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 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文明的搖籃黃土高原有豐富的能源礦產 煤 。主要農作物 高粱、谷子 等。名勝古跡: 陜西省黃陵縣的 黃帝陵 ,北京中山公園社稷壇3、黃土高原的位置:東起 A太行山 , 西至烏鞘嶺, 南到B秦嶺 ,北到 C長城 。4、長城是 黃土高原 和 內蒙古高原(地形區)的分界線黃土高原的范圍:山西省 ( 晉 、 太原 )陜西省 ( 陜或秦 、 西安 )甘肅省 ( 甘或隴 、 蘭州 )寧夏回族自治區 ( 寧、 銀川 )6.黃土高原的“黃土風情”:傳統民居是 窯洞 、民歌是 信天游 、頭巾是 白羊肚頭巾 。7、窯洞與當地自然環境的關系:: ①黃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②氣候干燥,容易開挖 。窯洞的優點:造價低,堅固耐用,冬暖夏涼,不占用良田。二、風吹來的黃土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這么多的黃土究竟是怎么來的呢? “風成說 ”得到了廣泛的認同。該學說認為黃土的老家在 中亞、蒙古高原和我國西北內陸 地區。三、嚴重的水土流失1、黃土高原存在的生態問題:水土流失。2、黃土高原的地表特點: 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主要是由 水土流失 (生態問題)造成的。3、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自然原因:(1)黃土土質疏松(2)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護;(3)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人為原因:(1)長期的過墾過牧,植被破壞嚴重;(2)修路、采礦等活動破壞地表。4、黃土地貌景觀:黃土塬、黃土梁、黃土峁、黃土川。塬:殘留的高原面;梁:山梁;峁:山丘;川:農地發達,人口集中。四、水土保持1、黃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 (1)生物措施:植樹種草(2)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擋土壩;(3)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合理放牧。2、治理黃土高原的根本措施: 植樹種草 。3、黃土高原生態建設:坡腳:建擋土壩、護坡等;陡坡:種草、灌木和山杏;緩坡:建梯田、種山杏、牧草。4、黃土高原的災害性天氣有:干旱、洪澇、寒潮、沙塵暴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