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圖畫文字》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是相對獨立的一課。文字的出現標志著人類的智慧和進步。本課展示了很多古文字,都有著不同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學生徜徉其中,可以領略我們祖先的智慧,體會文字的演變,欣賞不同材質的古文字,立體化的去理解文字,感受漢字的魅力,使學生更加喜愛漢字,珍惜漢字,激勵學生學好漢字。學情分析:現在的孩子對古老文字的感情淡薄,不清楚文字的來源和演變,更不懂欣賞古老文字的美感。本課鼓勵學生用探索的目光去追尋象形文字背后的文化和趣味性的書寫方式,可以喚起他們對古老文字的尊重與欣賞。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象形文字的悠久歷史和演變過程,初步感受象形文字的美感。過程與方法目標:以紙版拓印的形式畫出象形文字和象形文字組合的畫面,使之既有文字的形式又有畫面的美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漢字的魅力,讓學生更加喜愛漢字,珍惜漢字,激勵學生學好漢字。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以紙版拓印的形式表現象形文字。教學難點:象形文字的美感及學生敢于創造,象形文字組合的畫面。教學過程:一、導入1、師:今天我們的課程要從一段有趣的視頻開始。你看到了什么?你覺得有趣嗎?哪里有趣?2、師:這段視頻中出現的圖像都是用簡單的線條畫出來的,它們有點像圖形,又有點像字。它們就是——(揭題,板書)象形文字!也可以稱為圖畫文字。二、教學新知1、復習:一年級下冊我們曾學習圖畫文字(一),對象形文字有一定的了解,你知道哪些漢字是象形文字?生:(自由發言)山、水、火等2、師:老師這里有一些圖畫文字,你能猜到它是什么字?日、山、木、羊、鳥、龜、虎師:這些象形文字有什么特點?它們跟我們使用的文字有什么不同?師:象形文字由線條和筆畫組合,具有直觀性的特點,哪怕是一個完全不認識字的人也能認識許多古老的文字,而我們現在的文字比象形文字更加簡練、概括。3、師:看看這張圖,你為什么想到了車?大家可以看到輪子,有兩個人在駕駛,還有一個傘頂,這在當時是很豪華的車了。4、這張圖又畫了什么?想向大家表達什么?屋里有豬,在生產力落后的時代,人們會養豬作為儲備糧食,時間久了,屋里有豬便成了“家”的標志。5、這些古老的文字是不是比今天的文字更有趣呢?如果你覺得它們有趣的話不妨拿起筆來在紙上寫一寫!范圖:這些是象形文字“魚”的不同寫法,那個時期是最有藝術創造力的時代,每個人都發揮想象力,把字寫得怎么好看就怎么寫,今天我們也來寫一寫,你喜歡哪個字就寫哪個字。注意:只寫一個!寫的時候動腦筋想想:把這個字擺在什么位置,大小筆畫怎么樣才漂亮!評價:構圖怎樣?形如何?6、思考:在沒有發明紙張的時代,我們的老祖先把這些象形文字紀錄在什么東西上呢?師:巖畫的抽象圖案和陶罐上的符號是文字的起源,刻在甲骨上的甲骨文是最早的完整的文字體系,夏商周出現的青銅器上的銘文(金文)承上啟下開啟了篆體的時代,歷史的車輪滾動著,文字運用更加廣泛,人們把它寫在竹簡上、絲帛上最后到它的歸宿------紙上。總結:不同的載體也是文字演變的過程:以象字為例:開始就像一頭象,慢慢變成線條象,再演變成篆體,最后變成現在使用的簡化字。三、教師示范,學生創作1、象形文字的表現形式有很多,師:(啟發,問)象形文字除了可以用不同的筆寫出來,還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出來?可以用書法、繪畫、拓印等形式去表現。今天我們用紙版畫拓印的形式表現一幅圖畫文字。2、介紹工具:吹塑紙、板刷、顏料、彩紙等。教師邊講解邊示范:畫面上只有象形文字,是不是顯得太孤單了?象形文字和陶罐、青銅器有重要的聯系,因此可以將這些元素放到作品里增加趣味性。刷顏料要均勻,薄厚適中。3、剛剛老師用了哪幾個步驟?總結:畫一畫——刷一刷——壓一壓——印一印強調重點:起稿要用力,刷色要均勻,盡量一次成型,印出的線條圖案才會清晰。4、可以參考老師提供的圖片,也可以嘗試將文字進行組合。5、學生作業,教師巡視指導。6、學生作業展示,評點。四、知識拓展1、由于象形文字形象鮮明辨識度高,許多設計師用它做設計——海報設計和北京奧運會標志。2、(問)除了我們中國的,你還知道哪些國家有象形文字?(生:回憶,回答)師:對了,和我們中國一樣同為四大文明古國的埃及也有象形文字,神秘的瑪雅人也有象形文字,但是他們的這些象形文字沒有能夠最終流傳下來,這些文字只有借助于現在專業考古學家們的苦心研究才能勉強猜測出它們原本的意思。只有我們的漢字由最初的象形文字開始一脈相承,演化至今!這怎么不讓我們為聰明的老祖先,為我們的漢字感到由衷的驕傲呢?希望同學們課后努力學習,把我們的漢字發揚光大,把我們的漢字用得更好!五、課后作業以水墨的形式完成一幅圖畫文字作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