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民美術出版社第四冊第十八課一.教材分析1.內容分析本課通過對各民族節日的繪畫,讓學生了解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不同民族的節日風俗不同,因而有著不一樣的慶祝方式,使學生體味我國民族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啟發學生根據自己所在地區,去了解本地區的傳統節日和風俗習慣,運用繪畫手法來表現出自己心中的傳統節日。引導學生欣賞畫面,從造型、內容、色彩上探究作品中的繪畫語言。2.課程聯系上節課已經學習了《認識身邊的樹》,學生通過對《認識身邊的樹》的學習,培養學生善于觀察身邊事物,加強了對身邊環境的認識和了解,增強了環境保護意識。學習此課《繪畫中的節日》,也需要學生用善于觀察的眼睛去了解身邊的節日傳統,加強民族觀念、保護和傳承傳統習俗。3.重難點分析重點:了解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大家庭,學習觀察畫面、分析 作品,從畫面獲得信息的方法,談出自己的感受,能發揮想象畫一幅關于民族節日的畫。難點:學生細致觀察畫面,從細節中獲取信息針對不同作品大膽談出自己的感受。二.學情分析二年級的學生富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對待有興趣的事物興趣高漲,所以教師需引導他們進行思維發散,帶領他們走進民族傳統節日的世界。三.教學目標1.使學生了解各民族不同的節日傳統,和不同的慶祝方式,這些都是繪畫很好的題材。2.學習欣賞畫面,能從造型、內容、色彩對作品進行簡單描述。3.能創作一幅自己心中傳統節日的畫。4.過程方法1.課堂導入用三個關于節日的問題進行導入,對小朋友們發起疑問,之后引出:今天讓我們走進民族傳統節日中感受不一樣的民族風情。播放準備好的傳統節日圖片讓學生們欣賞,開啟課堂。(課堂講解以我國傳統節日為主)2.師生共同探究我們國家有這么多豐富多彩的節日活動,于是就吸引了畫家用畫筆來表現它們。(放映名家表現傳統節日的繪畫作品)讓學生拓展眼界,增長藝術文化知識、進入文化氛圍。5.教學準備老師:多媒體課件、畫好的一幅傳統節日的畫。學生:畫畫本、水彩筆、油畫棒。6.教學過程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思路對小朋友們發起疑問(有關我國耳熟能詳的三種節日)播放準備好的傳統節日圖片讓學生們欣賞,開啟課堂。放映各種表現傳統節日的繪畫作品,讓學生仔細觀察、進行討論。讓學生創作一幅自己心中傳統節日的畫。 播放課件,引導學生進入民族節日氛圍。 學生對課件進行欣賞,投入思考。 繪畫是一個窗口,通過窗口我們可以了解各民族的生活以及各民族不同的風俗習慣。每幅作品又可以傳遞給我們不同的感受,運用繪畫手法拓展學生的藝術文化思維,更深層次了解我國多民族的文化,使學生具有民族共榮的意識,保護我國傳統節日風俗,發揚我國優秀文化。多媒體上展示各種節日畫作,進行講解,引導學生進入藝術氛圍。 觀看老師放映的作品,聽老師的作品講解。向學生展示畫好了的傳統節日主題的畫,進行講解。 對老師的作品進行觀察,選擇自己喜歡的繪畫方式。發起討論,解決學生疑問。 和同學進行討論,向老師發出疑問。布置課堂作業,讓學生發揮想象畫一幅節日主題的畫,進行評講。 發揮想象,結合本地節日風俗進行繪畫,畫一幅記憶中的傳統節日場景。七.板書設計( 黑 板 )春 節 元宵節端午節繪畫中的節日學生作品展示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元宵節。。。我國傳統節日學生作品展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