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十姐妹鳥教案一、教學目標了解十姐妹鳥,知道它們的簡介、形態特征、繁殖規律、分布范圍、飼養管理等。希望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能深入人心,人們都能把它們當成自己不可或缺的朋友,愛護它們,呵護它們,與它們和諧共處。二、教學重點認真學習十姐妹鳥的知識,欣賞大自然的神奇。培養愛護環境,保護鳥類的意識。讓同學們懂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道理,愛鳥護鳥,熱愛大自然一切生命。教學過程十姐妹文鳥又名白腰文鳥、算命鳥、禾谷,十姐妹文鳥屬于燕雀目金腹科,現培育的多為進口品種。據說十姊妹是幾個世紀前有人將白腰金腹鳥及另一種關系相近的鳥進行雜交所繁殖出的新品種,由于它易于飼養,漸漸地,繁衍成多變化的形式,再加以各種改良,而產生的種類。十姐妹文鳥原種羽色并不華麗,人們青睞只是因為其活潑的姿態和親密、和睦的家庭關系,以及容易馴教技巧。還有十姐妹抱巢性強,在所有小型鳥類中最善于育雛,是很好的“保姆鳥”。十姐妹羽毛呈褐至暗褐色,腹部到腰部為白色,每只鳥羽毛的斑紋均不同。容易飼養,飼料為谷類,可將稻谷、小米、谷子和稗子,加新鮮芹菜菜泥。溫度要求不高,可籠中飼養。十姐妹喜歡洗澡,在籠里的水浴盤內放入干凈浴水,它就會自己跳進洗澡。對于不喜歡洗澡的,則應該懷疑其患有疾病。十姐妹容易接近人,可以馴養為手玩鳥。它能無拘無束地站在人的肩上或手上玩耍,而且可調教它學會隨人飛舞、戴面具、銜紙牌銜燈籠、跳滑板、算命等技藝。十姐妹為多產的鳥種,母鳥三個月大即會孵卵。產卵期無特別的季節分別,一年約五、六次,一次可下五、六個蛋。筑巢和孵卵的工作是雌雄鳥一起合作進行的。十姐妹平均壽命大約5年。十姊妹鳥屬文鳥科燕雀目,是一種體型嬌小的鳥兒,原產于中國南部及東南亞。它的叫聲雖然沒有黃鶯悅耳,但因為性情溫和、容易飼養,同樣成為人們喜愛的籠中鳥。十姊妹有著白色與淡褐色相雜的羽毛有些還帶有黑色斑點,經過日本人多年的品種改良,變得美麗,又容易飼養。性情溫順的它們,即使數十只同處于一個鳥籠內,依然能夠相安無事,情同手足,所以得到“十姊妹”的名稱。只要準備新鮮的水、青菜及碎米就可以了。十姊妹屬于燕雀目文鳥科。由于它不排斥其他鳥類的卵及幼鳥,所以常被人們飼養來代孵別的鳥蛋,成為一種保姆鳥。它可以是鸚鵡蛋、小金絲雀、小紅雀的假母呢!飼養十姊妹最好選擇大型或中型的鳥籠,因為它們繁殖得很快。“十姐妹”除夏季外,可終年進行繁殖(但冬季溫室需不低于10度),一年可產4-5窩。繁殖規律應選擇3月齡以上的當年鳥,要注意防止近親和不同品種鳥的雜交。發現鳥有發情表現,比如兩只鳥形影不離、在棲杠上緊靠、依偎、甚至有的雄鳥試圖騎雌鳥背、叼草等行為時,要立即補充雞蛋小米,清理和消毒壺巢或換新巢,稍鋪巢材,并把切成10厘米長的棕櫚絲、軟草莖捆成把掛在籠壁鳥能夠著的地方。要徹底清掃籠底,洗刷食、水罐、水浴器及砂粒和牡蠣粉罐,巢和棲杠固定牢靠。雌雄鳥性成熟后共同營巢,2~3天就能完成。進巢后4~5天產第1枚蛋,第6天產第2枚蛋,第7天產第3枚蛋,一般頭一窩產3~5枚,二窩數量可增多,最多的可達8枚。當第3枚蛋產出后親鳥就開始抱蛋孵化,孵化14天后雛鳥即可出殼。孵化第7天驗蛋,若蛋無血絲也無紅色則不會孵化出幼鳥,若為黑色則為臭蛋,什么變化都沒有則為白蛋(非受精蛋),應取出棄之。為了提高孵化率,可將入窩的受精蛋集中,一般5~7枚,專讓一對鳥孵化,讓其他鳥單一產蛋。孵化期間僅雌鳥出巢吃食時雄鳥才代孵。出殼的雛鳥不會自己啄食,所以需要親鳥喂養。親鳥除喂雞蛋、小米外,應增喂新鮮青菜、牡蠣粉和墨魚骨及蛋殼粉。育雛22天左右,雛鳥常出巢到外邊玩耍或吃食,如不能自己歸巢,應人工輔助將其放入巢中,大約30天后雛鳥漸會獨立吃食。在孵化和育雛的整個階段中一定要注意不要輕易取巢和移動巢箱位置,以免出現親鳥不孵蛋或停喂雛鳥現象,而造成損失。飼養室的室溫,夏天不要高于30℃,冬天不低于12℃,注意通風透光,冬季還要注意涼風不能直吹鳥體。一般營巢后5-6天可開始產卵,每天早晨產一卵,產第三個卵后便開始抱卵,約14天后雛鳥出殼。孵化期間撤去雞蛋小米和青綠飼料,粒料每隔1-2天添1次,添時一定要吹去谷殼。浴水可照常給,清掃由每周2次改為1次或雛鳥出殼后再清掃。有經驗的人在鳥孵化到5天時驗卵,但要根據親鳥的反應,以防其棄卵。 育雛期約22天,這一期間要供給充足的雞蛋小米、青綠飼料和牡蠣粉,并適當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加入雞蛋小米中),停止水浴,不要隨意窺視雛鳥。剛離巢的幼鳥晚上若不回巢,可用手托著輕輕送回巢,離巢兩周后(約35日齡左右),才能與親鳥分開。幼鳥與親鳥分居初期,仍喂雞蛋小米,逐漸換成普通粒料,同時可經常喂給青綠飼料。幼鳥喜歡水浴,要供給新鮮浴水。 幼鳥經調教可用手托著玩,使其在兩手間飛來飛去,學會銜物,戴面具等技藝。所謂“算卦先生”,是將甜醋泡過的米粘在卦簽上引鳥叼而騙人的。 “十姐妹”可作五彩文鳥、黑喉金花鳥、黑帽文鳥、小紋鳥等還未完全馴化以及孵化育雛本能較差的一些文鳥科、梅花雀來科鳥的“保姆”。為提高成功率,應選擇已繁殖2-3窩、有經驗的“十姐妹”;換取種卵時,一定要把“十姐妹”的卵全部取出,不要兩種鳥卵一起孵,以免孵化期不同而告失敗。飼養與管理十姐妹是人工繁育鳥中最容易飼養和繁殖的鳥種之一,由于身體強健,抱窩性強,常被用來孵育其他文鳥科中如白文鳥、灰文鳥、五彩文鳥的蛋,故有保姆鳥之稱。十姐妹的飼料主要是稻谷、小米、谷子和稗子,混合飼喂較好。平時注意喂青菜,最好喂油菜,以保證維生素的供應,飼喂方法是將新鮮油菜洗凈,在清水中泡30分鐘,瀝去水后即可喂飼。在產蛋和育雛期可給予雞蛋米,并補充蠣殼粉、骨粉或用雞蛋皮焙干碾成面后飼喂,以補充鈣質。十姐妹的鳥籠因飼養目的不同而不同。如純為觀賞,可用金屬籠、竹籠、木籠飼養,也可用金絲雀籠、黃雀籠和密條籠飼養。如專為繁殖必須用繁殖籠或繁殖箱飼養。繁殖籠有兩種:群養繁殖籠和一對養繁殖籠。群養繁殖籠較大,可養2~10對,一對養的繁殖籠尺寸為40厘米× 36厘米×40厘米。籠內需放棲杠2根,1根靠近人工巢處,1根靠近籠門處,兩端有食罐和水罐,便于飼喂。繁殖巢做成12厘米見方木巢箱即可,進出口直徑5~6厘米,放在繁殖籠的左上方或右上方。如用草編制繁殖巢應呈壺狀,側面留一開口,內放軟草、棉花或棕櫚絲等。十姐妹喜潔凈,每天上午9點以后可在箱籠內放置水浴盤讓其水浴,注意水不宜過深,以免溺水死亡。如果看到鳥不下水,則是鬧病或體弱的表現,應注意隔離治療或增加蛋米喂量。十姐妹還可訓教出銜物、戴面具等技藝,一般雄鳥較易訓教。首先注意使鳥的性格從粗野變溫順,再結合喂食配合聲響、手勢,使鳥形成條件反射。用于訓教的食物為甜醋浸泡的谷米、蘇子,一般訓教7天即可。十姐妹唯一的缺點是長的有點丑。優點是容易飼養。性情溫順的它們,即使數十只同處于一個鳥籠內,依然能夠相安無事,情同手足。分布范圍世界分布:分布于尼泊爾、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地。中國分布:分布于長江流域及其以南的華南各省,北抵陜西南部、河南南部、安徽和江蘇等省南部,西至四川、貴州、云南,南至廣西、廣東、香港、福建、海南島和臺灣。華南亞種swinhoei見于中國南方大部地區包括臺灣;云南亞種subsquamicollis于云南及臺灣的熱帶區。教學總結本節課了解了十姐妹鳥,知道他們的簡介、形態特征、繁殖規律、分布范圍、飼養管理等。通過學習,培養同學們的愛護環境,保護鳥類的意識。希望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能深入人心,人們都能把鳥兒當成自己不可或缺的朋友,愛護它們,呵護它們,與它們和諧共處。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