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設計一個有一定主題和文化蘊意的門,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創新能力,抒發內心強烈的審美感受。過程與方法:通過對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門的風格特點的賞析和比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對建筑所蘊涵的歷史、文化內涵的欣賞和理解。情感、態度、價值觀:以門的文化含義為切入點啟發學生的理性思考,探索門所蘊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教學重點]:門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教學難點]:以門的文化含義為切入點啟發學生的理性思考,探索門所蘊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教學方法]:欣賞、交流、講解、嘗試表現。[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歡迎大家與老師進行一場文化之旅,在旅行之前,老師先請大家欣賞一段視頻視頻。請你們告訴老師你在視頻中看到了什么。(播放視頻)師提問:視頻中你們看到了什么?它們是現代建筑中的門還是傳統建筑中的門。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第5課-《門》。講授新課:門,首先是人們居所的出入口,同人的“臉面”。在傳統的建筑中,人們對“門”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圖片展示:繁體字“門”。3、教師提問:這是什么字?它會讓你產生怎樣的聯想?(學生討論)4、教師引入課題:這個“門”字是甲骨文字形,外形與門相似;古人云:一扇曰戶,兩扇曰門。5、師:在人們生活空間中,“門”有什么功能?小結:門的作用是方便人們進出房屋等建筑物,最初防御猛獸或盜賊,發展到現代的高科技,多種藝術風格完成了它從純實用到實用與藝術相結合的演變。能體現久遠的歷史和漫長的文化積淀的過程。欣賞圖片:北京四合院的院門造型平和安詳,它從形制到裝飾經歷了許多歲月的豐富和演變,是我國古代居民中最典型的樣式。(欣賞北京四合院照片)總結門的組成:門頭,門楣,門框,門檻。門作為建筑的構建,需要和建筑本身協調一致。它的形制、材質和裝飾要適合建筑的樣式。(欣賞徽派建筑、新疆民居等)一大二小門頭的排列和兩扇翼墻的展開,極大的豐富了門的造型,成為云南大理白族民居的獨特標志。(欣賞云南大理白族民居)園林中的洞門起著分隔區和框景的作用,營造景色的變化。(欣賞園林中的門照片)窯洞門窗下相連支撐著洞頂,形成獨特的拱形,它兼顧出入、采光、通風等功能。(欣賞西北窯洞照片)故宮中和殿正面排列的三孔大門顯示了森嚴的等級制度。(欣賞故宮中和殿照片)故宮的大門顯示出威嚴華貴的皇家氣派,門扇上九行九縱閃亮的門釘反應了森嚴的封建等級制度。本來用于結構和加固作用的部件(門釘、輔首、看葉)也被賦予裝飾的作用。門的裝飾還反映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愿望。實踐展評:1、老師讓大家搜集了自己喜歡的門,用線描的方式將他畫下來。注意線條的變化與精細的描寫。培養學生的欣賞評述能力及合作學習能力。學生作業,教師巡視指導。2、選幾位同學的作品上講臺展示,學生自評、互評、師評。五、板書設計:門功能:進出,防御。2、組成:門頭,門楣,門框,門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