夜》是不朽之作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5. 構建知識結構圖,能很好地從整體駕馭和把握所學知識。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識結構圖.其中“?”處是社會·法治試卷第 2 頁(共 6頁)A.西歐城市的興起 B.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C.西歐莊園的出現 D.生產組織形式資本主義化16. 14世紀,意大利建筑師設計的建筑所體現的主題開始變得凸顯人性,畫家和雕塑家也對每個個體格外重視。同樣,人們開始嘗試了解人類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結構。這些變化體現出歐洲A.人文主義的興起 B.啟蒙思想的傳播 C.科學教育的進步 D.藝術創作的輝煌17. “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文學、藝術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極為歡欣。他們認為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開花落那樣,只是周而復始的重復?!蔽乃噺团d是一次“精神的新生”,因為A.全面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 B.幾乎蔓延到西歐所有國家C.是反封建教會的新文化運動 D.為法國大革命提供了理論基礎18. 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的歷史事件是A.新航路開辟 B.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C.三角貿易 D.第二次世界大戰19. 他的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圖說的正確。“他”是A.迪亞士 B.哥倫布 C.達·伽馬 D.麥哲倫20. 某電視臺正在播放歷史紀錄片,下圖的圖示出現在紀錄片中。下列可以適合作為該片片名的是A.科技創新的影響 B.工人運動的興起C.資本的原始積累 D.思想解放運動卷 II說明:本卷有 5 小題,共 60 分。21. (12 分)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人類最早的文明是在適合農業耕作的大河流域昌盛的,古代亞非地區的大河流域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成果,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社會·法治試卷第 3 頁(共 6頁)BAC公元前 2500 年左右亞非文明分布圖(1) 結合材料一,將古代亞非文明一覽表填寫完整。(4 分)序號 發源地 文明古國 代表性的文明成果A 北非的① 河流域 古代埃及 金字塔B 西亞的兩河流域 古巴比倫 《漢謨拉比法典》C 南亞的印度河流域 ② 實行等級森嚴的③ 制度,創立④ 教(2) 結合材料一,分析這些古代文明是在什么樣的地理環境中發生和發展的?為什么?(6分)材料二:我們應該以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壘,以兼收并蓄的態度汲取其它文明的養分,促進亞洲文明在交流互鑒中共同前進。——習近平在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3) 在世界文明融合的浪潮中,怎樣才能使中華文明更放異彩?(2分)22. (12 分)民主法制是社會進步的基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這部法典試圖明確地、永久地調整一切社會關系,因而,它不僅闡明了古巴比倫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當時的社會。——摘自《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 21 世紀》(上冊)材料二:年代尺。——摘編自《羅馬法圖示》材料三:我們的政治制度不是從我們鄰人的制度中模仿而來的,我們的制度是別人的模范……社會·法治試卷第 4 頁(共 6頁)我們的制度之所以稱為民主政治,因為政權是在全體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數人手中。解決私人爭執的時候,每個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摘自《伯里克利在犧牲戰士葬禮上的講話》(1) 材料一中“這部法典”的名稱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它在世界法制史上有何重要地位。(3分)(2) 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十二銅表法》的歷史地位,并簡述羅馬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變化。(4分)(3) 材料三表述的“政治制度”是指哪個城邦的政治制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一制度的利弊。(5分)23. (12 分)歐洲文明又被稱為“基督教文明”,是西方近代文明的孕育者,讓我們走進中古時期的歐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時空觀念·見證王國變遷】材料一:年代尺。(1) “羅馬人的皇帝”是指誰?他去世后,帝國被一分為三,形成今天哪三個國家的雛形?(4 分)【史料實證·剖析封建制度】材料二:封建關系的基礎是土地……如果領主將一塊土地賜予一個人,這個人就成了封臣……封臣的權力和對于土地的所有權與他在舉行臣屬儀式時承擔的義務是相應的……臣屬儀式和賜封儀式可以算是封建制度中的契約。-摘編自[英]威爾斯《全球簡史》(2) 根據材料二,指出西歐“封建關系”確立的基礎,并歸納西歐封建關系的特點。(3 分)【歷史解釋·感悟大學發展】材料三:中世紀的鼎盛時期,經濟的繁榮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保障,大學紛紛興起。——摘編自《世界歷史》氿年級上冊材料四:新興市民要求建立城市學校、由城市當局選聘教師、決定學費、確定入學條件、學習處理商業事務與行會行政事務,培養職業技術技能。于是,多數城市形成了世俗教育學校。——摘編自齊濤主編,顧鑾齋、夏繼果分主編:《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3) 根據材料三、材料四,概括中世紀歐洲大學興起的原因,并分析其具有怎樣的地位?(5 分)社會·法治試卷第 5 頁(共 6頁)24. (12 分)人類歷史的進程反復證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面對社會轉型,能否順應時代潮流,抓住歷史機遇,事關興衰之命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把貴族的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材料二: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 ——穆罕默德材料三:查理·馬特廢除了無條件分贈土地的制度,推行采邑制。他把從叛亂貴族那里沒收來的土地和一些教會的土地分贈給貴族,但他們必須要為國王服兵役,要履行臣民的義務,宣誓效忠;同時,采邑的賜予者也有義務保護忠心效力的受領者,使其不受他人的侵害。(1) 材料一反映的是日本歷史上哪一次改革的內容?(1 分)(2) 材料二說明阿拉伯人具有什么特點?結合所學,分析穆罕默德在宗教和政治上分別有何貢獻。(3分)(3) 材料三反映了西歐封建社會的什么制度?這種制度最先開始于哪個國家? (2分)(4) 分析材料一、三中的兩場改革在內容和影響上的相同點。(4 分)(5) 與上述材料相關的人物或事件都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從中我們能得到什么啟示?(2 分)25. (12 分)13、14 世紀,歐洲開始逐步走向近代。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它促使歐洲人從以神為中心過渡到以人為中心,在于人的覺醒。它使人們把關注的重點從來世轉移到現世。它喚醒了人們積極進取的精神、創造的精神以及科學實驗的精神,從而在精神方面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勝利和確立開辟了道路。——《圖說天下 世界歷史系列》(1) 材料一中的“它”指什么事件?歸納“它”的影響。(4 分)材料二:從 15 世紀末開始,人們認識世界的視野發生了重大變化,有亞歐“整體”擴展到歐亞非美四大洲聯系為一個整體。這種變化以及新興資本主義的發展,迅速開啟了從“狹隘地域性的存在”到“世界歷史性的存在”的發展進程。(2) 材料二中“人們認識世界的視野發生了重大變化”開始于哪一重大歷史事件?根據材料,概括這一事件的影響。(4分)材料三:美洲金銀產地的發現,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性地獵獲黑人的場所——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這些田園詩式的過程是原始積累的主要因素。 ——馬克思(3) 根據材料三,說明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有哪些方式。(2分)(4) 綜合上述材料,概括以上歷史事件對歐洲社會進步產生的共同影響。(2分)社會·法治試卷第 6 頁(共 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九年級社會法治學科參考答案.doc 九年級社會法治學科參考答案.pdf 九年級社會法治學科試題卷.doc 九年級社會法治學科試題卷.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