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堅貞高潔的松教案教學背景松樹自古以來,多少人就歌頌過她,贊美過她,把她作為崇高品質的象征,人們對松樹總是懷有敬仰之心。你看她“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這正是中華民族堅忍不拔、吃苦耐勞精神風貌的真實寫照。二、教學目標了解松樹的形態特征、分布范圍、主要價值、主要種類和有關文化,培養同學們做到:愛護環境,節約資源。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共同創造一個潔凈、美好的家園!三、教學重點認真學習松樹的知識,欣賞大自然的神奇。培養愛護環境,保護植物的意識。讓同學們懂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道理,愛護植物,熱愛大自然一切生命。積極響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設生態文明,保護生態環境。教學過程老師引入:松,是堅忍、頑強、不屈的象征,是高風亮節的精神體現。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吟詩歌頌它、繪畫大師重彩贊美它,善良人們無限崇拜它。風來雨往,花開花落,春去秋臨,松樹不曾企圖擺脫自己心中的羈絆。它站得高,屹立云端,洞察一切,透過色彩繽紛虛偽的幻影,快意自己心中的珍藏,憧憬心中遼闊的遠方。松,沒有溫室里的嬌嫩。它喜好生長在懸崖峭壁中,只要有陽光、空氣、水分,無論遇到什么樣的惡劣環境,它都能頑強生存,茁壯生長。風見它退縮,雨遇它低頭,雪逢它無奈,所以,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松,沒有顯擺的虛榮。它不象春天里爭奇斗艷的桃樹,也不象夏天里碩大葉片的梧桐,更不象秋天里金色耀眼的杏樹。而它只不過在冬天里穿著樸實無華的綠色外套。所以,魏晉時期劉楨曰:“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中國古代的士大夫喜歡以松喻人,以表示自己堅韌不拔,不畏困難的美好品質,決心堂堂正正做人的松樹傲骨。讓我們了解一下吧:松,松屬植物統稱 ,在漢語中,其中不少種類被稱作“杉”,一般特點乃樹葉形狀像一根針,防止水分大量被蒸發。而在一些氣候沒那么炎熱,約北緯40多度至60度的地方(如歐洲等),這類型植物亦較為常見。扁平線形或針形的葉子,螺旋狀互生,或在短枝上成簇生狀;常雌雄同株;球花的雄蕊及具有胚珠的種鱗也均為螺旋狀互生。就松樹的葉形說,松針是大多數人對松樹的印象,而且每根松針的外圍都有一層厚厚的角質層和一層臘質的外膜,這樣就減少了松樹身上水份的喪失,也是松樹可以在很干燥的環境下生存的秘訣。與梅,竹并稱為“歲寒三友”。形態特征常綠喬木,罕灌木。大枝輪生。冬芽顯著,芽鱗多數。葉有兩種,一種為原生葉,呈褐色鱗片狀,單生于長枝上,除在幼苗期外,退化成苞片;另一種為次生葉,針狀,即通常所見之針葉,常2針、3針或5針為1束,生于苞片的腋內極不發達的短枝頂端,每束針葉基部為8-12個芽鱗組成的葉鞘所包圍,葉鞘宿存或早落,針葉斷面為半圓或三角形,有1或2個維管束。雌雄同株;花單性,雄球花多數,聚生于新梢下部,呈橙色,花粉粒有氣囊;雌球花單生或聚生于新梢的近頂端處,授粉后珠鱗閉合。球果2年成熟,即第1年雌球花授粉后,次春始受精而于秋季成熟,球果卵形,熟時開裂;種鱗木質,宿存,上部露出肥厚的部分稱為“鱗盾”,在其中央或頂端的疣狀突起稱為“鱗臍”,有刺或無刺;種子多有翅;子葉3-18,發芽時頂著籽粒出土。共100余種,中國產22種10變種,分布幾乎遍布全國;另自國外引入16種2變種。分布范圍松科約230余種,分屬于3亞科10屬,多產于北半球。中國有10屬113種29 變種(其中引種栽培24種2變種),分布遍于全國。 從南到北東北:樟子松,紅松,美人松,油松,赤松;華北:油松,白皮松,喬松,華山松,西黃松;西北:華山松,油松;華東:黑松,馬尾松,日本五針松,赤松,濕地松;華南:馬尾松,濕地松;西南:華山松,云南松。2針:油松,樟子松,黑松,赤松,馬尾松3針:白皮松,云南松,西黃松5針:華山松,喬松,紅松,日本五針松主要價值松科幾乎均系高大喬木,絕大多數都是森林樹種及用材樹種,在東北、華北、西北、西南及華南地區高山地帶組成廣大森林,亦為森林更新、造林的重要樹種。有些種類可供采脂、提煉松節油等多種化工原料,有些種類的種子可食或供藥用,有些種類可作園林綠化樹種。主要種類松科是裸子植物門中最大的科,有10個屬、230多種,其中松屬就有90多種,是松屬也是整個裸子植物門中最大的屬。松樹是北半球最重要的森林樹種,除蘇門答臘松分布到南緯2度外,其余各種都自然生長在由赤道到北緯72度的山川原野上。尤其在溫帶地區,松屬植物不僅種類多,而且往往形成浩瀚的林海,因此松樹被譽為“北半球森林之母”。松樹對陸生環境適應性極強。它們可以忍受-60℃的低溫或50℃的高溫,能在裸露的礦質土壤、砂土、火山灰、鈣質土、石灰巖土及由灰化土到紅壤的各類土壤中生長,耐干旱、貧瘠,喜陽光,因此是著名的先鋒樹種。松樹最明顯的特征是葉成針狀,常2針、3針或5針一束。松樹為雌雄同株植物,而且孢子葉成球果狀排列,形成雌、雄球花。雌球花單個或2一4個著生于新枝頂端,雄球花多數聚集于新枝下部。松樹的球花一般于春夏季開放,但花粉傳到雌球花上后,要到第二年初夏才萌發,使雌花受精,發育成球果(俗稱松塔或松球,不是果實)。球果于秋后成熟,種鱗張開,每個種鱗具兩粒種子。松屬植物中的多數種類是高大挺拔的喬木,而且材質好,不乏棟梁之材。中國東北的“木材之王”——紅松、北美西部廣為分布的高大樹種(高達75米)——西黃松、原產于美國加州沿海生長速度最快的松樹——輻射松、原產于美國東南部的濕地松、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原產的加勒比松、廣布于歐亞大陸西部和北部的歐洲赤松等等,都是著名的用材樹種。松樹的觀賞價值也是有目共睹的。在中國,從皇家古典園林到現代居民家中都能見到松樹的倩影,例如北京北海、北京天壇公園、頤和園中的油松、白皮松,樹樁盆景中廣泛使用的五針松等,一些名山勝地,更是山以松壯勢、松以山出名。黃山的黃山松、華山的華山松、長白山美人松……無一不令游人嘆為觀止。歷代畫松名家在中國山水畫里,松樹的表現占了重要的位置,已成為一個獨立的題材。古人畫松多以松石點綴山水,在唐代的山水畫中已形成了一種風氣,并出現了很多著名的松石山水畫家,他們把松石作為山水的一部分,刻意加工,使畫面呈現出“妙之至極”的韻致。唐代張璪寫松,很能用筆法,他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成為中國畫論中的千古玉律。唐以前的畫家追求精心描繪理想的真實境界,注重真實物象的再現。而五代以后,畫家們則不但能師法造化,更能中得心源,將生活的感受和松的自然變化相結合,賦予松以人的品格和風骨,使作品的意境、寓意更豐富、更深刻、更具個性化。當代畫家,黃賓虹在構圖、立意上,無一點常套,不拘泥古法,不依樣葫蘆。朱宣咸筆下的勁松頂天立地、巍然挺拔、果斷而強悍、迎風冒寒、樹干蒼勁、松針如鐵,有屹立雄健、剛直凝練、氣雄力堅的特點。潘天壽先生的作品《黃山松》生氣勃勃,淋漓壯闊,屬雄健一派。文化價值松樹,遇霜雪而不凋,歷千年而不殞。這種植物,寄托了中國人最多堅強不屈的精神和傲骨錚錚的氣魄。儒家經典《禮記》中說:“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如松柏之有心,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 貫四時 而 不改柯易葉。”孔子也曾贊松:“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宋代的文人雅士,更將松與竹、梅并稱為歲寒三友。在道教神話中,松是不死的象征,而且松時常與鶴為伍。因為在古人心目中,鶴高潔清雅,仙氣飄飄。所以將松的不死與鶴的仙氣合而為一,寓意高潔長壽,松鶴延年。松,在中華文化的第一次大繁榮中,就被人們賦予了高雅的內涵,從此在中國人的精神深處熠熠生輝了三千多年。它作為船,引渡了多少人孤獨的旅程,也作為船,承載了多少人精神的寄托。松的品格已深深地滲透到的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靈中,更成為了我們這個民族不屈的靈魂象征。在黨的二十大召開之際,深刻挖掘松的堅貞不屈高潔高雅的文化價值,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自信自強、努力學習,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五、教學總結通過這節課,大家了解到了松樹的形態特征、分布范圍、主要價值、主要種類和有關文化。注重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通過學習,培養同學們的愛護環境,保護植物的意識。希望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能深入人心,愛護它們,呵護它們,與它們和諧共處!六、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