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地理知識匯總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地理知識匯總

資源簡介

初二地理上冊復習提綱
第一章 從世界看中國
第一節(jié) 疆域
1、我國的半球位置:我國位于東半球、北半球;
緯度位置:我國絕大部分位于北溫帶,少數(shù)在熱帶,沒有寒帶;
海陸位置:我國位于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
2、我國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我國陸上鄰國14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
4、我國瀕臨的海洋從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5、我國第一大島:臺灣島;第二大島:海南島;
我國的兩大內(nèi)海:渤海、瓊州海峽。
6、我國領土的最北端:黑龍江漠河; 最南端:海南的曾母暗沙;
最西端:新疆的帕米爾高原;
最東端: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
7、我國的行政區(qū)域劃分為:省、縣、鄉(xiāng)三級;
8、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qū)、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qū)。北京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
熟記教材第8頁省級行政區(qū)域的名稱、簡稱等。
9、我國緯度位置最高的省:黑龍江; 最早看見日出的省:黑龍江;
跨緯度最多的省:海南; 跨經(jīng)度最多的省:內(nèi)蒙古。 面積最大的省:新疆。
10、北回歸線自西向東依次穿過我國的省區(qū)是:云南、廣西、廣東、臺灣(簡稱云、桂、粵、臺)。
11、黃河、長江都發(fā)源于青藏高原,都流經(jīng)青海、四川。
第二節(jié) 人口
1、 根據(jù)2010年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我國總?cè)丝诩s為13.4億(不包括香港、澳門、臺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2、 我國的人口特點:人口基數(shù)大,人口增長快。
3、 我國在人口控制方面的基本政策是:實行計劃生育。其核心內(nèi)容是控制人口數(shù)量,提高人口素質(zhì)。
4、 根據(jù)2010年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我國人口密度為143人/每平方千米。
5、 我國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龍江省的黑河到云南省的騰沖一線為界,東部地區(qū)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區(qū)人口密度小。
第三節(jié) 民族
1、 我國共有56個民族。55個少數(shù)民族。
2、 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shù)民族是壯族。
3、 在祖國大家庭里,各民族不論大小,一律平等。
4、 我國漢族人口遍布全國各地。少數(shù)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東北。
5、 我國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特點 。
6、 蒙古族—內(nèi)蒙古,回族---寧夏, 藏族---西藏, 維吾爾族—新疆,壯族---廣西,高山族—臺灣
第二章 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
第一節(jié) 地形和地勢
1、我國地形特點是:地形類型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
2我國地形的分布:山地、高原和盆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主要分布在東部。
3、構(gòu)成地形“骨架”的是縱橫交錯的山脈,其中山地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3。
4、高原占我國總面積的26%,盆地占19%,平原占12%。
5、我國的地勢特點是: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6、我國地勢分三級階梯,第一級階梯的主要地形是高原;第二級階梯的主要地形是高原和盆地;第三級階梯的主要地形是平原和丘陵;
7、 我國地勢第一、二級階梯的分界線是: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
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8、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對我國的影響:
(1)地勢西高東低使我國許多河流自西向東流,溝通了東西方向的交通;
(2)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潮濕氣流深入內(nèi)陸,形成豐沛的降水;
(3)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在階梯交界處,落差大,蘊藏豐富的水能。
熟記下列山脈的位置。
第二節(jié) 氣候
1、 冬季,我國南北氣溫差別很大,越向北越低;其影響因素主要是是緯度位置和冬季風。.
2、 中國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龍江的漠河(-52.30C)
3、 1月00C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此線以北1月平均氣溫<00C,此線以南1月平均氣溫>00C。
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1)、1月00C等溫線;(2)、800MM等降水量線;
(3)、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 (4)、濕潤和半濕潤的分界線。
4、 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區(qū)外,我國大多數(shù)地方普遍高溫。
5、 夏季,中國氣溫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其原因是:海拔高,氣溫低。
6、 中國最熱的地方:新疆的吐魯番(49.60C).
7、 我國從北向南可以劃分為5個溫度帶: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還有一個獨特的高原氣候區(qū)。(四川盆地—亞熱帶—濕潤氣候)
8、 我國降水空間分布不均,年降水量分布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nèi)陸遞減。
9、 我國降水時間分布不均,大多集中在5-9月。(夏秋降水多,冬春降水少)
10、根據(jù)我國氣候干濕狀況劃分的四類地區(qū)中,東南部主要是濕潤和半濕潤地區(qū),西北部主要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區(qū)。
11、我國氣候的特點是: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
12、我國東部地區(qū)--季風氣候;西北地區(qū)---溫帶大陸性氣候;青藏高原—高原山地氣候。
冬季風 夏季風
來源 蒙古西伯利亞 太平洋印度洋
風向 西北季風東北季風 東南季風西南季風
性質(zhì)影響 寒冷干燥 溫暖濕潤
13、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
14、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隨緯度升高,氣溫降低;冬季我國盛行偏北風,寒冷干燥;夏季盛行東南風和西南風,溫暖濕潤,且雨熱同期;山地地區(qū),氣候呈垂直變化。
第三節(jié), 河流
1受地勢影響,我國的河流大多數(shù)是自西向東流,最終流向海洋的河流,被稱為
外流河;
2、最終未能流向海洋的河流,被稱為內(nèi)流河;其主要分布于我國內(nèi)陸地區(qū)。
3、我國外流區(qū)約占全國面積的2/3,水量占全國河流總水量的95%以上;我國最大的內(nèi)流河是塔里木河;
4、京杭運河—我國最長的人工運河;額爾齊斯河---我國唯一流到北冰洋的河流;
黑龍江—冰期最長; 珠江---汛期最長,年運輸量僅次于長江。
5、長江發(fā)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脈,注入東海,是我國長度最長、流域面積最廣、流量最大的河流,且干支流的大部分沒有結(jié)冰期。長江上中游的分界是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是湖口。
6、長江被稱為“水能寶庫”,是指其水能蘊藏量占全國1/3,可開發(fā)利用的占全國1/2。7、長江被稱為“黃金水道”, 是指其通航里程占全國內(nèi)河航道總里程的2/3,
且宜賓以下可四季通航。 綜合治理長江的首要任務是防洪。
8、 黃河發(fā)源于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注入渤海,是我國第2長河。
9、黃河塑造了寧夏平原、河套平原和華北平原,為沿岸地區(qū)提供了灌溉之利;其中上游蘊藏了豐富的水能資源,建造了多座大型水電站。
10、黃河中游流經(jīng)了黃土高原,因水土流失嚴重,使其成為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11、黃河下游流經(jīng)平原地區(qū),大量的泥沙沉積,形成了“地上河”。
12、治黃的關(guān)鍵是治沙,治黃的根本措施是搞好中游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造林、種草、綠化大地)。
13、黃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是桃花峪。
第四節(jié) 自然災害
1、自然環(huán)境經(jīng)常會發(fā)生造成資源破壞、財產(chǎn)損失、人員傷亡等危害的異常變化叫做自然災害。
2、氣象災害主要有干旱、洪澇、臺風、寒潮等。
干旱:華北地區(qū); 洪澇:南方地區(qū)(南部沿海和長江中下游地區(qū)); 臺風:東南沿海地區(qū);
3、地質(zhì)災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 等。
地震:西南地區(qū); 滑坡和泥石流:中西部的山區(qū)(西南地區(qū)最集中)。
4、我國自然環(huán)境復雜多樣,自然災害種類多,分布廣。
5、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發(fā)生最為頻繁的國家之一。
6、我國運用遙感衛(wèi)星等技術(shù)能夠比較準確地預報臺風、寒潮等災害;北方地區(qū)為防御風沙災害,營造了防護林等。
PAGE
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肃宁县| 大洼县| 三江| 惠东县| 青海省| 青田县| 龙南县| 攀枝花市| 岗巴县| 孝感市| 永济市| 乡城县| 溆浦县| 韩城市| 大田县| 资兴市| 临洮县| 滦南县| 苍南县| 新兴县| 遂溪县| 宜春市| 称多县| 永善县| 武穴市| 敖汉旗| 兴义市| 武定县| 额尔古纳市| 汤阴县| 东丰县| 博湖县| 龙陵县| 航空| 厦门市| 玛沁县| 潼关县| 丹巴县| 盐亭县| 仁化县| 云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