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 7 課 近代科學與文化 的教學設計一、教學理念圍繞課程標準要求,引導學生通過觀看視頻、閱讀課文和材料等教學資源,實現從認知到理解的學習過程,培養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尤其是史料實證、唯物史觀成為本課學習問題的關鍵。二、內容分析本課是 2020 年統編教材《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二次工業革命和近代科學文化,第 7 課《近代科學與文化》。17 世紀以后,資本主義政權陸續在歐洲各國建立,資產階級革命為近代自然科學的誕生提供了社會條件。與此同時,科學本身為爭得自己的獨立地位,擺脫宗教的桎梏,也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許多科學家為堅持真理而獻身的精神,在科學史上寫下了壯麗的篇章,從此,近代自然科學開始了它的相對獨立發展的新時代。本課介紹了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牛頓和他的學術成就,以及在生物科學上掀起了一場偉大革命的達爾文和他的《物種起源》。在近代文化藝術領域,出現了很多成績斐然、影響深遠的文學藝術家和文學藝術作品,本課選取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四位人物:巴爾扎克、托爾斯泰、貝多芬、梵高等進行了介紹。這些內容使學生感受近代科學、文學、藝術發展的概貌。通過學習本課,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分析近代科學、文化的進步對社會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三、學情分析(1)經過兩年多的學習,九年級學生構建了一定的知識體系,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已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學生的時空觀念、歷史實證、歷史解釋、唯物史觀和家國情懷等學科核心素養在兩年多的培養當中,不斷提高。但由于初中學生學習仍以感性思維居多,對知識的掌握缺乏整體性、理性的認識,不懂得將近代科學成就、文藝作品放在相應的歷史時代背景當中去感知,難以理解科學技術、文學藝術與時代發展的關系。四、教學目標(一)掌握牛頓、達爾文的科學成就;巴爾扎克、列夫.托爾斯泰的文學成就;貝多芬、梵高的藝術成就(二)認識科學家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體會他們勇于探索、甘于奉獻的精神,樹立為科學獻身的人生理想(三)分析文學藝術作品所反映的時代背景,認識其價值五、重點、難點(一)重點牛頓、達爾文、巴爾扎克和貝多芬等人的成就。(二)難點理解科學技術、文學藝術與時代發展的關系。六、設計思路本課設計思路是以星空為線索,貫穿古今歷史長河,貫穿了中外歷史發展。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和思維,凸顯了人與時代的關系。教學結構合理、邏輯清晰、主次分明,易于學生認知和理解。課堂活動設計圍繞課程標準,通過師生共同探究問題,分享彼此的經驗和知識,啟發思考,交流情感,體驗觀念,突破難點,達成教學目標,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七、學習過程美妙的星空總會給人帶來無限遐想。當我們仰望星空時,你可知道星星也有名字嗎?星星的命名是由國際天文聯合會審批的,一旦公布就不會更改,具有唯一性和永恒性,對被命名的人來說是一件很光榮的事。國際天文聯合會會以對社會發展有突出貢獻的人來命名一些小行星和星球地理,以此來表彰、紀念他們。比如有:牛頓星、達爾文星、貝多芬星、梵高星等,還有以巴爾扎克、托爾斯泰來命名水星上的兩個撞擊坑。那么,我們不禁會想,這些近代的科學家、文學家和藝術家取得了哪些偉大的成就使其能獲此殊榮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第7課近代科學與文化。讓我們一起走進近代的歷史時空,賞星光之美:近代科學與文化發展的表現。首先我們欣賞的是科學領域的兩顆巨星:牛頓和達爾文。一、科學家(一)牛頓牛頓是英國科學家。1643年出生于英國一個農戶家庭。1661-1665年就讀于劍橋大學。1665-1666年倫敦鼠疫肆虐,牛頓回到家鄉,繼續刻苦鉆研,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1669年成為劍橋的數學教授。1703年當選為皇家學會會長。1727年逝世。師:我們來看一段視頻,請同學們留意視頻提到牛頓的哪些成就?對后世產生了什么影響?生:牛頓在力學方面的成就。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使人們知道自然現象是有內在邏輯性的,不是上帝安排的。通過他的探索,破除了人的迷信,增加了人的自信,宣傳了科學,鼓勵了人們去進行科學探索,發明創造,為工業革命奠定了基礎。我們來歸納一下牛頓的科學成就1.貢獻:萬有引力定律、光學分析、微積分學。2.著作:1687年出版《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使物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3.地位: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4.影響:他的科學發現,使人類對客觀世界的探索向前邁了一大步。(二)達爾文我們欣賞的第二顆科學巨星是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達爾文1809年出生于英國一個醫生世家,他從小熱愛大自然,喜歡觀察動植物。22歲劍橋大學畢業后,他受“小獵犬號”船長的邀請,以博物學家的身份隨船進行了近5年的環球航行。船長本來希望達爾文能夠找到科學證據來驗證《圣經》的記載,沒想到旅行結束后,達爾文卻得出了相反的結論。師:結合所學知識,說說船長對達爾文的要求,體現了當時人們信奉什么思想?生:“上帝創造萬物”的神創論師:達爾文在環球航行考察的基礎上,總結提出了什么觀點與《圣經》記載相反?生:進化論的觀點。師:1859年達爾文出版了《物種起源》,系統闡述了進化論的觀點。(圖片源于統編教材九年級下冊第7課)但他的觀點卻受到了當時英國教會等保守勢力的反對和譏諷。為什么會這樣呢?(諷刺漫畫源于科學網:《諷刺畫中的科學家:達爾文及其進化論的另類傳播》張九慶)生: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一書中,指出:生物的發展和進化不是由神的意志或生物本身的欲望決定的,而是遺傳變異、生存斗爭和自然選擇的結果;人類也是進化來的,不是上帝創造的。打破了神創論思想,觸犯了教會等保守勢力的利益。1.貢獻:1859年出版《物種起源》,提出進化論的觀點。2.地位:近代生物進化論的奠基人。3.影響:《物種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來的神創論,在生物科學領域掀起了一場偉大的革命。牛頓、達爾文的非凡成就對科學界來說是一場劃時代的革命。同時在社會領域也是有深遠影響的。啟蒙運動領袖伏爾泰就很崇拜牛頓,向法國人民宣傳牛頓的思想。可以說,牛頓的科學成就、理性精神啟發和推動了西方的啟蒙運動。1897年,嚴復翻譯了赫胥黎的《天演論》,使當時的中國有識之士開始接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這樣一些觀點。這為維新變法運動的作了輿論上的宣傳。牛頓、達爾文等科學家所取得的成就對社會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的作用,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接下來,我們欣賞的是文學領域的兩顆巨星:巴爾扎克和托爾斯泰。二、文學巨匠(一)巴爾扎克巴爾扎克是法國19世紀著名作家,當時法國正處于資本主義發展的社會轉型時期,巴爾扎克關注社會,善于觀察,將所見所聞融入小說寫作之中。1.著作:《人間喜劇》2.地位: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3.影響:充分展示了19世紀上半葉的法國社會,特別是巴黎上流社會的變遷史,被譽為“社會百科全書”。(二)托爾斯泰托爾斯泰出身于貴族家庭,是19世紀俄國最偉大的作家,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巨匠,全世界公認的文學泰斗。1.著作:《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2.地位:“俄國革命的鏡子”——列寧3.影響:作品反映了在社會轉型時期俄國農民既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狀態。最后,我們欣賞的是藝術領域的兩顆巨星:貝多芬和梵高三、音樂美術大師(一)貝多芬貝多芬是德國音樂家,他出生在一個音樂世家,后到維也納學習音樂,逐漸聲名大噪。貝多芬28歲就患耳疾,后來兩耳完全失聰。但他對藝術的執著追求戰勝了他個人的痛苦,仍然頑強地創作。欣賞《英雄交響曲》片段。師: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原是應法國大使的邀請,為拿破侖而作,但在發表時,貝多芬得知拿破侖稱帝的消息,他憤怒地去掉了拿破侖的名字。這表現了貝多芬怎樣的思想?生:表現了貝多芬對專制的憎惡,對自由、平等和博愛的渴望。1.代表作:《英雄交響曲》2.特色:音樂作品充滿了想象力和激情,富有感染力。3.影響:被后世尊稱為“樂圣”、“交響樂之王”(二)梵高梵高是荷蘭畫家。他27歲才開始畫畫,創作了大量畫作。但當時他的作品不受人重視,很少能賣出去。梵高的生活十分困窘,靠弟弟接濟,勉強渡日。梵高的作品有強烈的個性和獨特的表現形式,遠遠走在時代的前面。代表作《向日葵》中明亮、艷麗的黃色花瓣,表達了畫家對生命的贊美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1.代表作:《夜間咖啡館》、《向日葵》2.特色:色彩強烈,色調明亮,充滿了激情和生命力。3.影響:被稱為“后印象派”畫家,對20世紀西方繪畫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剛才我們欣賞了科學、文學和藝術領域的六顆巨星,那么他們是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取得如此非凡的成就呢?探究活動:近代科學與文化發展的背景15世紀以后,隨著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人們的思想逐漸從宗教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牛頓生活的17世紀,自然科學知識為工業革命和技術創新提供了重要前提。達爾文生活的19世紀,科學家已經成為令人尊敬的職業。所以,社會給科學文化發展提供了機遇 ,科學文化進步加快了社會的發展。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是這樣描述工業革命后的社會:資產階級在它已取得了統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園詩般的關系都破壞了。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系了。——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這樣的社會時人們所渴望的嗎?顯然不是。19世紀,資產階級革命后的歐洲各國并沒有出現人們希望的自由、民主、平等。反而貧富差距在不斷拉大,社會矛盾日益尖銳。這促使人們進行冷靜的審視。在文化領域興起了批判社會現實的潮流。巴爾扎克、托爾斯泰等文學、藝術家通過文藝作品,反映了他們對社會的思考,對人生價值的探索。文化源于社會現實的。時代給人提供了發展機遇,那么我們怎樣抓住這個機遇呢? 我們通過閱讀課本材料研讀和一句名人名言來思考答案。名人名言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這絕對辦不到。——貝多芬生:成功也離不開個人努力。我們要像牛頓一樣善于觀察學習,勤于思考,實踐、創新。像貝多芬一樣憑著不屈不撓的毅力,勇于克服困難。璀璨的星空里,還有很多以中國的歷史名人、科學家和文化大師命名的行星。在歷史的時空中,他們不僅光耀時代,還像一顆顆啟明星,為后人點亮道路,使我們今天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繼續前進。同學們,讓我們早立星光之夢,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堅定信念,努力拼搏,爭取成為明日之星、時代之星!八、教學評價本節課為檢驗學生學科素養的養成情況,我主要采用了課內評價以及課外評價兩種方式進行評價設計。課內主要是課堂上通過師生探究問題來完成。例如:觀看視頻、課文、圖片、材料等總結歸納科學家、文學家和藝術家的成就。通過完成時間軸,閱讀相關材料,理解近代科學、文藝成就取得的時代背景及時代特征。達成時空觀念和歷史解釋。進一步閱讀相關名人故事、名人名言,感悟人與時代發展兩者之間的關系。課外評價方式:舉辦“我最崇拜的科學家”主題故事會,可用小視頻、手抄報等形式進行,樹立為科學獻身的理想和抱負。九、板書設計(1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