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篳路維艱 砥礪前行——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導學案設計【課標要求】1.了解20世紀50—70年代中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曲折發展和偉大成就,認識“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及教訓;2.理解政治、經濟、外交、國防等領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國歷史上所具有的開創性、奠基性意義;3.了解和感悟這一時期中國人民艱苦奮斗、奮發圖強的精神風貌;【歷史學科核心素養】1.能夠初步地將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和方法用于分析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出現失誤的原因、以及教訓。(唯物史觀水平3)2.能夠將社會主義道路探索過程中的具體史事放在當時特定的時間和空間框架下進行分析,能夠借助年代尺、年表構建歷史敘事。(時空觀念水平2)3.能夠對家鄉的社會主義發展史有一定了解,深刻感悟社會主義建設的曲折,認識這一時期取得的成就的偉大性、開創性、奠基性,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與責任感,感悟中國人民涌現的中國精神。(家國情懷水平3)【自主學習】要求:結合教材內容概括社會主義道路探索過程基本史實并準確記憶,并完成導學案相應空白內容。【預習案】大業奠基起宏圖——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條件?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過程過渡時期總路線基本任務:特點:工業化措施——第一個五年計劃3、請完成表格形式 實質 完成時間 意義工業化 優先發展 改變落后生產力 為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打下良好基礎三大改造 農業 農業生產合作社 變革生產關系,由生產資料 制變為社會主義 制 制度在中國基本建立手工業 手工業生產合作社資本主義工商業道路初探多滄桑——曲折探索二十年1、1956年4月,毛澤東作了《 》的報告,提出開辟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重大問題。2、1956年9月,中共八大指出國內的矛盾由階級矛盾變為了建立先進的的要求同落后的 ,是經濟文化不能滿足 的矛盾。3、1958年, 運動在全國迅速展開,隨后,農村掀起了 運動。4、1960年冬,中共中央提出 、 、 、 、八字方針,到 年國民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5、1966年5月,“ ”爆發,國民經濟運行陷入混亂。6、1971年, 集團覆滅后,周恩來重新組織工作,經過兩年調整,國民經濟有了起色。7、1975年1月,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 主持日常工作后,對國民經濟進行整頓。活動一:構建歷史敘事這9張圖片是社會主義道路曲折探索二十年中的重大歷史事件,這些事件組合在一起就將曲折探索的20年分為了明顯的三個階段。請同學們根據老師提供的例子構建一個歷史敘事。例:第一階段:圖1、圖2圖1——時間:1956年4月;事件——毛澤東做了《論十大關系》的報告;意義——實際上提出了開辟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重大問題。圖2——時間:1956年9月;事件——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意義——它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請選取同一時期相關圖片,建構其一個文革前或文革期間社會主義道路探索相關的歷史敘事。活動二:繪制探索歷程活動三:合作探究Q:人民公社、大躍進運動以及文革時期給我們留下怎樣的教訓?披荊斬棘鑄偉業——曲折探索中的巨大成就請結合教材以及初中所學,完成曲折探索二十年中國所取得成就的表格內容領域 成就工業建設交通運輸國防科技功崇惟志譜華章——社會主義道路探索中的中國精神Q:在曲折探索二十年,你知道中國涌現了哪些時代精神?這一時期的時代精神有何共同特質?板書設計:篳路維艱 砥礪前行——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大業奠基起宏圖——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二、道路初探多滄桑——曲折探索二十年三、披荊斬棘鑄偉業——曲折探索中的巨大成就四、功崇惟志譜華章——社會主義道路探索中的中國精神【鞏固案】(2019年Ⅰ卷.31)據統計,1954年1月到4月,中國科學院圖書館上海分館俄文書刊借閱總數為1953年同期的5倍,為1952年同期的50倍,東北各研究所俄文書刊借閱量也大幅增加。這表明當時A.科學研究已與國際前沿接軌B.科教興國戰略已展開C.對蘇聯經驗的反思蔚然成風D.工業化建設需求迫切(2016年Ⅱ卷.31)“一五”計劃期間,我國住宅建設占基本建設投資額的比重不斷減少,其他非生產性建設投資也開始受到抑制。這表明我國( )A.致力于奠定工業化基礎B.國民經濟結構臻于平衡C.大力壓縮基本建設投資規模D.城市化的進程趨于緩慢(2015年Ⅱ卷.31)到1952年底,新中國已建立多所俄文專科學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學開設了俄文課程,許多中小城鎮也掀起了學習俄語的熱潮。這是我國當時A.外交政策轉變的需要 B.計劃經濟體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