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1 文化發展的必然選擇》教學設計課題 9.1文化發展的必然選擇 課型 講授型 課時 1 授課對象 高二學生日期 設計人 節次 1 教材來源 人教版必修四目標確立依據 課標分析 課標摘錄: 3.3 辨識各種文化現象,領悟優秀文化作品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課標分解: 1.通過情景探究,學生能說出近代各種文化思潮無法使中華文化走向復興之路的原因和馬克思主義的傳入對中華文化發展的影響,明白中國共產黨能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也能出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文化發展的作用,并能表述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含義。 2.通過情景探究,學生能說出判斷文化生命力的標準,并能表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原因。教材 分析 第九課由引言和三框構成。引言是本課的導入,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形成、發展,講述了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指導思想、立場、方向、目的等。三框的邏輯關系是:第一框闡述文化復興的必然選擇,第二框闡述發展文化的基本路徑,第三框闡述建設文化全國、增強文化自信,三框從歷史時間順序切入,闡述我國文化發展的過去、現在、未來。 第一框包括兩目。第一目“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第二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歷史必然性”。這兩目內容采用由實踐到理論的講述方式,以文化發展道路為主線,闡述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引導學生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歷史必然性。學情分析 哲學理論比較抽象,學生哲學思維還有待培養,但學生已積累一定的哲學知識。 學生感興趣的材料非常豐富,只要將時政信息與思政教學結合,理論知識與實際情境相結合,發揮議題式教學的優越性,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熱情和參與度。 小組合作討論的習慣已經形成,為合作探究學習奠定的基礎。目標敘寫 學習目標 1.在教學過程中,請大家閱讀課本P110第一段和“探究一”,學生能說出近代各種文化思潮無法使中華文化走向復興之路的原因。 2.結合課本P110第二段和“探究二”,學生能說出馬克思主義的傳入對中華文化發展的影響,明白中國共產黨能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3.結合課本P112第一段和“探究三”,學生能說出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文化發展的作用,并能表述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含義。 4.結合課本P76第二段和“探究四”,學生能說出判斷文化生命力的標準,并能表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原因。教學重難點 教教學重點:如何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為什么不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教學難點:同上評估任務 1通過閱讀課本P110第一段和“探究一”,學生能說出近代各種文化思潮無法使中華文化走向復興之路的原因。 2.通過閱讀課本P110第二段和“探究二”,學生能說出馬克思主義的傳入對中華文化發展的影響,明白中國共產黨能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3.通過閱讀課本P112第一段和“探究三”,學生能說出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文化發展的作用,并能表述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含義。 4.通過閱讀課本P76第二段和“探究四”,學生能說出判斷文化生命力的標準,并能表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原因。活動設計 播放視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和展示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的講話“導入新課”,能激發學生興趣,增強使命擔當。 結合課本P110第一段和“探究一”,每個學生都能說出近代各種文化思潮無法使中華文化走向復興之路的原因。結合課本P110第二段和“探究二”,90%學生都能說出馬克思主義的傳入對中華文化發展的影響,目標生和臨界生都明白中國共產黨能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結合課本P112第一段和“探究三”,90%學生能說出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文化發展的作用,目標生和臨界生學生能表述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含義。結合課本P76第二段和“探究四”,每個學生都能說出判斷文化生命力的標準,目標生和臨界生能表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原因。 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構建思維導圖進行課堂小結,再通過“3道選擇題”進行課堂訓練來鞏固,播放視頻---《青春青年與青春中國》進行情感升華,培養學生的核心價值觀,增強使命擔當。教 學 過 程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 評估要點1、導入新課 播放視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和展示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的講話。 能激發每個學生興趣,增強使命擔當。講授新課 (1)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探究一:閱讀課本P109“閱讀與思考”和P110第一段,你認為上述主張存在哪些問題?能不能使中華文化走向復興之路?為什么?該怎么辦? 結論1:近代各種文化思潮無法使中華文化走向復興之路 探究二:閱讀課本P110第二段,聯系所學歷史知識,談談中華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轉折點是什么?馬克思主義的傳入對中華文化發展的影響?是誰承擔起復興的歷史使命? 結論2:馬克思主義的傳入對中華文化發展的影響 探究三:閱讀課本P111第一段,結合《這百年---中國怎樣走來》視頻,中國共產黨在中國文化發展過程中起了什么作用?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培育了哪些民族精神?這些民族精神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什么關系?并談談你對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理解。 結論3:中國共產黨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每個學生能說出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含義、關系,90%的學生能說出價值判斷和選擇的依據。 目標生和臨界生都能說明、分析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特征。(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歷史必然性 探究四:閱讀課本P111“閱讀與思考”和P112兩段,面對紛繁復雜的文化,我們如何判斷一種文化是否具有生命力呢?談一談“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原因和你對文化強國之路的理解”。 結論1:判斷文化生命力的標準 結論2: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目標生和臨界生都能說明、分析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主體差異性特征。 90%的學生都能表述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標準。 90%的學生都能正確處理不同的利益關系。4、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自主構建思維導圖 90%學生能完成。5、課堂訓練 3道選擇題 90%學生能完成。6、情感升華 播放視頻---《青春青年與青春中國》 每位學生都能完成。作業布置 必做:課時評價 選做:練習冊的主觀題板書設計復盤反思及補救基于目標的復盤式評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