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 印度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國1、地理位置:半球位置: 東 半球、 北 半球緯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半球 低 緯度。北回歸線穿過,地處 熱 帶和 北溫 帶。海陸位置: 位于亞洲的南部、東臨孟加拉灣、西臨阿拉伯海、南臨印度洋 。2、讀右圖,回答問題:(1)國家:1 巴基斯坦 2 中國 3 孟加拉國(2)臨海:D 阿拉伯海 E 孟加拉灣3、自然環境:(1)地形:地形分布特點: 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 。地形以高原為主 。地形區分布特點: 北部喜馬拉雅山地,中部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地勢特點: 南北高,中部低(2)河流:流經印度的主要河流是 恒河 ,注入 孟加拉灣 。印度河主要流經 巴基斯坦 (國家),注入 阿拉伯海 。4、 印度 是南亞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盡管是發展中國家,但在 衛星發射技術 、 核技術 、 計算機軟件 等高科技領域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印度著名古建筑: 泰姬陵5、印度人口眾多的優勢和劣勢:優勢:勞動力資源豐富且價格低廉,國內消費市場廣闊。劣勢:人口對資源、環境、社會壓力大。二、熱帶季風氣候與糧食生產1、印度大部分地區屬于 熱帶季風 氣候,氣候特點 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2、讀下圖“南亞風向”圖,回答問題。(1)圖甲時,印度盛行 東北 季風(風向),此時是印度的 旱 季,時間為每年 10月至次年5月 。 圖乙時,印度盛行 西南 季風(風向),此時是印度的 雨 季,時間為每年 6—9月 。(3)印度是一個 旱澇 災害頻繁的國家,原因:A、西南季風活動不穩定。B、降水時間分配不均勻 。(4)印度氣候對農業生產有利和不利的影響;利:全年高溫,降水豐沛,有利于農業生產;不利:西南季風活動不穩定,水旱災害頻繁;(5)影響印度農業發展的最大災害:水旱災害或旱澇災害3、讀印度年降水量圖和農作物分布圖,回答問題。(1) 水稻 和 小麥 是印度的主要糧食作物。(2)印度農產品產量大,而出口量小的原因是: 本國人口眾多,消費量大 。(3)印度農業區域化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C )A適用不同地區農業的種植習慣 B使經濟作物的布局接近加工廠C充分發揮各地氣候、地形等自然條件 D有利于實施大型機械化作業水稻和小麥的分布與地形、降水的關系:水稻主要分布在印度的東北部和半島沿海地區。地形:以平原為主,氣候:水熱充足。小麥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地形:為低緩的高原,氣候:氣溫較低,降水較少。(5)20世紀60年代,為了提高糧食產量和改善生態環境,印度實行了綠色革命。三、迅速發展的服務外包產業1、印度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的有利條件: 人力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較低;英語普及;信息技術發展較早 。2、印度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迅速,承接的軟件外包業務約占全球軟件外包市場的2/3,因此被形象的稱為“ 世界辦公室 ”。3、服務外包產業的特點:信息技術含量大、利潤高、資源消耗少。4、讀圖,回答問題。(1)城市: A 新德里 B 孟買 (最大的城市,印度最大的棉紡織工業中心和最大的港口)C 班加羅爾 D 加爾各答 (印度最大的麻紡織中心)(2)印度首都是 新德里 ;印度新興工業城市、軟件外包產業發源地、“硅谷”城市是 班加羅爾5、印度軟件外包產業收入增速與世界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的比較:印度軟件外包收入增長率遠遠高于世界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極大地帶動了國民經濟的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