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課 日本明治維新課程標準知道明治維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日本明治維新在日本歷史發展中的作用。二、教學目標(一)了解日本幕府統治的危機,知道明治維新的內容及其意義,理解明治維新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的重大轉折。(二)通過歷史圖畫及歷史材料,分析明治維新給日本社會帶來的影響。(三)結合歷史材料,理解明治維新在日本歷史上所產生的重大影響,理解改革對社會進步起到的巨大作用,使學生認識到只有順應時代潮流,才能推動社會的進步。三、教材分析 《日本明治維新》是統編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四課的內容,教材主要內容由三部分組成。第一板塊針對“幕府統治及鎖國政策”,主要講述了日本明治維新的原因,幕府封建統治阻礙資本主義的發展,并激化社會矛盾,導致幕府統治危機,這是內因。在美國為首的西方殖民侵略的背景下,幕府的先“閉關鎖國”再“喪權辱國”的政策導致民族矛盾,加劇了幕府的統治危機。此乃外因。內外交困之下,引發了第二板塊“倒幕運動”。倒幕運動為第三板塊“明治維新”提供改革前提。第三板塊“明治維新”是日本資本主義在世界大發展潮流中,日本以天皇為首的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聯合政權為順應歷史發展潮流而進行的政策、制度的調整,通過這次調整,最終促進日本資本主義的發展。從而使其不僅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的危險,而且還成功地實現了社會轉型,成為亞洲唯一的資本主義強國,開始給日本和世界歷史帶來了深遠影響。四、學情分析九年級學生經過兩年多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學科學習方法。教學中,教師應因勢利導,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及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但同時,由于初中學生仍以感性思維為主,對知識的了解缺乏整體性、完整性,需要教師在講解時加以引導、點撥,方法上加以規范。五、重難點分析(一)重點:明治維新的內容及作用(二)難點:明治維新的背景及對日本產生的影響。六、教學方法講授法、材料分析法、多媒體教學法七、教學過程設計導入教師活動: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同年,《倫敦新聞畫報》出現了一幅這樣的漫畫……出示漫畫:提問:比較漫畫中兩位主人公的形象,西方國家更看好誰?(中國)學生活動:觀察圖片,思考并回答問題。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讀圖能力。教師過渡:然而,戰爭的結果卻出乎意料。19世紀中期,中國和日本可謂“同為天涯淪落人”。兩國同樣進行了近代化的探索,結果在“相逢之時”卻形成了“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局面。明治維新究竟有什么魔力讓日本迅速崛起?今天,我們一起走近這一時期的日本,通過對明治維新的學習,了解其近代化之路。下面,我們通過三幅圖片一起了解明治維新前的日本是一個什么樣的國家。(二)新授1.德川幕府與鎖國時代教師活動1:展示“明治維新前日本社會等級示意圖”以及《日本的釀酒工場》,解讀圖片。提問:結合圖片與書本15頁相關史事思考,幕府統治下的日本政治狀況如何?學生活動:明治維新前的日本社會等級森嚴。教師活動2:總結明治維新前的日本社會等級森嚴。簡單介紹日本社會等級情況。提問:日本釀酒工場的出現說明了日本的經濟狀況如何?學生活動: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并發展。教師活動3:隨著經濟的發展,處在社會底層的工商業者經濟實力增強,但他們幾乎沒有什么政治權利。于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日本階級矛盾尖銳。教師活動4:出示第三幅圖片和材料。材料:從1633年2月至1639年7月,德川幕府連下五道“鎖國令”,……不但禁止除中國和荷蘭以外的任何外國船只進入日本,而且也禁止本國人出國,甚至不準海外的日本人歸國,違者將被處以死刑。——唐晉《大國崛起》提問:這些港口“被迫開放”的國內和國際因素分別是什么?學生活動:找出答案。(日本國內實行鎖國政策;國際因素:西方列強的入侵(黑船事件))教師活動5:鎖國政策下的日本只允許與中國和荷蘭進行有限的交易,這對于已經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的日本來說,無疑是不利的。通過對幕府統治時期日本社會狀況的學習,我們可以看出幕府封建統治嚴重阻礙日本社會經濟的發展。在日本鎖國期間,西方先進國家先后進入資本主義時期,在遠東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日本很快成為西方列強的目標。教師活動6:簡單介紹黑船事件,總結明治維新前的外患是西方列強入侵。提問:開港通商給日本帶來什么影響?開港通商后的日本對社會各階層帶來怎樣的影響?教師活動7:出示圖片材料并提問:請結合《明治維新前日本社會等級示意圖》和材料。學生活動:指出開港通商后的日本手工工場的破產、國內市場混亂以及物價飛漲并分析其對社會各階層的影響。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閱讀材料及圖片信息,培養學生唯物史觀的歷史核心素養。教師活動6:開港通商后,手工工場的破產影響各藩的首領大名的利益,國內市場混亂以及物價飛漲導致被統治階級和下級武士生活苦不堪言。處于最高地位的天皇長期無實權在手,在社會危機和民族危機加深的情況下,所有的矛盾都指向握有實權的德川幕府。過渡:在內憂外患的夾擊之下,一場轟轟烈烈的政治運動隨之而來。接下來,我們進入第二子目倒幕運動的學習。倒幕運動教師活動1:出示材料并提出問題材料:在民族危機和內部矛盾的雙重作用下,早已走到盡頭的幕府統治被推到了歷史的懸崖邊。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大批改革派武士挺身而出,為國家的命運奔走呼號,逐漸成為改革運動的領導力量。這些革新勢力的代表人物包括吉田松陰、高杉晉作、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等。——唐晉《大國崛起》提問:1.面對內憂外患的局面,日本國內掀起了什么運動?2.發起這一事件的中堅力量是哪一階層?學生活動:倒幕運動、武士階層。教師活動2:出示倒幕運動關鍵知識點提示,請同學們在課本15頁找出相關知識點并劃線。學生活動:閱讀課本15頁,并在課本劃出倒幕運動的關鍵信息點。教師活動3:歸納倒幕運動知識點。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按照關鍵詞歸納知識點。教師活動4:1868年,一部分中下級武士聯合西南強藩和朝廷公卿發起“王政復古”的政變,支持天皇親政,強令幕府將軍“辭官納地”,成立了以天皇為中心的新政府。倒幕運動的勝利為隨后的明治維新提供了政治前提。接下來,我們進入第三子目明治維新的學習。明治維新教師活動1:新建立的明治政府迫切地想要實現富國強兵。剛建立的它,立刻頒發了《五條誓文》以表決心和改革方向。教師出示P16“相關史事”《五條誓文》內容。提問:面對內憂外患的日本,明治政府的決心是什么?學生活動:改革舊制度,向西方學習。教師活動2:講述明治政府的決心為改革舊制度,向西方學習。教師活動3:1868年,明治政府開始實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為榜樣,全面改造日本,史稱“明治維新”。請同學們根據表格的提示在書本15到16頁找出相關信息并劃線。學生活動:閱讀課本,找出相關信息并劃線。教師活動4:為了保障改革能順利進行,明治政府在政治上作出了怎樣的改變?這一舉措又有什么作用?材料:1871年7月(陰歷)又以武力為后盾,宣布“廢藩置縣”,免除全國各藩知事的職務,一律前往東京居住;廢除藩制,把全國劃分為三府七十二縣,由中央政府任免知事。——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卷》教師活動5:明治政府廢除各藩知事,由中央任免知事。由此把地方權力收歸中央,消除封建割據勢力,為資本主義發展掃除障礙。教師活動6:改革舊制度后,如何進行進一步改革則不是很明確。明治政府的領導人逐漸意識到要跟上形式,只有學習西方經驗,深入了解西方情況才可以。而要達到深入的程度,只能依靠“直接經驗”才行。于是在“求知識于世界”的口號聲中,明治政府作出了向歐美派遣考察使團的決定。1871年11月,政府派出巖倉使節團前往美國和歐洲各國。而這一次考察也給日本帶來了三個改革方向,分別是富國強兵、殖產興業和文明開化。過渡:下面,我們一起分析日本怎么在歐美國家的引領下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先來看軍事方面,根據材料,明治政府在軍事改革上有什么特點?有什么歷史作用呢?材料:日本明治政府決定陸軍采用法國體制,而海軍則采用英國體制。1873年,明治政府頒布《征兵令》,開始實行近代意義上的全民義務兵役制。——唐晉《大國崛起》學生活動:分析材料,思考并回答問題教師活動7: 講述軍事措施增強國防力量,為日本擺脫民族危機,實現民族自強提供了條件。提問:要走上資本主義強國之路,從根本上還是要發展資本主義經濟。觀察圖片,分析日本如何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材料一:材料二:通過創辦國營“模范工廠”,大力發展民用工業,興建了大批國營毛紡織廠、繅絲廠、棉紡織廠等近代企業。——曹大為、趙世瑜主編《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選修)》學生活動:分析材料,思考并回答問題。教師活動8:日本通過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建立“樣板”企業,以供私人企業效仿。這一系列經濟措施,被稱為“殖產興業”。提問:要把一個國家全方面地進行改革,離不開它的國民教育。請觀察圖片,分析圖中學生的年齡、性別和學習內容,它們反映了明治維新時期的基礎教育有哪些發展?學生活動:解讀圖片,思考并回答問題。教師活動9:從學生上看,圖片中是小學女生,這反映出女子教育的實行,也體現了日本教育的近代化。從服飾上看,學生穿著和服,而老師穿著西服,這反映著明治維新時期和洋混雜的社會風氣。從學習內容上看,黑板上展示的是數學分解式的內容,這反映了明治維新的課堂涵蓋西方科學文化內容。教育現象和社會風氣的變化都和明治政府“文明開化”的措施分不開。文明開化并不局限于教育領域,它是通過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科學文化、生活方式和教育來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因此,文明開化為日本資本主義的發展培養了人才。同時也革除舊習,減輕改革阻力。過渡:明治維新的內容,我們已經學習完了。下面,我們一起通過一道連線題來鞏固一下吧。教師活動10:出示連線題,及時鞏固知識。學生活動:完成知識連線。過渡:轟轟烈烈的明治維新在日本展開,那它的最終效果如何呢?教師活動11:出示材料,引導學生完成材料分析材料一: 據統計,1881—1893年日本的工廠由1100個增至3340個,1894—1898年其各類公司由2900家增至7000多家,1883—1897年其日平均紗錠由2.87萬支增至76.83萬支,……1874—1890年日本工業年均增長率為12.1%,而英國為1.7%,美國5.2%。……這樣,就使日本由原來的一個貧窮落后的封建國家,一變而為富強文明的資本主義國家了。——陳利今《日本明治維新為什么會成功?》材料二:提問:請根據以下材料,分析明治維新的影響。(6分)材料三:大日本帝國由萬世一系的天皇統治,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天皇作為國家元首,總攬一切大權,總理大臣和國務大臣組成的政府只對天皇負責。——《大日本帝國憲法》學生活動:結合本節課內容及材料,思考問題并歸納。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提取關鍵詞,根據分值整理歸納明治維新的影響。教師活動12:出示選擇題并引入中日改革的比較題目:俾斯麥曾經對人說:“三十年后,日本其強,中國其弱乎?日人之游歐洲者,討論學業,講究官制,歸而行之;中人之游歐洲者,詢某廠船炮之利,某廠價值之廉,購而用之。”俾斯麥的話反映出的( )A.中國文化落后于日本B.中國洋務運動單純引進西方技術,落后于日本的變革C.中國辛亥革命的失誤D.科舉制度落后于新式教育教師活動13:解析題目,引導學生進行中日改革的比較。過渡:現在我們回到課堂一開始的問題。同樣是近代化探索,中國和日本的結果卻截然不同。這是為什么呢?僅僅是因為學習內容的不同嗎?接下來,我們一起從多角度來分析一下明治維新和洋務運動的異同點。教師活動13:出示表格(三)課堂小結教師活動1: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構建本節課的知識框架,教師總結引導。教師活動2:19世紀中后期,在工業文明的沖擊下,世界性的改革浪潮洶涌而至。俄國通過1861年農奴制改革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美國內戰實現了國家統一,清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日本也奮起改革,成功擺脫了西方的殖民控制,成為亞洲首個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國家。明治維新的成功,是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的重要表現。八、作業完成《中日近代歷史大事對照年表》和課后習題訓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