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向民間藝術家學習教學目標1.以剪紙藝術簡析為切入點,引導學生了解與欣賞中華民族具有悠久歷史的民間藝術,增強對本民族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同。2.通過對剪紙藝術的欣賞、評述與制作,提高學生的視覺感受能力,培養他們健康的審美情趣。3.培養學生對民間藝術的愛好和興趣,增進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的情趣。教材分析 剪紙是中國最普及的民間傳統藝術之一,它不僅是民眾智慧的結晶,更蘊含著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中國剪紙的藝術特點,并體驗中國剪紙的造型美、裝飾美及其獨特的刀味、紙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對中國剪紙藝術的鑒賞能力,提高人文修養,從而了解中國民間藝術的優良傳統,增強民族感和自豪感。 本單元用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以剪紙藝術為主線,引導學生圍繞課本上的范例進行欣賞評述,了解中國民間藝術的特色。第二課時學習制作剪紙或學生自選喜愛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進行創作,增強學生對民間藝術的了解和興趣。 重點、難點重點:掌握欣賞民間藝術的方法,能做簡短的評述。難點:剪紙藝術作為中國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中的奇葩,要結合有關的歷史知識、地域文化等來分析,涉及面較廣。由于學生年齡、知識面的局限,對作品理解有一定的難度,要求教師多作一些指引和輔導。課前準備 師生共同收集有關剪紙作品等民間藝術品和教學課件。教學過程1.引題:以觀看集市中民間藝人獻藝現場的視頻為切入口,引導學生走近“民間藝術”,既而引出“泥人張”、“庫淑蘭”等民間藝術家,了解他們,學習他們追求藝術鍥而不舍的精神。2.剪紙基本知識的學習。(1)剪紙的種類(單色、彩色或陰刻、陽刻)。(2)制作剪紙的工具材料以及基本步驟。3.教師介紹剪紙的歷史與發展過程。(1) 剪紙的起源——商代的刻花裝飾品。(2) 剪紙發展——成熟于漢、南北朝。(3) 剪紙藝術的繁盛——清朝中期。4.提問:一幅優秀的剪紙作品具有一定的藝術標準,如何來鑒賞一幅優秀的剪紙作品呢?(1)刀味與紙感:一幅優秀的剪紙作品必須具備剪紙藝術獨特的風格與特點。(2)情趣感與裝飾性:一幅優秀的剪紙作品中的形象應具有生活的情趣和造型的裝飾性。5. 引導欣賞陜西剪紙藝術家庫淑蘭的作品《剪花娘子》。品味剪紙作品中所蘊含的深層寓意和人文特色,了解剪紙與民間藝術的關系。6. 介紹剪紙有濃郁的地域特色。學生分組討論,評述南北方剪紙的不同, 在哪方面最吸引你。7.欣賞評述,加強體驗。思考:剪紙之美,美在哪里? (造型之美、色彩之美、刀法之美、寓意之美)8教師示范剪紙(撕紙代替)的制作過程,學生實踐操作,加強體驗。9.教師小結:請未完成的學生,在課余加工一下,盡可能完成一件作品!反思剪紙作為民間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實用性和裝飾性,其作品形式多樣、別具一格,極具收藏價值和藝術魅力,深受人們的喜愛。課堂伊始,讓學生觀看,近距離接觸民間藝術,了解民間藝術,其目的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雕刻藝術的興趣和熱愛。剪紙藝術內容豐富、應用廣泛、知識性強,為了讓學生了解剪紙的流派、表現形式、雕刻方法、應用范圍和刻刀名稱等系列問題,這節課我利用撕紙代替剪紙進行教學,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對學生而言,撕紙比較新穎,代替整堂課,可聽,可想,可動手實踐,也不會覺得枯燥乏味。為了更好地讓學生了解剪紙的各方面知識,我又將這種形式極富趣味性,而真正的老師在駕馭課堂結構的同時,幾處巧妙的引導猶如錦上添花,這種教學方式既高雅又輕松,只需讓學生觀看課件,聽課,相互交流,就能讓他們輕而易舉地掌握本課諸多剪紙知識,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