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山川秀美測評(時間:60分鐘 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下列各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意)1.我國三級階梯狀的地勢,既有利于大江大河的東流,又便于夏季風的西進。下列位于第三級階梯上的地形單元是( )A.青藏高原 B.內蒙古高原 C.四川盆地 D.華北平原2.讀我國某省級行政區域輪廓圖,圖中河流P與長江相比較( )A.P河流的水量大 B.長江的結冰期長C.P河流的汛期長 D.長江的落差小3.讀黃河水系示意圖,對各河段的描述,正確的是( )A.河段①含沙量最大 B.河段②支流稀少C.河段③已成“地上河” D.圖中的水利樞紐是三峽4.下列關于我國氣候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氣候復雜多樣 ②夏季南北氣溫差異大 ③雨熱同期 ④降水只有東西差異沒有南北差異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5.讀右圖,判斷關于圖中區域的說法,正確的是( )A.主要在濕潤區B.主要生態問題是水土流失C.圖中河流無結冰期D.圖中城市是山西省的行政中心6.下圖中島嶼南部某地有著良好的生態環境、獨特的地理環境、清新的空氣,享有我國旅游勝地的美稱。據此判斷關于該旅游勝地氣候類型的說法,可信的是( )當地水果豐富,有椰子、杧果、菠蘿及波羅蜜…… 當地特產有椰雕、貝雕、珊瑚盆景、珍珠、水晶等 旅游須知:到該地旅游需帶防曬用品,其中墨鏡、遮陽傘、防曬霜是必需品……A.熱帶季風氣候 B.熱帶沙漠氣候C.溫帶季風氣候 D.溫帶大陸性氣候讀我國東部地區某月平均氣溫分布圖,完成第7~8題。 7.等溫線a的值是( )A.-6 B.-8C.-10 D.-168.下列屬于圖示季節內發生的地理現象是( )A. 該地區盛行偏南風B. 候鳥遷往我國的南部地區C. b地區河流水位高漲,洶涌澎湃D. 江淮地區陰雨連綿右圖為小明假期旅游時拍的一組照片。據此完成第9~10題。 9.小明最有可能到達了( )A.青藏高原B.內蒙古高原C.云貴高原D.黃土高原10.該地最有特色的民居是( )A.窯洞 B.吊腳樓C.騎樓 D.土樓11.從上海一直延伸到西藏樟木友誼橋的318國道,被稱作是“中國人的景觀大道”,這條景觀長廊呈帶狀分布,涉及范圍廣,幾乎融合了中國所有的自然及人文景觀。下圖示意318國道,沿著這條公路自東向西,經過的地形區是( ) A.四川盆地—巫山—長江中下游平原—橫斷山脈—青藏高原B.青藏高原—巫山—四川盆地—橫斷山脈—長江中下游平原C.長江中下游平原—橫斷山脈—四川盆地—巫山—青藏高原D.長江中下游平原—巫山—四川盆地—橫斷山脈—青藏高原家住上海的小華同學想利用暑期(7月份)游覽祖國的大好河山,他設計了四條游覽線路。讀圖,完成第12~14題。12.四條游覽線路中,穿過我國不同干濕地區數量最多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13.小華繪出了四條游覽線路經過的某些主要山脈或地形區的示意圖,其中繪制出現錯誤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14.若按④線路游覽,下列景象可能為途中看到的是( )A.銀裝素裹的大地 B.茫茫的沙漠C.金燦燦的稻田 D.蜿蜒的長城15.長江經濟帶能夠實現東部沿海與中西部地區良性互動,是因為長江流域具有( )A.豐富的水資源 B.巨大的航運價值C.豐富廉價的水能 D.豐富的礦產資源16.下表是我國西南某地區某年8月17—18日天氣狀況,據預報,該天氣將持續一段時間。該天氣可能引發的自然災害是( )天氣預報 天氣狀況 風力 最高溫度/℃ 最低溫度/℃8月17日 晴 <3級 40 308月18日 多云 <3級 40 29A.干旱 B.臺風C.地震 D.泥石流17.翻開中國分層設色地形圖會看到( )A.圖面色彩斑斕、雜亂無章B.各地顏色深淺均衡C.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區D.深色集中在東部地區18.長江下游主要流經我國的( )A.暖溫帶、半濕潤區 B.亞熱帶、濕潤區C.中溫帶、濕潤區 D.熱帶、濕潤區19.讀某地多年平均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結合所學知識判斷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6—9月降水較多B.該地位于東北平原C. 1、2月份該地河流無結冰現象D.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20.右圖為某自然災害示意圖。下列關于該災害的敘述,正確的是( )A.該災害為寒潮B.該災害是長時期降水異常偏少形成的C.在我國,該災害主要分布在季風區D.在我國,該災害主要發生在冬季二、綜合題(共60分)21.(13分)讀中國地勢和地形分布圖,完成下列各題。(1)能反映我國地勢特點的一線是 (填“OP”或“MN”)。 (2)①~⑦代表山脈,山脈⑦的走向是 ,山脈②的走向是 。 (3)A~F代表主要地形區,E為 高原,F為 平原。 (4)⑤地的氣候為 氣候。 (5)F所在區域為 (干濕地區),塔里木盆地居于 (溫度帶),準噶爾盆地居于 (溫度帶)。 22.(12分)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1)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大致在 一線。 (2)從圖中可以看出,北京 月份降水最多,北京的年降水量比吐魯番的年降水量 (填“多”或“少”),造成兩地降水差異最主要的因素是 (填“緯度位置”“海陸位置”或“地形”)。 (3)讀圖分析,北京郊區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是 。 23.(11分)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圖1圖2(1)根據下列描述,在長江流域示意圖中填注出漢江和上海的名稱。漢江:長江中游的重要支流,在武漢匯入長江干流。上海:我國最大的城市,位于長江入海口處。(2)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 (填“上”或“中”)游河段,干流主要建有 和葛洲壩等水利樞紐工程。 (3)據圖2分析,20世紀90年代與50年代相比,長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積在 (填“增大”或“減小”),這給下游河段帶來的影響主要有 等。 24.(15分)暑假期間濟南市某學校八年級地理興趣小組的學生赴圖示區域進行了一次“紅色之旅”和“自然生態之旅”。小組成員通過沿途觀察記錄,積累了大量的地理信息資料,收獲頗豐。(1)第一站從濟南出發乘車至全國著名的五大革命圣地之一的西柏坡。西柏坡地處B山脈。該山脈是我國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你能說出它是哪些地理分界線嗎 (至少兩條)(2)第二站領略了巍峨的山地風光,參觀了革命先輩戰斗過的地方后,前往壺口瀑布。親眼看見黃河奔騰咆哮、濁浪排空的氣勢。你能根據提供的圖示信息說明黃河在流經哪個地段后泥沙含量大增嗎 主要原因是什么 (3)第三站越過黃河,進入陜西省前往革命圣地——延安。在去延安的途中,同學們發現沿途地表植被生長比較茂密,與他們的想象有很大的反差。生態環境質量有了明顯的改善和提高。你知道當地的人們采取了哪些治理和改善的措施嗎 (至少兩條)(4)第四站從延安南行至陜西省省會西安。西安南依A (山脈)。我國有多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經過該山脈。 (5)返程從西安乘火車返回濟南,完成本次的“紅色之旅”和“自然生態之旅”。返回途中經過的省級行政中心是 。 25.(9分)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材料 圖1為我國珠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在1—12月發生山體滑坡災害的次數統計圖。圖2為我國珠江和黃河位置示意圖。圖1圖2(1)珠江流域和黃河流域滑坡發生次數的最大值分別出現在幾月 (2)長江流域滑坡發生次數的最大值會出現在幾月 (3)引發泥石流與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的主要氣象因素是什么 (4)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采取措施,防治和減少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答案:一、選擇題1.D 青藏高原位于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內蒙古高原和四川盆地位于第二級階梯,華北平原位于第三級階梯。2.C 本題考查我國東部地區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我國水量最大的河流是長江;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的河流一般沒有結冰期;P河流為珠江,其汛期比長江長;長江跨越了我國的三級階梯,河流落差比珠江大。3.C 黃河進入下游平原地區,河道變寬,河水流速減慢,從黃土高原攜帶的泥沙沉積下來,成為“地上河”,支流難以匯入,如圖中河段③。圖中水利樞紐為河南的小浪底。4.C 我國夏季南北普遍高溫,相差不大;降水分布東多西少,南多北少;氣候雨熱同期。5.B 讀圖可知,該地位于秦嶺以北,屬于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嚴重;該地主要位于半濕潤區,冬季河流結冰;圖中城市西安是陜西省的行政中心。6.A 從材料描述可判斷該旅游勝地為熱帶季風氣候。7.D 8.B 9.D 10.A11.D 318國道自東向西跨越三級階梯,東部長江中下游平原為第三級階梯,過巫山后,四川盆地在第二級階梯,橫斷山脈向西為第一級階梯。12~14.12.B 13.B 14.C ②線路先后穿過濕潤區、半濕潤區、半干旱區和干旱區,是穿過我國不同干濕地區數量最多的線路。②線路沒有經過福建省、江西省,所以繪制出現了錯誤。④線路主要在我國南方地區,而銀裝素裹的大地是北方地區冬季景觀,茫茫的沙漠是西北地區的景觀,長城位于我國北部。15.B 目前,長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近8萬千米,貨運量占全國內河貨運總量的60%。長江經濟帶最有利的地理條件之一是長江巨大的內河航運。16.A 據圖可知表格中顯示氣溫較高,而且將持續一段時間,因此可能發生旱災。17.C 分層設色地形圖是以等高線地形圖為底圖,在等高線間著上不同顏色,以表示各種地形的海拔及地面起伏。從我國的分層設色地形圖可以看到,海拔從高到低由褐色、淺褐色過渡到淺綠色、綠色。18.B 長江下游主要位于我國秦嶺—淮河一線以南,屬于亞熱帶地區;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屬于濕潤區。19.B 讀圖可知,該氣候是亞熱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我國的南方地區。6月到9月降水多;東北平原是溫帶季風氣候;該氣候區冬季不結冰;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故B項符合題意。20.C 圖中災害為洪災,一般是連續性的暴雨或短時間的大暴雨形成的。在我國,洪災主要分布在季風區,主要出現在夏季。二、綜合題21.解析 由圖可以判斷我國的地勢特征為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圖中MN經過我國第一、第二、第三級階梯,而OP只經過第二、第三級階梯,不能反映我國地勢特點。山脈⑦(雪峰山)為東北—西南走向,山脈②(祁連山脈)為西北—東南走向。在各地形區中,A為青藏高原,B為內蒙古高原,C為黃土高原,D為四川盆地,E為云貴高原,F為華北平原。我國華北平原為溫帶季風氣候,屬于半濕潤區。根據溫度帶的劃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塔里木盆地屬于暖溫帶,準噶爾盆地屬于中溫帶。答案 (1)MN (2)東北—西南 西北—東南 (3)云貴華北 (4)溫帶季風 (5)半濕潤區 暖溫帶 中溫帶22.解析 第(1)題,根據兩種氣候分布的區域來分析,分界線大致位于秦嶺—淮河一線。第(2)題,根據北京各月降水量柱狀圖分析,北京7月份降水量最多;與吐魯番年降水量相比,北京的年降水量多;北京距海較近,吐魯番位于西北內陸地區,遠離海洋,海陸位置是造成兩地降水差異的最主要因素。第(3)題,根據北京市氣溫和降水情況綜合分析,北京郊區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是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答案 (1)秦嶺—淮河 (2)7 多 海陸位置 (3)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或雨熱同期)23.答案 (1)見下圖。(2)上 三峽 (3)增大 泥沙淤積、河床抬高、航道阻塞、洪澇災害(意思相近即可)24.解析 第(1)題,考查山脈的位置,B為太行山脈,它是我國地勢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山西省和河北省的分界線,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的分界線等。第(2)題,從圖中看,黃河在流經河口鎮到陜縣時,含沙量大增,由于黃土高原土質疏松,植被破壞嚴重,一遇暴雨,水土流失嚴重,眾多支流攜帶大量泥沙匯入黃河。第(3)題,對黃土高原的治理,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如退耕還林,植樹種草,合理安排農業生產,積極發展當地的特色經濟,調整產業結構等。第(4)題,圖中A山脈為秦嶺,它是我國一條非常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第(5)題,乘火車從西安到濟南,要經過河南省行政中心鄭州。答案 (1)B山脈是太行山脈。它是我國地勢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山西省和河北省的分界線,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的分界線。(答出兩條即可) (2)河口鎮至陜縣。流經黃土高原地區,黃土高原地區土質疏松,植被覆蓋差,多暴雨,水土流失嚴重,眾多支流攜帶大量泥沙匯入黃河。 (3)堅持退耕還林還草,積極發展當地的特色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加強與外界的交流與合作等。 (4)秦嶺 (5)鄭州25.答案 (1)珠江流域滑坡發生次數的最大值出現在6月,黃河流域滑坡發生次數的最大值出現在7月。(2)6月。 (3)引發泥石流與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的主要氣象因素是暴雨或長時間的連續降水。 (4)植樹造林,恢復植被,修筑工程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