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5課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課件15PPT+教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5課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課件15PPT+教案】

資源簡介

(共15張PPT)
第5課 三國兩晉南北的更迭與民族交融
本課時間軸
三國兩晉南北朝
公元前221年
公元220
公元589年
秦漢
隋唐
隋唐大一統
五代十國分裂
三國兩晉南北朝分裂
概念突破:民族交融
材料 民族交融,指的是兩個對等的民族經過長期的共同性增長的基礎上融為一體,民族差別逐漸消失,相互融合。遷移雜居,互相通婚,各民族互相學習共同發展。
推動民族交融的形式有:
(1)民族遷移,雜居相處。
(2)經濟文化的友好交流。
(3)聯合斗爭,即在反抗各族統治者的剝削壓迫的斗爭中,各族人民加強聯系和友誼。
(4)某些少數民族統治者進行的改革也起到了加速民族融合的作用。
(5)民族之間的戰爭在客觀上也有助于民族融合。
一、三國與兩晉
材料一 胡人內地雜居,其事遠始于兩漢。晉初,遼東、西為鮮卑,句注之外、河東之間為匈奴,北地、上郡、隴西諸郡胡、鮮卑、氐、羌諸種,皆以“保塞”名雜居……八王之亂后,接著便是胡人南下。
——摘編自錢穆《國史大綱》
材料二 從東漢開始,西北邊疆地區少數民族或因被征服,或因自身經濟發展的需要,紛紛向中原遷徙,其中主要有匈奴、羯、烏丸、氐、羌和鮮卑等。
——摘編自蔣福亞《魏晉南北朝的民族融合》
內遷的主要少數民族有哪些?少數內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思考點
一、三國與兩晉
二、東晉與南朝
二、東晉與南朝
1.士族政治
材料一 晉主雖有南面之尊,無總御之實,宰輔執政,政出多門,權去公家,遂成習俗。
——摘自《晉書·姚興載記》
材料二 兩晉之際形成的“王與馬,共天下”的暫時局面,就被皇權和士族共同接受,成為東晉一朝門閥政治的形式。此后執政的庾氏、桓氏、謝氏,背景雖各不相同,但庾與馬,桓與馬,謝與馬共天下的格局延續多年,始終沒有大的變動。
——摘編自田余慶《東晉門閥政治》
根據材料,歸納出東晉士族政治的特點。
思考點
二、東晉與南朝
2.江南經濟開發
(江南)地廣人稀,飯稻羹魚。……無凍餓之人,亦無千金之家。
——《史記》
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 ——《宋書》
依據材料,概括秦漢與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經濟面貌有何不同?
思考點
二、東晉與南朝
2.江南經濟開發
(江南)地廣野豐……會土帶海傍湖,良疇亦數十萬頃,膏腴上地,畝直一金。
——《宋書》
(東晉)百許年中,無風塵之警,區域之內,宴如(即安定)也。
——《宋書·沈曇慶傳·史臣曰》
北人相繼南移,同時攜來高級栽培技術,南方灌溉、防洪、運河等水利工程不斷修筑,富源也不斷開發,始終江南的經濟力量趨于壯勝。
——摘編自鄒紀萬:《魏晉南北朝史》
依據材料,概括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開發的原因。
思考點
三、十六國與北朝
1.十六的混戰局面
材料 西晉滅亡后,北方陷入嚴重的分裂狀態。從劉淵稱王到北魏統一北方,約130年間,匈奴、鮮卑、羯、氐、羌以及漢族統治者先后在北方和巴蜀地區建立了大小20余個政權,其中較大的有16個,泛稱“五胡十六國”。這時,中原政權割據,混戰連年,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史稱“五胡亂華”。
——摘編自王家范《大學中國史》
這一時期的混亂和春秋戰國時期的混戰相比有何不同?
思考點
三、十六國與北朝
2.北魏的崛起與孝文帝改革
材料 對于拓跋貴州殘酷的經濟掠奪,時人謝靈運曾這樣介紹:“北境自染逆虜,窮苦備罹,征調賦斂,靡有止已。所求不獲,則致誅殞,身禍家破,閩門比屋?!蓖匕腺F族的殘暴統治,激起各族人民不斷爆發起義。
北魏出現統治危機的原因有哪些?
思考點
三、十六國與北朝
2.北魏的崛起與孝文帝改革
材料 (孝)文帝……雅好讀書,手不釋卷。“五經”之義,覽之便講,學不師受,探其精奧。史傳百家,無不該涉,善談《莊》《老》,尤精釋義。才藻富贍,好為文章,詩賦銘頌,任興而作。有大文筆,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書·高祖紀》
你認為材料反映出孝文帝是怎樣的一個皇帝?孝文帝身上的這些特質,對其改革有何影響?
思考點
三、十六國與北朝
2.北魏的崛起與孝文帝改革
材料一 北魏政府頒布均田令,把國家控制的無主荒地分配給農民,農民向政府交納租稅,承擔一定的徭役和兵役。有些少數民族的貧苦百姓,也成為均田制下的受田農民。、
材料二 在推行均田制的同時,北魏廢除了宗主督撫制,改行三長制。以五家為一鄰,設鄰長;五鄰為一里,設里長;五里為一黨,設黨長。鄰長、里長、黨長合稱三長。三長負責清理戶口和田畝,征發徭役和兵役。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下詔:魏之先出于黃帝,以土德為王,故為拓跋氏。夫土者,黃中之色,萬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懊鎸﹃P于遷都的質疑,他說:”黃帝以天下未定,居于涿鹿,既定之后,亦遷于河南。
材料四 北朝族際通婚十分普遍,其中以鮮卑和漢族聯姻占絕大多數,婚姻關系使兩民族緊密聯結在一起。廣泛的交往、共同的生活方式又鞏固了民族聯系,“胡漢不同”“夷夏有別”的觀念在兩民族間已漸漸淡化。
結合孝文帝改革的具體措施,多角度分析改革的影響。
思考點
三、十六國與北朝
3.北魏分裂與最后隋朝的統一
三、十六國與北朝
3.北魏分裂與最后隋朝的統一
581年
589年隋滅陳
576年周滅齊

東漢
三國時期
(220-280)

220

221

222
西晉 266-316
東晉
(317-420)
十六國
前秦統一北方

北魏



東魏
西魏
北齊
北周
隋朝統一
北朝(439-581)
南朝(420-589)第二單元 三國兩晉南北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發展
★★單元分析★★
本單元的時間范圍約700年,基本按照通史體系,除包括三國兩晉南北朝外,還涵蓋了隋朝和唐朝。
三國兩晉南北朝包括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幾個階段,除西晉外都處于分裂狀態。盡管這一時期大體上是分裂動蕩的階段,但亂世和分裂的時代也并非停滯不前。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經濟則因大量的北方移民帶來先進生產技術而獲得長足發展,為唐宋時期的經濟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礎。內遷的少數民族與漢人雜居相處,逐步融為一體,文化領域成就輝煌。這一時期的制度創新、民族交融和文化發展,為后世的隋唐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在學習時就需要注意將三國兩晉南北朝和隋唐時期這兩個階段的相關問題聯系起來考慮。這是本單元的難點所在。
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民族交融和制度發展的基礎上,出現了隋唐大一統的王朝。隋唐時期國力強盛,疆域拓展,經濟繁榮,民族往來和對外交往活躍,制度上也有重要建樹。其方方面面的偉大成就,堪稱新的高峰。但自唐朝中期爆發安史之亂起,唐朝由盛轉衰,后來出現藩鎮割據,破壞了統一的政治局面,最終導致唐朝的滅亡與五代十國分裂局面的出現。
第5課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治更迭與民族交融
……教學分析……
教學目標
1.通過了解三國兩晉南北政權的更迭,認識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時代特征。
2.通過具體了解南方經濟的開發與北魏教文帝改革,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和家國情懷。
3.通過了解這一時期民族交融的相關史實,幫助學生了解社會形態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歷程。
4.通過分析歸納南方經濟開發的原因與影響,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措施與影響,提高學生的史料實證與歷史解釋能力。
重點難點
1.重點: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南方經濟開發和民族交融。
2.難點:三國兩晉南北朝民族交融的特點與途徑。
教法學法
講解法、材料分析法、討論法、探究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學案、PPT課件、學生預習教材
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新課】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東漢政權名存實亡。207年,號稱出自漢朝皇族的劉備拜訪隱士諸葛亮,請他出山輔佐自己。諸葛亮在為劉備分析局勢時說:北方的曹操實力強大,而且控制了東漢皇帝,“誠不可與爭鋒”;東南的孫權割據多年,基礎堅固,“可以為 援而不可圖也”;劉備只能爭取控制西南地區,站穩腳跟,然后待機發展。這一“三分天下”的預言,后來得到應驗。東漢滅亡之后,中國的歷史將走向何方?“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規律是否得到驗證?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開始今天新課的學習。
【講授新課】
概念突破:民族交融
教師活動:展示兩段關于民族交融的材料,引導學生認真閱讀材料,并圈畫有效歷史信息。
材料 民族交融,指的是兩個對等的民族經過長期的共同性增長的基礎上融為一體,民族差別逐漸消失,相互融合。遷移雜居,互相通婚,各民族互相學習共同發展。
推動民族交融的形式有:
(1)民族遷移,雜居相處。
(2)經濟文化的友好交流。
(3)聯合斗爭,即在反抗各族統治者的剝削壓迫的斗爭中,各族人民加強聯系和友誼。
(4)某些少數民族統治者進行的改革也起到了加速民族融合的作用。
(5)民族之間的戰爭在客觀上也有助于民族融合。
學生活動:在閱讀材料、圈畫關鍵詞的基礎上,得出民族交融是建立在平等基礎上的,兩個民族從交往、交流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過程。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理解民族交融的含義,突破重點概念,為之后的講解做好鋪墊。)
一、三國與西晉
教師活動:結合教材第一目的內容和《三國鼎立形勢圖》對三國時期的歷史經過進行簡單的介紹。注意說明三國時期到西晉的歷史發展走向,即從三國鼎立的分裂局面,到西晉的再次統一和最后的分裂。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掌握三國與西晉這一部分的歷史脈絡,突出時空觀念。)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西晉頒給內遷少數民族酋長的“晉歸義羌侯”印文圖片和《西晉末年內遷少數民族分布與北方流民南遷示意圖》,并提供如下材料
材料一 胡人內地雜居,其事遠始于兩漢。晉初,遼東、西為鮮卑,句注之外、河東之間為匈奴,北地、上郡、隴西諸郡胡、鮮卑、氐、羌諸種,皆以“保塞”名雜居……八王之亂后,接著便是胡人南下。
——摘編自錢穆《國史大綱》
材料二 從東漢開始,西北邊疆地區少數民族或因被征服,或因自身經濟發展的需要,紛紛向中原遷徙,其中主要有匈奴、羯、烏丸、氐、羌和鮮卑等。
——摘編自蔣福亞《魏晉南北朝的民族融合》
探究問題:內遷的少數民族主要有哪些?少數民族內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學生活動:內遷的少數民族主要有匈奴、鮮卑、羯、氐、羌。內遷的主要原因有漢王朝的軍事征服和招誘;三國至西晉中原內亂,人口銳減;自身經濟發展的需要。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提取有效歷史信息,并能進行歷史解釋的能力,為之后講解南北朝時期的民族交融做鋪墊。)
二、東晉與南朝
教師活動:簡單介紹一下從西晉到東晉的政權更迭過程,以及之后南朝政權的更迭情況,即由東晉到宋、齊、梁、陳。在此基礎上,圍繞政治上的士族專權和南方經濟開發這兩個問題,進行重點突破。
1.士族政治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30頁第一、二段,對“士族階層”進行名詞解釋。
學生活動:用教材內容回答問題。自三國、西晉以來,一些聲名顯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經濟等方面特權,形成一個特殊的社會階層,稱為士族。
教師活動:展示兩段材料,引導學生從材料中歸納出東晉士族政治的特點。
材料一 晉主雖有南面之尊,無總御之實,宰輔執政,政出多門,權去公家,遂成習俗。
——摘自《晉書·姚興載記》
材料二 兩晉之際形成的“王與馬,共天下”的暫時局面,就被皇權和士族共同接受,成為東晉一朝門閥政治的形式。此后執政的庾氏、桓氏、謝氏,背景雖各不相同,但庾與馬,桓與馬,謝與馬共天下的格局延續多年,始終沒有大的變動。
——摘編自田余慶《東晉門閥政治》
學生活動:形成了君主與士族門閥共治天下的局面。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理解士族政治的特點,提升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
2.江南經濟的開發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閱讀材料中關于東晉與南朝時期經濟發展的相關內容,分析東晉、南朝時期江南經濟得到開發的原因和影響。
學生活動:在認真閱讀教材的基礎上,回答問題。北方戰亂;北民南遷,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充實了勞動力資源;南方相對穩定,統治者采取了一些有利于農業發展的政策。江南經濟得到開發,為經濟重心南移打下了基礎;南方少數民族逐漸與漢族融合。
三、十六國與北朝
1.十六國的混戰局面
教師活動:多媒體展示《東晉十六國形勢圖》和材料。
材料 西晉滅亡后,北方陷入嚴重的分裂狀態。從劉淵稱王到北魏統一北方,約130年間,匈奴、鮮卑、羯、氐、羌以及漢族統治者先后在北方和巴蜀地區建立了大小20余個政權,其中較大的有16個,泛稱“五胡十六國”。這時,中原政權割據,混戰連年,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史稱“五胡亂華”。
——摘編自王家范《大學中國史》
思考:這一時期的混亂和春秋戰國時期的混戰相比有何不同?
學生活動:這一時期的混戰主要是漢族和少數民族之間的爭戰。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材料“十六國與北朝”這一目的第一段,思考混戰和民族交融的關系。
學生活動:通過民族間的混戰,各少數民族采用了漢族的制度,民族間的差異逐漸縮小。
(設計意圖:意在通過展示材料,幫助學生了解十六國時期的混亂局面,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到民族間的戰爭是推動民族交融的一個重要途徑。)
2.北魏的崛起與孝文帝改革
(1)北魏統一北方和統治危機
教師活動:多媒體展示《北魏疆域圖》,講解北魏崛起的經過。建立北魏政權的鮮卑族拓跋部,是我國北方古代少數民族的一支。漢魏以來,鮮卑拓跋部逐漸南遷,過關游牧生活。淝水之戰后,前秦瓦解。386年,拓跋部的首領拓跋珪乘機復國,改國號魏,后來定都平城,歷史上稱為北魏。439年,北魏統一北方,結束了北方多年分裂混戰的政治局面。但北魏統一北方后,卻面臨著嚴峻的政治危機。
展示材料:
材料 對于拓跋貴州殘酷的經濟掠奪,時人謝靈運曾這樣介紹:“北境自染逆虜,窮苦備罹,征調賦斂,靡有止已。所求不獲,則致誅殞,身禍家破,閩門比屋。”拓跋貴族的殘暴統治,激起各族人民不斷爆發起義。
教師活動:北魏出現統治危機的原因有哪些?
學生活動:北魏統治者的民族壓迫和歧視政策,激化了民族和階級矛盾。
(設計意圖:提升學生提取、使用材料信息能力的同時,幫助學生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影響
教師活動:為了緩和日益尖銳的矛盾,促進北魏社會的發展,孝文帝在位期間進行了改革。
展示材料:
材料 (孝)文帝……雅好讀書,手不釋卷?!拔褰洝敝x,覽之便講,學不師受,探其精奧。史傳百家,無不該涉,善談《莊》《老》,尤精釋義。才藻富贍,好為文章,詩賦銘頌,任興而作。有大文筆,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書·高祖紀》
教師活動:你認為材料反映出孝文帝是怎樣的一個皇帝?孝文帝身上的這些特質,對其改革有何影響?
學生活動:孝文帝是一個熱愛漢文化的皇帝。有利于其推行改革。
(設計意圖:意在幫助學生理解杰出人物和改革之間的關系。)
教師活動:展示材料,引導學生結合孝文帝改革的具體措施,多角度分析改革的影響。
材料一 北魏政府頒布均田令,把國家控制的無主荒地分配給農民,農民向政府交納租稅,承擔一定的徭役和兵役。有些少數民族的貧苦百姓,也成為均田制下的受田農民。、
材料二 在推行均田制的同時,北魏廢除了宗主督撫制,改行三長制。以五家為一鄰,設鄰長;五鄰為一里,設里長;五里為一黨,設黨長。鄰長、里長、黨長合稱三長。三長負責清理戶口和田畝,征發徭役和兵役。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下詔:魏之先出于黃帝,以土德為王,故為拓跋氏。夫土者,黃中之色,萬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懊鎸﹃P于遷都的質疑,他說:”黃帝以天下未定,居于涿鹿,既定之后,亦遷于河南。
材料四 北朝族際通婚十分普遍,其中以鮮卑和漢族聯姻占絕大多數,婚姻關系使兩民族緊密聯結在一起。廣泛的交往、共同的生活方式又鞏固了民族聯系,“胡漢不同”“夷夏有別”的觀念在兩民族間已漸漸淡化。
學生活動:閱讀材料,在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基礎上,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角度,分析改革的影響。如順應了民族交融的歷史趨勢,緩和了民族矛盾;促進了北魏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為北方統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現打下了基礎。最后得出總體結論,即孝文帝改革大大加快了民族交融的歷程。
3.北魏的分裂與最后隋朝的統一
教師活動:多媒體展示地圖。
教師講述:581年,楊堅代北周,改國號隋,北周亡。589年,隋文帝派楊廣滅陳朝,統一全國,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
(設計意圖:通過講述,幫助學生梳理北魏分裂后到隋朝重新統一的政權更迭脈絡。)
【課堂小結】
結合本課所學內容,引導學生自主總結這一時期的時代特征。
1.政治:秦漢以來封建的大一統局面被打破,期間雖有西晉的短期統一,但分裂是這一時期政治的主要特點。漢族和少數民族的大交融。
2.經濟:江南經濟得到開發,為經濟重心南移打下基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利辛县| 济源市| 光泽县| 常山县| 甘洛县| 大余县| 南充市| 化州市| 麻阳| 团风县| 福清市| 禄劝| 石景山区| 遂溪县| 鄂托克前旗| 阿尔山市| 临清市| 罗田县| 瑞安市| 本溪市| 微博| 马关县| 兴业县| 莆田市| 淮安市| 巴彦淖尔市| 息烽县| 南通市| 平安县| 玉环县| 宜章县| 麟游县| 鄂伦春自治旗| 太保市| 京山县| 巴塘县| 察雅县| 洪湖市| 南康市| 高清| 南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