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紙品樂陶陶》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紙繩、紙條粘貼畫的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幅裝飾畫。2、了解單個物體組拼成圖案的形式美法則及淺顯的藝術規律。3、開拓學生的藝術視野,豐富學生的藝術表現手法,培養學生細致耐心的習慣。二、教學重點:用 不 同 的 方 法 搓 紙 繩、揉 紙 團,并 創 作 出構 圖 精 美、色 彩 鮮 艷的裝飾畫。教學難點:畫面的構圖設計。三、教學準備:教師:示范作品、課件、必要的教具學生:各色皺紋紙、卡紙、剪刀、膠水教學過程:欣賞導入,了解特點師:同學們,老師今天帶了幾幅立體感強,色彩豐富,造型生動的畫,想請同學們幫助老師看一看(教師展示作品,學生欣賞),問:同學們,它們漂亮嗎?猜一猜它們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師:看過這些畫你覺得有哪些特點?簡潔大方、顏色鮮艷、裝飾性強3、揭示課題:紙品樂陶陶二、媒體演示、明確步驟、檢查學具準備情況師:同學們看到這些用紙做的畫,你們想不想試著做一幅像樣的裝飾畫?師:想要完成一幅紙品裝飾畫,那現在就要認真地聽老師講解制作步驟(出示PPT)裝飾畫制作步驟:a、起稿(構圖)師:圖案要飽滿居中、b搓紙條、揉紙團師:紙條要粗細均勻、不易松散。用力均勻揉搓,紙團要大小一致。紙張大小一致,用力均勻揉成團。c、涂膠、粘貼師:涂膠薄且均勻,可用雙面膠代貼三、活學活用,自主創作師:看到同學們學會了剛才老師教得制作步驟,都想試一試,現在準備好自己的學具比賽看誰做的又快又好?師:請同學們在做的時候注意一個問題那就是顏色搭配——顏色淺的皺紋紙用深色的底色搭配,反之淺色底色搭配深色皺紋紙分層完成作業(繪畫基礎好創作能力請強的學生——自由創作,臨摹能力強創作能力弱的學生——提供參考)圖案素材PPT出示,繪畫基礎弱的學生——直接提供繪圖教師分組,學生合作,完成作品學生作業,師巡回指導四、互相評價,拓展延伸五、板書設計:說課稿:尊敬的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湘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美術教科書中第三篇課文《紙品樂陶陶》下 面我 將 著 重 從 教 材 分 析 、學 情 分 析、教 學 方 法、教 學 過 程 和 課 程 的效果預計這五個方面對這節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說明。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紙品樂陶陶》是湘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三課的課題,本課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帶領學生發現和利用生活中最常見的各種紙質材料進行藝術造型的有趣活動。教材知識結構和內容分析:學生在學習本課前,體驗了《美麗的昆蟲》《開心日歷》等紙類手工課目,此時再組織學生利用紙質材料進行創作,制作成一幅裝飾畫,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及審美能力。本課 從 課 題到 內 容 趣 味 性 , 有 新 意 ,符合 新 課 標 理 念。它 的 步 驟 將 皺 紋 紙 制成 紙 繩 、紙 團 ,再 利 用 點、線、面 結 合 進 行 簡 單的造型。本課的核心在于帶孩子們發現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美,并將所觀察到的美,自己動手進行再創造,并將其運用到生活中去,發現美,創造美!二、學情分析四年級的孩子已經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和美術素養,在美術課堂上,除了掌 握 基 本 知 識 技 法,最 重 要 的 就 是培 養學 生的觀 察 習 慣,培養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創作的靈感往往來源于生活,并在創作中感受動手的快樂和與同學合作的快樂。但是四年級孩子藝術視野有限,藝術表現的方法不會很豐富,好動以致不能夠很細致和耐心的創作,是最常見問題。基于以上考慮,我設計的本課教學目標是:1、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紙繩、紙團粘貼畫制作的基本步驟和方法。2、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造型設計能力及審美能力。3、開拓學生的藝術視野,豐富學生的藝術表現手法,培養學生細致耐心的習慣及合作意識。教學重點:用不同的方法搓紙繩、團紙團,并創作簡單的粘貼畫。教學難點:搓紙繩的方法。三、教學方法:教法:為促進目標的達成,本課我將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展開教學活動,并體現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地位。我主要采用的啟發法、演示法等,在采用上述方法中,我還注重學法的指導,正如古人所言,授 之 以 魚,不 如 授 之 以 漁 。因 此,在引 導 學 生 創 作 的 過 程 中 ,我 采 用觀 察 法 、自 主 探 究 法 和 合 作 交 流 法 等,讓 他 們 在 主 動 參 與 、自 主 探 究以及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悟新知,發現美就在你身邊。四、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我依據學校教學改革提出的課程整合的這一基本方法,在美術教學中把音樂等科目都有機的結合起來,優化教學手段,從以下幾個方面,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作思維。1、作品展示,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環節我是這樣安排的,上課開始后,師生共同欣賞紙制藝術品,共同感受紙的魅力。我拿一張皺紋紙說:“同學們,這張紙漂亮嗎?老師還能將它變成一幅更美的作品。”然后出示紙制作品《舉重的獅子》,引導學生欣賞這幅作品,獅子在干什么?獅子是用什么做的?適時引導學生回答到:這幅作品是由剛剛的皺紋紙制作出來的。然后展示更多的作品,“快看啊!調皮的紙片一會兒變成大大小小的紙團把頭兒點;一會兒變成五顏六色的紙繩把手牽。待會 兒又變 成 威 風 的 獅 子 ,或 變 成 可 愛 的 孩 子,為 我們 展 示了一幅幅有趣的畫面。”伴隨這段話,我展示幾幅作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 趣,讓 學 生 站 在 美 術 的 角 度 欣 賞,并出 現 疑 問,這 些 紙片怎么變成美麗生動的作品的呢?本環節告訴學生美就在我們身邊,只要你用心尋找,紙片也能創造出美麗的作品。2、自由發揮,總結搓繩方法。學生帶著這樣的疑問,近距離接觸教師的眾多作品。通過看一看、摸一摸,小組討論的方式,研究出材料和制作方法并確定是皺紋紙搓的紙繩。教學生搓紙繩,這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知識點。謝謝!教學反思這課是湘版藝術教材第七冊第三課,是一堂手工課。本課從課題到內容趣味性教強,富有新意,符合新課標的理念。它屬于“造型~表現”領域的內容,將皺紋紙制成紙繩、紙團,利用點、線進行簡單的造型。本課重要的是將生活中觀察到的美,經過自己的再創造運用到生活中去。用美裝點生活,在生活中創造美。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和美術素養。在美術課堂上,除了掌握基本知識技法,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教師在課堂中不斷訓練學生發現美,欣賞美,感受美的能力后,相信學生會用自己更獨特的方式表現出更美妙的世界。整堂課上同學們的熱情很高,創作欲望很強,互動非常熱烈,制作法運用恰當,個個都是能手,學生創作也是各有千秋,不拘于教材,有的制作鐘面、有的制作動物、還有的制作卡通和人物。但也有個別作品底稿設計還是缺少創意。美術是一門特別的學科,許多孩子都喜歡。它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制作的本領;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發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才華它可以教育學生樹立審美觀念,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學生認識美,創造美的能力,它是一門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美術課堂就好像一個樂園,讓學生樂在其中。在美術術語中,有一句用的最多的話: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想我們的孩子缺少的不是勇于發現與探索的精神,而是缺少一個更寬更大的世界。實踐告訴我們,所給予孩子的不是單純的一種方法或一種知識,而是讓他們知道,只要仔細觀察,你將有能力發掘更大、更美妙的五彩世界。通過這一課的教學,在合作學習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從旁協助、引導的角色。學生之間積極地討論、交流、創作,起到了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作用。當然,這里也有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在這種場合下也只是一個參與者的角色。學生在這里在集體中探求知識,積極參與的樂趣。這種合作精神與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的影響很大,事實上也證明了他們在這種歡快的環境中被激發了潛能,張揚了個性,發揮了無窮的想象力。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要不斷的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教學,只有這樣,才可能使自己進步。我會更注重美術的表達,無論是口頭的評述還是,還是外化的美術創作表現,都多鼓勵學生要有自己的想法,同時還要講求時效性。我會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以外,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和辨別力的同時,努力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