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 10 課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學設計一、教科書教學內容分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課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 10 課的內容,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主題的重要一課,承接前面改革開放的教學內容,主要講述了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和接力探索中,中國共產黨領導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逐漸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它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二、學情分析初二年級學生對歷史普遍懷有興趣和學習熱情,能夠閱讀一般難度的歷史文獻資料,有一定的分析能力。經過一年多的歷史課程學習,大部分初二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歷史學習方法。學生已經不同程度地接觸過有關中國特設社會主義的一些史實,所以比較容易獲得相應的歷史感受。但由于本課理論性較強,相關歷史背景跨度大,會對學生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難。因此可以較多地利用圖片、文字資料,創設教學情境,增強激發探究興趣的體驗環節,由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認識,逐步提升歷史學習能力。三、教學目標1、通過閱讀、分析、研究材料,知道鄧小平理論的形成過程及其指導地位的確立過程;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性,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不斷發展、創新的;了解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主要內容及其重大影響。2、通過閱讀、分析、研究材料,感受我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深刻內涵,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在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同時,自覺擁護共產黨的領導,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及發展教學難點:理解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五、教學方法講授法、資料閱讀探究法、表格歸納法等六、教學設計思路七、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一、新 通過孔子、馬克思和中國共產黨對“理想社 利用“理想社課導 會”的構想,引出本課主題建設中國特色社 會”導入,激入 會主義。 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新 一、不忘來路,奠定基礎回顧 1949 年新中國成立后到 1978 年改革開放前,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的成就和遭遇的挫折,說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一方面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奠定基礎,另一方面說明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在中國行不通。課講 通 過 教 師 講授 解, 回顧相關史實, 學生理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要性。二、開辟新路,砥礪前行 學生通過自主完成, 梳理鄧。 小平理論指導地位確立的過程。(一)鄧小平理論的指導地位是如何確立的呢?請閱讀課本 46 至 48 頁,自主完成表格(二)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三)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學生通過老師(1982): 的講解, 深入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建設有 理解鄧小平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論形成的過程(四)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及其意義。(1987):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基本路線和三步走戰略部署。(五)鄧小平南巡講話(1992)。(六)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1992)、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 學生通過老師會(1997)。 的講解, 深入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 理解鄧小平理階段。 論形成的過程及其意義。三、走好正路,不負人民(一)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如何發展的?請閱讀課本 48 至 51 頁,自主 學生通過自主完成表格。 完成, 梳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發展的過程。(二)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200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創造性的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學生通過老師題。的講解, 深入(三)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理解中國特色(2007),科學發展觀,對新形勢下實現什社會主義理論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新體系的發展,的科學回答。并且逐漸體會(四)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理論和實踐的(2012),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關系。會(2017),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時代課題。三、課 通過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 引導學生梳理堂小 和發展的過程,設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 課 程 主 要 內結 論之間是什么關系呢? 容, 深化認識到理論體系的發展是一脈相乘的關系。四、課堂練習 3 道選擇題 檢測學生課堂內容的掌握情況五、課后拓展 (一)如何理解理論和實踐之間的關系?(二)作品推薦八、板書設計第 10 課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不忘來路,奠定基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中的成就與挫折二、開辟新路,砥礪前行——鄧小平理論指導地位的確立三、走好正路,不負人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九、教學反思(略)1.溫故舊知:通過古今中外對理想社會的解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2.學習新知:不忘來路,奠定基礎3.學習新知:開辟新路,砥礪前行4.學習新知:走好正路,不負人民5.筆記歸納:知識小結6.反饋評價:課堂練習7.知識拓展:如何理解理論和實踐的關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