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 《20世紀西方美術的多樣表達》教學設計-魯美版(2019)高中美術《美術鑒賞》教學主題《20世紀西方美術的多樣表達》是山東美術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教科書《美術鑒賞》第 9課的內容。教學內容及分析本節課內容是圍繞本課的主題“20世紀西方美術的多樣表達”,對西方現代藝術的多樣表達進行一個歷史性的概括性的梳理,使學生對西方現代藝術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和把握,并讓他們知道,西方藝術的發生和發展是與西方的歷史情景相關的。在掌握這些知識的同時,使學生能夠大致的了解什么是西方現代派美術,消除學生對其的神秘感、能簡單地加以區分,并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學對象及特點本課的對象主要是高一的文化班學生。高一年級學生的表現欲和好奇心較強,希望表達自己的觀點,課堂上卻往往表現得羞澀而保守。他們雖然在小學和初中階段經歷過“欣賞·評述”領域的學習,但“底子薄”,對美術學習不夠重視,認為 20世紀西方美術作品“看不懂”或“不好看”。為此,教師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入手,設置情境,運用講授法、體驗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逐層解決問題,完成由“鑒”到“賞”的學習過程。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通過本課,使學生大致了解 20世紀西方美術在西方美術史上所產生的革命性作用,進而讓學生認識到當今世界藝術的多樣性,消除學生對西方現代藝術的神秘感,或盲目崇拜、否定的簡單化理解,增強學生對圖像進行深入識讀的能力,進而理解由時代背景帶來的美術多樣性的變化。過程與方法: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以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20世紀西方現代藝術產生的原因”、“20世紀西方美術的流派特征”、“怎樣欣賞西方現代藝術”等問題,表達自己的觀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像藝術家一樣思考的樂趣,體驗藝術家內心的情感世界,學會接納多元文化,用辯證和發展的眼光看待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培養積極的審美態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認識 20世紀西方美術的藝術流派和主要特征,了解西方現代藝術產生的原因、過程和結果。難點:使學生理解,西方現代派美術既有積極的大膽創造的一面,又有“丑”、“荒誕”的走極端式游戲藝術價值的一面。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播放音樂視頻《Dust My Shoulders Of》,欣賞由張靚穎cosplay的西方美術作品。教師設問:1.你都發現了哪些美術作品?2.這樣的作品該如何欣賞?這節課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下 20世紀西方美術的多樣表達。二、師生共同探究,學習新課(一)了解西方現代派美術產生的原因。1.工業文明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照相機的出現2.哲學的發展,個性的解放,藝術家對人的主觀情感的認識和表達3.創新意識的體現進入 20世紀,整個世界都處于變化與創造的活躍動蕩中,各種思潮層出不窮,西方美術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活躍。使得現代美術家們也思考:美術究竟是為了再現客觀物象,還是抒發創造者的主觀感受?所以西方美術發生了快速而劇烈的變革,產生了各種現代流派、主義。如野獸派、立體主義、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等等。這節課以野獸派、立體主義、抽象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為主來了解 20世紀西方現代美術。(二)探究發現環節一:色彩的抒情——野獸派首先我們走入最先敲開現代美術之門的野獸派設問:什么是野獸派?這個名稱是如何得來的呢?【學生活動】:欣賞一段視頻,初步認識野獸派,認真體會野獸派的特點。——粗野狂放、沒有細節、沒有光影【合作探究】:欣賞野獸派的馬蒂斯代表作品《舞蹈》,思考:野獸派的特征?小結野獸派的特征:野獸派將色彩作為獨立的表現手段,色彩上大膽使用純色,從東方藝術中吸取平面化處理畫面的手法,強調線條的作用。環節二:立體主義接下來我們看到的這位藝術家曾說過,我花了四年的時間畫的像拉斐爾一樣,但用一生的時間,才能像孩子一樣畫畫,這個希望像孩子一樣畫畫的藝術家是誰呢?——他就是西班牙畫家,詩人,劇作家,立體主義領袖人物——畢加索。【學生活動】:展示立體主義第一件代表作《亞威農少女》思考:和之前作品比較,有何不同?西方的立體主義是怎樣開始的?這幅畫面中共有五個女人,身體是支離破碎的,面孔是扭曲變形的,五官被拉長或延展,難以辨認。色彩夸張而怪誕,有一種神秘的恐怖主義色彩。所有形象和背景都被歸納成大小形狀不等的幾何塊面。這些塊面彼此咬合、磨礪,形成了一個新世界。畢加索的亞威農少女,是畢加索開始探索立體主義的第一張作品,亞威農少女橫空出世,標志著藝術史又翻到了新的一頁。【合作探究】: 立體主義的畫哪里立體了?展示作品古典主義《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立體派《戴貝雷帽、穿格子裙的女子》小組討論:1. 畫家是怎樣觀察事物的呢?(學生演示)2.立體主義對立體的表現不同在哪呢?小結立體主義的特征:立體主義繪畫帶給人一種新的思考方式:從不同角度、視點去觀察對象,以新時空觀解釋世界,用塊面結構分析物象,以體面的重疊交錯去組合和再創造,給人全新的視覺感受。(觀看視頻匯總答案)環節三:抽象藝術當形體和空間不斷的擺脫與客觀事物的聯系時,一幫藝術家對形體和空間進行了新的升華——抽象藝術,我們一起看一下。何為抽象藝術?抽象藝術包含多種流派,并非某一個派別的名稱,但其共同的特質都在于嘗試打破繪畫必須模仿自然的傳統觀念。準確來說,抽象藝術只是一種風格樣式,和“具象藝術”相對。它拋棄了對外在物的再現,純粹運用點、線、面、色四中基本要素構成畫面。【學生活動】:欣賞抽象藝術代表畫家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的系列作品。設問:同樣都是運用點、線、面、色四中元素,兩位畫家的作品形式有何不同?【知識點】:這種以無規律的色彩組合、自由的點線面關系和空間布局的抽象作品稱為熱抽象;這種以有規律的點、線、面、肌理交錯,符號重復或規則構圖的抽象作品稱為冷抽象。抽象藝術家是怎樣來進行創作的呢?(欣賞視頻)教師講解:通過視頻可以看到康定斯基的繪畫就像在作曲,他用作曲的形式來畫畫,他試圖將音樂和繪畫聯系起來,繪畫可以像音樂一樣無需具體形象,就可以打開新的世界并富予情感。并表達自己的藝術追求。于是,繪畫可以聽見,音樂也可以看見。小結立體主義的特征:運用點、線、面、色彩基本元素來構成畫面表達情感。通感——繪畫可以聽見,音樂也可以看見。環節四:超現實主義【學生活動】:欣賞達利的超現實主義作品設問:為什么達利的作品被稱為超現實主義?達利把現實世界中不連貫的片斷混合在一起。他喜歡描繪夢境中的景象,以一種稀奇古怪、不合情理的方式,將普通物像扭曲或者變形。達利對這些物像的描繪精細入微,幾乎達到毫發不差的逼真程度,通常將它們放在十分荒涼但陽光明媚的風景里。小結超現實主義的特征:表現“超現實”的潛意識意象和夢幻。形象扭曲、變形;描繪寫實逼真,表現違反自然的場景。【設計意圖】通過探究學習,認識 20世紀西方美術各流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藝術特征。引導學生結合社會歷史背景,從文化的角度鑒賞 20世紀西方經典美術作品,了解作品的主題、內涵、形式和審美價值,提升學生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文化理解的美術核心素養。三、學習評價20世紀西方現代美術你看懂了嗎?(1)能否說出本課所講的 20世紀以來西方美術四個各流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以及藝術特征?(2)能否辨析 20世紀西方美術與西方傳統美術的差異,理解其所具有的實驗性和多元化特點?四、課堂總結20世紀以來,西方現代美術充滿了創新和多元的特征, 藝術家們不再受外界束縛,追求自由與個性。每個美術流派,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情感表達。需要同學們自己不斷探索發現藝術之美。【設計意圖】回顧 20世紀藝術家的實驗性探索,肯定其勇于創新的精神,從而提升文化理解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