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講 地球運動與地圖【知識清單】考點1 地球的運動1、地球自轉和公轉的特征繞轉對象 周期 方向 地理意義(產生的地理現象)自轉 地軸 1天 自西向東 晝夜更替、時間差異、日月星辰東升西落公轉 太陽 1年 自西向東 季節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逆時針方向轉;從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順時針方向轉。(南順北逆)2、晝夜更替(1)晝夜現象:地球是不透明的球體,太陽照亮的一半是白晝,未照亮的一半是黑夜,出現晝夜現象;(2)晝夜更替:在晝夜現象的基礎上,地球自轉產生了白晝與黑夜的交替,即晝夜更替現象;(3)晝夜長短的變化:(地球公轉)3、物影長度變化規律(1)物影產生:物體是不透明(2)一天中物影長短變化規律:早晨到中午物影逐漸變短,正午物影達到一天中最短,正午到傍晚物影逐漸變長。(地球自轉)(3)正午物影長短的變化規律:(地球公轉)①一天之中,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物影長度最短。②正午太陽高度從直射點向南、北兩極遞減,離直射點越近,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大,物影越短;反之正午太陽高度越小,物影越長。③北半球一年之中,冬至日太陽高度最低,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小,物影長度最長。夏至日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太陽高度最高,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物影長度最短。4、地球上的五帶 讀圖熟記:五帶的名稱、分界線,現象。【考點拓展】1.二十四節氣(1)我國古人發明的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它是將地球繞太陽運動一周的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份為一個節氣,即“二十四節氣”。用于指導農業生產和人們生活,大約15天一個節氣。(2)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2.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1)3月21日至9月23日:北半球晝長夜短,且越往北,晝越長,夜越短。(2)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北半球晝短夜長,且越往北,晝越短,夜越長。(3)不同緯度晝夜長短的比較:夏季緯度越高晝越長,冬季緯度越高晝越短。(以北半球為例)【福建中考聚焦】【2020 福建 4分】我國2020年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于5月27日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并在峰頂豎立測量覘(chān)標。下面左圖示意世界部分地區板塊構造分布,右圖為珠峰頂豎立覘標照片。讀圖,完成1~2題。1. 登頂當日,珠峰晝夜長短狀況是( )A. 晝長夜短 B . 晝短夜長 C. 晝夜等長 D. 出現極晝2. 正午時覘標影子朝向( )A. 正東 B. 正南 C. 正西 D. 正北【2019 福建 2分】下圖示意澳大利亞年降水量分布,讀圖完成第3題。3. 甲地高溫季節,我國可能出現的現象是( )四川盆地高溫多雨 B. 東南沿海臺風登陸 C. 長白山區大雪紛飛 D. 華北平原綠樹成蔭【2018 福建 4分】2018年2月2日,“張衡一號”衛星在酒泉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標志著我國成為唯一擁有在軌運行的高精度地震監測衛星的國家。下圖示意我國四大衛星發射中心,讀圖完成4~5題。4. 我國四大衛星發射中心有太陽直射現象的是( )A. 酒泉 B. 太原 C. 西昌 D. 文昌5. “張衡一號”衛星發射當天,白晝最短的發射中心是( )A. 酒泉 B. 太原 C. 西昌 D. 文昌【2017 福建 6分】我國古人發明的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2016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下圖示意不同節氣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讀圖完成6~8題。6. 地球公轉的方向和周期分別是( )A. 自東向西、一年 B. 自東向西、一天 C. 自西向東、一年 D. 自西向東、一天7. 下列節氣中,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的是( )A. 清明 B. 雨水 C. 立春 D. 霜降8. 11月30日正午時分,我國海口市(20°N)某學校的旗桿影子朝向( )A. 正東 B. 正西 C. 正南 D. 正北考點2 地圖的語言【知識清單】地圖的三個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比例尺:①公式:比例尺 = 圖上距離÷實地距離(知二求一)注意單位的換算!!!②例尺大小的判斷:分母愈小,比例尺越大;分母愈大,比例尺越小。比例尺越大,所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所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簡略(2)辨別方向①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②指向標定向法:指向標的箭頭方向一般指向北方。③經緯網定向法: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3)圖例與注記考點3 地形圖的判讀【知識清單】1、地形圖等高線地形圖:用等高線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圖地形剖面圖:能直觀的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緩2.拔與相對高度海拔: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叫海拔,又稱為絕對高度(h)。相對高度:某一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叫相對高度(h1),即兩地的高度差。3.等高線:在地圖上將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4.等高線的地形判斷(1)坡度的比較方法:等高線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緩(2)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線形態(特別是山脊和山谷!!!)陸地表面的地形類型①平原:200米以下;等高線稀疏且數值較小;寬廣平坦②高原:500米以上;高原邊緣等高線較密,高原面上等高線稀疏且數值較;面積較大、 外圍較陡、 內部起伏較為和緩③山地:500米以上;等高線較密且數值較大,山頂呈封閉曲線;內高外低,具有聳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④丘陵:500米以下;與山地相似但等高線數值較小;地勢起伏較大⑤盆地:等高線呈封閉曲線,數值與山地相反,內低外高;四周高,中間低考點4 選擇適用的地圖1. 地圖的選擇:根據需要選擇合適比例尺的地圖。2. 遙感地圖和電子地圖【考點拓展】地形圖中河流分布及流向、流速判斷(1)分布:山谷(山脊不發育河流)。(2)流向:由高海拔地區流向低海拔地區,與等高線凸出的方向相反;再結合圖中指向標判斷。(3)流速:①根據地勢判斷:坡度越陡,流速越快;坡度越緩,流速越慢。②根據地形類型判斷:山地、丘陵河流流速較快;盆地、平原流速較慢。2、等高線的計算(1)海拔的計算①位于等高線上點的海拔為等高線上的數值,即h。(如:h①=600米,h②=300米)②山頂海拔:假設數值最大的那條等高線海拔為M,等高距為d,則M<山頂海拔(2)兩地相對高度的計算①等高線上兩點的相對高度等于兩點的海拔之差。(如:①和②兩地的相對高度h=600-300=300米)②不在等高線上兩點的相對高度:(n-1)×d<h<(n+1)×d(d為等高距;n為兩地之間所跨的等高線數量)。(如:甲、乙兩地的相對高度=(4-1)×100<h<(4+1)×100,即300<h<500)(3)若只考慮地形因素,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約0.6 ℃,故可根據某地氣溫和相對高度推算另一地氣溫,也可根據兩地溫差推算兩地相對高度或海拔。3、等高線地形圖中的選址問題(1)選點:要根據要求考慮點的位置,海拔及其周圍的環境等。①選擇氣象觀測站,就要選擇地勢適中,地面較開闊,周圍沒有或很少有屏障的地點較合適。②宿營地選擇在靠近水源、遠離陡崖、地形較平緩的地方③等高線重疊的地方為陡崖,適合攀巖;④有河流發育的陡崖處適宜觀賞瀑布;(2)選線:主要有交通線(公路、鐵路)、引水線、輸油管線等:①公路應選擇在地面坡緩,距離較短(跨等高線較少、直線距離較近)的路線為好,避開沙漠、沼澤、河谷等工程量大的地方(盡量少過河建橋),少占用農田。②確定引水線路:引水線路盡可能短,盡量避免通過山脊等障礙,并盡量利用地勢使水自流。③登山線路宜選擇在等高線稀疏的地區:坡度較緩,易于攀登,安全系數高(3)選面:①水庫庫區宜選擇在口袋形的洼地或盆地:庫容大、有較大的集水面積;②大壩一般建在盆地的出口處:工程量較小(4)發展農業:①開辟梯田,應選擇在坡度平緩,有灌溉水源及其附近修建水庫后不能被淹沒等條件的地區;②山地宜以生態林為主;③丘陵宜以經濟林為主(5)選擇城鎮:一般應在地面開闊平坦靠近水源,交通比較便利,具有污染環境的工廠的上風向和上水源。4、視野:能“通視”的兩點之間沒有障礙,即沒有海拔高度大于兩點的區域,一般山脊、凸坡兩側不能通視。【福建中考聚焦】【2019·泉州質檢·4分】讀某導航截圖,起點為福州三坊七巷景區,終點為福州站。完成1~2題。1. 按照導航駕車,在湖東路的行駛方向是向( )A.東 B.西 C.南 D.北2. 如果在導航儀上按+號圖標后,地圖的信息將更加詳細,地圖的比例尺將( )A.變小 B.變大 C.沒有變化 D.無法判斷3. 【2020·福州質檢·2分】下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完成下題。圖示區域地形以________為主,地勢傾斜方向是___________。4.【2019·南平質檢·3分】下圖為武夷山市仙店周邊地區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若測得C、D間圖上距離約為2.5 cm,則兩地實際距離約為________千米。(2)在崇陽溪中泛舟,向________(方向)順流而下將在①②處中的________處看見溪流匯入。1. 【2020·福建·8分】下圖示意湖北省某村莊地形及小龍蝦養殖區以及該地耕作區景觀。讀圖,完成下列各題。(1)地形部位甲是________,乙是________。(2)河流AB段的落差是______米。若A、B之間的圖上距離是1厘米,則AB河段的實際距離是________千米。(3)耕作區的耕地類型是________。小龍蝦養殖區的分布特點是__________。在暴雨集中的夏季,養殖區易遭受的氣象災害是________。(4)為促進復工復產,當地通過網絡直播“帶貨”,實現小龍蝦產地直銷,可借助本村機動靈活的交通運輸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2.【2019福建8分】某校學生前往福建某區域開展研學活動。下圖示意該區域地形,讀圖完成下列各題。(1)該區域地形類型以________為主。地形部位名稱:A是________,B是________。(2)小清河流向大致為________________。(3)兩個研學小組分別從甲、乙兩地出發,沿廊道①、②前往觀景臺。其中沿途地表均較平緩的廊道是________(序號)。在觀景臺用望遠鏡可看到的出發地是________地。(4)乙地興建度假村有利的自然條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18·福建·7分】下圖示意某區域地形,讀圖完成下列各題。(1)地形部位名稱:甲是________,乙是________。(2)李村位于趙村的________方向,量得兩村的圖上距離約為3厘米,則兩村的實地距離約是________千米。(3)①②路段中,坡度更陡的是________。(4)村莊的分布特點是____________,其中海拔最高的村莊是____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