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民間美術的主要種類》教案教學目標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動手展示自己的作品,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我國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的喜愛之情,從而使學生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振奮民族精神。教學重點講清并使學生理解民間美術的基本特點、民間美術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審美特征,是使學生理解并使學生喜愛民間美術。教學難點民間美術的名族性、地域性的特點及其分布,民間美術的造型語言和生活意義。教具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1、組織教學 播放圖片2、導入3、講授新課:4、提出問題:(1)明間美術的種類有哪些?明間美術與民俗有什么關系?(2)民間美術造型與傳統文人畫造型、傳統西畫造型有什么區別?老師播放與民間美術相關的影像資料并簡要介紹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5、播放幻燈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一)剪紙在我國民間美術種類中,還有用于春節裝飾烘托氣氛,人們又十分熟悉的民間剪紙。剪紙是最大眾化的一種美術樣式。全國各地民間都有不同的風格的剪紙品種。在我國,早在漢唐時代,民間即有用金銀和彩帛剪成花鳥貼在鬢角為飾的風尚。后發展為節日中用色紙剪紙成各種花草、動物或人物故事,貼在窗戶、門眉上作為裝飾只用。欣賞C 《秦香蓮》(北方)和南方剪紙作品各一幅(請學生比較北方和南方剪紙藝術各有什么特點)大體上我國北方以粗獷造型簡練為其特點、南方以構圖繁茂精巧秀麗為其風格。民間剪紙是表意性的,很講究構圖整體性,造型手法的適形特點。形象概括簡練虛實對比鮮明,線條規整流暢色彩對比強烈。剪紙除了用于窗花,掛千等起烘托節日氣氛之外。剪紙圖樣還可以用作刺繡的“花樣”這更能反映出其在生活的實用性。(二)風箏風箏是同學們熟知并喜歡的民間游戲品,是傳統的體育運動工具,同時,也是一種民間工藝品。風箏在我國起源較早,最早見于記載的南北朝時期。開始用于傳遞書信,唐以后演變成為玩具,又在上面加竹笛和絲弦風吹后發生的聲音如箏一般,故名風箏。風箏是集科技與藝術一身,融運動和娛樂為一體的藝術。風箏在我國南北廣為流傳.其中北京天津山東濰坊和江蘇南通等都是扎制風箏的著名產地.(山東濰坊常舉辦國際風箏節。)欣賞D 《沙燕》(播放有關北京制作及成品的錄像)(三)民間玩具玩具幾乎伴隨著每個人的童年,勞動人民以自己靈巧的雙手,為下一代的成長就地取材、因材施教,制作出精美的藝術品.這些玩具體現著勞動人民人民自己的審美情趣,蘊含著勞動人民的意念、理想、祝愿與愛心.它是對兒童進行審美 民風民俗培養的教育 ( http: / / www.zhaojiaoan.com / " \t "http: / / www.zhaojiaoan.com / article / 01002 / _blank )。欣賞E 《布老虎》(實物) (教師用實物展示。問:“這時什么動物形象?答:“老虎”問:“同學們是怎么知道的?”)該玩具在造型上抓住老虎的主要特征老虎為百獸之王。突出老虎的雙目和利器。它以黃、紅、黑、白布制作、身上再加貼繡繪畫的花紋。為了便于制作和兒童玩耍時不易碰損、毀壞,將腿部尾部制作得很短小。這種虎的造型,不但不會使人感覺到比例失調反而更增強了老虎的雄威,同時還給人以憨態可掬趣味無窮之感,虎頭虎腦虎虎有生氣等又是人們對孩子健康的比喻表述。這種象征寓意在民間美術作品中隨處可見。(有的運用諧音的方式來表達。如:蓮(連)年有魚(余),有采用比喻方式表達的如:石榴喻多子)欣賞(實物)《泥娃》、《貝殼豬》等(四)刺繡刺繡與剪紙一樣遍及全國各地,每個民族、各個地區都有自己的藝術風格。這些刺繡品多繡于鞋、枕頭肚兜襪底鞋墊荷包香包等小件物品上,表達吉祥美滿的愿望。(欣賞(實物)有關少數民族服飾枕頭荷包等)(五)編織品在我國遼闊的土地上,各種竹、藤、草、玉米皮、麥秸等遍地皆有。民間美術品的作者們,就地取材,巧妙地編出物美價廉的實用品和玩賞品編織在我國有著久遠的歷史,遠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各種編織工藝。編織品可分六大類:竹編、革編、藤編、柳編、棕編、葵編。其中以南方的竹編為最多。我們福建也盛產竹,竹編也較有名。(播放竹編制作過程錄像)(欣賞部分兒童的竹編作品)福州民間習俗中,當外孫或外孫女過滿月時,外婆家要把這些竹編品送給孩子,祝愿他們健康成長。當然,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的兒童用品越來越豐富。(播放反映現代福州民間美術狀況的錄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