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聯盟學校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10月份獨立作業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聯盟學校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10月份獨立作業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聯盟學校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10月份獨立作業試卷
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2020九上·余杭月考)多數歷史學家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應由歐洲列強分攤責任,德國不是戰爭的唯一發動者。以下最能佐證這一觀點的是( ?。?br/>A.科技的進步加劇戰場的殘酷性 B.兩大軍事集團的擴軍備戰
C.交戰雙方使用了許多新式武器 D.戰爭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
2.(2020九上·紹興月考)中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之一,在巴黎和會上要求收回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德國在山東攫取的一切權益。結果《凡爾賽條約》卻將這些權益轉讓給日本。這表明( ?。?br/>①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中國仍處于被宰割的地位
②德、日在巴黎和會上處于主導地位
③巴黎和會是帝國主義列強分贓的會議
④《凡爾賽條約》無視弱小民族的利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2020九上·北侖月考)有人說:“100年前,武昌的槍聲埋葬了一個舊時代。”下列有關辛亥革命歷史功績的表述正確的是( ?。?br/>A.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C.改變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D.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4.(2021九上·柯橋月考)梁啟超評價辛亥革命具有“空前巨大的意義”。他曾說,凡不是中國人,都沒有權來管中國的事;凡是中國人,都有權來管中國的事。由此可見,他認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br/>A.增強了國民的民族民主意識 B.促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C.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統治 D.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
5.(2020九上·蕭山期中)孫中山說“中國數千年來都是君主專制政體……要去這種政體,不是專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照現在這樣的政治論起來,就算漢人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這里,他強調的是( ?。?br/>A.民族主義 B.民權主義 C.民生主義 D.民主主義
6.(2020九上·柯橋期中)“十五年六月,國民軍入湖南,克長沙,吳佩孚來援,敗績,國民軍遂下武漢,入江西,敗孫傳芳之兵,分軍為左下,夾江東下?!边@段材料描述的事件發生于( ?。?br/>A.辛亥革命時期 B.北伐戰爭時期
C.土地革命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
7.(2020九上·青田期中)某導演籌拍電影《1912年北京故事》,反映中華民國的新氣象。以下能入選的場景( ?。?br/>A.一男子因為剪掉辮子遭到抓捕
B.百姓到東交民巷縣令處伸冤
C.進京趕考的學子在讀《新青年》
D.人們相見大多行握手鞠躬禮
8.(2021九上·柯橋月考)毛澤東說:“一國之內,在四圍白色政權的包圍中間,產生一小塊或若干小塊的紅色政權區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國有這種事。”這一論述體現了(  )
A.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主張 B.工農武裝割據的革命思想
C.以城市為中心的革命道路 D.推翻帝國主義的革命目標
9.列寧說:“在戰爭(指蘇俄粉碎外國武裝干涉和國內反革命叛亂)結束的時候,俄國就像一個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現在,謝天謝地.他居然能夠拄著拐杖走動了!”這里說的俄國能“拄著拐杖走動”得益于( ?。?br/>A.十月革命的勝利 B.《土地法令》的頒布
C.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D.新經濟政策的實施
10.埃及的華夫脫運動的結果是(  )
A.運動遭到英國當局的殘暴鎮壓 B.英國被取消了在埃及的特權
C.埃及獲得徹底獨立 D.英國有條件地承認埃及獨立
11.(2021九上·柯橋月考)陳旭麓評價某一歷史事件時說:“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國社會現實為認識起點,進而追溯到幾千年歷史凝結而成的文化傳統,并對這種傳統進行了批判”,該事件指的是( ?。?br/>A.國民革命 B.新文化運動 C.五四運動 D.辛亥革命
12.(2020九上·嘉興期末)(1919年5月15日)《申報》頭版頭條發布:“敝報等公決:自五月十四起不收日商廣告并日本船期進市商情等,特此公告?!迸c該公決有關的歷史事件是( ?。?br/>A.新文化運動 B.保路運動 C.五四運動 D.北伐戰爭
13.(2020九上·江北月考)圖片是歷史的痕跡,請為下面四幅圖片按時間先后排序( ?。?br/>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①③②④
14.(2020九上·金華月考)紅色城市見證革命歷程,小麗同學擬設計一項紅色研學活動,她選定的以下城市與研學內容搭配正確的是(  )
①武昌——人民軍隊的創建 ②會寧——長征勝利完成
③嘉興——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④遵義——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2020九上·諸暨期中)下表是在不同時段《新青年》雜志刊發的相關文章中“革命”一詞出現的頻率。其中某一時段出現的頻率最高,其原因是( ?。?br/>起止時間 1915-1918年 1919-1922年 1923-1926年
文章篇數 770 631 128
“革命”出現的頻率 0.78% 2.45% 25.14%
A.十月革命的影響 B.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成立
C.國共合作出師北伐的推動 D.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
16.(2020九上·慈溪月考)1921—1949年,中國共產黨整整奮斗了28年?!叭粘鰱|方”“第一槍”“星火燎原”……這幾個關鍵詞高度概括了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不朽業績?!暗谝粯尅狈从车臍v史事件是()
A. 秋收起義 B.南昌起義
C.中共一大 D.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17.(2020九上·浙江月考)1927 年,中國革命面臨復雜的分叉路口,中國共產黨在當時作出的一系列抉擇,影響深遠。這些抉擇包括(  )
①與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②發動南昌起義,開始創建人民軍隊
③向農村進軍,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④實行戰略轉移,開始二萬五千里長征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8.(2020九上·仙居期末)對下面年代尺中A段的解讀最全面、最準確的是(  )
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的過程 B.土地革命戰爭的過程
C.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過程 D.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的過程
19.(2021九上·柯橋月考)下圖書籍中的資料最能佐證的歷史事件是( ?。?br/>A.革命黨人發動武昌起義 B.國民革命軍北伐勝利進軍
C.共產黨在漢口召開八七會議 D.人民解放軍渡江戰役勝利
20.學習歷史,必須分清哪些是史實,哪些是觀點。下列各項表述中,屬于“觀點”的是( ?。?br/>①在凡爾登戰役中,德法雙方傷亡近百萬人。
②辛亥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③1917年,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文章,倡導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
④新經濟政策是蘇維埃俄國對如何在一個經濟落后的國家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一次有益探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綜合題(本題有5小題,共60分)
21.(2021九上·柯橋月考)歷史漫畫能生動反映歷史事件。讀漫畫回答問題。
畫面中,法國總理克里孟梭位于中央,走在最前面,其身后的是美國總統威爾遜、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和意大利總理奧蘭多。
《和平與未來的炮灰》(1919年作)
(1)根據漫畫信息,你認為該漫畫最有可能是在哪次會議期間制作的?
(2)會議尚未結束,但漫畫作者似乎預見到了未來歐洲國家間的發展歷史。你認為作者預測到了什么?請結合漫畫及所學歷史知識,說明作者當時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預判。
22.(2021九上·柯橋月考)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是一個歷史轉型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中國長達數千年的歷史中,曾有過三次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政治和社會結構的大革命:第一次發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結束了封建領主制,創立了中央集權制的帝國;第二次發生在1911年,它結束了帝國,建立了民國;第三次則發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產黨領導的政權。
——[美國]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陳獨秀的啟蒙運動是一場比孫中山更加徹底的革命,陳獨秀是要把歐洲兩千多年發展起來的自由、民主和科學應用于中國,徹底改變幾千年以來中國人民處于奴隸地位的舊倫理、舊道德、舊政治、舊思想,建立起人民本來就是主人地位的新倫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
——余字《重新啟蒙:五四運動九十周年反思》
材料三:新文化運動大事記(部分)
1915年 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新文化運動從此拉開序幕。
1916年 9月,《青年雜志》改名為《新青年》,12月由上海簽到北京。
1917年 1月,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實行“最容并包,思想自由”的辦學方針;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2月,陳獨秀發表《文學革命論》。
1918年 魯迅發表《狂人日記》,李大釗等創辦《每周評論》,少年中國學會、新潮社、國民社、學生救國會等學生社團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1919年 1月,北京大學學生主辦的《新潮》《國民》等刊物正式出版。
——摘編自《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第三冊》
(1)請你評價材料一中“第二次大革命”的歷史意義。
(2)結合材料二說說“陳獨秀的啟蒙運動是一場比孫中山更加徹底的革命”的理由。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文化運動對五四運動的影響。
23.(2021九上·柯橋月考)方向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說起來那么動聽的東西,甚至在西方國家也許取得過一些成效的政治制度,一旦搬到中國,卻全然變了樣……等到袁世凱所代表的舊勢力準備好了,猛撲過來,連那點形式上的東西也被擲到九霄云外。
——金沖及《生死關頭——中國共產黨的道路抉擇》
材料二:“走俄國人的路”,是對“社會主義”的追求與認同。由于沒有認識到國情上的差異,中國革命遭受一系列挫折與失敗。后來,毛澤東號召要立足中國國情,探索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在面臨危機時不斷加以發展或調整……中國革命最終走向成功。
——改編自《近代中國社會發展道路選擇的歷史考察及啟示》
材料三:毛澤東發現農民們可以動員起來……毛找到了信心,認為中共是能夠生存和發展下去的,只要在一個地區內有人力和糧食支持戰斗,發展自己的武裝力量。
——(美)費正清《偉大的中國革命》
(1)材料一中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如何理解“等到袁世凱所代表的舊勢力準備好了,猛撲過來,連那點形式上的東西也被擲到九霄云外?!?br/>(2)運用史實說明,在面臨危機的20世紀三十年代,中國共產黨是如何立足國情不斷發展或調整斗爭策略的?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毛澤東為實現“生存和發展”的實踐舉措,簡析其對中國近代革命的影響。
(4)綜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樣的歷史感悟。
24.(2021九上·柯橋月考)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征程中,有許多紹興人載入史冊,俞秀松就是其中一位優秀代表。據此,回答問題。
【俞秀松烈士簡介】
俞秀松(1899年8月1日~1939年2月21日),又名壽松,字柏青,化名王壽成,浙江紹興諸暨次塢鎮溪埭村人。中國共產黨早期杰出的革命活動家,杭州“五四運動”的領導人;和陳獨秀同為“上海共產主義小組”(中共歷史上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的5個發起人之一,中國共產黨成立發起人之一,“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共青團)創始人。
【一則舊日記】
“九點到(陳)獨秀家,將(陳)望道譯的《共產黨宣言》交給他,我們說些譯書的事?!保ㄓ嵝闼伞?920年6月28日)
【一封舊家書】
【一群紹興人】
1922年,全國共產黨員有195人,紹興就有10人,他們為國家為人民,立志向,踐行動。
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最終實現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何赤華“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前夕,在杭州被捕,受盡毒刑,堅貞不屈,就義于浙江陸軍監獄刑場……。
(1)結合簡介和日記內容,請你談談俞秀松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哪些貢獻?
(2)運用所學知識,指出家書中所提及的“國妖”,并分析產生“國妖”的時代背景。
(3)作為青少年的我們能從前輩們身上學到些什么。
25.(2021九上·柯橋月考)【追憶偉人 繼往開來】
孫中山和毛澤東兩位先生“集畢生之精力”為中華民族的進步作出了杰出貢獻。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孫中山、毛澤東的革命活動片段
人物 孫中山 毛澤東
革命史實 ①1894年上書李鴻章,提出改革建議; ②1905年在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 ③1911年領導辛亥革命; ④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⑤1915年發動護國運動,反對袁世凱復辟; ⑥1924年,召開國民黨一大; …… ①1919年主編《湘江評論》,謳歌十月革命的勝利; ②1921年出席在上海召開的______B______(填寫會議名稱); ③1949年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指出工作中心的轉變和革命勝利后黨的總任務; ④1949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
評價 孫中山是____A____ 毛澤東是新中國的締造者
材料二: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中國共產黨人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最忠誠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br/>(1)在表格A、B兩處填上合適的內容。
(2)從當時的社會實際和革命任務角度,談談孫中山與毛澤東的革命活動有何共同點?
(3)請根據材料二,簡述孫中山先生的歷史功績(至少兩個),并依據材料一中的一個史實指出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的內涵。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第二次工業革命后,在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的影響下,帝國主義國家間圍繞著爭奪殖民地、爭奪霸權展開了激烈的斗爭。各帝國主義大國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幫結派,尋找盟友,重新組合,導致帝國主義兩大軍事集團--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形成。兩大軍事集團瘋狂擴軍備戰,加劇世界局勢緊張,世界大戰一觸即發,嚴重威脅了世界和平,最終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多數歷史學家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應由歐洲列強分攤責任,德國不是戰爭的唯一發動者。能說明這一觀點的是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的擴軍備戰。
A項科技的進步加劇戰場的殘酷性不能體現戰爭的責任者,不符合題意;
B項兩大軍事集團的擴軍備戰最能佐證題干觀點,符合題意;
C項交戰雙方使用了許多新式武器不能體現戰爭的責任者,不符合題意;
D項戰爭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是戰爭的后果,戰爭的后果不能體現戰爭的責任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
2.【答案】B
【知識點】凡爾賽體系
【解析】【分析】《凡爾賽和約》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說明一戰后的中國仍處于被宰割的地位; 巴黎和會實質上是一戰后帝國主義列強重新瓜分世界的一場分贓會議;《凡爾賽和約》無視弱小民族的利益。會上中國代表向會議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特權,取消中日"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歸還大戰期間日本從德國手中奪去的德國在山東占有的各項權利等要求。但會議被英﹑美﹑法等國所操縱,不在乎中國的合理要求,只將山東問題列入會議討論,最終規定把德國在山東侵占的全部權益"讓與日本",表明了弱國無主權、弱國無外交 ,故①③④正確。德國是戰敗國,被排斥在會議之外。美國總統威爾遜、英國首相勞合·喬治、法國總理克里孟梭主導了和會的進行,故②錯誤。
B項①③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巴黎和會和《凡爾賽和約》,要求具備解讀題干信息與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答案】B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極大的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A項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錯誤,辛亥革命結束的是封建帝制而不是封建制度,不符合題意;
B項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表述正確,符合題意;
CD兩項表述錯誤,改變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要求具備對基礎知識的識記的能力。
4.【答案】A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據提干“梁啟超評價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絕后的意義’。他曾說,凡不是中國人,都沒有權來管中國的事;凡是中國人,都有權來管中國的事?!笨芍纱丝梢姡簡⒊J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增強了國民的民族民主意識。
A項增強了國民的民族民主意識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歷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5.【答案】B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分析材料,孫中山認為:“民族革命”只能推翻清朝政府,卻無法鏟除“君主專制政體”。要想使革命成功,必須把“政治革命”與“民族革命”緊密地結合起來,而“政治革命”就是推翻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實現以資產階級為領導的人民民主權利,即“民權主義”。
A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民權主義是題干里強調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民主義。解答本題要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是三民主義,運用所學知識正確作答即可。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民族(前提)、民權(核心)、民生(發展)。
6.【答案】B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民國)十五年”是公元1926年,又據材料信息“入湖南,克長沙,吳佩孚……”“入江西,敗孫傳芳之兵”,可知該事件應為國民大革命時期的北伐戰爭。
ACD三項和題干材料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北伐戰爭時期發生題干材料描述的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民大革命,要求學生結合大革命的過程來分析。
7.【答案】D
【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針對清朝入關后強迫人們剃發留辮的習俗,1912年辛亥革命后,頒布“剪辮令”。與剪辮子同時,服飾也發生些變化,廢止體現封建等級的服裝,新式服裝如中山裝、西服、新式旗袍開始流行。禮節、稱呼也發生了顯著變化,叩頭等舊式禮節被點頭鞠躬禮所取代,繼后又改為從西方傳來的握手禮。“大人”“老爺”等稱呼也改為“先生”“君”。用電報與親友聯系,乘坐輪船、火車去外地??磮蠹垺⒄障?、看電影等。
ABC三項和史實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人們相見大多行握手鞠躬禮能入選,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華民國的新氣象的相關史實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華民國的新氣象的相關史實,“1912年”是解題的關鍵。
8.【答案】B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及題干材料“一國之內,在四圍白色政權的包圍中間,產生一小塊或若干小塊的紅色政權區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國有這種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7年10月在秋收起義后,毛澤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在總結井岡山革命斗爭經驗的基礎上,毛澤東創造性地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思想,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
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工農武裝割據的革命思想是題干材料體現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工農武裝割據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識記和閱讀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要求具備結合所學知識準確獲取、解讀題干信息的能力。
9.【答案】D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國內戰爭結束后,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不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為了恢復被戰爭嚴重破壞的經濟,在列寧的領導下,1921年蘇俄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并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促進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它把社會主義同市場、商品貨幣關系和資本主義直接聯系起來,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有利于恢復和發展農業,鞏固工農聯盟。因此俄國“能夠拄著拐杖走動”主要得益于1921年蘇俄列寧實行的新經濟政策。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新經濟政策的實施是題干里說的俄國能“拄著拐杖走動”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經濟政策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新經濟政策。
10.【答案】D
【知識點】埃及的華夫脫運動
【解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為加強控制和奴役埃及,英國宣布埃及處于英國的保護之下,埃及淪為英國的保護國。戰后,英國繼續維持埃及的保護國地位,激起埃及人民的強烈反對。埃及資產階級政黨華夫脫黨提出“通過和平手段”爭取埃及的完全獨立,得到人民的支持,最終英國有條件地承認埃及獨立,D選項符合題意,ABC選項排除。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埃及的華夫脫運動,華夫脫運動的結果是英國有條件地承認埃及獨立,難度不大,注意識記。
11.【答案】B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追溯到幾千年歷史凝結而成的文化傳統,并對這種傳統進行了批判”可知,反映的事件是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延續。它給專制主義以空前的打擊,動搖了傳播禮教的思想統治地位;它促進了中國人民,特別是青年知識分子的覺醒。促使人們更加迫切地追求真理與進步,探索救國救民的新出路,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ACD三項均與“傳統文化”無關,不符合題意;
B項新文化運動是題干描述的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12.【答案】C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中國的五四運動,“敝報等公決 :自五月十四日起不收日商廣告并日本船期進市商情等,特此公告?!狈从沉松倘藚⒓恿宋逅倪\動,拒絕日貨。
AB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五四運動與題干公決有關,符合題意; .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五四運動的史實。
13.【答案】C
【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臨時大總統就職宣言》是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就職儀式上,宣讀的大總統誓詞;《革命軍》1903年5月由上海的大同書局印行;《民報》是中國同盟會的機關報,1905年在日本東京正式出版;《新青年》1915年在上海創刊。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②③①④。
C項②③①④排列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歷史大事的時間順序。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14.【答案】D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率領兩萬多人在南昌舉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成為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①搭配錯誤。
D項②③④搭配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南昌起義,要求具備知識的識記能力。
15.【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結合表格信息分析,“革命”出現的頻度最高是時間段是1923—1926年,根據所學可以得出,1926年1927年間,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的共同組織領導下進行反對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的革民戰爭。為了徹底推翻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約10萬人從廣東分三路正式出師北伐,蔣介石任總司令。
ABD三項和 “革命”出現的頻度最高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國共合作出師北伐的推動是“革命”出現的頻度最高的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共合作出師北伐及學生解讀圖表史料獲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國民大革命和北伐戰爭的相關史實,知道1923-1926年正值國民大革命時期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16.【答案】B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率領兩萬多人在南昌舉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成為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ACD三項都不是“第一槍”反映的歷史事件,不符合題意;
B項南昌起義是“第一槍”反映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昌起義的意義。重點識記南昌起義的意義。
17.【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924年,中共與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1934年蔣介石對中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在軍事上“左”的錯誤,導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被迫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①④和題干時間不符,排除。
C項②③是1927 年,中國革命面臨復雜的分叉路口作出的抉擇,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開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歷程。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
18.【答案】B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A項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的過程錯誤,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不符合題意;
B項土地革命戰爭的過程正確,1927~1937年是國共十年對峙時期即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符合題意;
C項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過程錯誤,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時間是1931~1945年,不符合題意;
D項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的過程錯誤,1919年五四運動的爆發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土地革命,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圖片信息。
19.【答案】B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1926年底至1927年初,隨著北伐戰爭的勝利推進,1927年,國民革命軍開入湖北漢口英租界,收回英租界管理權。
ACD三項和題干圖片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國民革命軍之北伐勝利進軍是右圖書籍中的資料最能佐證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民革命軍的北伐的相關史實。理解并識記國民革命軍的北伐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圖片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20.【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史實是對歷史事件的客觀陳述,不帶有作者自己的感彩,而觀點則是對某一歷史事件的看法,帶有明顯的個人情感。各項表述中,屬于觀點的是②辛亥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和④新經濟政策是蘇維埃俄國對如何在一個經濟落后的國家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一次有益探索。①③屬于史實。
D項②④屬于“觀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史實和觀點的區別及學生的理解能力。區分歷史觀點和歷史史實是解題的關鍵。
21.【答案】(1)巴黎和會。
畫面中,立柱后面還有一個赤身裸體的小男孩在哭泣。小男孩頭上的文字“1940 class”,在20世紀初期的歐洲語境中指的是“1940年那些合格的應征入伍的人”。
(2)預見到了20年后歐洲國家相互廝殺的歷史場景(或第二次世界大戰1分),因為巴黎和會上,帝國主義國家都帶有自己的盤算,它們為了實現各自利益展開針鋒相對的爭奪,巴黎和會只是暫時調整了戰勝國之間的關系。同時,和會是戰勝國對戰敗國的重新瓜分,尤其是對德國,《凡爾賽條約》引發了德國上下的不滿,漫畫中哭泣的小孩,其實代表了德國等戰敗國,他們將在20年后成為復仇的主力。
【知識點】凡爾賽體系
【解析】【分析】(1)根據題干圖文信息“法國總理克里孟梭””美國總統威爾遜””英國首相勞合·喬治””意大利總理奧蘭多”“1919年”等信息,聯系所學,1919年1月到6月,戰勝的協約國集團為了締結和約,對戰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在巴黎召開了會議,這就是巴黎和會;參加會議的有27個國家,會議被法國總理克里孟梭、英國首相勞合 喬治和美國的威爾遜操縱。
(2)根據“畫面中,立柱后面還有一個赤身裸體的小男孩在哭泣。小男孩頭上的文字‘1940 class’,在20世紀初期的歐洲語境中指的是‘1940年那些合格的應征入伍的人’可見漫畫作者似乎預見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只是短暫維持戰后的和平,但由于它不可能消除帝國主義國家間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長久維持下去?!斗矤栙惡图s》是基于對戰敗的德國及其殖民地的制裁和瓜分,因此引起戰敗國德國和廣大殖民地國家的不滿,尤其是帝國主義國家之間,不僅沒有解決矛盾,從長遠看反而激化了矛盾,為二戰的爆發埋下了隱患。
故答案為:(1)巴黎和會。
(2)預見到了20年后歐洲國家相互廝殺的歷史場景(或第二次世界大戰),因為巴黎和會上,帝國主義國家都帶有自己的盤算,它們為了實現各自利益展開針鋒相對的爭奪,巴黎和會只是暫時調整了戰勝國之間的關系。同時,和會是戰勝國對戰敗國的重新瓜分,尤其是對德國,《凡爾賽條約》引發了德國上下的不滿,漫畫中哭泣的小孩,其實代表了德國等戰敗國,他們將在20年后成為復仇的主力。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凡爾賽條約》的相關史實,要求運用所學解讀材料信息。
22.【答案】(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2)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反封建不徹底;而陳獨秀領導的啟蒙運動(新文化運動)以民主和科學為武器,在思想領域給封建專制制度以沉重的打擊,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基礎。
(3)新文化運動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更加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新文化運動為五四運動奠定了思想基礎。
【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第二次發生在1911年”可知“第二次大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聯系所學,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2000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2)結合新文化運動與辛亥革命的內容及影響,可得出:辛亥革命只推翻封建帝制,反封建不徹底;而新文化運動徹底動搖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促進民主科學的近代化思想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3)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提出民主與科學的口號,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的解放,啟發人們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作用。
故答案為:(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2)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反封建不徹底;而陳獨秀領導的啟蒙運動(新文化運動)以民主和科學為武器,在思想領域給封建專制制度以沉重的打擊,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基礎。
(3)新文化運動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更加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新文化運動為五四運動奠定了思想基礎。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是一個歷史轉型期。
23.【答案】(1)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理解:袁世凱恢復帝制。
(2)1935年中共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中共中央開始長征。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成為中國共產黨生死攸關的轉折點,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3)舉措: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影響: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
(4)一切從實際出發(國情出發),走適合自己的道路。
【知識點】辛亥革命;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甚至在西方國家也許取得過一些成效的政治制度,一旦搬到中國,卻全然變了樣……等到袁世凱所代表的舊勢力準備好了……”可知,“政治制度”是指辛亥革命后建立的資產階級共和制度。但袁世凱篡奪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獨斷專權、復辟帝制,民主共和制度并沒有真正實行。
(2)第五次反“圍剿"失利,1934年10月,中共中央開始長征;紅軍長征途中,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危急關頭,毛澤東建議中央紅軍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1935年遵義會議,中國共產黨生死攸關的轉折點;1937年七七事變,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共產黨實現與國民黨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
(3)結合所學,秋收起義后,毛澤東等領導人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從而開辟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
(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為:(1)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理解:袁世凱恢復帝制。
(2)1935年中共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中共中央開始長征。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成為中國共產黨生死攸關的轉折點,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3)舉措: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影響: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
(4)一切從實際出發(國情出發),走適合自己的道路。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工農武裝割據等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
24.【答案】(1)學習、研究、翻譯馬克思主義著作《共產黨宣言》為黨的成立創造了思想基礎。從事工人運動為黨的成立創造了階級基礎;俞秀松與陳獨秀、李漢俊、施存統等人發起創建中國最早的共產黨組織——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為黨的成立創造了組織條件。
(2)國妖指北洋軍閥;時代背景:北洋政府統治時期,軍閥混戰,人民生活困苦,處于水生火熱之中。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沒有改變。
(3)學習他們憂國憂民的情懷,能夠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學習他們具有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
【解析】【分析】(1)根據俞秀松烈士簡介中的“和陳獨秀同為‘上海共產主義小組’(中共歷史上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的5個發起人之一,中國共產黨成立發起人之一”可知,俞秀松等人發起創建中國最早的共產黨組織——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為黨的成立創造了組織條件;根據俞秀松的日記“九點到(陳)獨秀家,將(陳)望道譯的《共產黨宣言》交給他,我們說些譯書的事?!笨芍嵝闼蓪W習、研究、翻譯馬克思主義著作《共產黨宣言》為黨的成立創造了思想基礎;根據一封舊家書中的“我之決志進軍隊......”“......我將要率同我們最神圣最勇敢的赤衛軍掃除這般禍國殃民的國......”可知,俞秀松從事工人運動為黨的成立創造了階級基礎。
(2)根據一封舊家書中的“我之決志進軍隊是由于目睹各處工人被軍閥無理的壓迫,我要救中國最大多數的勞苦群眾,我不能不首先打倒勞苦群眾的仇敵......”可知,家書中所提及的“國妖”指北洋軍閥。
聯系所學,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中國從此進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1916年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內部的矛盾開始暴露出來,由于中國仍舊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在帝國主義各國的分別收買和互相爭奪下,分裂成幾個派系,其中主要是直、皖、奉三系,軍閥割據、戰事不斷、軍閥割據局面對經濟造成嚴重破壞、軍閥割據局面給人民帶來深重災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學習他們憂國憂民的情懷,能夠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學習他們具有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故答案為:(1)學習、研究、翻譯馬克思主義著作《共產黨宣言》為黨的成立創造了思想基礎。從事工人運動為黨的成立創造了階級基礎;俞秀松與陳獨秀、李漢俊、施存統等人發起創建中國最早的共產黨組織——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為黨的成立創造了組織條件。
(2)國妖指北洋軍閥;時代背景:北洋政府統治時期,軍閥混戰,人民生活困苦,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沒有改變。
(3)學習他們憂國憂民的情懷,能夠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學習他們具有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征程中,有許多紹興人載入史冊,俞秀松就是其中一位優秀代表?!睘榍腥朦c,考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條件,北洋軍閥統治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能力。注意掌握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條件,北洋軍閥黑暗統治的相關知識。
25.【答案】(1)A中華民國的締造者;B中共一大。
(2)近代以來,中國社會性質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民主革命的任務就是反帝反封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或救亡圖存和富國強兵)。
(3)歷史功績:①建立同盟會;②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結束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帝制;③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④后主張與中國共產黨合作推動國民革命,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史實:1949年新中國成立,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的歷史結束(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共產黨人完成了孫中山先生未竟事業。
【知識點】辛亥革命;中國共產黨成立
【解析】【分析】(1)材料說明孫中山是中華民國的締造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921年7月23日,中共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為了避開密探跟蹤和巡捕搜查,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興南湖的一條畫舫上繼續進行。
(2)本題考查分析孫中山與毛澤東的革命活動有何共同點。社會實際:中國近代最大的社會實際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所以革命任務是:反帝反封建。
(3)根據材料二表格可知,孫中山1905年在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1911年領導辛亥革命;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等。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實現了民族的獨立,完成了孫中山民族主義的遺志。
故答案為:(1)A中華民國的締造者;B中共一大。
(2)近代以來,中國社會性質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民主革命的任務就是反帝反封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或救亡圖存和富國強兵)。
(3)歷史功績:①建立同盟會;②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結束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帝制;③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④后主張與中國共產黨合作推動國民革命,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史實:1949年新中國成立,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的歷史結束(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共產黨人完成了孫中山先生未竟事業。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孫中山與毛澤東的革命活動。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
1 / 1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聯盟學校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10月份獨立作業試卷
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2020九上·余杭月考)多數歷史學家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應由歐洲列強分攤責任,德國不是戰爭的唯一發動者。以下最能佐證這一觀點的是(  )
A.科技的進步加劇戰場的殘酷性 B.兩大軍事集團的擴軍備戰
C.交戰雙方使用了許多新式武器 D.戰爭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
【答案】B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第二次工業革命后,在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的影響下,帝國主義國家間圍繞著爭奪殖民地、爭奪霸權展開了激烈的斗爭。各帝國主義大國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幫結派,尋找盟友,重新組合,導致帝國主義兩大軍事集團--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形成。兩大軍事集團瘋狂擴軍備戰,加劇世界局勢緊張,世界大戰一觸即發,嚴重威脅了世界和平,最終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多數歷史學家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應由歐洲列強分攤責任,德國不是戰爭的唯一發動者。能說明這一觀點的是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的擴軍備戰。
A項科技的進步加劇戰場的殘酷性不能體現戰爭的責任者,不符合題意;
B項兩大軍事集團的擴軍備戰最能佐證題干觀點,符合題意;
C項交戰雙方使用了許多新式武器不能體現戰爭的責任者,不符合題意;
D項戰爭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是戰爭的后果,戰爭的后果不能體現戰爭的責任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
2.(2020九上·紹興月考)中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之一,在巴黎和會上要求收回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德國在山東攫取的一切權益。結果《凡爾賽條約》卻將這些權益轉讓給日本。這表明( ?。?br/>①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中國仍處于被宰割的地位
②德、日在巴黎和會上處于主導地位
③巴黎和會是帝國主義列強分贓的會議
④《凡爾賽條約》無視弱小民族的利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識點】凡爾賽體系
【解析】【分析】《凡爾賽和約》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說明一戰后的中國仍處于被宰割的地位; 巴黎和會實質上是一戰后帝國主義列強重新瓜分世界的一場分贓會議;《凡爾賽和約》無視弱小民族的利益。會上中國代表向會議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特權,取消中日"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歸還大戰期間日本從德國手中奪去的德國在山東占有的各項權利等要求。但會議被英﹑美﹑法等國所操縱,不在乎中國的合理要求,只將山東問題列入會議討論,最終規定把德國在山東侵占的全部權益"讓與日本",表明了弱國無主權、弱國無外交 ,故①③④正確。德國是戰敗國,被排斥在會議之外。美國總統威爾遜、英國首相勞合·喬治、法國總理克里孟梭主導了和會的進行,故②錯誤。
B項①③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巴黎和會和《凡爾賽和約》,要求具備解讀題干信息與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2020九上·北侖月考)有人說:“100年前,武昌的槍聲埋葬了一個舊時代?!毕铝杏嘘P辛亥革命歷史功績的表述正確的是( ?。?br/>A.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C.改變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D.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答案】B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極大的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A項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錯誤,辛亥革命結束的是封建帝制而不是封建制度,不符合題意;
B項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表述正確,符合題意;
CD兩項表述錯誤,改變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要求具備對基礎知識的識記的能力。
4.(2021九上·柯橋月考)梁啟超評價辛亥革命具有“空前巨大的意義”。他曾說,凡不是中國人,都沒有權來管中國的事;凡是中國人,都有權來管中國的事。由此可見,他認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br/>A.增強了國民的民族民主意識 B.促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C.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統治 D.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
【答案】A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據提干“梁啟超評價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絕后的意義’。他曾說,凡不是中國人,都沒有權來管中國的事;凡是中國人,都有權來管中國的事。”可知,由此可見,梁啟超認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增強了國民的民族民主意識。
A項增強了國民的民族民主意識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歷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5.(2020九上·蕭山期中)孫中山說“中國數千年來都是君主專制政體……要去這種政體,不是??棵褡甯锩梢猿晒Α宅F在這樣的政治論起來,就算漢人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這里,他強調的是(  )
A.民族主義 B.民權主義 C.民生主義 D.民主主義
【答案】B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分析材料,孫中山認為:“民族革命”只能推翻清朝政府,卻無法鏟除“君主專制政體”。要想使革命成功,必須把“政治革命”與“民族革命”緊密地結合起來,而“政治革命”就是推翻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實現以資產階級為領導的人民民主權利,即“民權主義”。
A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民權主義是題干里強調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民主義。解答本題要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是三民主義,運用所學知識正確作答即可。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民族(前提)、民權(核心)、民生(發展)。
6.(2020九上·柯橋期中)“十五年六月,國民軍入湖南,克長沙,吳佩孚來援,敗績,國民軍遂下武漢,入江西,敗孫傳芳之兵,分軍為左下,夾江東下?!边@段材料描述的事件發生于( ?。?br/>A.辛亥革命時期 B.北伐戰爭時期
C.土地革命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
【答案】B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民國)十五年”是公元1926年,又據材料信息“入湖南,克長沙,吳佩孚……”“入江西,敗孫傳芳之兵”,可知該事件應為國民大革命時期的北伐戰爭。
ACD三項和題干材料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北伐戰爭時期發生題干材料描述的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民大革命,要求學生結合大革命的過程來分析。
7.(2020九上·青田期中)某導演籌拍電影《1912年北京故事》,反映中華民國的新氣象。以下能入選的場景( ?。?br/>A.一男子因為剪掉辮子遭到抓捕
B.百姓到東交民巷縣令處伸冤
C.進京趕考的學子在讀《新青年》
D.人們相見大多行握手鞠躬禮
【答案】D
【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針對清朝入關后強迫人們剃發留辮的習俗,1912年辛亥革命后,頒布“剪辮令”。與剪辮子同時,服飾也發生些變化,廢止體現封建等級的服裝,新式服裝如中山裝、西服、新式旗袍開始流行。禮節、稱呼也發生了顯著變化,叩頭等舊式禮節被點頭鞠躬禮所取代,繼后又改為從西方傳來的握手禮?!按笕恕薄袄蠣敗钡确Q呼也改為“先生”“君”。用電報與親友聯系,乘坐輪船、火車去外地??磮蠹?、照相、看電影等。
ABC三項和史實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人們相見大多行握手鞠躬禮能入選,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華民國的新氣象的相關史實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華民國的新氣象的相關史實,“1912年”是解題的關鍵。
8.(2021九上·柯橋月考)毛澤東說:“一國之內,在四圍白色政權的包圍中間,產生一小塊或若干小塊的紅色政權區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國有這種事。”這一論述體現了(  )
A.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主張 B.工農武裝割據的革命思想
C.以城市為中心的革命道路 D.推翻帝國主義的革命目標
【答案】B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及題干材料“一國之內,在四圍白色政權的包圍中間,產生一小塊或若干小塊的紅色政權區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國有這種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7年10月在秋收起義后,毛澤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在總結井岡山革命斗爭經驗的基礎上,毛澤東創造性地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思想,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
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工農武裝割據的革命思想是題干材料體現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工農武裝割據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識記和閱讀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要求具備結合所學知識準確獲取、解讀題干信息的能力。
9.列寧說:“在戰爭(指蘇俄粉碎外國武裝干涉和國內反革命叛亂)結束的時候,俄國就像一個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現在,謝天謝地.他居然能夠拄著拐杖走動了!”這里說的俄國能“拄著拐杖走動”得益于( ?。?br/>A.十月革命的勝利 B.《土地法令》的頒布
C.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D.新經濟政策的實施
【答案】D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國內戰爭結束后,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不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為了恢復被戰爭嚴重破壞的經濟,在列寧的領導下,1921年蘇俄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并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促進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它把社會主義同市場、商品貨幣關系和資本主義直接聯系起來,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有利于恢復和發展農業,鞏固工農聯盟。因此俄國“能夠拄著拐杖走動”主要得益于1921年蘇俄列寧實行的新經濟政策。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新經濟政策的實施是題干里說的俄國能“拄著拐杖走動”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經濟政策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新經濟政策。
10.埃及的華夫脫運動的結果是(  )
A.運動遭到英國當局的殘暴鎮壓 B.英國被取消了在埃及的特權
C.埃及獲得徹底獨立 D.英國有條件地承認埃及獨立
【答案】D
【知識點】埃及的華夫脫運動
【解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為加強控制和奴役埃及,英國宣布埃及處于英國的保護之下,埃及淪為英國的保護國。戰后,英國繼續維持埃及的保護國地位,激起埃及人民的強烈反對。埃及資產階級政黨華夫脫黨提出“通過和平手段”爭取埃及的完全獨立,得到人民的支持,最終英國有條件地承認埃及獨立,D選項符合題意,ABC選項排除。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埃及的華夫脫運動,華夫脫運動的結果是英國有條件地承認埃及獨立,難度不大,注意識記。
11.(2021九上·柯橋月考)陳旭麓評價某一歷史事件時說:“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國社會現實為認識起點,進而追溯到幾千年歷史凝結而成的文化傳統,并對這種傳統進行了批判”,該事件指的是( ?。?br/>A.國民革命 B.新文化運動 C.五四運動 D.辛亥革命
【答案】B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追溯到幾千年歷史凝結而成的文化傳統,并對這種傳統進行了批判”可知,反映的事件是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延續。它給專制主義以空前的打擊,動搖了傳播禮教的思想統治地位;它促進了中國人民,特別是青年知識分子的覺醒。促使人們更加迫切地追求真理與進步,探索救國救民的新出路,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ACD三項均與“傳統文化”無關,不符合題意;
B項新文化運動是題干描述的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12.(2020九上·嘉興期末)(1919年5月15日)《申報》頭版頭條發布:“敝報等公決:自五月十四起不收日商廣告并日本船期進市商情等,特此公告?!迸c該公決有關的歷史事件是( ?。?br/>A.新文化運動 B.保路運動 C.五四運動 D.北伐戰爭
【答案】C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中國的五四運動,“敝報等公決 :自五月十四日起不收日商廣告并日本船期進市商情等,特此公告。”反映了商人參加了五四運動,拒絕日貨。
AB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五四運動與題干公決有關,符合題意; .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五四運動的史實。
13.(2020九上·江北月考)圖片是歷史的痕跡,請為下面四幅圖片按時間先后排序(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①③②④
【答案】C
【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臨時大總統就職宣言》是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就職儀式上,宣讀的大總統誓詞;《革命軍》1903年5月由上海的大同書局印行;《民報》是中國同盟會的機關報,1905年在日本東京正式出版;《新青年》1915年在上海創刊。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②③①④。
C項②③①④排列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歷史大事的時間順序。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14.(2020九上·金華月考)紅色城市見證革命歷程,小麗同學擬設計一項紅色研學活動,她選定的以下城市與研學內容搭配正確的是( ?。?br/>①武昌——人民軍隊的創建 ②會寧——長征勝利完成
③嘉興——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④遵義——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率領兩萬多人在南昌舉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成為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①搭配錯誤。
D項②③④搭配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南昌起義,要求具備知識的識記能力。
15.(2020九上·諸暨期中)下表是在不同時段《新青年》雜志刊發的相關文章中“革命”一詞出現的頻率。其中某一時段出現的頻率最高,其原因是( ?。?br/>起止時間 1915-1918年 1919-1922年 1923-1926年
文章篇數 770 631 128
“革命”出現的頻率 0.78% 2.45% 25.14%
A.十月革命的影響 B.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成立
C.國共合作出師北伐的推動 D.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
【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結合表格信息分析,“革命”出現的頻度最高是時間段是1923—1926年,根據所學可以得出,1926年1927年間,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的共同組織領導下進行反對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的革民戰爭。為了徹底推翻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約10萬人從廣東分三路正式出師北伐,蔣介石任總司令。
ABD三項和 “革命”出現的頻度最高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國共合作出師北伐的推動是“革命”出現的頻度最高的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共合作出師北伐及學生解讀圖表史料獲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國民大革命和北伐戰爭的相關史實,知道1923-1926年正值國民大革命時期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16.(2020九上·慈溪月考)1921—1949年,中國共產黨整整奮斗了28年?!叭粘鰱|方”“第一槍”“星火燎原”……這幾個關鍵詞高度概括了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不朽業績?!暗谝粯尅狈从车臍v史事件是()
A. 秋收起義 B.南昌起義
C.中共一大 D.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答案】B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率領兩萬多人在南昌舉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成為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ACD三項都不是“第一槍”反映的歷史事件,不符合題意;
B項南昌起義是“第一槍”反映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昌起義的意義。重點識記南昌起義的意義。
17.(2020九上·浙江月考)1927 年,中國革命面臨復雜的分叉路口,中國共產黨在當時作出的一系列抉擇,影響深遠。這些抉擇包括(  )
①與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②發動南昌起義,開始創建人民軍隊
③向農村進軍,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④實行戰略轉移,開始二萬五千里長征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924年,中共與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1934年蔣介石對中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在軍事上“左”的錯誤,導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被迫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①④和題干時間不符,排除。
C項②③是1927 年,中國革命面臨復雜的分叉路口作出的抉擇,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開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歷程。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
18.(2020九上·仙居期末)對下面年代尺中A段的解讀最全面、最準確的是( ?。?br/>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的過程 B.土地革命戰爭的過程
C.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過程 D.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的過程
【答案】B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A項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的過程錯誤,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不符合題意;
B項土地革命戰爭的過程正確,1927~1937年是國共十年對峙時期即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符合題意;
C項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過程錯誤,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時間是1931~1945年,不符合題意;
D項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的過程錯誤,1919年五四運動的爆發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土地革命,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圖片信息。
19.(2021九上·柯橋月考)下圖書籍中的資料最能佐證的歷史事件是(  )
A.革命黨人發動武昌起義 B.國民革命軍北伐勝利進軍
C.共產黨在漢口召開八七會議 D.人民解放軍渡江戰役勝利
【答案】B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1926年底至1927年初,隨著北伐戰爭的勝利推進,1927年,國民革命軍開入湖北漢口英租界,收回英租界管理權。
ACD三項和題干圖片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國民革命軍之北伐勝利進軍是右圖書籍中的資料最能佐證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民革命軍的北伐的相關史實。理解并識記國民革命軍的北伐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圖片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20.學習歷史,必須分清哪些是史實,哪些是觀點。下列各項表述中,屬于“觀點”的是( ?。?br/>①在凡爾登戰役中,德法雙方傷亡近百萬人。
②辛亥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③1917年,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文章,倡導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
④新經濟政策是蘇維埃俄國對如何在一個經濟落后的國家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一次有益探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史實是對歷史事件的客觀陳述,不帶有作者自己的感彩,而觀點則是對某一歷史事件的看法,帶有明顯的個人情感。各項表述中,屬于觀點的是②辛亥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和④新經濟政策是蘇維埃俄國對如何在一個經濟落后的國家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一次有益探索。①③屬于史實。
D項②④屬于“觀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史實和觀點的區別及學生的理解能力。區分歷史觀點和歷史史實是解題的關鍵。
二、綜合題(本題有5小題,共60分)
21.(2021九上·柯橋月考)歷史漫畫能生動反映歷史事件。讀漫畫回答問題。
畫面中,法國總理克里孟梭位于中央,走在最前面,其身后的是美國總統威爾遜、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和意大利總理奧蘭多。
《和平與未來的炮灰》(1919年作)
(1)根據漫畫信息,你認為該漫畫最有可能是在哪次會議期間制作的?
(2)會議尚未結束,但漫畫作者似乎預見到了未來歐洲國家間的發展歷史。你認為作者預測到了什么?請結合漫畫及所學歷史知識,說明作者當時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預判。
【答案】(1)巴黎和會。
畫面中,立柱后面還有一個赤身裸體的小男孩在哭泣。小男孩頭上的文字“1940 class”,在20世紀初期的歐洲語境中指的是“1940年那些合格的應征入伍的人”。
(2)預見到了20年后歐洲國家相互廝殺的歷史場景(或第二次世界大戰1分),因為巴黎和會上,帝國主義國家都帶有自己的盤算,它們為了實現各自利益展開針鋒相對的爭奪,巴黎和會只是暫時調整了戰勝國之間的關系。同時,和會是戰勝國對戰敗國的重新瓜分,尤其是對德國,《凡爾賽條約》引發了德國上下的不滿,漫畫中哭泣的小孩,其實代表了德國等戰敗國,他們將在20年后成為復仇的主力。
【知識點】凡爾賽體系
【解析】【分析】(1)根據題干圖文信息“法國總理克里孟梭””美國總統威爾遜””英國首相勞合·喬治””意大利總理奧蘭多”“1919年”等信息,聯系所學,1919年1月到6月,戰勝的協約國集團為了締結和約,對戰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在巴黎召開了會議,這就是巴黎和會;參加會議的有27個國家,會議被法國總理克里孟梭、英國首相勞合 喬治和美國的威爾遜操縱。
(2)根據“畫面中,立柱后面還有一個赤身裸體的小男孩在哭泣。小男孩頭上的文字‘1940 class’,在20世紀初期的歐洲語境中指的是‘1940年那些合格的應征入伍的人’可見漫畫作者似乎預見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只是短暫維持戰后的和平,但由于它不可能消除帝國主義國家間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長久維持下去?!斗矤栙惡图s》是基于對戰敗的德國及其殖民地的制裁和瓜分,因此引起戰敗國德國和廣大殖民地國家的不滿,尤其是帝國主義國家之間,不僅沒有解決矛盾,從長遠看反而激化了矛盾,為二戰的爆發埋下了隱患。
故答案為:(1)巴黎和會。
(2)預見到了20年后歐洲國家相互廝殺的歷史場景(或第二次世界大戰),因為巴黎和會上,帝國主義國家都帶有自己的盤算,它們為了實現各自利益展開針鋒相對的爭奪,巴黎和會只是暫時調整了戰勝國之間的關系。同時,和會是戰勝國對戰敗國的重新瓜分,尤其是對德國,《凡爾賽條約》引發了德國上下的不滿,漫畫中哭泣的小孩,其實代表了德國等戰敗國,他們將在20年后成為復仇的主力。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凡爾賽條約》的相關史實,要求運用所學解讀材料信息。
22.(2021九上·柯橋月考)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是一個歷史轉型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中國長達數千年的歷史中,曾有過三次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政治和社會結構的大革命:第一次發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結束了封建領主制,創立了中央集權制的帝國;第二次發生在1911年,它結束了帝國,建立了民國;第三次則發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產黨領導的政權。
——[美國]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陳獨秀的啟蒙運動是一場比孫中山更加徹底的革命,陳獨秀是要把歐洲兩千多年發展起來的自由、民主和科學應用于中國,徹底改變幾千年以來中國人民處于奴隸地位的舊倫理、舊道德、舊政治、舊思想,建立起人民本來就是主人地位的新倫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
——余字《重新啟蒙:五四運動九十周年反思》
材料三:新文化運動大事記(部分)
1915年 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新文化運動從此拉開序幕。
1916年 9月,《青年雜志》改名為《新青年》,12月由上海簽到北京。
1917年 1月,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實行“最容并包,思想自由”的辦學方針;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2月,陳獨秀發表《文學革命論》。
1918年 魯迅發表《狂人日記》,李大釗等創辦《每周評論》,少年中國學會、新潮社、國民社、學生救國會等學生社團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1919年 1月,北京大學學生主辦的《新潮》《國民》等刊物正式出版。
——摘編自《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第三冊》
(1)請你評價材料一中“第二次大革命”的歷史意義。
(2)結合材料二說說“陳獨秀的啟蒙運動是一場比孫中山更加徹底的革命”的理由。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文化運動對五四運動的影響。
【答案】(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2)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反封建不徹底;而陳獨秀領導的啟蒙運動(新文化運動)以民主和科學為武器,在思想領域給封建專制制度以沉重的打擊,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基礎。
(3)新文化運動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更加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新文化運動為五四運動奠定了思想基礎。
【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第二次發生在1911年”可知“第二次大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聯系所學,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2000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2)結合新文化運動與辛亥革命的內容及影響,可得出:辛亥革命只推翻封建帝制,反封建不徹底;而新文化運動徹底動搖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促進民主科學的近代化思想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3)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提出民主與科學的口號,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的解放,啟發人們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作用。
故答案為:(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2)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反封建不徹底;而陳獨秀領導的啟蒙運動(新文化運動)以民主和科學為武器,在思想領域給封建專制制度以沉重的打擊,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基礎。
(3)新文化運動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更加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新文化運動為五四運動奠定了思想基礎。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是一個歷史轉型期。
23.(2021九上·柯橋月考)方向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說起來那么動聽的東西,甚至在西方國家也許取得過一些成效的政治制度,一旦搬到中國,卻全然變了樣……等到袁世凱所代表的舊勢力準備好了,猛撲過來,連那點形式上的東西也被擲到九霄云外。
——金沖及《生死關頭——中國共產黨的道路抉擇》
材料二:“走俄國人的路”,是對“社會主義”的追求與認同。由于沒有認識到國情上的差異,中國革命遭受一系列挫折與失敗。后來,毛澤東號召要立足中國國情,探索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在面臨危機時不斷加以發展或調整……中國革命最終走向成功。
——改編自《近代中國社會發展道路選擇的歷史考察及啟示》
材料三:毛澤東發現農民們可以動員起來……毛找到了信心,認為中共是能夠生存和發展下去的,只要在一個地區內有人力和糧食支持戰斗,發展自己的武裝力量。
——(美)費正清《偉大的中國革命》
(1)材料一中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如何理解“等到袁世凱所代表的舊勢力準備好了,猛撲過來,連那點形式上的東西也被擲到九霄云外?!?br/>(2)運用史實說明,在面臨危機的20世紀三十年代,中國共產黨是如何立足國情不斷發展或調整斗爭策略的?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毛澤東為實現“生存和發展”的實踐舉措,簡析其對中國近代革命的影響。
(4)綜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樣的歷史感悟。
【答案】(1)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理解:袁世凱恢復帝制。
(2)1935年中共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中共中央開始長征。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成為中國共產黨生死攸關的轉折點,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3)舉措: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影響: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
(4)一切從實際出發(國情出發),走適合自己的道路。
【知識點】辛亥革命;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甚至在西方國家也許取得過一些成效的政治制度,一旦搬到中國,卻全然變了樣……等到袁世凱所代表的舊勢力準備好了……”可知,“政治制度”是指辛亥革命后建立的資產階級共和制度。但袁世凱篡奪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獨斷專權、復辟帝制,民主共和制度并沒有真正實行。
(2)第五次反“圍剿"失利,1934年10月,中共中央開始長征;紅軍長征途中,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危急關頭,毛澤東建議中央紅軍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1935年遵義會議,中國共產黨生死攸關的轉折點;1937年七七事變,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共產黨實現與國民黨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
(3)結合所學,秋收起義后,毛澤東等領導人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從而開辟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
(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為:(1)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理解:袁世凱恢復帝制。
(2)1935年中共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中共中央開始長征。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成為中國共產黨生死攸關的轉折點,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3)舉措: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影響: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
(4)一切從實際出發(國情出發),走適合自己的道路。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工農武裝割據等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
24.(2021九上·柯橋月考)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征程中,有許多紹興人載入史冊,俞秀松就是其中一位優秀代表。據此,回答問題。
【俞秀松烈士簡介】
俞秀松(1899年8月1日~1939年2月21日),又名壽松,字柏青,化名王壽成,浙江紹興諸暨次塢鎮溪埭村人。中國共產黨早期杰出的革命活動家,杭州“五四運動”的領導人;和陳獨秀同為“上海共產主義小組”(中共歷史上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的5個發起人之一,中國共產黨成立發起人之一,“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共青團)創始人。
【一則舊日記】
“九點到(陳)獨秀家,將(陳)望道譯的《共產黨宣言》交給他,我們說些譯書的事?!保ㄓ嵝闼伞?920年6月28日)
【一封舊家書】
【一群紹興人】
1922年,全國共產黨員有195人,紹興就有10人,他們為國家為人民,立志向,踐行動。
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最終實現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何赤華“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前夕,在杭州被捕,受盡毒刑,堅貞不屈,就義于浙江陸軍監獄刑場……。
(1)結合簡介和日記內容,請你談談俞秀松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哪些貢獻?
(2)運用所學知識,指出家書中所提及的“國妖”,并分析產生“國妖”的時代背景。
(3)作為青少年的我們能從前輩們身上學到些什么。
【答案】(1)學習、研究、翻譯馬克思主義著作《共產黨宣言》為黨的成立創造了思想基礎。從事工人運動為黨的成立創造了階級基礎;俞秀松與陳獨秀、李漢俊、施存統等人發起創建中國最早的共產黨組織——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為黨的成立創造了組織條件。
(2)國妖指北洋軍閥;時代背景:北洋政府統治時期,軍閥混戰,人民生活困苦,處于水生火熱之中。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沒有改變。
(3)學習他們憂國憂民的情懷,能夠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學習他們具有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
【解析】【分析】(1)根據俞秀松烈士簡介中的“和陳獨秀同為‘上海共產主義小組’(中共歷史上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的5個發起人之一,中國共產黨成立發起人之一”可知,俞秀松等人發起創建中國最早的共產黨組織——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為黨的成立創造了組織條件;根據俞秀松的日記“九點到(陳)獨秀家,將(陳)望道譯的《共產黨宣言》交給他,我們說些譯書的事?!笨芍嵝闼蓪W習、研究、翻譯馬克思主義著作《共產黨宣言》為黨的成立創造了思想基礎;根據一封舊家書中的“我之決志進軍隊......”“......我將要率同我們最神圣最勇敢的赤衛軍掃除這般禍國殃民的國......”可知,俞秀松從事工人運動為黨的成立創造了階級基礎。
(2)根據一封舊家書中的“我之決志進軍隊是由于目睹各處工人被軍閥無理的壓迫,我要救中國最大多數的勞苦群眾,我不能不首先打倒勞苦群眾的仇敵......”可知,家書中所提及的“國妖”指北洋軍閥。
聯系所學,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中國從此進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1916年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內部的矛盾開始暴露出來,由于中國仍舊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在帝國主義各國的分別收買和互相爭奪下,分裂成幾個派系,其中主要是直、皖、奉三系,軍閥割據、戰事不斷、軍閥割據局面對經濟造成嚴重破壞、軍閥割據局面給人民帶來深重災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學習他們憂國憂民的情懷,能夠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學習他們具有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故答案為:(1)學習、研究、翻譯馬克思主義著作《共產黨宣言》為黨的成立創造了思想基礎。從事工人運動為黨的成立創造了階級基礎;俞秀松與陳獨秀、李漢俊、施存統等人發起創建中國最早的共產黨組織——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為黨的成立創造了組織條件。
(2)國妖指北洋軍閥;時代背景:北洋政府統治時期,軍閥混戰,人民生活困苦,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沒有改變。
(3)學習他們憂國憂民的情懷,能夠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學習他們具有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征程中,有許多紹興人載入史冊,俞秀松就是其中一位優秀代表?!睘榍腥朦c,考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條件,北洋軍閥統治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能力。注意掌握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條件,北洋軍閥黑暗統治的相關知識。
25.(2021九上·柯橋月考)【追憶偉人 繼往開來】
孫中山和毛澤東兩位先生“集畢生之精力”為中華民族的進步作出了杰出貢獻。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孫中山、毛澤東的革命活動片段
人物 孫中山 毛澤東
革命史實 ①1894年上書李鴻章,提出改革建議; ②1905年在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 ③1911年領導辛亥革命; ④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⑤1915年發動護國運動,反對袁世凱復辟; ⑥1924年,召開國民黨一大; …… ①1919年主編《湘江評論》,謳歌十月革命的勝利; ②1921年出席在上海召開的______B______(填寫會議名稱); ③1949年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指出工作中心的轉變和革命勝利后黨的總任務; ④1949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
評價 孫中山是____A____ 毛澤東是新中國的締造者
材料二: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中國共產黨人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最忠誠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br/>(1)在表格A、B兩處填上合適的內容。
(2)從當時的社會實際和革命任務角度,談談孫中山與毛澤東的革命活動有何共同點?
(3)請根據材料二,簡述孫中山先生的歷史功績(至少兩個),并依據材料一中的一個史實指出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的內涵。
【答案】(1)A中華民國的締造者;B中共一大。
(2)近代以來,中國社會性質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民主革命的任務就是反帝反封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或救亡圖存和富國強兵)。
(3)歷史功績:①建立同盟會;②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結束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帝制;③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④后主張與中國共產黨合作推動國民革命,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史實:1949年新中國成立,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的歷史結束(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共產黨人完成了孫中山先生未竟事業。
【知識點】辛亥革命;中國共產黨成立
【解析】【分析】(1)材料說明孫中山是中華民國的締造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921年7月23日,中共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為了避開密探跟蹤和巡捕搜查,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興南湖的一條畫舫上繼續進行。
(2)本題考查分析孫中山與毛澤東的革命活動有何共同點。社會實際:中國近代最大的社會實際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所以革命任務是:反帝反封建。
(3)根據材料二表格可知,孫中山1905年在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1911年領導辛亥革命;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等。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實現了民族的獨立,完成了孫中山民族主義的遺志。
故答案為:(1)A中華民國的締造者;B中共一大。
(2)近代以來,中國社會性質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民主革命的任務就是反帝反封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或救亡圖存和富國強兵)。
(3)歷史功績:①建立同盟會;②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結束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帝制;③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④后主張與中國共產黨合作推動國民革命,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史實:1949年新中國成立,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的歷史結束(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共產黨人完成了孫中山先生未竟事業。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孫中山與毛澤東的革命活動。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郑市| 临桂县| 行唐县| 临夏县| 崇仁县| 德庆县| 来凤县| 夏津县| 黔南| 全椒县| 甘肃省| 深州市| 闸北区| 延吉市| 高州市| 德州市| 湘潭县| 涞源县| 咸丰县| 镇坪县| 金川县| 漳浦县| 曲周县| 大庆市| 海口市| 山东| 洛阳市| 封开县| 池州市| 彰武县| 绥化市| 清新县| 青田县| 平山县| 吴忠市| 陆良县| 阿鲁科尔沁旗| 云林县| 宁都县| 读书| 石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