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章節(項目) 3.3.1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授課內容 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授課課時 2 授課時間教學目標 政治認同:認同馬克思主義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觀點,了解并理解國家大政方針,堅定社會主義政治方向 科學精神:學會辯證分析,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事例,運用唯物辯證法矛盾觀分析問題公共參與:在統一要求或指導下進行個人參與活動。 公共參與:抓住參與中的主要問題,結合自身與社會實際進行公共參與教學重點 發展的普遍性(特點);發展的實質;新事物的特點(優點);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和方法論;事物發展的趨勢(原理和方法論)教學難點 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和方法論;事物發展的趨勢(原理和方法論)教學方法 教法:創設教學情境,綜合探究法,分組討論法。教學過程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組織教學、知識點講解、任務布置、技能訓練、學生學習效果測評、課堂小結、課后作業布置、時間分配等)導入。 復習舊知:事物為什么會產生聯系和發展。因為事物有相同點和不同點,由此構成了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的矛盾,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我們今天就來學習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矛盾。 展示目錄和議題: (1)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2)矛盾問題的精髓 (3)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 二、新課講授。 1. 看一則新聞《美國勿用零和博弈的思維對待中美關系》,提問:中國和美國的什么關系?中國和美國等國家有沒有合作?如何從矛盾的含義和基本屬性角度理解中美關系? 學生回答。 教師引導:材料中體現中美對立的關系,例如,在人權、貿易不平衡、臺灣等問題上出現沖突。中美之間也有合作,例如經濟貿易,維護世界和平,保護國際環境,管理全球經濟,反對恐怖主義。中美之間是既合作又沖突的關系。 說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著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的兩個方面。這就是矛盾。 小結:矛盾的含義------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內部的對立和統一關系。矛盾就是對立統一。 從矛盾的含義中可以得知,事物中既有對立的關系,也有統一的關系,這就構成了矛盾的基本屬性。 矛盾的對立屬性是斗爭性,矛盾的統一屬性是同一性,它們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兩種基本屬性。 矛盾的同一性: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和趨勢。 展示圖片,一繩系兩命。如果剪了繩子,你死我也亡,說明: ①矛盾雙方相互依賴,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為前提,雙方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壞事可轉化為好事說明什么? ②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即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轉化需要一定的條件,缺少條件完成不了轉化,因此,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對的。 (2)矛盾的斗爭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屬性,相互分離的趨勢。 圖片一繩系兩命,為什么要剪對方繩子? 因為冤家路窄,利益有沖突。 說明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矛盾的事物中必有斗爭,矛盾的斗爭性是絕對的。 (3)矛盾的同一性與斗爭性的聯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脫離斗爭性而存在,矛盾雙方的同一是對立中的同一,是包含著差別的同一。 繩子的一方以另一方前提,兩者因為有斗爭才會命運系在一起,依賴對方而存在。 ②矛盾的斗爭性也不能脫離同一性而存在,斗爭性寓于(存在于)同一性之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約。 繩子的兩個人為什么會有斗爭,而不是與其他的第三個人有斗爭,因為兩者在一個統一體之中。 ③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發展。 兩者存在矛盾,想辦法解決矛盾,由此推動事物發展。 看視頻《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將石油總產量日均下調200萬桶》,提問:中美之間有矛盾,美國與歐佩克產油國也有矛盾,美國準備采取行動制裁其,說明了什么? 事事有矛盾。 提問:矛盾可以解決嘛?可以消除嗎? 矛盾可以解決,但不可以消除。解決了一個矛盾,又會有新的矛盾出現,因此時時有矛盾。 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說明矛盾具有普遍性。 提問:矛盾普遍存在,我們應該如何對待矛盾? 要敢于承認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積極尋找正確方法解決矛盾。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 提問:中美矛盾和美國與歐佩克產油國的矛盾一樣嗎? 回答:不一樣。 教師引導:矛盾具有特殊性。 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中美矛盾是關于人權、臺灣問題,國際地位的矛盾,美國與歐佩克產油國的矛盾是關于石油進出口和產量的矛盾。 同一事物在發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各有不同的特點。 中美關系有破裂和針鋒相對的時候,有曖昧和密切交往的時候,也有互相批評和指責的時候。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 中美矛盾有人權、臺灣問題,國際地位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 中美矛盾有利有弊,利:在競爭中提高我國綜合國力,構建我國的國際話語權,促進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維護世界和平和發展。弊:詆毀中國的國際形象,給內陸和臺灣帶來分歧和緊張關系。(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 提問: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們如何對待矛盾? 回答: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重要原則,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地位)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 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關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個性、絕對和相對的關系。 事物都有矛盾,是共性,是絕對的。但矛盾又具有不一樣的地方,是個性,是相對的。 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 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 水果共性水分多,口感好,富含維生素C,蘋果、菠蘿是特殊性的表現,有這些特點,只有通過一個個具體的蘋果、菠蘿等才能體現水果的共性。 ②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如果都沒有水分多,口感好,富含維生素C,還能不能稱為水果?不能。 (3)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5. 提問:同學們想想自身都有哪些矛盾?這些矛盾當中,有沒有主要矛盾? 引導:學習的矛盾,師生的矛盾,同學之間的矛盾,與父母的矛盾...... 作為學生,學習的矛盾是主要矛盾,而其他矛盾是次要矛盾。 學生填表格,交流分享。 教師展示答案。 提問:矛盾這么多,應該先解決哪一個矛盾? 學生:主要矛盾。 教師引導:①抓主要矛盾,抓重點,抓中心,抓關鍵,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強調主要矛盾) 提問:能不能只抓主要矛盾,對其他矛盾不管不顧? 學生:不能。 引導:②要統籌兼顧,恰當處理好次要矛盾。(強調次要矛盾) 小結: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重點論:①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要著重把握主要矛盾; 學生先著重處理學習矛盾。 ②在認識某一矛盾時,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學科學習中,有成績比較好的,成績稍微差點的學科,因此要多關注成績稍弱的學科。 兩點論:①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不但要看到學習的矛盾,也要看到師生、同學之間、與父母的矛盾。 ②在認識某一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在學科學習時,將大量的精力放在一科上,這一科成績有提高,但也可能導致其他學科成績下降。凡事有利有弊。要做到面面俱到。 補充:重點論的常見例子:打蛇要打七寸;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牽牛要牽牛鼻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兩點論的常見例子:“一個籬笆三根;一個好漢三個幫;“荷花好看也要綠葉扶持。 三、課堂總結。 1. 學生發表對本節課的學習心得。 2. 教師簡單闡述矛盾觀和方法論。 3. 激勵學生,教師寄語。觀看激勵視頻。 四、習題講解。 2022年以來,我國有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疫情防控取得積極成效,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績。為此,全國上下付出了艱辛努力,其間取得的成績值得充分肯定。同時,當前經濟運行面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對此,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 ①認識世界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結合的方法 ②矛盾具有普遍性,要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 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能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④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確解決經濟問題的關鍵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本題考查: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課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