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捺》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知道捺的兩種類型,認識斜捺和平捺的形態特征,掌握筆畫(斜捺)的書寫方法。2、培養學生注重觀察,善于比較、辨析的良好學習習慣,初步學會捺在漢字中的運用。3、欣賞、體驗捺的形態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并從學習書法中懂得一些道理,陶冶學生的藝術情操和道德情操。教學重點:掌握斜捺的書寫方法。教學難點:認識捺在漢字中的靈活變化,初步學會捺在漢字中的運用。教學過程:一、情趣導入1、播放閱兵式的課件,讓學生看畫面。同學們,今年的9月3日,我國為了紀念抗日戰爭70周年,在北京舉行了規模宏大的閱兵式。你們想看嗎?2、師:你們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呢?(生說)。是啊,軍人們那豪邁的氣勢和堅定的步伐太讓人敬佩了。今天呀,老師要帶大家一起學習一種像軍人一樣剛勁挺拔的筆畫——捺。(點出課題:捺)二、認識捺的兩種形態1、出示斜捺和平捺的畫面,學生認真觀察。問:斜捺和平捺分別像什么?生自由發言。讓學生把筆畫與生活中的事物聯系起來,增強他們對筆畫外形特征的認識。2、認識斜捺和平捺的形態:捺頸、捺腳;一波三折、宛如流水中的一個波浪。三、解剖筆法,循序漸進學習斜捺和平捺的寫法。(1) 出示斜捺,出示書寫要領:①筆尖輕輕入紙;②向右下方慢慢行筆,逐漸加力;③收筆向右輕輕拉出。平捺:起筆、行筆、收筆的方法與斜捺相似,只是運行方向的差別。(教師邊講邊出示書寫要領,然后學生齊讀。)(2)教師講握筆和書寫姿勢:頭正、肩平、身直、足安(3)教師示范:教師在多媒體展示臺上進行示范。讓學生親眼看到起筆、行筆、收筆的方法;看清楚輕、重、緩、疾如何把握等。重點演示起筆和收筆兩個環節。(4)學生練習寫捺的第一橫排,教師巡視,個別指導。(強調寫字姿勢:頭正、肩平、身直、足安)(5)集體評價:①學生自愿到臺上展示,其他同學給予評價,好在什么地方,不足在哪里。(6)及時正誤:給自己的作品找找毛病,然后再寫捺的第二橫排。(7)教師選擇有代表性的習作進行集體評議三、察言觀色,運用捺畫1、在掌握基本筆畫的基礎上,讓學生用看筆畫的位置、長短和粗細變化的方法進行練習寫字。①看位置,找準每一個筆畫在字和格子中的位置,同樣是斜捺,在不同的字中發生了哪些變化?②看長短,首先觀察橫向和豎向每個筆畫的起筆和收筆的兩個位置在什么地方,看準每個筆畫的長短,其次要觀察傾斜筆畫的傾斜度大小。③如果能寫出筆畫的粗細變化,就更好了。教師以“人”字為例,引導學生從位置、長短、粗細變化幾方面進行分析,教給學生看的方法,然后讓學生分析另外三個字。2、寫,經過筆畫和結構的觀察以后,學生進行練習。3、評“小小書法家”各個小組組內評比,推薦一名同學在全班進行展示,教師小結。四、書法欣賞(了解不同書法名家筆下的捺畫,加深對捺畫的印象)五、鞏固、小結1、這節課有什么收獲 2、結語: 你們的收獲真不少!只要你們在今后的書法練習中努力、勤奮,你們的字一定會寫得像軍人的步伐一樣剛勁、有力、瀟灑、漂亮!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