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2-2023學年新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上冊基礎知識整理第五單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 動物的主要類群目前己知的動物大約有150萬種,這些動物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脊椎動物,它們的體內有脊柱;另一類是無脊椎動物,它們的體內沒有脊柱。(植物種類大約30萬種)一、無脊椎動物——體內沒有脊柱骨組成的脊柱的動物。包括: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1、腔腸動物(1)主要特征:身體呈輻射對稱,體表有刺細胞,有口無肛門。(2)代表動物名稱:水螅、海蟄、海葵、珊瑚蟲等。2、扁形動物(1)主要特征:身體呈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2)代表動物名稱:渦蟲、華枝睪吸蟲、血吸蟲、絳蟲。3、線形動物(1)主要特征: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有口無肛門。(2)代表動物名稱:蛔蟲、蟯蟲、絲蟲、線蟲。4、環節動物(1)主要特征:身體呈圓筒形,由許多彼此相似的體節組成;靠剛毛或疣足輔助運動。(2)代表動物名稱:蚯蚓、 水蛭、沙蠶等蚯蚓:靠濕潤的體壁呼吸。實驗時保持蚯蚓體表濕潤的目的:保證蚯蚓的呼吸。第一,使疏松土壤,改良土壤蚯蚓與人類 第二,能提高土壤肥力的關系: 第三,是優良的蛋白質飼料和食品第四,處理有機廢物5、軟體動物(1)主要特征:柔軟的身體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貝殼;運動器官是足。(2)代表動物名稱:河蚌、扇貝,文蛤;石鱉、蝸牛、 烏賊和章魚等。6、節肢動物(1)主要特征: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代表動物名稱:七星瓢蟲、蝦、蟹、蜘蛛、蜈蚣、蒼蠅、蝗蟲等。(2)昆蟲:主要特征:一對觸角、兩對翅、三對足身體分頭、胸、腹; 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唯一會飛的動物。因而是分布最廣泛的動物.代表動物名稱:蟬、瓢蟲、螳螂、菜粉蝶、家蠶等。二、脊椎動物----身體內有由脊柱骨組成的脊柱,包括:魚、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哺乳動物。1、魚類適于水中生活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點(1)體色:體色背深腹淺保護色)。(2)體形:梭形,游泳時減少水的阻力。(3)體表:有鱗片保護身體,有黏液減少阻力。(4)鰭是魚的運動器官。(5)用鰓呼吸,鰓主要部分是鰓絲,鰓絲中密布毛細血管,因此鰓是鮮紅色的。呼吸時,水由口進入,由鰓流出。水中氧氣含量減少,二氧化碳增多。(6)魚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體表有鱗片,用鰓呼吸,通過尾部的擺動和鰭的協調作用游泳。(魚能生活在水中的特點:一、靠游泳獲取食物和防御敵害;二、能在水中呼吸。)(7)魚在游泳時,靠軀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擺動產生前進的動力,靠背鰭、胸鰭、腹鰭、臀鰭來保持平衡,靠尾鰭控制前進的方向。(8)代表動物:淡水魚類(中華鱘、草魚、青魚、鰱魚、鳙魚(四大家魚)、鯽魚、鯉魚)和海洋魚類(鯊、帶魚、銀鯧、魟)等。(9)魚離開水死亡的原因;腮絲黏結在一起,無法獲取氧。2、兩棲類(1)主要特征: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膚可輔助呼吸。(2)代表動物名稱:大鯢(娃娃魚)、青蛙、蟾蜍、蠑螈等。3、爬行類(1)主要特征: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陸地上產卵,卵表面有堅韌的卵殼。(2)代表動物名稱:龜、鱉、蛇、鱷。(3)鱗片可保護身體,減少水分蒸發。卵產在陸地上,生殖發育擺脫對水環境的依賴。4、鳥類(1)主要特征:體表覆羽;前肢變成翼,有喙無齒;有氣囊輔助呼吸。(2)家鴿適于飛行生活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點:① 外型:身體呈流線型,減小空氣阻力。② 運動:兩翼和尾部生有大型正羽,有利于飛行。胸肌發達,能有力地牽引翅膀扇動空氣。骨骼輕、薄、堅固,有些骨中空,可減輕體重;胸骨發達,有龍骨突,為發達的胸肌提供附著的場所。③ 消化:食量大,消化能力強;直腸短,能及時排出糞便,減輕體重。④呼吸:用肺和氣囊輔助進行雙重呼吸,可獲得充足的氧氣。⑤偱環:心臟四腔,輸送氧的能力增強,有利于有機物的分解.體溫恒定,42度左右.(3)體溫不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的動物,叫恒溫動物。主要包括鳥類和哺乳動物。體溫會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的動物,叫變溫動物。如:魚、兩棲動物、爬行動物等。恒定的體溫增強了動物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擴大了動物的分布范圍。5、哺乳類(1)主要特征: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齒分門齒、犬齒和臼齒的分化。(1)有體毛--保溫作用。(2)胎生、哺乳提高后代的成活率。(3)牙齒分為門齒、臼齒和犬齒。牙齒的分化提高哺乳動物的攝取食物的能力,增強消化能力。(4)發達的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感知外界環境,對環境的復雜多變做出及時反應。(5)兔(草食動物)的牙齒 狼(肉食動物)的牙齒第二章 動物的行為和運動概念:動物所進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們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動,都是動物的行為。動物的行為常常表現為各種各樣的運動。1、動物的運動(1)運動系統組成及功能運動系統由骨、關節和肌肉(骨骼肌)構成。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構成。骨一一杠桿作用。 關節一一支點作用。 骨骼肌一一連結和動力作用(2)運動的產生: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骨繞關節活動,于是軀體就會產生運動。運動并不是僅靠運動系統就能完成,還需要其他系統如神經系統的調節,運動所需的能量,有賴于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的配合。運動的意義:有利于動物尋覓食物、躲避敵害、爭奪棲息地和繁殖后代。(3)(右圖)骨、關節和肌肉的正確連接(B)(4)屈肘和伸肘動作過程示意圖屈肘時:肱二頭肌①收縮,②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②_肱三頭肌收縮,①肱二頭肌舒張。(5)關節:右圖是哺乳動物關節模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6)代號的名稱1關節頭 、2關節囊 、 3關節腔、4關節窩 、5關節軟骨。(7)關節腔3內有滑液,作用是減少摩擦。 關節軟骨5的作用是減少摩擦和緩沖作用。(8)脫臼是指結構關節頭從結構關節窩中脫出。(9)在人們活動時哪些關節容易受傷?上體育課時為什么要做準備活動?肘關節、腕關節、肩關節、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 趾關節 指關節. 上體育課時進行適當的準備活動,逐漸增加運動負荷,可以使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等有足夠的時間提高其活動水平,從而提高肌肉的興奮性,擴大關節的活動范圍,以適應接下來的體育運動。2、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 C:\\Documents and Settings\\莫炳文\\My Documents\\xiantianxingxingwei.exe )(1)先天性行為: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就是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如:幼袋鼠爬向母袋鼠的育兒袋、小鳥喂魚,蜜蜂采蜜,蜘蛛結網、鳥類遷徙、菜青蟲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等。優點:使動物能適應環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2)學習行為: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的行為。如:蚯蚓走“T”字迷宮;大山雀偷飲牛奶;成年黑猩猩取香蕉等。優點:使動物能更好的適應復雜環境的變化。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行為越復雜。3、社會行為(1)營群體生活的動物會形成一個社會,具有一系列的社會行為。如:白蟻、蜜蜂的群體、狒狒等。(2)社會行為的主要特征: 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群體內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群體還形成等級。(3)群體的信息交流: 動物的動作、聲音和氣味都能夠起到傳遞信息的作用。意義:在群體覓食、御敵和繁衍后代等方面都有重要意義。(4) 在自然界,生物間的信息交流普遍存在。正是由于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間的聯系錯綜復雜,牽一發而動全身,生物與環境才成為統一的整體。第三章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生態平衡:在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當穩定狀態叫生態平衡。2、在自然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存在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3、動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維持生態平衡。②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作為消費者)。 ③幫助植物傳粉、播種。仿生:飛機——鳥的翅膀 薄殼技術——烏龜的背甲 雷達——蝙蝠的回聲定位熒光燈——螢火蟲的發光原理 宇航服——長頸鹿的脖子第四章 細菌和真菌1、培養細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制作培養基——高溫滅菌——接種——恒溫培養。2、由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稱為菌落。細菌菌落特點: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多呈白色。真菌菌落特點:比細菌菌落大幾倍到幾十倍;多呈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網狀;有的還呈紅、褐、綠、黑、黃等不同顏色。3、細菌和真菌的生物圈中廣泛分布的生物。細菌和真菌的生活條件:水分、適宜的溫度、有機物等。(有的還要求某些特定的條件,如有些細菌必須在無氧條件下生存。)4、細菌的發現者是列文虎克。“微生物學之父”:巴斯德。巴斯德的鵝頸瓶實驗證實了細菌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由原來已經存在的細菌產生的。巴斯德還發現了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術感染的方法。細菌的形態:球狀、桿狀、螺旋狀。細菌的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DNA、有的有鞭毛和莢膜。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沒有葉綠體。細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速度快)細菌的營養方式:大多數為異養(腐生和寄生)。細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苞的特性,使它們幾乎無處不在.5、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不是生殖細胞,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力,落在適當的環境中又能萌發成細菌。.所有的細菌都是單細胞生物。6、酵母菌為單細胞真菌。霉菌(引起食物發霉的真菌為霉菌)、食用菌、大型真菌為多細胞真菌。大型真菌有香菇、銀耳、木耳、牛肝菌等。霉菌包括青霉(發霉的橘子,菌絲為掃帚狀青綠色)和曲霉(面包發霉,菌絲為放射狀黑褐色)。枯葉桿菌(發霉的梨和香蕉)。7、真菌的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等,細胞中都沒有葉綠體。真菌的營養方式:異養。 真菌的繁殖方式:孢子生殖。生活環境:溫度適宜, 水分充足且富含有機物豐富的地方.8、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營腐生生活);細菌和真菌把動植物遺體分解成二氧化碳,水,無機鹽。(2)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營寄生生活);(3)與動植物共生(營共生生活):地衣(真菌和藻類共生),根瘤(根瘤菌與植物共生,根瘤菌能固氮)。9、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酵母菌——無氧時,分解食物中的糖類,產生酒精、二氧化碳,如釀酒。有氧時,分解食物中的糖類,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如制饅頭、包子、面包等。乳酸菌——無氧條件下,將葡萄糖轉化成乳酸。制酸奶、泡菜等。10、防止食品腐敗所依據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內的細菌和真菌殺死或抑制他們的生長和繁殖。乳酸菌——制泡菜; 青霉菌——產生青霉素; 蘇云金桿菌——細菌殺蟲劑;甲烷菌——凈化污水; 酵母菌——制作饅頭,面包; 枯草桿菌——引起水果腐爛 ;鏈球菌——使人患扁桃體炎; 根瘤菌——固氮作用。11、保存食品的幾種方法:脫水法——干蘑菇; 腌制法——咸肉; 煙熏法——臘肉;真空包裝法——袋裝肉腸; 巴斯消毒法——盒裝牛奶; 滲透保存法——果脯;罐藏法——罐頭; 冷藏和冷凍——肉類,魚類。12、凈化環境:厭氧菌將有機物分解產生甲烷。好氧菌產生二氧化碳和水。第五章 病毒1、病毒的發現是俄國科學家伊萬諾夫斯基。病毒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到。2、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必須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細胞內。根據它們寄生的細胞的不同,將病毒分成:(1)動物病毒;(2)植物病毒;(3)細菌病毒。病毒的結構:蛋白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沒有細胞結構。病毒的繁殖: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細胞內,靠自己的遺傳物質中的遺傳信息,利用細胞內的物質,制造出新的病毒。3、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發明抗生素。第六單元第一章 根據生物的特征進行分類1、植物的分類比較形態結構,被子植物花、果實和種子作為分類的重要依據。動物的分類比較形態結構,往往還要比較動物的生理功能。細菌和真菌等其他生物的分類,也需要根據它們的特征進行。植物的主要類群:藻類 苔蘚 蕨類 裸子 被子植物(低等到高等 水生到陸生)動物的主要類群:原生動物 腔腸動物 扁形動物 線形動物 環節動物 軟體動物 節肢動物 魚類 兩棲類 爬行類 鳥類 哺乳類.(低等到高等 水生到陸生)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有:金絲猴 白鰭豚 朱鹮 揚子鱷2、每個界分為六個更小的等級,它們從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種”是最基本的分類單位,同種生物的親緣關系是最密切的。3.分類等級規律:分類單位越大,包含物種越多,但物種間的相似程度越小,親緣關系越遠;分類單位越小,包含的物種越少,而相似特征越多,同種生物的親緣關系是最密切的.4.生物分成不同的等級目的:是為了弄清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和進化關系;依據是:生物之間的相似程度.5.動物界包括:腔腸動物門 扁形動物門 線形動物門 環節動物門 軟體動物門 節肢動物門 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包括:魚綱 兩棲綱 爬行綱 鳥綱和哺乳綱.6.生物命名法:瑞典人林奈提出的雙名法,即屬名+種加詞第二章 認識生物的多樣性1、生物的多樣性內涵包括三個層次: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三者關系:(1)基因多樣性決定種類多樣性,種類多樣性實質是基因多樣性;(2)生物種類多樣性影響生態系統的多樣性;(3)生態系統發生劇烈變化時也會加速生物種類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的喪失,所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是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2、我國是裸子植物最豐富的國家,被稱為“裸子植物的故鄉”。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第三章 保護生物的多樣性1、造成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有:(1)生態環境改變和破壞;(2)掠奪式開發利用;(3)環境污染;(4)外來生物入侵。2.建立自然保護區:含義:是指含有保護對象在內的一定面積的陸地或水體劃分出來進行保護和管理,這個區域就是自然保護區.功能:自然保護區是“天然基因庫”,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天然實驗室”,是“活的自然博物館”.目的:(1)保護生態系統,(2)保護珍稀動植物.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4.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主要措施:1.建立自然保護區;2.遷地保護;3.建立種質庫4.法律保護.5.為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國相繼頒布的法律和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國自然保護綱要》。我國還是最先加入國際《保護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之一。6.被稱為植物中的“活化石”是銀杉和中國鴿子樹(珙桐);被稱為中生代動物的“活化石”的是揚子鱷.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有:金絲猴 白鰭豚 朱鹮 揚子鱷7.作為一名公民,在保護我國的生物多樣性方面,應當如何做?:1)人人都來植樹造林;2)開展愛鳥周活動;3)人人都來消滅白色垃圾;4)不隨地吐痰,不隨意打鳥,不攀折花木等。A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