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九年級下冊第 15 課《第二次世界大戰》教學設計一、教學理念本設計注重對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滲透,并采取問題導學的方式,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知識,主動思考分析問題,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歷史學科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還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辯證思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二、教學內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一課屬于歷史部編版教材九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第 15 課的內容,與本單元的羅斯福新政、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擴張同屬于 1929-1933 年經濟大危機帶來的結果。理解本課,有利于學生理解二戰后世界格局的演變,對學生學習世界現代史有重要意義。因此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非常的重要。(三、學情分析)本課主要學習三個部分的內容: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和主要戰場、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戰爭形勢的轉折、雅爾塔會議及戰爭結束。這三個部分內容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擴大、轉折、結果和影響。九年級學生經過兩年系統的學習,已經初步掌握了學習歷史的方法,具備了一定的歷史思維能力。同時,他們對于西方國家(四、教學目標1.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重要戰役;通過學習本節課,知道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掌握雅爾塔會議和波茨坦會議等,了解戰后國際新秩序的建立。2.學會使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性質,形成分析問題、歸納概括的能力。3.通過學習本課內容,認識到和平來之不易,認識到世界人民團結合作的重要性,形成重視團結合作,珍視和平的國際意識。五、教學重難點分析)的歷史也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一些簡單的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調動已有知識分析問題。當然,由于初中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尚在形成階段,對于希特勒等歷史人物,容易產生崇拜心理。因此教師要加強本課的價值觀引領,讓學生認識到法西斯對人類帶來的巨大傷害,并讓他們通過學習本課,理解和平來之不易,認識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合理性與必要性。教學重點:1.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進程。2.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教學難點:1.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2.雅爾塔會議及戰后國際新秩序的實質。六、教學過程【導入新課】這四張電影海報,相信喜歡看電影的同學一定不會陌生。這些電影敘述的故事各不相同,但他們卻有一個共同的背景,那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即將要學習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今天就由老師帶領大家一起來學習這一場無數次被當成電影題材的戰爭。【講授新課】第一幕:暗藏危機——二戰爆發的原因問題 1:結合圖片與材料,說明為什么會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教師講述:結合圖片與材料,我們不難看出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一戰后建立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不但沒有消除各大國之間的矛盾,而且還埋下了更大沖突的種子。特別是激起了德國人的復仇心理。正如法軍元帥福煦所預言的:“這不是和平,這是 20 年的休戰。二、1929 年-1933 年的經濟大危機席卷了資本主義世界,為了轉嫁危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把目光放到了國外市場的爭奪上,這讓國際關系變得異常緊張。三、德意日在危機中都選擇了法西斯道路,積極地對外擴張。四、英法等國在面對法西斯國家對外侵略的行徑時,非但沒有挺身而出,反而步步退讓,這助長了法西斯國家的囂張氣焰。在這一系列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設計意圖)利用圖片和材料,引導學生利用已經學過的知識去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鍛煉他們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也讓他們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建構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原因的認知。第二幕:腥風血雨——二戰主要進程1. 二戰全面爆發教師講述:1939 年 9 月 1 日,德國以“閃擊戰”突襲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英、法于 9 月 3 日對德國宣戰,但實際并未對德國發起進攻,出現了被德國人稱為“靜坐戰”的奇怪戰爭。侵占波蘭后,德國并沒有停下侵略的腳步,而是繼續采取“閃電戰”的戰略,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法國相繼投降,西歐淪陷。在這樣的至暗時刻,向法西斯妥協、投降在歐洲成為了一種普遍的聲音。但有一個其貌不揚的男人,卻在一次演講中高喊著“絕不屈服,決不投降!”教師行為:播放視頻,感受丘吉爾頑強抵抗,絕不屈服的精神。教師講述:在丘吉爾的指揮下,英法聯軍成功的從敦刻爾克撤回到英國本土,這為后來反攻德國保留了有生力量。后來,德國對英國發動不列顛空戰,對英國本土實施了猛烈的轟炸,英國軍民堅持斗爭,極大的消耗了德軍。2. 戰爭規模擴大教師講述:1941 年,德國向蘇聯發起了突然進攻,蘇德戰爭爆發。德軍迅速占領了蘇聯大片領土,逼近莫斯科,蘇聯軍民頑強抵抗,最終贏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粉碎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偷襲位于珍珠港的美國海軍基地,美國參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3. 法西斯國家大肆侵略教師講述:二戰爆發前后,法西斯國家逐漸建立同盟關系,1940年 9 月,三國在柏林簽訂了《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1942 年,德國控制了歐洲大部分地區,日本也控制了西太平洋。4.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教師講述:法西斯國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國人民的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國家開始逐漸走向聯合。1942 年 1 月,英、美、蘇、中等 26 個國家簽訂了《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5.二戰局勢出現轉折點教師講述: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后,各國協同作戰,逐漸扭轉了戰爭的局勢。1943 年,蘇聯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戰勝了德國,這一般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1942 年,日美在太平洋戰區也爆發了中途島海戰,日本元氣大傷,再也無力在太平洋地區發動大規模進攻。這里特別要強調一下中國戰場的地位和作用。中國戰場牽制了大部分日軍,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1944 年 6 月,英美聯軍成功登陸法國諾曼底,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德國陷入東西兩個戰場的夾擊當中。6. 戰爭結束教師講述:1945 年 5 月 8 日,德國投降,歐洲戰事結束。9月 2 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設計意圖)教師結合地圖為學生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進程,幫助學生構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空觀念。問題 2:根據上表說明,1931-1941 年,為何法西斯侵略進展如此順利,而在 1942 年后,卻迅速走向失敗?從中可得什么認識?教師講述:1931 年-1941 年法西斯侵略進展順利的原因有:①法西斯國家結成同盟,實力增強;②弱小國家各自為戰,沒有結成統一戰線;③西方大國采取綏靖政策,縱容法西斯國家。1942 年后,由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世界人民浴血作戰,所以法西斯勢力迅速走向失敗。由此,我們可以認識到:①建立統一戰線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②大國應承擔起更多的責任。(設計意圖)利用表格幫助學生梳理相關知識點,并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從二戰主要進程中提取歷史信息,從中認識到建立統一戰線是反法西斯勝利的根本原因。第三幕:天翻地覆---二戰的影響1.給人類社會和世界文明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教師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它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傷害。2.建立了新的國際秩序教師講述:二戰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國的首腦相繼在雅爾塔等地召開會議,締結了一系列條約和協定,建立了新的國際秩序。材料:(雅爾塔)會議決定徹底消滅德國法西斯主義,戰后德國由美、英、蘇等國實行分區占領;決定戰后成立聯合國。——《統編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問題 3:如何評價新的國際秩序?教師講述:積極性:以建立和維護世界和平為主要目標,對戰后世界和平和發展起著很大的作用。局限性:英美蘇劃分勢力范圍,帶有明顯的大國強權政治色彩,嚴重損害一些國家的利益。3.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民族解放運動空前高漲教師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極大的打擊了帝國主義國家的力量,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民族解放運動空前高漲。(設計意圖)呈現多種史料,既要讓學生認識到戰爭對人類帶來的傷害,知道和平的可貴,也要讓學生建立辯證的思維,認識到二戰在客觀上也為世界帶來了一些積極的影響。第四幕:痛定思痛——對二戰的反思他們先是來抓共產黨,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共產黨;他們接著來抓猶太人,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猶太人;他們又來抓工會成員,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他們再來抓天主教徒,我沒有說話,因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們奔我而來,卻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 德國新教教士馬丁·尼莫拉(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對二戰的歷史進行反思,逐漸形成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識,知道同舟共濟,守望相助才是未來國際社會該有的樣子。七、板書設計第 15 課 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一幕:暗藏危機——二戰爆發的原因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國家之間政治與經濟發展不平衡其他原因: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經濟大危機;德意日法西斯政權的建立;英法等國的綏靖政策第二幕:腥風血雨——二戰主要進程全面爆發(1939-1940):德國閃擊波蘭;歐洲淪陷擴大(1941):蘇德戰爭(莫斯科保衛戰);日本偷襲珍珠港聯合(1942):反法西斯同盟轉折(1942-1944):中途島海戰;斯大林格勒戰役;諾曼底登陸結束(1945):德國、日本投降第三幕:天翻地覆——二戰的影響1.給人類社會和世界文明帶來了巨大的災難2.為新的國際秩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3.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民族解放運動空前高漲第四幕:痛定思痛——對二戰的反思八、教學反思本課設計整體較為常規,主要側重落實學生的基礎知識,但并沒有因此忽略培養學生的能力素養。本課運用了大量歷史地圖素材,旨在通過解讀歷史圖片,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讓學生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形成一個更立體更全面的認識。另外,本課也注重問題引領,引導學生對重點問題進行思考,訓練學生的歷史思維。當然,由于時間限制和個人知識儲備不足,無法對二戰的細節和重要歷史人物進行專門介紹,因此,課堂的趣味性與生動性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在未來的授課過程中,筆者一定會加強對歷史細節的把握,也會把更多歷史人物的故事,融入到歷史課堂中,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和理解歷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