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門縣英華外國語學校第一次月考試卷歷史與社會卷考試范圍:歷史第一單元&地理第三單元;考試時間:100分鐘;命題人:注意事項: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第Ⅰ卷一.判斷題(對的記作T,錯的記作F,共5小題,每題1分,共5分)1.581年,楊廣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以長安為都城;后滅掉陳朝,統一全國。 2.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煬帝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修建了大運河。 3.“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此詩句與科舉制有關。 4.水稻是東南亞地區主要的糧食作物。 5.美國的農業產值一直居世界首位,但一些熱帶農產品需要大量進口。 二.選擇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6.如圖是隋朝重大歷史事件的時間軸,其中①處代表的歷史事件是( )A.隋朝建立 B.隋朝統一全國 C.隋朝開始開鑿大運河 D.隋朝滅亡7.宋朝李綱曾高度評價隋文帝“混南北為一區”的歷史功績。認為隋文帝“雄才大略,過人之聰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綱的評價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為是( )A.加強中央集權 B.開創科舉制度 C.開通隋朝運河 D.實現國家統一8.“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與這句詩反映的社會現象相關的制度是( )A.禪讓制 B.科舉制 C.世襲制 D.選舉制9.隋文帝統治時期,社會經濟繁榮,人口大幅增長,史書記載政府倉庫的積蓄可供開銷五六十年。與這種局面的形成無關的是( )A.改革制度 B.發展生產 C.開鑿運河 D.注重整治10.“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中的“千里長河”是指( )A.黃河 B.大運河 C.淮河 D.長江11.在江蘇揚州發現的一座古墓中出土了一些文物,其中記載墓主去世時間為“大業十四年”( 即公元618年),并有“帝崩于揚州”等文字。它可以印證( )A.陳的滅亡 B.隋的統一 C.隋的滅亡 D.唐的建立12.“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二十傳,三百載,梁滅之,國乃改。”下列與唐高祖有關的是:①開通運河 ②統一全國 ③長安稱帝 ④重用魏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蒙曼說唐:武則天》由《百家講壇》講稿改編而成,深入淺出,讀來引人入勝。該書中之所以肯定武則天主要是因為( )A.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其執政時期社會經濟繼續發展C.發展科舉制度,創立殿試制度 D.重用有才能的人14.某同學利用如圖的行政系統簡表進行研究性學習,他研究的主題應該是( )A.秦朝建立中央集權制度 B.西漢強化監察制度C.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D.明朝加強專制統治15.唐朝“胡風盛行”,許多外來宗教得到傳播,婦女有較高的社會地位,這些現象反映了唐朝社會風尚呈現的特點是( )A.奢侈浪費 B.單一保守 C.多元開放 D.繁榮創新16.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建于( )A.秦朝 B.西漢 C.隋朝 D.唐朝17.小華是一位書法愛好者,經常臨摹“顏體”,“顏體”的創立者是( )A.顏真卿 B.閻立本 C.柳公權 D.歐陽詢18.2020年中國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貞觀政要 辯興亡》里說:“計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隋朝倉庫的豐實是中國歷史上少見的。這主要得益于( )A.隋文帝的勵精圖治 B.隋煬帝的勵精圖治 C.南朝陳國的富有 D.隋朝大運河的修建19.“水城”威尼斯位于意大利的( )A.西北部 B.西南部 C.東北部 D.東南部20.羊駝毛出口是哪個國家外匯的主要收入( )A.智利 B.澳大利亞 C.秘魯 D.瑞士21.不同區域的人們因地制宜地創造出獨具特色的區域生活。下列國家與其區域特色描述相符的是A.瑞士——與山為鄰——精耕細作 B.泰國——草原遼闊——遷徙游牧C.肯尼亞——傍水而居——耕海牧魚 D.以色列——沙漠綠洲——灌溉農業22.有關澳大利亞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 B. 被稱為“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館”C. 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D. 牧草多,被稱為“綠色金子”23.澳大利亞的畜牧業很發達,主要原因是( )A. 熱帶沙漠氣候分布廣泛,不適合發展種植業 B. 熱帶雨林氣候面積小,降水不足C. 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廣,適合畜牧業發展 D. 草原氣候分布廣泛,草場資源豐富24.關于南北美洲氣候的比較,正確的是( )A.西部沿海地區的氣候候類型都相同 B.兩洲都有大面積溫帶大陸性氣候C.南美洲熱帶氣候分布范圍廣,北美洲熱帶氣候相對狹窄 D.兩大洲氣候都具有暖濕的特征25.利用智能澆灌(噴灌、滴灌)實現了荒漠上發展灌溉農業,被稱為歐洲人的“大菜籃”“大花園”的西亞國家是( )A.以色列 B.沙特阿拉伯 C.伊拉克 D.伊朗26.日本工業發展的弱點是( )A.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 B.地域狹小,資源貧乏 C.島國海岸線曲折 D.火山、地震的威脅大27.日本工業區主要分布在( )A.四國島 B.日本海沿岸 C.大陸內部 D.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下圖是由中國承建的蒙內鐵路,它打通了沿海與內地,使非洲大陸與“一帶一路”更加緊密相連。據此完成27-28小題。28.圖中甲為(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29.7月份,蒙內鐵路沿途最有可能看到的有( )①植物繁盛、郁郁蔥蔥 ②身著披風的馬賽人③草木稀疏、草原枯黃 ④沙漠中的片片綠洲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第Ⅱ卷(非選擇題)三.材料題(共3小題,共計47分)30.閱讀下列材料(共21分)材料一:科舉制…自產生之日起就確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懷牒(證件)自列于州縣”的自由報考原則,不論貴族和平民皆可參加公開考試.…舉凡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種與國計民生相關的大事,皆可為考試內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為草野寒酸之士開辟了登仕之途…--楊齊福《科舉制度與近代文化》 材料二:西國莫不慕之,近代漸設考試以取人才,而為學優則仕之舉.今英、法、美均已見端,將來必至推廣.--丁韙良《西學考略》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概括科舉制的特點。(2分)簡述科舉制度在歷史上所起的積極作用。(8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現象?(3分)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3分)(3)科舉制度與當今中國考試制度有什么異同?(5分)唐太宗 唐玄宗政治 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虛心納諫 重用賢能,整頓吏治經濟 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 發展經濟,改革稅制文化 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 注重文教,編修經典31.閱讀下列材料(共13分)材料一: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統治﹣﹣極據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整理材料二:唐朝部分年代的人口統計表年份 726年 742年 755年 760年 821年總人數 4142萬 4531萬 5292萬 1699萬 1576萬材料三:上(唐憲宗)顧謂宰臣日:“朕讀《玄宗實錄》,見開元初,銳意求理,至十六年已后,稍似懈倦,開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 ”崔群對日:“玄宗少歷民間,身經頓難(不得志),顧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環....守正之輔,孜孜獻納,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樂,漸遠瑞士,而近小人。”--《舊唐書.完宗下》請回答:唐太宗和唐玄宗統治時期分別出現了什么盛世局面?根據材料一歸納唐朝能夠出現這兩個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4分)材料二中唐朝的人口呈現怎樣的變化趨勢 導致這一趨勢出現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 (3分)開元初和開元末期唐玄宗的治國措施有何不同 各產生了什么影響 唐玄宗所作所為帶來的不同結果給我們什么啟示 (6分)3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3分)材料一:說起“水城”,人們第一個會想到這座城市,依然還記得中學時朱自清的散文中提到:她是“海中的城”。材料二:詩人拜倫在1817年來到這里時,也驚艷于這座“水城”的脫俗之美,忍不住送給了她“亞得里亞海之后”的封號,因為由海面上眺望她,她就像矗立在亞得里亞海上的海市蜃樓般。材料一中的“她”是指哪座城市?位于哪個國家?(2分)這座城市的傳統交通工具是什么?(2分)你能用恰當的語言來描述水與該城市的關系嗎?(4分)根據所學知識,說說該城市面臨哪些問題,該如何解決?(5分)第5頁 共6頁 ◎ 第6頁 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