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剪紙與應用設計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民間剪紙藝術的特點和方法,增加對民間美術的認知,學會運用剪紙的基本技法表現作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協作能力。2、過程和方法:通過欣賞、體驗、總結的方法引導學生掌握團花剪紙的技法。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學習,喚起學生對民間剪紙藝術的熱愛,培養學生繼承、發揚民族藝術的情感。教學手段 1、圖片資料、多幅剪紙作品的展示手段。2、多媒體課件的電化教學手段。3、教師講授、師生互動、教師演示和小組合作游戲等學習手段。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及解決方法: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剪紙的六折團花造型的表現方法,培養學生創造性地設計剪紙作品能力。解決方法:欣賞團花作品,講解團花重復結構的特點,通過教師示范,從簡單的造型入手,使學生循序漸進地學會折紙、畫圖與剪紙。教學難點及突破方法:教學難點:如何添加基本形(剪紙符號)來表現自己的創作。突破方法:在了解折紙的連接性與完整性技巧的基礎上,添加基本形,組成美觀的團花。一、導入環節:老師贈送剪紙作品給班級裝扮教室,引導學生對剪紙有簡單的了解和初步印象,激發學生熱情。二、展開環節:(一)了解剪紙藝術1、剪紙的含義:剪紙是一種鏤(lòu)空藝術,又叫刻紙,其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其載體可以是紙張、金銀箔(bó)、樹皮、樹葉、布、皮革等片狀材料。2、我國剪紙的歷史剪紙是我國最古老、最普及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剪紙起源于漢代,發展于唐;宋代成熟的造紙業為剪紙的普及提供了條件;明、清時期剪紙走向成熟,達到鼎盛時期。圖片展示: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期的剪紙作品:《對馬》團花和《對猴》團花,新疆高昌故址南北朝古墓出土,距今約一千五百年。郭沫若贊美剪紙:一剪之巧奪神功,美在民間永不朽。3、提問互動:你在哪里見過剪紙?剪紙應用在我們生活中的哪些方面?課件圖片介紹:剪紙在年畫、門箋、窗花、雙喜、“壽”字、賀卡、相框、書籍上的應用;用剪紙的形式來裝飾陶瓷等器物、服裝等。4、剪紙的色彩:單色剪紙與彩色剪紙5、剪法方式:陰剪、陽剪和陰陽混合剪法(二)團花1、團花形式分為:對稱式均衡的團花與變化式均衡的團花。圖片展示對稱式均衡的團花:三折團花、四折團花、五折團花、六折團花、七折團花。對稱式均衡的團花最明顯的特點是:不僅呈圓形花樣,最突出的是重復與對稱提示制作方法:用正方形的紙按一定規律折疊,能剪出這樣的團花。2、制作六折團花:(6個重復單位)用大張紙演示三個步驟:(1) 折紙:展示六折團花的折紙法。(穿插講解三折團花與六折團花的折疊關系)(2) 畫圖:左右變現都應該留有連接的地方,防止團花散架。(3) 剪紙:保持線條的連貫性。教師輔導個別學生,改正錯誤的操作。展示個別學生的作品。3、剪紙的簡單符號——基本形,教師介紹和簡單示范。4、添加基本形練習:給出例子與花朵的外形,讓學生添加基本形;也可以自由創作三折和六折團花。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設計圖案,剪出自己喜歡的團花剪紙作品。展示個別學生的作品,以鼓勵為主。(指出:團花是中國剪紙歷史最悠久、運用率最廣泛的一種形式。團花可以剪人物、動物、植物和風景,不是特定指花朵。)(三)游戲:比比看,哪個組最棒?小組分工合作:分別剪花瓶、葉子和枝條,與剛才剪好的團花組合,粘貼在深色卡紙上,組成剪紙《瓶花》。注意:比例合理,構圖美觀。不夠時間可以不添加小昆蟲。圖片展示對稱的花瓶、葉子、小昆蟲及簡單折疊與畫法。各組上交作品,教師評講。(四)剪紙名家與作品欣賞1、“剪花娘子” 庫淑蘭 2、剪紙名家:李守白同時展示傳統和現代創新的剪紙與紙立體藝術作品,開闊學生的眼界。(五)課后拓展1、課后查找資料,更深入了解剪紙藝術。2、學習四折、五折和七折團花的折疊法。3、學以致用:用剪紙作品裝扮課室。三、小結:剪紙是中國藝術的一張名片:2010年8月,中國剪紙順利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審批,正式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應該保護、傳承和創新剪紙藝術。PAGE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