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 原始農耕生活【學習目標】1.了解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農業的產生。知道考古發現是了解史前社會的重要依據。2.通過識讀《河姆渡人的干欄式建筑復原圖》和《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復原圖》,掌握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房屋的特點。3.通過本課學習,認識我們的祖先在生產勞動中表現出來的智慧與取得的成就,從而達到對祖國歷史悠久的認同和尊重。【教學重難點】重點: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農耕生活。難點:原始農業的發展。【教學方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考古推論法。【教學過程】情景引入展示我國早期人類生活的圖片。學生思考回答:我國早期人類主要以什么為生?想一想,這種生活會有哪些不足之處?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嗎?進行農業生產,飼養家畜,是解決食物來源不穩定的最好辦法。農耕是原始人類改善生存狀態的關鍵。我們一起來學習第2課原始農耕生活。自主學習1.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 , 和黍均發現于中國。2.原始農業興起和發展的重要標志有哪些?有什么意義?3.完成表格探究新知一、原始農業的發展1. 展示玉蟾巖遺址出土的稻谷、北京門頭溝東胡林遺址出土的炭化栗和黍、河南賈湖遺址出土炭化稻谷圖片。根據這些考古發現你能得出什么推論?對此你有何感想?目前,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的國家。2. 用心觀察教材P9《中國原始農耕時代重要遺址分布圖》:(1)在圖中標出我國原始農耕時代遺址的主要代表。(2)說出河姆渡遺址和半坡遺址所處的地理環境。他們分別種植什么農作物 (3)結合所學思考哪些與原始農業的興起有關(標志)?為什么說原始農業的興起對人類文明的發展至關重要?教師點撥:農業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中華文明的起源多元一體。解說讀圖時要三看。看題目,知道這幅圖要告訴我們什么;看圖例,知道圖中符號所表示的含義;看圖中的地名、分布方位及古今地名注釋。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居住房屋:展示圖一《河姆渡人的干欄式建筑復原圖》、圖二《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稻谷》圖片回答問題:圖一反映的是哪個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說說該房屋是如何建造的,它有什么重要影響?由圖二你能得出什么結論?2.生產工具:展示骨耜圖片。讓學生猜一猜:骨耜是用于什么勞動的?說說骨耜與石質工具相比,有哪些優點?3.飼養家畜:展示河姆渡出土的狗骨、豬下頜骨的圖片。讓學生說說這些河姆渡出土文物說明了什么?4.手工技藝:展示河姆渡出土的豬紋陶缽、玉玦、骨哨、象牙匕首的圖片,這些文物說明河姆渡人會制作哪些手工藝品?教師:河姆渡人不僅會制作陶器、玉器、樂器等手工藝品,還會運用雕刻技術,把象牙、和獸骨制成古樸的藝術品,還懂得使用天然漆。接下來我們再來了解生活在黃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狀況。三、半坡居民的生活1. 對比《河姆渡人干欄式房屋復原圖》和《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復原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異?教師點撥:自然地理環境的不同。2.展示半坡出土的石刀、石斧圖片,解釋磨制石器:磨制而成的表面光滑的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時代被稱為新石器時代,使用打制石器的時代被稱為舊石器時代。3.考古推論:根據以上所學和半坡出土的人面魚紋彩陶盆、半坡陶塤、紡輪、骨針圖片,你能對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作一個合理的推測嗎?合作交流4.思考:半坡居民與河姆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不同?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總結:處于不同的自然地理環境;房屋建筑樣式不同;種植的主要農作物不同;河姆渡人會挖井,半坡人會使用弓箭;制作的陶器藝術風格不同。不同的自然環境孕育出不同特點的原始農耕類型。5. 展示汶口遺址出土的白陶鬶山東龍山文化遺址出土的黑陶高柄杯圖片,閱讀P12相關史事思考:大汶口墓葬里,為什么會有了隨葬品多少懸殊的現象?教師點撥:隨著農耕經濟的發展,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活出現了剩余產品,產生了貧富分化和私有制出現,而私有制的出現會導致階級的產生,國家的出現,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標志。因此大汶口文化是我國古代文明的曙光。指導學生閱讀良渚遺址,指出距今約5000年左右,長江下游已經出現早期國家,進入了文明社會。2019年7月6日,良渚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課堂小結本節課主要講了三部分內容:一是原始農業的發展,目前,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的國家。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的出現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發展是原始農業的興標志;二是河姆渡人的生活,生活在長江流域,住干欄式房屋,使用骨耜,種植水稻,飼養豬狗等家畜;會制作陶器、玉器,簡單樂器,象牙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三是半坡居民,生活在黃河流域,住半地穴式房屋,種植粟,使用磨制石器;飼養豬和狗等家畜;會制作彩陶、樂器,會紡織制衣。作業布置完成配套作業設計。【板書設計】【課后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