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溫故知新中世紀孕育了哪些近代因素?封君封臣制莊園大學教會城市核心-契約精神法庭-法治精神城市-人身自由大學-思辨精神教會-古代典籍封建割據中世紀西歐自治城市本身所獲得的種種自由權和城市內部建立起來的各種自治制度,都構成了對封建制度的挑戰。——為資本主義制度產生創造條件農村:封建莊園農奴制城市:手工作坊小商品生產農村:租地農場雇傭勞動城市:手工工場雇傭勞動11世紀——15世紀·中世紀中晚期生產力提高商品貨幣關系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第五單元 走向近代13課 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目錄一、農村之變:從莊園到租地農場11世紀以后,歐洲農村紛紛開展墾殖運動,大量荒地、林地、沼澤地被開發出來,耕地面積擴大,有的是領主主持開發的,大多數是農民開發的,這些新開發的地區成為具有獨立司法權和行政自治權的地區。閱讀書本P60概括11世紀后,歐洲農村的新變化?變化①:耕地面積不斷擴大1、背景材料分析:為什么11世紀后,歐洲的農村會出現墾殖運動?材料一:據歐洲經濟史學家統計,公元7世紀中葉歐洲人口為1800萬,11世紀為3850萬,增長到2倍以上不列顛列島人口增長到4倍。在這段時期內,第一次出現2萬人以上的城市,其中巴黎、倫敦,其中、科隆、布拉格等都超過了3萬人。 --卡洛M奇波拉:《歐洲經第一卷,第28-30頁材料二:中世紀農業革命的標志是引入了重犁。以前,農耕一直沿用古羅馬時代的小型輕犁,并不適用于北方的土壤。而11世紀以后,大型重犁出現,濕重的土壤得以充分犁耕。 --河源溫等《圖說中世紀生活史》在西歐,一個不可忽視的基本事實是幾個世紀以來佃農自由狀況不斷改善,對土地實際占有權不斷強化......人們不僅要求更多的土地,而且要求更自由的土地。 --侯建新:圈地運動的先聲中世紀西歐大墾荒人口增多,對耕地需求增多。農業生產工具的進步佃農對自由土地的向往,希望解除舊的人身依附關系。農奴可以用貨幣購買勞役豁免權,不再為領主提供勞役,以此獲得自己勞動力的自由支配;又通過繳納遷徙稅獲得離開莊園、擺脫領主人身束縛的機會。在這一過程中,農民也逐漸獲得對自己剩余產品的支配權。閱讀書本P60概括11世紀后,歐洲農村的新變化?農奴解放的途徑多種多樣,有的是被封建主釋放的,但更多的是農奴出錢贖得自由,或者逃亡而爭得自由。土地被佃戶或接受工資的勞工所耕種,這些勞動力自由尋找工作。地租形式:勞役地租→貨幣地租變化②:自由勞動力增加。貨幣地租的出現反映了封建莊園逐漸走向衰落。在一些地方,領主通過轉讓、聯姻、繼承、買賣等方式,將土地集中在一起,土地集中成為一種趨勢。14世紀中葉以后,領主出租直領地達到一個高潮,一些富裕農民通過承租、購買領主的土地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他們雇傭少地或者無地的農民耕種,并將產品推向市場。農產品的富余,加上城市需求的增加,農產品和畜產品得以進入市場,并且成為遠程貿易的主要商品。變化③:建立租地農場領主租地農場主雇傭農民墾殖運動、貨幣地租莊園衰落、農民富裕分散的土地逐漸集中租地農場1、背景(小結)材料研讀由于生產力的發展以及商品貨幣關系的影響……自14世紀初起……莊園主紛紛放棄自營地,改為出租經營,貨幣地租流行,農奴也通過各種途徑獲得人身自由……莊園趨于瓦解,農村出現新的生產組織——租地農場。——肖翠松《試析中世紀西歐莊園制瓦解的經濟影響》閱讀材料思考:14世紀起西歐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發生了什么變化?莊園主自營地改為出租經營;貨幣地租流行;農奴獲得自由;出現新的生產組織:租地農場經濟發展: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2、租地農場的出現經濟發展: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2、農業:租地農場的出現西歐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的變化領主佃戶(農民/農奴變 化擁有土地、出租富裕農民(租地農場主)以勞役、捐稅租種份地領主出租承租或購買雇工(少地或無地的農民)雇傭酬金租地農場封建莊園相關史事英國的租地農場出現得最早,也最典型。在租地農場,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有的提供一部分經營資本;經濟實力較強的實際經營者承祖土地,提供種子、牲畜、農具和其余資本,使用少量雇傭工人來耕種土地。到16世紀末,英國已出現一個“資本主義租地農場主”階層,土地所有者、租地農場主、雇工之間彼此簽訂契約按規定的比例分配產品。據估計,16世紀,英國貴族從他的土地所得租金與同一塊土地承租者用農場經營所得收入的比是1:10。根據相關史事并結合課本,說說租地農場有何特點?雇傭農民耕種;經濟發展: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2、農業:租地農場的出現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農副產品推向市場。土地集中;材料研讀馬克思說:“租地農場主成了這種農業工人的實際支配者,成了他們的剩余勞動的實際剝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現在只和這種資本主義租地農場主發生直接關系,而且是單純的貨幣關系和契約關系。”閱讀材料思考:租地農場主與土地所有者、農業工人之間分別是一種怎樣的關系?這種新的生產經營方式體現了什么特征?租地農場主與領主之間只是單純的貨幣和契約關系與農業工人是雇傭關系;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特征。經濟發展: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2、農業:租地農場的出現想一想租地農場與封建莊園有何區別?思考·探究完成表格比較項目 封建莊園 租地農場生產方式 封建剝削的生產方式生產目的 自給自足經濟類型 自然經濟人身關系 依附關系影響 具有封閉性和保守性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雇傭/剝削剩余價值)面向市場追求利潤最大化商品經濟雇傭關系具有擴展性和開放性二、手工業之變:從手工作坊到手工工場材料一:在中世紀廣大的鄉村社會,農業和工業經歷了兩次分離。農村工匠首先從農民中分離出來,成為兼職工匠。在購買農村工匠的產品和勞務的過程中,農民家庭中曾經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農業和家庭副業又日益分離。——《中世紀西歐工商業研究》材料二:在15世紀英國北方約克郡的廣大農村,分散的手工工場已經出現了。由商人先到市場上購買羊毛,交給各家紡工紡成毛線,他再收取毛線,分給各家織工織成毛呢,收取成品出售,付給紡工、織工以工資。這時生產分散進行,紡工織工多為農家婦女,她們還保有自己的一點生產資料,資本家的資金還不十分雄厚,沒有集中的廠房設備。 ——《關于近代早期英國手工工場的發展》手工業者與農業分離;為市場而生產。農村出現分散的手工工場。分散的手工工場是如何形成的?材料一:倫敦西部紐伯里的商人約翰·溫徹康布,在16世紀初就擁有一個約千人的手工工場,其中男女織工、紡工和助手600人,梳毛、理毛工人250人,修整工50人,染工40人,砑工20人。材料二: 在意大利許多自治城市里,商人投資開辦作坊,控制原材料采購和產品銷售兩個環節,雇用一些行會手工業者和零散工人工作。生產過程分成梳毛、紡線、染色、織布、平整等多道工序,由專門的手工業作坊完成。生產直接面向市場,由“商人直接支配”,手工業者失去了生產資料所有權,也不再與市場發生直接聯系。1.生產規模大,雇傭工人多,生產集中;2.實行了生產過程的分工,進一步提高了勞動生產率;3.商人與工人形成徹底的雇傭關系。 (具有資本主義性質)集中的手工工場有哪些新變化??手工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的變化手工作坊手工業者逐漸脫離農業生產生產面向市場(市場需求擴大)分散的手工工場集中的手工工場是中世紀晚期在西歐出現的一種工業生產組織。手工工場是資本主義生產發展的早期階段。它的出現,標志著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手工工場可分為:分散的手工工場(即簡單協作)和集中的手工工場(即工場手工業)兩個階段。手工工場材料1:在15世紀英國北方約克郡的廣大農村,分散的手工工場已經出現了。由商人先到市場上購買羊毛,交給各家紡工紡成毛線,他再收取毛線,分給各家織工織成毛呢,收取成品出售,付給紡工、織工以工資。 ——《關于近代早期英國手工工場的發展》據材料,說出手工業者與商人是何種關系?商人負責提供原料并負責出售,手工業者成為出賣勞動力的雇傭勞動者,與商人形成徹底的雇傭關系。資本主義性質生產組織形式據材料,說出工場手工業與手工作坊的不同點?材料1:倫敦西部紐伯里的商人約翰·溫徹康布,在16世紀初就擁有一個約千人的手工工場,其中男女織工、紡工和助手600人,梳毛、理毛工人250人,修整工50人,染工40人,砑工20人。——《中世紀西歐工商業研究》1.生產規模大,雇傭工人多,生產集中;2.實行了生產過程的分工,包括手工技術的分工和雇傭工人的分工,進一步提高了勞動生產率。3.手工工場已是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組織形式,這是與手工作坊的本質區別。思考1.你認為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有何相同點?土地關系和手工業的發展,推動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開始改變中世紀歐洲社會的整體面貌。意義:租地農場手工工場雇傭關系面向市場商品經濟的發展日益瓦解沖擊著自然經濟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變化的實質:體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2.閱讀課文,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有何意義?14、15世紀—18世紀中后期18世紀中后期—19世紀六七十年代19世紀六七十年代—19世紀末20世紀初近代資本主義發展階段劃分▲生產形式的演變:14、15世紀,西歐資本主義工商業萌芽產生并逐步發展,資本主義處于工場手工業階段;工業革命使資本主義生產由工場手工業階段進入到大機器生產的自由資本主義時期(蒸汽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使生產和資本高度集中,產生了壟斷組織,進入壟斷資本主義時期(電氣時代)。三、歐洲社會結構之變:富裕農民和市民階層材料:中世紀晚期以來等級秩序逐漸衰落,財富和職業成為劃分社會結構的主要標準,新的社會階層相繼涌現,例人頭稅報告中工匠、雇工、仆人與貴族、鄉紳、農夫等一起成為納稅階層。——徐浩《中世紀西歐工商業研究》歐洲農村的社會結構有何新變化?原有的等級秩序衰落,歐洲的社會結構發生了改變,行成新的社會階層。莊園主出售或出租土地無地農民出賣勞動力成為農業工人集中土地農場主西歐農村富有生氣的階級力量富裕農民騎 士鄉 紳大佃農有足夠的資金用于更新設備,改善灌溉,以及改良土壤和畜牧品種,從而提高生產效率……他們還是該時期的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至少在中世紀晚期及近代早期,他們及其延伸體鄉紳控制了英國的地方事務。在村莊, 他們被稱為“頭面人物”,是公共事務的領袖。——侯建新《資本主義起源新探》富裕農民控制了鄉村行政事務掌握生產資料失去生產資料手工工場主工場雇傭工人手工業者商人市民階層強化王權所需政治力量歐洲城市的社會結構有何新變化?材料:在歐洲,隨著商人、金融家和制造業者的荷包日益豐厚,權力也跟著水漲船高,就是拜這種半獨立的地位之賜——國君為了掌控鄉間坐大的貴族地主,越來越仰賴自治城市和他們的財富。——《極簡歐洲史》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對歐洲以后的發展有什么影響?材料一: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 ,引起了社會巨大變化,以自然經濟為基礎的封建社會逐漸瓦解……在精神文化方面,人們力爭從宗教神學的禁錮中解放出來,追求現實生活,尊崇理性與科學;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知識的不斷積累和擴大,極大開闊了歐洲人的眼界和活動范圍。他們越海穿洋,走向歐洲以外更加廣闊世界。——《世界近代現代史》材料二:中世紀城市逐漸造就了一個中間階級(市民階級)。正是市民階級的財富擁有、職業經歷、受教育程度和其在城市中已有的政治管理經驗和民主理念與實踐,使他們成長為可以與貴族相匹敵的顯要階級,他們將這種進行民主政治的能力和意愿帶入國會發揮作用,加快了近代國家民主政治的形成。——龐茲《中世紀城市》西歐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 早期資產階級思想:文藝復興經濟:新航路開辟政治:資本主義制度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課堂小結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租地農場手工工場集中、雇傭關系、面向市場(生產組織形式資本主義化)社會結構的變化富裕農民市民階層新的階級力量(早期資產階級)預示西歐近代文明曙光開始出現課堂練習1.14世紀中葉以后,隨著西歐農村眾多地區勞役量的固定化,越來越多的農奴通過繳納一定的貨幣而擺脫了領主的人身束縛。這一現象( )A.加速了莊園的衰落瓦解 B.產生了早期的資產階級C.促進了手工工場的集中 D.提升了領主的政治權利A2.從1世紀開始西歐的城市逐步發展復興,他們通過斗爭和贖買政策取得了城市的自治權,甚至有的城市成為城市共和國。這一現象的出現( )A.說明城市市民已經轉化成為資產階級B.為西歐統一市場的形成奠定了基礎C.使農村的封建經濟開始大規模解體D.為西歐社會逐步轉型提供了條件D3.西歐工場手工業的特點不包括( )A.勞動者受雇于工場主 B.工場主掌握生產資料C.雇傭工人被束縛于工場不準離開 D.以手工勞動從事生產C4.14世紀(意大利)興起了手工工場與手工作坊相比較,最突出的特點是( )A. 規模大 B. 人數多 C. 出現雇傭關系 D. 分工合作C課堂練習課堂練習5. 《全球通史》記載:“西歐到14世紀,城市成為貿易中心,……佛羅倫薩市區有手工工場300家,年生產呢絨10萬匹。1343年佛羅倫薩市中有9萬余人,從事呢絨生產約3萬人,占全城居民的1/3。” 材料說明這一時期的西歐( )A. 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B. 開始了文藝復興C. 完成了新航路開辟 D. 壟斷了東西方貿易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5.13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課件(29張PPT+習題+視頻).pptx 中世紀社會發展.mp4 西歐封建莊園 (1).avi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