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1“ 社會歷史的本質”教學設計章節 必修4第2單元第5課第1框 授課時間 2022.08.28課型 新授課 教學方法 探究法、情景教學法育人 目標 政治認同:認同歷史唯物主義,反對歷史唯心主義。 科學精神: 分析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學習重難點 重點: 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難點: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教學思路教學過程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課題導入 復習導入新課教 學 一、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一)勞動是社會歷史的起點 (1)勞動創造了人,勞動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產生和發展。 【學生】回顧:勞動在人類社會中的作用 【教師】人和人類社會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從古猿進化而來的,從古猿到人的進化過程當中,勞動起了決定性作用。首先,勞動改變了人的生理結構,形成了手腳分工。由于氣候變化,森林減少,使得原來在樹上生活的古猿下到了地面,為了適應地面生活的需要,就把天然的樹枝和現成的石塊作為工具,用來獲取食物,防御野獸的侵襲,在這一過程中他們的下肢發揮了支撐身體和直立行走的作用,而上肢則起到了掌握工具獲取食物的作用。使得古猿逐漸從原來的使用天然工具轉變為自己學會制造和使用工具。在自己制造和使用工具的過程中,人的感官得以延長和擴大,促進了大腦的發育,使猿腦發育成人腦,在勞動生存過程中,彼此還需要交流想法和經驗,比如怎樣才能采摘到更加可口的果汁?怎樣才能更好地圍獵野獸等,形成了語言和意識。最后當時的自然條件很惡劣,所以古猿必須通過群體性的活動共同狩獵才能夠生存,否則單獨行動很容易被野獸吞掉,在這一過程中使人結成了社會聯系,形成了社會關系。 通過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可以看到,整個人類歷史歸根到底是勞動發展史。所以勞動發展史史理解所有社會歷史奧秘的“鑰匙”。人史社會歷史的主體,沒有人就沒有展現社會持續演進過程的人類歷史了。所以一部人類社會史就是一部人類實踐史。人類歷史是由人的實踐活動構成的歷史,研究人類歷史的規律,也就是研究人的社會實踐活動的運動規律。 【學生】思考:勞動的重要性還體現在哪里? (1)勞動創造出衣食住行等物質生活資料,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體現在經濟領域 (2)勞動創造出各個時代的管理方式,體現在政治領域 (3)勞動創造出反映時代特點的文學藝術、戲曲等精神財富,體現在文化領域 (二)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人類的實踐活動分為進行物質生產的實踐,形成經濟領域;調整、改革社會關系的實踐形成政治領域;創造科學文化的實踐形成文化領域,共同構成人類社會生活的領域。所以實踐生成了社會生活的全部領域,形成了全部社會關系,推動者人類社會的發展。二、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 【學生】思考:哲學的基本問題 【教師】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哲學基本問題在社會歷史領域的延申,思維對應社會意識,存在對應社會存在,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關于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有不同的回答,凡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是歷史唯物主義,凡認為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的歷史唯心主義。 那到底什么是社會存在?什么是社會意識呢? 1.含義 社會存在指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指社會的物質生活過程,主要指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地理環境、人口因素等包括糧食、服裝、汽車等這些吃穿住行這些物質資料,以及這些物質資料是怎么生產出來的。包括誰生產?用什么樣的工具生產,在生產中勞動者之間的關系是什么樣的? 社會意識指指社會的精神生活過程,既包括社會意識的各種形式,即政治、法律、哲學、道德、藝術、宗教等觀點,也包括社會心理和自發形成的風俗、習慣。 判斷社會存在還是社會意識? 北京天安門屬于建筑類是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是社會存在;“雙減”政策屬于國家教育方針政策屬于社會意識方面;生產關系屬于生產方式是社會存在;神州十三號屬于科技類屬于社會存在;國家安全法屬于法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屬于思想方面,二者都屬于社會意識。 梁啟超:“歷史者,英雄之舞臺也,舍英雄幾無歷史。大人物心理之動進稍易其軌,而全部歷史可以改觀”認為個別英雄人物的心理和意志起著決定性作用,是第一性的東西,屬于歷史唯心主義的觀點。 馬克思則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歷史的主體。這屬于歷史唯物主義,也叫唯物史觀和群眾史觀。 2.關系 (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 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 “躺平”作為近幾年年輕人的網絡流行詞,其興起有著深層次的經濟社會背景。當下中國經濟正在經歷經濟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隨著經濟增長換擋降速和產業結構深度調整,行業發展空間受限,競爭加劇,最終反映到個人工作層面和生活上的“內卷”,面對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壓力而產生的“躺平”心理。【學生】思考:我國社會青年為什么產生“躺平”心理?這反映了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什么關系?【教師】 針對我國深刻的社會經濟背景:經濟面臨轉型發展期,競爭加劇,年輕人面臨著巨大壓力下出現“躺平”心理。面臨的現狀是社會存在,而社會中出現的心理屬于社會意識,針對社會存在的問題出現的社會心理,體現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 在封建社會為加強封建君主專制統治,實行三綱五常、三從四德的封建的道德倫理,而在社會主義的今天我們提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當社會存在由封建社會轉變到社會主義社會,社會存在轉變了,倫理道德價值觀也相應地轉變。所以說社會存在地變化發展決定著社會意識地變化發展。 【學生】 思考:既然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是不是同一社會條件下每個人的社會意識都相同?觀祈雨唐 李約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 【教師】說明人的社會意識由他生活其中的社會環境決定,還與個人社會地位、受到的教育、從事的職業密切相關。所以不同的人的社會意識不一定相同,在階級社會中,各種社會意識帶有明顯的階級性。【學生】思考: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是不是意味著社會存在一變化,社會意識立刻跟著就變?【教師】在社會主義社會的今天,仍然存在一些封建迷信思想,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在傳播,所以 2.關系:(2)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社會意識有時會落后于社會存在,有時又會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不完全同步) 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正確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發展起積極推動作用;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具有阻礙作用。判斷: 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針對、基于、根據......(問題,現狀,情況等)提出,制定,出臺.......(理論、方針、政策等)2.社會意識反作用:在.....(路線、方針、思想、理論等)指導下,........(事業、活動等)取得(成功,失敗,發展等)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 【原理】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2.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社會意識有時會落后于社會存在,有時又會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不完全同步)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正確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發展起積極推動作用;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具有阻礙作用。【方法論】樹立正確的社會意識,重視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課堂小 結作業布 置 完成本框對應的達標檢測板書設 計教學反 思 所得 所失 所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