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與特點【課程標準】1.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2.從人類文明發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和價值。【學習目標】1.了解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結晶。2.掌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深刻思想內涵,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3.掌握中華文化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形成的自身特質。4.掌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中國的重要意義。【教學重難點】重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特點和價值。難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的理解和應用;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教學過程】導入: 神秘古老的甲骨文、精美絕倫的青銅器、橫亙東西的萬里長城、與時俱進影響世界的儒家思想…….汲取著中華農耕文明的豐富營養,傳統文化不斷發展,吸引和推動著世界文明的發展進步。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民族的基因,學習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今也其時也”。第一部分 感知優秀傳統文化一、青銅器里的優秀傳統文化四羊方尊--商代晚期禮器 龍虎紋尊--商代飲酒器特點:精益求精,敢為人先;民族特色,布局和諧統一西周何尊1963年出土于陜西寶雞的西周早期青銅器“何尊”,禮器。尊內底銘文中有“中國”字樣。西周天王簋 西周武王時禮器。簋高24.2厘米,口徑21厘米。簋內有銘文8行78字,記述了周武王滅商后舉行大典,祭告文王,并代替殷王祭祀上帝的事跡。特點:國家一統,中原中心;尊祖敬天二、成語里的優秀傳統文化1.和 團結友愛、敬老愛幼、負荊請罪、舉案齊眉2.信 立木為信、一諾千金、一言九鼎、曾子殺豬3.義 蘇武牧羊、烏鴉反哺、公而忘私、舍生取義4學 鑿壁偷光、懸梁刺股、程門立雪5勤 精衛填海、愚公移山、聞雞起舞、大禹治水6儉 儉可養德、克勤克儉、儉存奢失、細水長流三、社會生活里的優秀傳統文化1.傳統節日清明節------尊祖敬宗,家族、民族認同端午節------憂國憂民中秋節------團圓和睦建筑四合院------團圓,和諧有序“家合萬事興”門匾------和山西臨汾堯廟、陜西西安黃帝陵------炎黃子孫,民族認同山東曲阜孔廟------文化認同北京社稷壇------農本、民本觀念3歌曲《十五的月亮》------家國情懷,社會擔當《一封家書》------孝敬父母《我的中國心》------愛國情《七子之歌》------渴望國家統一第二部分 認知優秀傳統文化一、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內涵 舉例重視人本、民本 西周“敬天保民”思想、孔子“仁”、孟子“仁政”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老子“道法自然”、荀子“制天命而用之”推崇天下為公,崇德尚賢 孔子“為政以德”、“見賢而思齊”;墨家“尚賢”、堯舜“禪讓”主張和而不同 西周太史伯“和則生物,同則不繼”;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孟子“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和價值1.突出特點本土性:比如漢字、京劇多樣性:比如儒法道等思想長期共存。包容性:比如漢代以來佛教逐步本土化凝聚性:比如“炎黃子孫”“中華民族”連續性:源遠流長,持續發展2.當代價值民族發展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動力維系國家統一和多民族團結推動社會發展進步治國理政和道德建設的借鑒想一想:以下材料反映了什么主題?對今天有何借鑒?孔子:“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論語 》);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 )儒家以德治國,仁政愛民老子: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為無為,則無不治。(《道德經》)道家無為而治墨子:“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 ”(《墨子·尚賢》)墨家治國重賢任能韓非子:“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要,四方來效。” 《韓非子·揚權》 )法家主張建立中央集權制度“想一想” 提示主題:如何治國理政借鑒:借鑒古人“德治”思想倡導,大力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借鑒“民本”思想,努力實現“脫貧攻堅奔小康”;借鑒“無為”思想,大力發展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努力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打造“服務型政府”;借鑒“尚賢”主張,科教興國,完善重視人才培養和選拔機制;借鑒法家“法制”和“中央集權”思想,健全法律體系,嚴格執法,維護中央權威,不斷推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第三部分 傳承創新優秀傳統文化1、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 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創新發展。2、新時代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發展(1)形式創新CETV同上一堂思政課CCTV中國詩詞大會中宣部:全國十大道德模范評選(2)內涵不斷豐富“工匠精神”“抗疫精神”3、中華傳統文化走向世界(1)一帶一路 ,共享共富與和諧發展(2)孔子學院遍布全世界(3)首倡“和平共處五原則”,逐步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原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