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美術科目:美術鑒賞(人美版) 年級:高一目錄CONTENT1觀看之道——美術鑒賞基礎2圖像之美——繪畫藝術3匠心之用——雕塑藝術4無聲之韻——建筑藝術5淳樸之情——民間美術6時代之鏡——中國現代美術匠心之用——雕塑藝術主題一:紀念與象征——空間中的實體藝術主題二:體量與力量——雕塑的美感主題三:場域與對話——公共空間里的雕塑體量與力量——雕塑的美感如何感受雕塑的形態美如何感受雕塑的體量美如何感受雕塑的力量美好的藝術作品不僅具有美的形式,也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可以喚起人們的記憶,更能激發人們追求理想、勠力同心的精神力量。時代不同,人們的審美趣味發生了變化,你認為《川軍出征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雕塑作品還美嗎?它的美體現在哪些方面?如何感受雕塑的形態美01好的藝術作品不僅具有美的形式,也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可以喚起人們的記憶,更能激發人們追求理想、勠力同心的精神力量。東漢擊鼓說唱陶俑被稱為 "漢代第一俑",是一件富有濃厚民間氣息和地方風貌的優秀雕塑作品,屬國家一級文物。繞襟衣陶舞俑陶馬超龍雀:別稱馬踏飛燕、銅奔馬、馬襲烏鴉、鷹掠馬、馬踏飛隼、凌云奔馬等,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現藏于甘肅省博物館。馬超龍雀身高34.5厘米,身長45厘米,寬13厘米,重7.15千克。馬昂首嘶鳴,軀干壯實而四肢修長,腿蹄輕捷,三足騰空、飛馳向前,一足踏飛燕。一匹軀體龐大的馬踏在一只正疾馳的龍雀背上,小龍雀吃驚地回過頭來觀望,表現了駿馬凌空飛騰、奔跑疾速的雄姿。馬超龍雀在1983年10月被國家旅游局確定為中國旅游標志,1986年被定為國寶級文物。龍門石窟 菩薩立像山西大同云崗石窟釋迦坐像如何感受雕塑的體量美02體量是指雕塑形體構成所必需的基本物理體量關系,如頭、身體和手足的體量,它們之間的關系和由此呈現出總的體量狀況與印象:胖或瘦、大或小、高或矮。這種基本的體量構筑出雕塑大的形體比例關系,呈現出最初級的體積印象。雕塑體量的大小與所處時代、塑造主題和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雕塑是現實的空間藝術,它制作于真實的空間,最終也存在于真實的空間。《盧舍那大佛》盧舍那大佛位于洛陽龍門西山南部山腰大盧舍那像龕 ,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龍門石窟開鑿于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同莫高窟、云岡石窟和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龍門石窟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盧舍那大佛:是龍門石窟中藝術水平最高、整體設計最嚴密、規模最大的一座造像,以神秘微笑著稱,被國外游客譽為“東方蒙娜麗莎” 、 “世界最美雕像” 。秦始皇陵兵馬俑秦兵馬俑場面宏大,威風凜凜,隊列整齊,展現了秦軍的編制、武器的裝備和古代戰爭的陣法。秦兵馬俑皆仿真人、真馬制成。陶俑身高1.75米~1.95米,多按秦軍將士的形象塑造,體格魁偉,體態勻稱。秦始皇陵兵馬俑《擲鐵餅者》 米隆《擲鐵餅者》取材于希臘現實生活中的體育競技活動,刻畫的是一名強健的男子在擲鐵餅過程中具有表現力的瞬間。思考:通過對秦始皇陵兵馬俑和《擲鐵餅者》的了解和分析,試說明單一雕塑與群體雕塑的藝術效果有何不同?雕塑作為體量的藝術,是由雕塑的實體性決定的。體量是體積與量感的結合。量感是雕塑作品所喚起的量的感覺,通過作品給人以超重或失重的感覺。雕塑形體的量感,是對材料原本質量的超越。如何感受雕塑的力量美03雕塑除具有體量感以外,同時也是一種“力”的藝術。從內容上看,雕塑最適合表現生命的力量感;從形式上看,雕塑通過形體結構能產生一種視覺上的張力。無論再現性還是表現性的雕塑作品,都以傳達外在的或內含的力來構成作品。古今中外的雕塑家都試圖在有限的空間中展示作品內在的力量和風骨。西方雕塑:以寫實為主,注重比例結構的真實,造型嚴謹,關注外在物質世界的永恒。東方雕塑:以寫意為主,不講究描摹寫實,更注重寫意傳神,氣韻生動,形神兼備,注重內在精神氣質的永恒。《空中之鳥》是件青銅雕塑,看起來象飛向空中的鳥的翅膀,上端尖、下端有一柔和曲度,比例和諧,線條優美。雖然把飛鳥簡化到幾乎難辨的程度,但卻能引發人們對空中飛鳥的聯想。這件作品反映了布朗庫西對金屬材料表現力的把握。布朗庫西開辟了現代雕塑的道路。《空中之鳥》 布朗庫西《狗》 賈科梅蒂《韋馱像》山西平遙雙林寺古代匠人在韋馱的刻畫上,通過靜態的表情,動態的站姿,以及豐富的服飾生動地刻畫出這位護法以不變應萬變的形象主題,氣韻生動,形神兼備,展現了內在與外在相統一的力量美。《拉奧孔》拉奧孔群像是理性節制情感原則的代表作品。情感對理性的沖擊和理性對情感的節制,在此得到了富有內蘊的體現。不同的“力”體現在形式與內容之表,又隱含力量于掙扎的個體之內。雕塑作為力的藝術,最適合表現生命的力量感,形式上通過形體結構構成一種視覺上的力量關系。溫克爾曼說“希臘藝術杰作的一般優點在于高貴的單純和靜穆的偉大”。就人物形象而言,東西方雕塑都注重人體結構的表現力,通過人體的變化來傳達某種情緒,因此人的形體動作、轉折變化尤為重要。如米開朗琪羅的雕塑作品大都呈現著這樣的形態,其運動尚未展開,力量卻迅速覺醒。010203思考雕塑的美感與體量的大小有關系嗎?把你的觀點與大家分享。選取古今中外四件雕塑作品,從材質、空間、結構、比例等角度,發現不同雕塑作品的體量特征。預習下節課新內容。課后作業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體量與力量——雕塑的美感教學設計課題 體量與力量——雕塑的美感 單元 第三單元 學科 美術 年級 高一教材分析 書名:普通高中美術教科書·美術鑒賞出版社: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學習目標 教學目標: 正確理解和感受雕塑作品呈現的體量美與力量美的寓意。認知雕塑語言關于體量與力量的表達,學習運用描述、分析、解釋和評價的方法,用相關的術語從空間、造型、主題、表現手法、象征寓意和文化背景等方面鑒賞雕塑作品,感受雕塑作品的力量美與體量美,提高學生的空間理解能力。通過中外雕塑作品的鑒賞、分析、比較,了解雕塑的特點以及雕塑語言關于體量與力量的表達,感受雕塑作品的力量美與體量美。探究東西方雕塑作品的對于力量與體量的不同表達方式,從中西方不同文化語境中,思考并比較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深入體會雕塑作品的文化內涵。初步感受雕塑作品與歷史、文化、環境、人文的內在聯系,體悟他們的不同表現情懷。通過對中國古代雕塑作品的鑒賞,認識中華優秀傳統美術的文化內涵及其獨特藝術魅力,形成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同時學會用理性和尊重的態度,去欣賞感受東西方不同文化的差異性和多樣性。重點 感受中外作品中呈現的體量美與力量美,通過對不同雕塑作品的解讀,提高學生對雕塑作品藝術魅力的審美修養。難點 讓學生能夠學會分析不同的雕塑作品,能夠從不同的角度評價雕塑的體量與力量之美,提升文化認識和健康的審美價值觀。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師生活動講授新課 體量與力量——雕塑的美感一、如何感受雕塑的形態美好的藝術作品不僅具有美的形式,也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可以喚起人們的記憶,更能激發人們追求理想、勠力同心的精神力量。東漢擊鼓說唱陶俑于1957年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山東漢崖墓,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東漢擊鼓說唱陶俑高56厘米,以泥質灰陶制成,頭上戴幘,兩肩高聳,著褲赤足,左臂環抱一扁鼓,右手舉槌欲擊,張口嘻笑,神態詼諧,動作夸張,活現一俳優正在說唱的形象。東漢擊鼓說唱陶俑被稱為 "漢代第一俑",是一件富有濃厚民間氣息和地方風貌的優秀雕塑作品,屬國家一級文物。繞襟衣陶舞俑陶:高 44.7cm,舞俑的身體彎曲度和側轉度各不相同,舞姿亦有變化。從舞俑造型看,跳的應是當時盛行的長袖折腰楚舞。這樣的繞襟衣陶舞俑在其他地區未見出土,是了解西漢早期舞蹈造型的重要實物資料,彌足珍貴。馬超龍雀:別稱馬踏飛燕、銅奔馬、馬襲烏鴉、鷹掠馬、馬踏飛隼、凌云奔馬等,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現藏于甘肅省博物館。馬超龍雀在1983年10月被國家旅游局確定為中國旅游標志,1986年被定為國寶級文物。馬超龍雀身高34.5厘米,身長45厘米,寬13厘米,重7.15千克。馬昂首嘶鳴,軀干壯實而四肢修長,腿蹄輕捷,三足騰空、飛馳向前,一足踏飛燕。一匹軀體龐大的馬踏在一只正疾馳的龍雀背上,小龍雀吃驚地回過頭來觀望,表現了駿馬凌空飛騰、奔跑疾速的雄姿。中國古代雕塑重視“形神兼備”。二、如何感受雕塑的體量美體量是指雕塑形體構成所必需的基本物理體量關系,如頭、身體和手足的體量,它們之間的關系和由此呈現出總的體量狀況與印象:胖或瘦、大或小、高或矮。這種基本的體量構筑出雕塑大的形體比例關系,呈現出最初級的體積印象。雕塑體量的大小與所處時代、塑造主題和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雕塑是現實的空間藝術,它制作于真實的空間,最終也存在于真實的空間。秦兵馬俑場面宏大,威風凜凜,隊列整齊,展現了秦軍的編制、武器的裝備和古代戰爭的陣法。秦兵馬俑皆仿真人、真馬制成。陶俑身高1.75米~1.95米,多按秦軍將士的形象塑造,體格魁偉,體態勻稱。《擲鐵餅者》取材于希臘現實生活中的體育競技活動,刻畫的是一名強健的男子在擲鐵餅過程中具有表現力的瞬間。雕塑選擇的鐵餅擺回到最高點、即將拋出的一剎那,有著強烈的"引而不發"的吸引力。雖然是一件靜止的雕塑,但藝術家把握住了從一種狀態轉換到另一種狀態的關鍵環節,達到了使觀眾心理上獲得"運動感"的效果,成為后世藝術創作的典范,也是研究古希臘雕刻的重要資料。雕塑作為體量的藝術,是由雕塑的實體性決定的。體量是體積與量感的結合。量感是雕塑作品所喚起的量的感覺,通過作品給人以超重或失重的感覺。雕塑形體的量感,是對材料原本質量的超越。三、如何感受雕塑的力量美雕塑除具有體量感以外,同時也是一種“力”的藝術。從內容上看,雕塑最適合表現生命的力量感;從形式上看,雕塑通過形體結構能產生一種視覺上的張力。無論再現性還是表現性的雕塑作品,都以傳達外在的或內含的力來構成作品。古今中外的雕塑家都試圖在有限的空間中展示作品內在的力量和風骨。這種基本的體量構筑出雕塑大的形體比例關系,呈現出最初級的體積印象。雕塑作為力的藝術,最適合表現生命的力量感,形式上通過形體結構構成一種視覺上的力量關系。《空中之鳥》是布朗庫西的作品。現代雕塑的先驅布朗庫西,20世紀現代雕塑的先驅和本世紀最偉大的雕塑家之一。《空中之鳥》是件青銅雕塑,看起來象飛向空中的鳥的翅膀,上端尖、下端有一柔和曲度,比例和諧,線條優美。雖然把飛鳥簡化到幾乎難辨的程度,但卻能引發人們對空中飛鳥的聯想。這件作品反映了布朗庫西對金屬材料表現力的把握。布朗庫西開辟了現代雕塑的道路。拉奧孔群像是理性節制情感原則的代表作品。情感對理性的沖擊和理性對情感的節制,在此得到了富有內蘊的體現。不同的“力”體現在形式與內容之表,又隱含力量于掙扎的個體之內。課堂練習 1、思考雕塑的美感與體量的大小有關系嗎?把你的觀點與大家分享。2、選取古今中外四件雕塑作品,從材質、空間、結構、比例等角度,發現不同雕塑作品的體量特征。3、預習下節課新內容。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可以了解到,學生對于這節課所講的體量與力量、雕塑的美感和塑造知識點的把握和感受還是很到位的。學生對于鑒賞和小組活動參與部分表現出高度積極性和濃厚興趣。但是,對于比較系統專業的知識概括還是有一定程度的難度,這也說明美術鑒賞是一個長期的點滴深入的課程。這也成為今后要奮斗的目標,爭取以生活中的實例和所見引導學生,把美術鑒賞運用到各個方面。從大的效果看,學生對于本節課的學習掌握的還是比較好的,重點難點都能夠很好的攻克。板書 體量與力量——雕塑的美感如何感受雕塑的形態美如何感受雕塑的體量美如何感受雕塑的力量美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體量與力量——雕塑的美感》教案.doc 《體量與力量——雕塑的美感》課件(共28頁).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