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書法教案(第11課)教學版塊(課題) 結構-穿插避讓 課時 40分鐘核心素養目標 文化自信:了解書法的重要性,曉知并學習古代名人學有所成的精神,激發學生熱愛藝術之感情和奮發向上的信心,從小養成喜好、愛好藝術的良好習慣,既學本領,又學做人。語言應用:學習穿插避讓的概念,掌握組合字結構-穿插避讓這一書寫法則。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思維能力: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和臨摹范字,逐步學會規范地寫好范字,進而舉一反三,寫好包圍結構的漢字。審美創造:不同方式的教學,培養學生的書法審美能力,逐步提高學生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 教學內容 學習穿插避讓的概念,掌握組合字結構-穿插避讓這一書寫法則。讓學生練習例字。教學重難點 例字的寫法學具準備 筆、墨、紙、硯、書法作品教學過程 利用點名冊點名,將未到的學生及時作記錄。一、引入課題王寵(1494-1533),明代書法家。字履吉,號雅宜山人,吳縣(今屬江蘇)人。王寵博學多才,工詩文、篆刻,善山水畫,而尤以書法著名,與當時的祝允明、文徵明被共譽為“吳門三家”。王寵精小楷,善行書、草書。到晚年形成了以拙取巧、婉麗道逸、疏秀有致的風格。他追求端莊古雅的趣味,以韻寫拙,而又“拙中見秀,拙中見雅”。其傳世作品有楷書《辛巳書事詩冊》,草書《李白古風詩卷》《石湖八絕句卷》等。王寵小楷《琴操十首》,內容即唐代文學家韓愈所作《琴操十首》,書于嘉靖四年(1525),現藏于日本。這是王寵后期一件典型的以拙取巧的作品。明代著名書論家王世貞在《三吳楷法十冊》跋中認為:“(王寵所書《琴操十首》)兼正行體,意態古雅,風韻道逸,所謂大巧若拙,書家之上乘也?!倍?、課程新授結構講解(毛筆楷書)穿插避讓:避讓,是書法中的一個基本規律。筆畫與筆畫之間,偏旁與偏旁之間要相互避讓。這種避讓使筆畫之間,偏旁之間產生一種親和力,一種相互依存感,從而形成一個和諧的整體。漢字是由若干點畫組合而成,在找到了“主筆”后:次要筆畫就應該靠近并避讓主要筆畫(“避”),主要筆畫應該突出(“就”),以使漢字的美達到和諧統一,而非各自為政。漢字除單體字外,大都由兩個及以上的部分組成,要使它們組合成有機的整體,穿插避讓是一重要的手段。穿插,是指在一個字中,一部分筆畫插入另一部分的空當之中;而避讓,是穿插的前提,只有先避讓,才能留有空間進行穿插。插空補缺出示例字,要求學生邊看邊思考例字的特點。老師示講解,并講述書寫這類字的書法要領:(教師示范)書寫技法:在左右結構的漢字中,穿插與避讓多發生在右邊部件有橫畫或撇畫的字中。如果右邊部件有長橫或斜撇,那么我們在結字時,首先就要考慮穿插避讓的運用。偏旁避讓老師示講解,并講述書寫這類字的書法要領:(教師示范)書寫技法:偏旁與偏旁之間要相互避讓。這種避讓偏旁之間產生一種親和力,從而形成一個和諧的整體。字頭字底收斂老師示講解,并講述書寫這類字的書法要領:(教師示范)書寫技法:在上下結構的字中, 一般上面字頭進行避讓,下面部件進行穿插。當上面字頭左右比較伸展時,下面部件要盡向上寫,進行向上穿插,同時上面部件做好避讓。中部筆畫宜遜讓老師示講解,并講述書寫這類字的書法要領:(教師示范)書寫技法:筆畫繁復的字,一些筆畫要適當收起,相互之間有所避讓,以求的整體和諧。避讓的字,要自然合理,穿插得宜。(學生練習例字,老師下位指導并糾正學生的錯誤寫法。)楷書結體端莊嚴謹,在書寫時一定要注意行筆不可過快,不可輕飄,要做到筆筆運行有始有終,穩健挺拔,用力要輕重分明,提按有序,才能不失楷書的風范。行楷結體瀟灑飄逸,但用筆上卻不可一味盲目求快,關鍵是要做到輕重徐急,節奏分明,輕重不同,主次有別。行楷與楷書的一大區別在于其連筆,然而絕不可凡是連筆處便一連到底。要講究些筆斷意連,虛實相間,以免潦草雜亂,弄巧成拙。知識拓展:穿插避讓在草書中應用最為廣泛。說起來還有一段故事:據傳古代一位書法家偶見樵夫和秀女在山間小徑上相逢,從而領悟出來書法秘訣。在只能容身一人通過的山道上,兩人相向而來,樵夫要避秀女,女也要避樵夫,都要讓路,又都要穿空隙而過,還要保持自身的平衡,這樣兩個人躲閃、遷就、避讓的一系列動作就造成一種張力和沖擊。這位書法家見狀,立即從中悟出了書法的奧妙。三、歸整文房四寶作 業 練習“例字”內容,要求漂亮、工整。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