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年級美術上冊教學設計課題 異彩紛呈的中國古代雕塑、工藝和建筑教學 目標 1、掌握中國古代建筑的主要特色。 2、掌握中國古代藝術的主要發展歷程和特點,以及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品。 3、以雕塑、工藝、建筑為契機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代藝術。教學 重點 中國不同朝代及歷史時期的藝術特點及影響教學 難點 對不同歷史時期作品的背景、審美及藝術表達方式的理解。教學 過程 教 學 內 容 與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和 關注的學生情境導入: 同學們出去旅游過嗎?見到過一些文物古跡和藝術品嗎?它們來自哪個朝代?都有哪些特色?你知道隱藏在它們背后的故事嗎? 新授課: 雕塑──雕塑是以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在實在的三維空間內占據一定的空間位置塑造可視的靜態藝術形象的一個藝術門類。作為雕塑作品而言,三維空間的體積是其藝術語言最根本的東西,所以作品本身的凹進、凸現、間隔、斷裂、穿透、大小是雕塑作品的目的之一。盡管雕塑也可以實現由三維到二維空間的轉換,但是立體空間才是其生命根本之所在。 1、中國藝術的起源——新石器時代(距今約6500) (1)雕塑代表:半山人首蓋,陶人頭; (2)工藝代表:玉鷹,舞蹈紋彩陶盆。 2、中國藝術的發展時期——夏商、先秦、兩漢時期 (1)雕塑代表: 夏商時期作品:三星堆青銅面具、四羊方尊 秦漢時期作品:秦始皇兵馬俑、漢代仕女俑 (2)工藝代表:錯金銀云紋青銅犀牛尊 ( 西漢)、擊鼓說唱俑 (東漢) (3)建筑代表:秦長城、阿房宮 夏商時期是中國的青銅時代。由于人類文明的進步,石器漸漸被歷史淘汰,青銅器的廣泛使用預示著新時代的到來,青銅器不光提高了人們的勞動效率,它的可溶性和塑造性也為藝術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生機,夏商的青銅時代打開了歷史新的一頁,詮釋著人類文明的輝煌。 秦漢時期是中國藝術大發展時期,藝術表現手法日益成熟、多樣、細膩。大量優秀作品涌現,為后世藝術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通過對歷史的了解使幾段時期的作品相比較,通過比較讓學生找出不同,并通過作品的區別來詮釋文明的進步,并通過文明的進步引出藝術在歷史中的價值。 3、中國藝術鼎盛時期:唐宋時期 (1)雕塑代表 龍門石窟(唐石窟)、昭陵六駿、侍女彩雕 (2)工藝代表 唐三彩、玫瑰紫釉花盆 (3)建筑代表 唐式建筑:包括魏晉和宋代早期。建筑本身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地下建筑,也就是陵墓。其代表有唐代的乾陵。二類是地面建筑分為磚石建筑,比如塔寺等,如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 (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重建)和大雁塔等。宋代建筑代表有晉祠、保國寺、開元寺塔等。 4、中國藝術中興時期-元明清 (1)雕塑代表 襄汾普凈寺的華嚴三圣、華表、清 九龍壁 (2)工藝代表 元青花龍紋大盤、明清琺瑯彩盒 (3)建筑代表 北岳廟德寧殿、故宮、天壇、頤和園 元明清是中國藝術發展的中興時期,元明清時期的藝術創作在繼承了唐宋藝術的精華的基礎上又進門行了創新發展.尤其是元、清兩個朝代,雖然是由少數民族建立,但是他們卻對漢文化和藝術非常推崇,在元代他們不光繼承了漢代藝術的特色還對西亞文化倍加青睞,所以很多元代作品都有西亞藝術的影子,為中國藝術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板 書 設 計 1、中國藝術的起源——新石器時代 2、中國藝術的發展時期——夏商、秦漢時期 3、中國藝術鼎盛時期——唐宋時期教 學 反 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